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雨叹三首》写作笔法平议
1
作者 吴淑玲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4-59,共6页
杜甫的《秋雨叹三首》以直笔书写天宝十三载长安六十日霖雨事。诗有曲笔,前人亦曾指出,惜只针对前两首,且语焉不详。其实这组诗三首都是看似直笔,实为曲笔。第一首“决明”是香草美人笔法,比喻正直之士遭遇打击;第二首暗传心曲,“农夫... 杜甫的《秋雨叹三首》以直笔书写天宝十三载长安六十日霖雨事。诗有曲笔,前人亦曾指出,惜只针对前两首,且语焉不详。其实这组诗三首都是看似直笔,实为曲笔。第一首“决明”是香草美人笔法,比喻正直之士遭遇打击;第二首暗传心曲,“农夫田妇无消息”隐指无人关注农民生活;第三首立象讽世,以写实之“秋来未曾见白日”象征时代政治之昏暗,以“泥污后土何时干”象征对海晏河清之向往。曲笔直用与直笔曲用是组诗之笔法,故解诗需直笔曲解与曲笔直解,以还原诗意之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雨叹三首》 直笔曲用 曲笔直解
下载PDF
Two Worlds of the Song of Songs
2
作者 钟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F00期122-125,共4页
The Song of Song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speculation and controversy since rabbinic times.Some view it as a collection of erotic love poetry,while many other interpreters perceive it as spiritual allegory.This p... The Song of Song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speculation and controversy since rabbinic times.Some view it as a collection of erotic love poetry,while many other interpreters perceive it as spiritual allego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ng from two dimensions:an anthology of love poems in the literary world and a canonized scripture in the historical world,attempting to explore its growing path from a secular collection of poems to the sacred Song in the Holy B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ong of Songs love poems canonized scripture interpretation
下载PDF
《郑风·风雨》诗旨辨析
3
作者 郝苗 杨延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9-104,共6页
历代关于《郑风·风雨》诗旨的解读,主要有“情事说”、“怀人说”与“政事说”等三种解释,其主要分歧在于对诗中“君子”意象的释读,其成因为后世读者在不同时空下的适时接受。从人类学角度入手,通过分析诗中与男女情爱有关的“风... 历代关于《郑风·风雨》诗旨的解读,主要有“情事说”、“怀人说”与“政事说”等三种解释,其主要分歧在于对诗中“君子”意象的释读,其成因为后世读者在不同时空下的适时接受。从人类学角度入手,通过分析诗中与男女情爱有关的“风雨”、“鸡鸣”两种意象,可知《风雨》本为一首情诗,表现了女子与心上人重逢时的喜悦。“君子”应为女子的心上人。与不得已,早期“情事说”最近《风雨》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风 诗旨 风雨 鸡鸣 情诗
下载PDF
李商隐《无题》与中国诗歌诠释传统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6,241,共13页
李商隐诗歌多用高唐神女典故,《有感》一诗流露出某种辩解的意味。但“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楚雨含情皆有托”适足成为某种暗示,引发后人作各种猜测和臆解。香草美人隐喻传统为这种诠释路径提供了依据,“作者何必然,读者... 李商隐诗歌多用高唐神女典故,《有感》一诗流露出某种辩解的意味。但“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楚雨含情皆有托”适足成为某种暗示,引发后人作各种猜测和臆解。香草美人隐喻传统为这种诠释路径提供了依据,“作者何必然,读者何必不然”的主张又赋予诠释者以权力,两者共同构成了李商隐《无题》诗诠释的路径和历史,不仅强有力地主导了李商隐诗歌的诠释,也对后代诗人的《无题》诗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无题 神女 诠释 传统
下载PDF
作为东亚“世界文学”的杜诗——《秋兴八首》在日本的阅读、阐释与拟效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茹钰 卞东波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2期65-85,共21页
《秋兴八首》作为杜甫七律组诗中的典范,不但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亦引起了广泛共鸣,是具有“世界文学”性质的经典作品。《秋兴八首》东传日本,以杜诗东亚刻本、杜集日本注本和唐诗选本、明人诗文集等文献为途径;而... 《秋兴八首》作为杜甫七律组诗中的典范,不但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亦引起了广泛共鸣,是具有“世界文学”性质的经典作品。《秋兴八首》东传日本,以杜诗东亚刻本、杜集日本注本和唐诗选本、明人诗文集等文献为途径;而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关于《秋兴八首》的本土化理解与阐释。同时,日本汉文学中也出现了大量拟效《秋兴》的作品,其中既有对杜甫的追摹,又有日本文人在主旨和情感基调方面的创新。考察《秋兴八首》在日本的阅读、阐释和拟效,可以了解日本杜诗学的特色,体认日本汉文学对中国文学之接受,从而揭示杜诗作为“世界文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兴八首》 日本汉文学 阅读 阐释 拟效
下载PDF
论王维诗歌在禅林中的传播与接受——兼及“禅林唐诗学”的史料范围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本塔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4-50,共7页
在现存400余首王维的诗歌中,被禅宗文献征引与运用的超过40首,这可以视为王维诗歌禅林接受的特殊形态。禅宗僧人将王维诗歌运用到佛经解说、公案颂古、上堂说法和诗文创作等场合,有着辅助佛禅理念解读、充当全新禅学文本和用于审美体验... 在现存400余首王维的诗歌中,被禅宗文献征引与运用的超过40首,这可以视为王维诗歌禅林接受的特殊形态。禅宗僧人将王维诗歌运用到佛经解说、公案颂古、上堂说法和诗文创作等场合,有着辅助佛禅理念解读、充当全新禅学文本和用于审美体验抒发的目的,同时,也为王维诗歌带来了新的阐释空间与传播形态。这种“引诗证禅”现象与僧人所编诗选、僧人所撰诗话和僧人所作诗歌共同构成了集“选-评-作-用”于一体的“禅林唐诗学”研究体系,能够进一步深化当前对于唐诗学史的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诗歌接受 禅林唐诗学 引诗证禅 唐诗传播
下载PDF
沈德潜诗论中的读者意识及批评向度
7
作者 黄心怡 杨新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2-66,共5页
沈德潜的诗论中具有深刻的读者意识。他重视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读者的阅读阐释行为树立典范;提倡涵泳的阅读方式,使读者对诗歌的语言、声律、情感和思想主旨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并从读者的立场出发,对诗歌的创作提出要求,希望... 沈德潜的诗论中具有深刻的读者意识。他重视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读者的阅读阐释行为树立典范;提倡涵泳的阅读方式,使读者对诗歌的语言、声律、情感和思想主旨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并从读者的立场出发,对诗歌的创作提出要求,希望诗歌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鲜明的个人风格对读者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诗歌并不仅仅是“嘲风雪,弄花草”的娱乐工具,重新发挥其深刻的教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诗论 读诗法 读者意识
下载PDF
1939- 1948 年臧克家集外佚诗及诗论辑释
8
作者 田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35-145,共11页
臧克家发表于1939—1948年的四首诗作(《红白浆汁》《在轰炸中诞生》《那一天——有赠》《九行》)和两篇诗论(《生活的谣曲》《秋天,诗的季节》),未被《臧克家全集》以及其他臧克家作品集收录,也未被《臧克家年谱》《臧克家研究资料》... 臧克家发表于1939—1948年的四首诗作(《红白浆汁》《在轰炸中诞生》《那一天——有赠》《九行》)和两篇诗论(《生活的谣曲》《秋天,诗的季节》),未被《臧克家全集》以及其他臧克家作品集收录,也未被《臧克家年谱》《臧克家研究资料》等文献资料提及,当属佚作无疑。这些佚诗及诗论的发现,不仅有助于补全集之不足,也有助于我们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臧克家此阶段的诗歌创作状况及其秉持的诗歌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臧克家 佚诗 诗论 辑释
下载PDF
从“精神分析学说”看“诗言志”与“诗缘情”之发生动机
9
作者 刘姝含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0-34,共5页
中国诗学理论中的“诗言志”理论,打开了中国文学体系建构的话域;而“诗缘情”理论,则厘清了文学表意性研究的内在肌理.西方分析文论中的“精神分析师”弗洛伊德试图用“精神分析说”的理论解读文学密码.回顾中国诗学理论,基于对“诗言... 中国诗学理论中的“诗言志”理论,打开了中国文学体系建构的话域;而“诗缘情”理论,则厘清了文学表意性研究的内在肌理.西方分析文论中的“精神分析师”弗洛伊德试图用“精神分析说”的理论解读文学密码.回顾中国诗学理论,基于对“诗言志”“诗缘情”理论的正确解读之上,“精神层次”学说可对以“诗言志”的“言”之动机加以诠释;“诗言志”可以被理解为意识活动的产物,“诗言志”的含义也可在意识性与非意识性上进行解读.在“缘情”之时,其实也无外乎是在“防御机制”的理论的映射下发挥作用.“诗缘情”的发生被看作是防御机制下的投射行为.“情”通常借“诗”为载体,“缘情”不过是追根溯源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诗言志 诗缘情 文化互释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野下的古诗词改编钢琴曲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以储望华《满江红——前奏曲》为例
10
作者 张三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13,共7页
作为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的音乐作品,中国古诗词钢琴改编曲《满江红——前奏曲》是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和国外乐器钢琴所结合的产物,也是储望华的代表作之一。储望华在这部改编曲中对我国古诗词文学作品和钢琴的艺术性结合予以探究,... 作为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的音乐作品,中国古诗词钢琴改编曲《满江红——前奏曲》是我国传统文学作品和国外乐器钢琴所结合的产物,也是储望华的代表作之一。储望华在这部改编曲中对我国古诗词文学作品和钢琴的艺术性结合予以探究,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以及古曲的跨时代意义。在文化自信语境下,对古诗词钢琴改编曲《满江红——前奏曲》独有的艺术特性以及演奏价值进行探讨,有利于更深入地学习民族风格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手法和弹奏技巧,也能够提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自信心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改编曲 《满江红—前奏曲》 分析与诠释
下载PDF
论政府记者招待会中诗词英译的对立性及口译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纪可 岑烁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6,共4页
在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发言者有时会引用一些古诗词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翻译这些特殊的源语时,译员要处理好一些对立性的关系,即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对立,口语和书面语翻译的对立,文化空缺和文化传递的对立,要在这些对立中找到统一... 在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发言者有时会引用一些古诗词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翻译这些特殊的源语时,译员要处理好一些对立性的关系,即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对立,口语和书面语翻译的对立,文化空缺和文化传递的对立,要在这些对立中找到统一。译者应以"释意"原则,通过不同的翻译方法,完整地传达发言者的意义、感情和意图,达到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者招待会 诗词英译 对立性 口译策略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文德 曹志希 潘衡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25-128,共4页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体裁中。中国古典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非语言交际,它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增加了诗歌的弹性和张力;对此加以关注和解读将拓宽诗歌研究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诗歌鉴...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体裁中。中国古典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非语言交际,它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增加了诗歌的弹性和张力;对此加以关注和解读将拓宽诗歌研究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语言交际 解读 中国古典诗歌 欣赏
下载PDF
主体间性自洽认知模式——王维诗歌的多域概念整合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昌标 王文斌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6,112,共6页
本文以王维诗歌为研究对象,提出诗歌解读的主体间性自洽认知模式即主洽模式。具体而言,本文从境、情、叙三个维度,在多域复合网络空间模型中追寻以读者认知主体为引领的读者主体、文本形象和作者主体三者之间的自洽衍推,即主体间性的对... 本文以王维诗歌为研究对象,提出诗歌解读的主体间性自洽认知模式即主洽模式。具体而言,本文从境、情、叙三个维度,在多域复合网络空间模型中追寻以读者认知主体为引领的读者主体、文本形象和作者主体三者之间的自洽衍推,即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角色转换和意象映射过程,探讨以读者为视角的王维诗歌多域概念整合和在线意义认知解读方式。该模式是主体自洽过程三机制"连接、冲洗和合流"的具体化运作,反映了诗歌语言、意象、思想之间的多域整合认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诗歌 概念整合 多域复合网络 主洽模式 认知解读
下载PDF
唐诗接受史研究模式与事例的创新——读沈文凡教授《名家讲解唐诗三百首》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冠明 程欣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2-65,共4页
沈文凡教授等所著《名家讲解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三百首》全新的注本。"全新"是指在文学总集注本中有意识地发掘具体某一作品的"接受小史"研究。以文学总集中"诗人创作者为主体的影响史研究",这是迄今... 沈文凡教授等所著《名家讲解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三百首》全新的注本。"全新"是指在文学总集注本中有意识地发掘具体某一作品的"接受小史"研究。以文学总集中"诗人创作者为主体的影响史研究",这是迄今为止学界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接受史研究所未及的,是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模式与事例的创新。"接受小史","是指后代诗人从创作上继承、借鉴三百首中名篇的情况。这是‘名诗’和‘名句’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模式或事例创新,体现在"作为创作者的接受影响和摹仿借用"。是揭示《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名句对后代作家的影响史,以及后代作家对《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名句的"摹仿借用"。本书有两个方面尤其值得注意:一是揭示后代作家"摹仿借用"唐诗名篇的影响史;二是揭示后代作家"摹仿借用"唐诗名句的影响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讲解唐诗三百首 唐诗 文学接受史 摹仿 沈文凡
下载PDF
朱熹《诗经》阐释的诗学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宣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1,共10页
朱熹的《诗经》阐释兼会经学、理学、文学,以“义理”和“得性情之正”为前提,其所引发的诗学问题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产生了影响。它的具体表现在“淫诗”说客观上意识到《诗经》中男女恋情诗的存在,在“淫诗”说背景下对孔子“思无邪... 朱熹的《诗经》阐释兼会经学、理学、文学,以“义理”和“得性情之正”为前提,其所引发的诗学问题对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产生了影响。它的具体表现在“淫诗”说客观上意识到《诗经》中男女恋情诗的存在,在“淫诗”说背景下对孔子“思无邪”的重新阐释,有助于《诗经》阐释中读者主体地位的形成;以《诗》说《诗》,重视《诗》的“熟读涵詠”和“兴”的体验方式,丰富了《诗经》文本的文学内涵,也突出了诗歌涵养人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诗经》“六义”的辨识和以“文势”论《诗》,体现出“自觉”的文体意识,影响到后世诗学“辨体”思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诗经》阐释 淫诗说
下载PDF
数字模糊语义及文化意象的解读与英译——以《子夜吴歌》、《早发白帝城》及其英译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肖跃田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97,共3页
数字/词与同其他实词的模糊语义生成于人类思维的模糊性并具民族文化的特质。由数字/词与他类词搭配而构成的模糊语义生成出文化意象。唐诗中数字使用频率高且意蕴深厚,解读唐诗数字的模糊语义以及英译其模糊语义必须理清汉语数字本身... 数字/词与同其他实词的模糊语义生成于人类思维的模糊性并具民族文化的特质。由数字/词与他类词搭配而构成的模糊语义生成出文化意象。唐诗中数字使用频率高且意蕴深厚,解读唐诗数字的模糊语义以及英译其模糊语义必须理清汉语数字本身的文化意象和数字运用于诗歌语篇中所生成的文化意象,同时考虑译语文化意象与原语文化意象的对等。本文运用模糊语义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比原诗中摘句的文化蕴含与Witty Bynner的英译,讨论李白二诗中由数字模糊语义生成的文化意象的英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模糊语义 文化意象 诗中数字英译解读
下载PDF
辛词题材构成解读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伯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3-118,共6页
辛弃疾词体创作的题材类型多达30类,为两宋词体创作题材类型最多的作家。伴随其宦海浮沉,取材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仕宦期的主要题材为交游、祝颂、咏怀等,闲退期的主要题材为交游、隐逸、咏物等;可见仕宦期多取社会性较强的... 辛弃疾词体创作的题材类型多达30类,为两宋词体创作题材类型最多的作家。伴随其宦海浮沉,取材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仕宦期的主要题材为交游、祝颂、咏怀等,闲退期的主要题材为交游、隐逸、咏物等;可见仕宦期多取社会性较强的题材,而闲退期多取社会性较弱的题材。至于两期均居第一的交游题材,则表明豪放派词人投身社会人生的恒久热情与不懈努力。传统文化的浸润渗透,当代政治的激荡震刷,个人修养的组运熔铸,是影响辛词题材构成的几个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词 题材构成 文化解读
下载PDF
从《关雎》的阐释史看先秦两汉诗学 被引量:8
18
作者 尚学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43,共6页
上博简《诗论》用“以色喻于礼”评论《关雎》一诗 ,揭示了一个因情制礼的主题。其所运用的引申譬喻、联想感悟的阐释方式 ,体现了自由独立的文化创造精神 ,是对西周王官之学的突破。西汉三家诗派鉴于西汉初期后妃干政的史实 ,以说诗干... 上博简《诗论》用“以色喻于礼”评论《关雎》一诗 ,揭示了一个因情制礼的主题。其所运用的引申譬喻、联想感悟的阐释方式 ,体现了自由独立的文化创造精神 ,是对西周王官之学的突破。西汉三家诗派鉴于西汉初期后妃干政的史实 ,以说诗干预时政 ,释《关雎》为刺诗 ,他们对《关雎》的阐释是对《诗论》的不断引申发挥 ,逐渐将其意义确定在帝王后妃上 ,同时还显露出历史化的阐释倾向。毛诗学派不采用刺诗说而用历史化的方式解诗。《毛诗序》理论和资料来源广泛 ,但其阐释观点与学术精神却与先秦儒家越来越远。《毛诗序》应是东汉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阐释史 先秦 两汉 诗学
下载PDF
西尔维亚·普拉斯的《晨歌》和《词语》——形式主义解读和翻译之二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屹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78-80,共3页
本文以形式主义批评理论为指导,运用其方法,对西尔维亚·普拉斯的《晨歌》和《词语》两首诗进行解读和翻译。
关键词 诗歌 形式主义 解读 翻译
下载PDF
论朱熹“淫诗”说的学术背景及内在理路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海林 周泉根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1-115,共5页
朱熹对《诗经》"淫诗"的解读是在继承、汲取前辈时贤说法的基础上,断以己意,而提出并大倡起来的。朱熹是想以"淫诗"解经的途径来实现遏"情欲"、修心性的理学目的。朱熹儒学大师的思想活力赋予了"淫... 朱熹对《诗经》"淫诗"的解读是在继承、汲取前辈时贤说法的基础上,断以己意,而提出并大倡起来的。朱熹是想以"淫诗"解经的途径来实现遏"情欲"、修心性的理学目的。朱熹儒学大师的思想活力赋予了"淫诗"丰富的文学想象空间,反倒促使了《诗经》文学性质的回归。而以理学看待《诗经》的眼光和思想所暗含的内在隐患,是朱熹对"淫诗"说劝戒功能强辨的深层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淫诗”说 学术背景 生成过程 内在理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