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毛里湖湿地外来入侵物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继华 陈盼盼 +1 位作者 谢淑花 李妙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45-49,共5页
通过大面积实地踏察,对毛里湖湿地外来植物的种类、分布、来源、生活型、入侵生境、引入途径以及危害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该湿地公园有外来入侵植物29种,隶属于15科23属;外来入侵动物5种,其中水生无脊椎动物2种,两栖爬行类1种... 通过大面积实地踏察,对毛里湖湿地外来植物的种类、分布、来源、生活型、入侵生境、引入途径以及危害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该湿地公园有外来入侵植物29种,隶属于15科23属;外来入侵动物5种,其中水生无脊椎动物2种,两栖爬行类1种,哺乳类2种。研究还指出毛里湖湿地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途径为国外或外地品种引入管理不当、人类经贸旅游交流或生产活动传播。最后,针对外来物种所处入侵阶段及危害程度提出了不同的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里湖湿地 外来入侵物种 入侵途径 防控建议 湖南
下载PDF
牦蛎食品中副溶性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盘宝进 汪文龙 +3 位作者 罗兆飞 刘军义 陈立标 何成伟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5期571-572,518,共3页
从出口水产食品牦蛎样品中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应用细菌形态学观察、嗜盐性试验、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靛基质试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V-P试验、蔗糖分解试验、O/F试验等鉴定疑似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结果表明经相关... 从出口水产食品牦蛎样品中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应用细菌形态学观察、嗜盐性试验、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靛基质试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V-P试验、蔗糖分解试验、O/F试验等鉴定疑似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结果表明经相关试验证明,从牦蛎样品分离出的菌株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从水产食品牦蛎中分离出2株副溶血性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蛎 副溶血性弧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蒙语与满语关系探究
3
作者 张帆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4,共2页
蒙语、满语均属阿尔泰语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借代关系比较多,这说明了古代两个民族交往比较频繁,在语言上自然会产生某些融合现象。另外,从对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中也折射出两个民族之间许多珍贵的历史史实。
关键词 霍通(城) 毛里(马) 浩尼(羊)
下载PDF
湖南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鱼类资源现状
4
作者 刘良国 谢晓 +3 位作者 黄艳飞 宋波澜 李苗 陈海康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了解湖南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鱼类资源现状,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对湖南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和采样,研究了该湿地公园中鱼类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物种和生态类型,分析了该湿地公园中鱼类群落的多样... 为了了解湖南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鱼类资源现状,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对湖南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和采样,研究了该湿地公园中鱼类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物种和生态类型,分析了该湿地公园中鱼类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湖南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中,记录了9目14科41属53种鱼类,以鲤科(Cyprinidae)物种为主,其物种数量(31种)占该湿地公园中鱼类总物种数量的58.49%;鱼类群落的优势物种为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常见物种为鲤(Cyprinus carpio)、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达氏鲌(Culter dabryi);53种鱼类的生态类型以湖泊定居性类群的物种为主,物种的食性和栖息水层具有多样化特征。湖南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鱼类物种丰富,指示该湿地公园的水环境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优势物种 多样性 毛里湖
原文传递
鱼类调控后毛里湖的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与排序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飞 杨超 +6 位作者 张家瑜 赵聪 邝玮琦 陈克忠 李梦军 罗云生 刘良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7-204,共8页
采用年初投放不同鱼类组成的方法修复和维护常德毛里湖生态环境,通过监测两年夏季的湖泊浮游生物和环境因子特征,运用群落多样性和排序方法分析了鱼类调控后的实施效果,探讨了该技术对湖泊生态修复和维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鱼类投放... 采用年初投放不同鱼类组成的方法修复和维护常德毛里湖生态环境,通过监测两年夏季的湖泊浮游生物和环境因子特征,运用群落多样性和排序方法分析了鱼类调控后的实施效果,探讨了该技术对湖泊生态修复和维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鱼类投放组成从2016年的鲢∶鳙∶青鱼∶鲫的重量占比15∶60∶15∶10调整为2017年的鲢∶鳙∶青鱼∶鲫∶鲌∶黄颡鱼∶鳜的重量占比为25∶50∶10∶5∶5∶3∶2后,两年夏季全湖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Ⅲ类标准要求;透明度、p H、溶氧、叶绿素、总氮、总磷两年间夏季全湖平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化学需氧量(COD)从2016年的4.12 mg·L^(-1)降为2017年的3.47 mg·L^(-1)(P<0.05),降低了16%; 2016年、2017年夏季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518×104ind·L^(-1)、493×104ind·L^(-1),下降了4.8%;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为3283 ind·L^(-1)、3597ind·L^(-1),增加了9.6%;种类组成上,两年夏季均有绿藻门种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小型化和大型浮游动物丰度低的特点; 2017年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浮游生物的丰富度指数比2016年分别增长了6.2%、15.5%、13.6%,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提高了8.3%;两年中,决定夏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水深、叶绿素、总氮,COD对群落排序的效应从2016年的变量得分0.68降低为2017年的0.20,成为最小影响因子;与2016年相比,2017年站点间群落相似性和浮游生物种群间相关性、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下降。提高功能组和营养级多样性的鱼类种群调控措施能保持湖泊水质在地表水质量标准Ⅲ类,使群落多样性达到更好的状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下降,种类分布趋向均匀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里湖 鱼类 浮游生物 群落多样性 群落排序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