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信托法修改及其信托观念的发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赵廉慧 《北方法学》 2009年第4期154-160,共7页
日本是大陆法系中引入信托法比较早的国家,日本的信托法经过80多年的发展,在吸收和转化原本来自英美法的信托制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信托法的理论和实践发展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06年12月,日本信托法进行了大量修... 日本是大陆法系中引入信托法比较早的国家,日本的信托法经过80多年的发展,在吸收和转化原本来自英美法的信托制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信托法的理论和实践发展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06年12月,日本信托法进行了大量修改。研究此次修改以及这一修改背后的理论变迁,对我国信托法理论的发展应该有所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信托法 改正 信托观念 事业信托 限定责任信托
下载PDF
从所有权法向物权法的转型——以“《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完善计划”为向度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建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144,共8页
自"前苏联解体"20多年以来,俄罗斯物权立法逐渐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权观念,不断地向着传统物权法的类型与体系回归。通过渐次的多级转换,俄罗斯物权立法从"所有权中心主义的物权立法"向"他物权日益凸显的物... 自"前苏联解体"20多年以来,俄罗斯物权立法逐渐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权观念,不断地向着传统物权法的类型与体系回归。通过渐次的多级转换,俄罗斯物权立法从"所有权中心主义的物权立法"向"他物权日益凸显的物权立法"转化。近年来通过"《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完善计划"的实施使之具有了与大陆法系之德国法传统的物权法相类似的体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期 俄罗斯物权立法 苏联所有权法 苏俄所有权法 俄罗斯联邦民事立法的发展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储著斌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5-70,共6页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条件下的法制建设通过实践主导与文化扬弃路径,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实践主导层面,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的根本保证;抗日民主政权法制建设初具规模,奠定了...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条件下的法制建设通过实践主导与文化扬弃路径,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实践主导层面,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确立,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的根本保证;抗日民主政权法制建设初具规模,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的核心内容;根据地的司法实践,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的本质要求;服务抗战大局,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法制观中国化的重要使命。文化扬弃层面,反对特权,变革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服从法律,要求执政党成员成为遵纪守法的榜样模范;大公无私,提出了共产党员犯法加重处罚的司法原则;保障人权,彰显马克思主义法制观的精神实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法制观 实践主导 文化扬弃
下载PDF
毛泽东的生死观
4
作者 程林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5-19,共5页
青年毛泽东的生死观具有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晚年则转变为理性主义。人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延长生命的长度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扩大生命的内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得有意义和死... 青年毛泽东的生死观具有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晚年则转变为理性主义。人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延长生命的长度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扩大生命的内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得有意义和死得其所。只有那些为人民利益而死、捍卫自己人格尊严和民族气节的人才是高尚的、伟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生死观 体育锻炼 自然法则 只争朝夕 人民利益
下载PDF
新《森林法》中保护优先理念应用分析
5
作者 任军战 赵楠 +2 位作者 党琼洁 卫亚亚 王斌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6期173-176,共4页
已通过修订的新《森林法》,与原《森林法》相比,全方位体现了保护优先的理念。新《森林法》提升了保护的地位,将天然林保护、古树名木、公益林、自然保护地、有害生物、临时占用林地恢复等内容列入了保护,扩大了保护范围,增加了与管护... 已通过修订的新《森林法》,与原《森林法》相比,全方位体现了保护优先的理念。新《森林法》提升了保护的地位,将天然林保护、古树名木、公益林、自然保护地、有害生物、临时占用林地恢复等内容列入了保护,扩大了保护范围,增加了与管护相关的条款,强化了保护中森林资源权利人的利益保障,明确了国家、地方政府、各级林业部门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责任,规定了社会大众、森林资源所有者、经营者应履行的保护义务,为未来生态保护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优先理念 森林法 林业主管部门 森林资源
下载PDF
促进学生梯度性建立物理观念的教学策略初探——以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为例
6
作者 唐保东 《物理通报》 2019年第12期38-40,共3页
物理观念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渗透到其他3个方面,2017版课程标准中对物理观念的水平划分为5个层级,学生对物理观念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优化教学策略,是可以更高效率地促进物理观念在学生身上的内化.
关键词 物理观念 梯度 教学策略 牛顿第三定律
下载PDF
民诉法之教义学当如何展开 被引量:9
7
作者 严仁群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41,共16页
民诉法之教义学也必须坚持“从现行法出发”,但此一思维路径仍不时被背离。应利用粗疏的现行法容纳预备合并等诉讼方式,通过合理解读现行法消解“案由不同不能合并审理”等不当观念。应重点研究疑难案件,并据此检验自身。应强化诉讼标... 民诉法之教义学也必须坚持“从现行法出发”,但此一思维路径仍不时被背离。应利用粗疏的现行法容纳预备合并等诉讼方式,通过合理解读现行法消解“案由不同不能合并审理”等不当观念。应重点研究疑难案件,并据此检验自身。应强化诉讼标的等重点概念的贯穿力,应将基本原则具体化,并从具体规则中反向提取一般规则,这样可强化民诉法教义学的体系性,并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准演绎性。法教义学并非纯粹的解释论,立法论应以法教义学为基础。应注重对两大法系“共识”性民诉规则和原理的梳理,应尽量避免误读外国法。援用其他学科知识时应注意学科之间的良好“接合”,并注重引入科学性较强学科的成果。应通过精细的论证展现法教义学的力量,注意避免价值独断,并通过具体案例澄清社科法学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诉法之教义学 从现行法出发 重点概念的贯穿力 基本原则的具体化
原文传递
两种法学全球化观--中国将何去何从?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正来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8-126,共9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降,"全球化"逐渐从两个向度上凸显出来。第一个向度表现为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转型,第二个向度则表现为当代全球化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了各个学科的"显学"。尽管目前中国法学在关于全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降,"全球化"逐渐从两个向度上凸显出来。第一个向度表现为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转型,第二个向度则表现为当代全球化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了各个学科的"显学"。尽管目前中国法学在关于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还是多维全球化的问题上存在争议,在赞成法律全球化还是反对法律全球化的问题上观点更是针锋相对,但是在这些争论的背后,中国法学在对全球化进行问题化处理时却存在两项共同的理论设定——全球化是一个整体化同质化的进程、全球化是一个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进程;正是因为其共有这两项不自觉的理论设定,所以中国法学在认识全球化现象时实质上秉持着一种封闭的全球化观。而本文试图建构一种开放的全球化观,这种全球化观把全球化看做是一个矛盾且多元、主观且可变的进程,一个可以根据人之认识或利益或传统被建构或被重构的博弈进程,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偶然且可能是一个可逆且不确定的过程,这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全球化观。这种全球化观认为全球化是普遍化与特殊化或者单一化与多样化的统一,是整合与碎裂或者一体化和分裂化的统一,是集中化与分散化的统一,是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统一,是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统一。正是在这种开放的全球化观的视角下,中国将何去何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问题。中国法学论者绝不能只满足于对"全球化"做简单的描述工作,也绝不能不加反思和批判就在描述"全球化"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西方论者新自由主义的全球主义"话语"的支配,而应当充分认识到全球化乃是一种开放可变的结构。这要求中国或中国法学采取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重构或重塑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的全球化策略。总之,中国法律哲学的基本使命就是经由"关系性视角"和"共时性视角"的建构去重新定义中国,同时经由"重叠性思维方式"而建构起"主体性的中国",并根据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引领中国法律/法制的建设或指导中国主动参与的"世界结构"重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全球化观 中国法哲学 法律理想图景 法学
原文传递
法治科技观:共和国科技史的一个研究向度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小平 张培富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90,共6页
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是共和国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学界在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方面开展大量的、富有成效的研究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共和国科技法制建设历史演化和科技文化历史发展的系统考察,缺乏科技法制建设的文化背景与文... 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是共和国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学界在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方面开展大量的、富有成效的研究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共和国科技法制建设历史演化和科技文化历史发展的系统考察,缺乏科技法制建设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功能的深入挖掘,缺乏科技文化事件的深入挖掘,尤其是不重视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关系史研究。通过分析共和国科技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事件来探讨法治科技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可以弥补上述不足,而且是研究共和国科技史的一个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国 科技法制 科技文化 法治科技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