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漠植被的神经网络提取方法研究
1
作者 孟健 熊文豪 +3 位作者 周寒 张晓倩 刘天琦 高贤君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4年第1期206-212,共7页
地表植被作为人类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土壤侵蚀、维持生态平衡、提高防风固沙能力,以及维持局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凭借其大范围、多尺度、多时相的优势,已经... 地表植被作为人类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土壤侵蚀、维持生态平衡、提高防风固沙能力,以及维持局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凭借其大范围、多尺度、多时相的优势,已经成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植被覆盖估计算法,在植被提取和变化监测中表现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论文以榆林市毛乌素沙漠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利用手机可视化虚拟图像处理环境(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ENVI)分析软件对landsat8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植被的信息提取,采用不同的监督分类方法对植被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并对不同的监督分类结果进行质量精度分析评定。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较其他方法在沙漠植被提取方面表现出较优的性能,可以实现对沙漠植被的动态变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植被提取 神经网络 精度评定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水分运移与消耗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克贞 佟长福 +2 位作者 郝和平 杨燕山 徐冰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48,共5页
毛乌素沙地位于黄土高原中部,为典型的农牧交错区,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草地生态破坏严重。近年来,在国家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的宏观形势下,形成以局部集约化饲草料种植保障大面积草原生态修复,以局部集约化饲草料生产保证畜牧业... 毛乌素沙地位于黄土高原中部,为典型的农牧交错区,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草地生态破坏严重。近年来,在国家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力度的宏观形势下,形成以局部集约化饲草料种植保障大面积草原生态修复,以局部集约化饲草料生产保证畜牧业稳定发展的良好的生产经营形势,促进、保障这一发展形势对维护我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好转具有重要意义。紫花苜蓿素有“饲料之王”誉称,在我国有较大的种植面积,研究其多刈情况下的水分运移与消耗规律及消耗量,对实现干旱半干旱草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发展节水草业生产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紫花苜蓿 水分运移与消耗
下载PDF
毛乌素沙漠南部植被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登峰 王心睿 +2 位作者 黄强 孟宪萌 林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5-9,共5页
为了认识毛乌素沙漠南部植被的变化,基于MODIS的NDVI遥感数据分析了2000-2013年毛乌素沙漠南部植被的变化特征,NDVI年平均值呈上升趋势,年增长率为2.69×10^(-3)/a。各年均值的空间最大值变化幅度不大,基本表现为上升趋势。结合转... 为了认识毛乌素沙漠南部植被的变化,基于MODIS的NDVI遥感数据分析了2000-2013年毛乌素沙漠南部植被的变化特征,NDVI年平均值呈上升趋势,年增长率为2.69×10^(-3)/a。各年均值的空间最大值变化幅度不大,基本表现为上升趋势。结合转移矩阵的方法,将NDVI值分为不同级别并建立植被指数转移矩阵,计算分析了NDVI值逐年的级别转移情况。由各年NDVI值较上年的变化及各年植被覆盖级别较上年的变化分析显示,总体NDVI都表现为较上一年变好的趋势,2013年相对2000年的72.37%的像元的植被级别变好。将2013年相对2000年转移矩阵中NDVI值在各等级所占个数进行统计显示,NDVI值由矩阵的下三角向上三角转移,上三角阵中NDVI像元的个数远大于下三角阵,说明NDVI值表现出由低等级向高等级转化的趋势,植被情况逐步转好。整体上,2000-2013年毛乌素沙漠南部整体植被情况在持续转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转移矩阵 空间变化 生态 毛乌素沙漠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结构研究(技术总报告)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广毅 周心澄 +9 位作者 王忠林 廖超英 高国雄 李会科 薛智德 肖智 吕悦来 武永昌 郭建斌 尹忠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2-35,共34页
根据毛乌素沙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沙地被分为北、南两个一级区及六个二级区,以动态仿真理论为依据,以C语言编制模型,分区对土地结构调整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构。继而对林业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即林种结构进... 根据毛乌素沙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沙地被分为北、南两个一级区及六个二级区,以动态仿真理论为依据,以C语言编制模型,分区对土地结构调整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构。继而对林业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即林种结构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七个主要林种的配置结构作了具体分析,提出了53个造林模式,同时采取组装配套的方式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设计了整体和局部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生态经济型 防护林体系 结构
下载PDF
榆林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科技园建设初探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昕 任志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1-156,共6页
以榆林市农业生态科技园为例,阐述了农业生态科技园的内涵与设计原则,分析了本区设立科技园的优势,它集科技农业示范、干旱区生态农业示范、农产品加工和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并结合农业培训、农业科技推广等相互协调发展,以沙产业为中心... 以榆林市农业生态科技园为例,阐述了农业生态科技园的内涵与设计原则,分析了本区设立科技园的优势,它集科技农业示范、干旱区生态农业示范、农产品加工和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并结合农业培训、农业科技推广等相互协调发展,以沙产业为中心,突出干旱区特色,同时提出了产业园的管理模式,并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求对干旱区农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榆林市 农业生态科技园 示范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水域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国雄 薛智德 +2 位作者 李会科 王忠林 廖超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在对毛乌素沙地水域防护林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水域防护林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水域防护林体系的配置模式,并注意搭配桑树、苹果、沙棘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水域防护林 结构
下载PDF
毛乌素沙漠生物土壤结皮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宇龙 张晓军 +1 位作者 金一荻 冯福应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真菌参与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的形成,在荒漠化土壤植被恢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构建真菌18S rDNA文库,分析了毛乌素沙漠BSCs真菌群落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BSC s中真菌组成分为两大类群,子囊... 真菌参与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的形成,在荒漠化土壤植被恢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构建真菌18S rDNA文库,分析了毛乌素沙漠BSCs真菌群落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BSC s中真菌组成分为两大类群,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占了全部真菌总数的58%,担子菌门占全部真菌的42%。子囊菌门分别有Boeremia、Phaeosphaeria、Trematosphaeria、Dendryphion、Paraconiothyrium、Cryomyces、Davidiellaceae、Fu-sarium、Chaetomium、Coniosporium属。担子菌门的有Cryptococcus、Laetisaria、Rhizoctonia、Malassezia 4个属。本研究对BSCs的形成、发展理论研究以及应用于植被恢复的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毛乌素 18SrDNA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草地畜牧业经营模式的开发与示范 被引量:6
8
作者 温学飞 马明 +2 位作者 王峰 邹军 杨彩霞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2,共4页
根据盐池县毛乌素沙地自然特点,坚持以发展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开发出5种毛乌素沙地草地畜牧业经营模式并进行示范,以扩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渠道,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畜牧业 模式 开发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的形成与治理 被引量:15
9
作者 董雯 赵景波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42-46,共5页
毛乌素沙地的历史已有几十万年,它处在年降水量一般在350mm^500mm之间,是森林草原和草原为主的地区。就降水和植被条件而论,该区不是沙漠形成和分布的地区。造成目前类似沙漠景观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该区砂岩风化产生的大量沙物质条件,其... 毛乌素沙地的历史已有几十万年,它处在年降水量一般在350mm^500mm之间,是森林草原和草原为主的地区。就降水和植被条件而论,该区不是沙漠形成和分布的地区。造成目前类似沙漠景观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该区砂岩风化产生的大量沙物质条件,其次是较强的风动力条件。根据毛乌素沙地形成的特殊成因分析,提出了治理毛乌素沙地的新思路,即除植树种草之外,更要注意以利用该区以南丰富的黄土物质改良沙地,这能够阻止大气降水通过砂层响深部的快速渗透,能有效增加土壤的持水性,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植物固砂,能够加速植被的恢复。由于该区紧邻黄土高原,采取以土盖沙的物质改良方式对解决该区沙漠化问题应当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特殊成因 治理措施
下载PDF
宁夏盐池县沙漠化土地的综合治理——以盐池柳杨堡试验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蒋齐 戴秀章 +1 位作者 李生宝 王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24-27,共4页
本文以盐池杨柳堡试验示范区为例 ,介绍了宁夏地区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治理原则、方法及所获成绩。
关键词 宁夏盐池 毛乌素沙地 沙漠化 综合治理 生态规划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翠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经野外调查统计,毛乌素沙地共有植物731种,分属于117科、400属。其中,藻类植物3科、3属、3种;菌类植物6科、6属、6种;苔藓植物4科、4属、4种;地衣植物1科、1属、1种;蕨类植物3科、3属、5种;裸子植物5科、9属、25种;被子植物95科、374属... 经野外调查统计,毛乌素沙地共有植物731种,分属于117科、400属。其中,藻类植物3科、3属、3种;菌类植物6科、6属、6种;苔藓植物4科、4属、4种;地衣植物1科、1属、1种;蕨类植物3科、3属、5种;裸子植物5科、9属、25种;被子植物95科、374属、692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80科、310属、583种,单子叶植物15科、64属、109种。在这些植物中,包含有食用植物、饲用植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及其他工业原料植物等各种野生种子植物623种,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植物资源 调查 开发利用
下载PDF
论毛乌素沙漠形成与唐代六胡州土地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23
12
作者 艾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5,共7页
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变迁大致分作唐代后期、宋元明时期、明末迄今3个阶段,各地段沙漠形成时间各不相同。其西北部沙漠起源最早。各种佐证表明,初期"毛乌素沙漠"大体形成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宥州故地,即今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 毛乌素沙漠的历史变迁大致分作唐代后期、宋元明时期、明末迄今3个阶段,各地段沙漠形成时间各不相同。其西北部沙漠起源最早。各种佐证表明,初期"毛乌素沙漠"大体形成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宥州故地,即今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的东半部。初期"毛乌素沙漠"的成因并非一般所谓过度的农业垦殖活动,而是自唐代贞观四年迄天宝年间的长期而过度的驻牧型畜牧经济活动,破坏了天然草原生态系统引致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沙漠变迁 唐代“六胡州”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沙产业”初探──以陕晋蒙能源基地(B3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广毅 周心澄 吕悦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54-157,168,共5页
“沙产业”理论的核心是提高光能利用率,强化植物性的初级生产力.毛乌素沙地的沙产业应和能源开发紧密地结合,以能源开发为“杠杆”,推动环境保护系统与资源开发系统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沙产业 光能 能源开发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沙棘日灼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双民 刘慧辉 高福江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37,共3页
通过在毛乌素沙地进行沙棘种植试验观测,发现日灼危害是沙棘种植当年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日灼危害特点,设计出用厚纸板卷成筒状预防沙棘日灼的办法。该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十分明显。
关键词 沙棘 日灼 防治措施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漠南缘沙区恢复生态系统蝗总科昆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晓英 廉振民 李晓涛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1-76,共6页
通过对毛乌素沙漠南缘恢复生态系统不同生境蝗虫群落,进行蝗虫群落结构及其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存在度的研究,并运用βw多样性指数,Cj相似性指数和Cs相似性指数,对其蝗虫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蝗虫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为农田... 通过对毛乌素沙漠南缘恢复生态系统不同生境蝗虫群落,进行蝗虫群落结构及其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存在度的研究,并运用βw多样性指数,Cj相似性指数和Cs相似性指数,对其蝗虫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蝗虫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为农田杂草地带>油松群落>蓼子柏灌木群落>沙柳群落,反映了环境演替与物种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不同蝗虫适应于不同生境和生态幅度,同时对不同生境间边缘地带的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的研究发现具有增加的趋势和明显的边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蝗虫群落 多样性 边缘效应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人工草地SPAC中大气水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海龙 吕志远 +3 位作者 郭克贞 赵淑银 徐冰 杨燕山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42-45,共4页
本文依据2005年~2006年毛乌素沙地乌审旗气象观测资料,对人工草地SPAC中的大气水势日、季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牧草生长期间大气水势均值为-139.573Mpa,日、季变化明显,呈单峰型;大气水势变化与大气... 本文依据2005年~2006年毛乌素沙地乌审旗气象观测资料,对人工草地SPAC中的大气水势日、季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牧草生长期间大气水势均值为-139.573Mpa,日、季变化明显,呈单峰型;大气水势变化与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速之间具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大气水势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西部区土地沙漠化动态遥感研究──以盐池县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全志杰 王成吉 +1 位作者 毛晓利 李元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58-162,共5页
以两个时期遥感信息解译为主要依据,拟定了土地沙漠化动态分类系统.采用面积连续清查方法,在两期遥感图像上进行成数抽样,获得了盐池县从1976年到1991年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状况,说明盐池属于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地区,沙漠化... 以两个时期遥感信息解译为主要依据,拟定了土地沙漠化动态分类系统.采用面积连续清查方法,在两期遥感图像上进行成数抽样,获得了盐池县从1976年到1991年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状况,说明盐池属于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地区,沙漠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对土地沙漠化的治理与破坏同时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遥感 毛乌 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优化结构研究──以海流滩试区为例
18
作者 薛智德 武永昌 +2 位作者 周心澄 高国雄 吕悦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85-89,F004,共6页
根据榆林市金鸡滩乡海流滩村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林木覆盖度极大为目标,对该区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结构优化研究表明。按优化模式实施后,到2000年,林木覆被率达52.4%,农、林和牧(草场)土地利用面积之比为1:5... 根据榆林市金鸡滩乡海流滩村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林木覆盖度极大为目标,对该区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结构优化研究表明。按优化模式实施后,到2000年,林木覆被率达52.4%,农、林和牧(草场)土地利用面积之比为1:5.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体系 结构 毛乌素沙地 生态经济型
下载PDF
论蒙古族五畜游牧在草原沙化治理中的价值——以毛乌素沙地乌审召镇为个案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景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80-85,共6页
内蒙古草原沙化是生态环境的系统改性导致的恶果。要在沙化后的草原上实施生态恢复,需将其视为一个系统整体去对待,确保各式各样的生物物种协调配置推进。蒙古族牧民长期实施的"五畜"按比例、按规范路线的游牧方式,可以确保... 内蒙古草原沙化是生态环境的系统改性导致的恶果。要在沙化后的草原上实施生态恢复,需将其视为一个系统整体去对待,确保各式各样的生物物种协调配置推进。蒙古族牧民长期实施的"五畜"按比例、按规范路线的游牧方式,可以确保水土、牧草、牲畜和人协调运行,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草原沙化面积的扩大,还可推动已经沙化土地的生态恢复。据此建议,发掘蒙古族本土生态知识和技术技能去实施沙地的生态恢复,定会收到预期的生态建设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畜”游牧 土地沙化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区泉的演化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范立民 向茂西 +14 位作者 彭捷 马雄德 贺卫中 李涛 仵拨云 李永红 李成 宁建民 高帅 姬怡微 宋一民 姚超伟 任海香 何意平 刘海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7-218,共12页
随着我国煤炭开发战略西移,近20 a来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区内水资源整体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泉作为珍贵地下水资源的显现和生态、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具有重要存在意义。在1994年、2015年两次对... 随着我国煤炭开发战略西移,近20 a来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接壤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区内水资源整体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泉作为珍贵地下水资源的显现和生态、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具有重要存在意义。在1994年、2015年两次对比观测研究区2 580处泉点水文和生态的基础上,依据研究区旱季泉点补给源对泉点进行了分类,分析了泉的天然赋存特征,并结合煤炭开采影响剖析了泉点演化机理及生态效应,预测了泉点未来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不同旱季泉点补给源可将泉点分为3种类型,即沙地入渗补给泉点、黄土入渗补给泉点和混合入渗补给泉点。沙地入渗补给泉点单个涌水量大于10 L/s的泉数量最多,混合入渗补给泉点总体数量最多,黄土入渗补给泉点生态效应最显著。1994年前调查区分布有泉(群)2 580处,总流量为4 997.059 7 L/s。2015年残存泉(群)376处,总流量996.392 L/s,混合入渗补给泉点受含隔水层结构损坏和侧向补给截断影响大量消失是近20 a泉点大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未来开采区主要是沙地入渗补给泉点,该区域煤炭开采含隔水层结构稳定,多受采动沉降和含水层越流影响,泉点会在波动后趋于平稳。煤炭高强度开采泉群的减少使得研究区水体、湿地面积减少,直接影响了流域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采煤(保水开采) 生态 萨拉乌苏组 毛乌素沙漠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