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印度之行》中回声的多角度探寻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黄曦
-
机构
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3-75,共3页
-
文摘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作为支撑,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印度之行》中的回声之谜。由于山洞和回声的含义都过于含蓄,且福斯特竭力运用似乎真实的自然现象去容纳过多的含义,因此山洞和回声不仅使英国游览者而且也使读者感到混乱和神秘。本文旨在从多角度解读回声,以进一步启发读者思考。
-
关键词
马拉巴山洞
回声
多元文化
《印度之行》
福斯特
-
Keywords
marabar cave
echo
multi-culture
A Passage to India
Foster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印度之行》马拉巴山洞的“物力量”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管建明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
-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2期95-103,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2018年度一般项目“物叙事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8BWW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印度之行》是二十世纪英国作家福斯特的代表作之一。马拉巴山洞是该小说中最神秘莫测、最捉摸不定的部分。本文选择21世纪西方哲学界兴起的“思辨实在论”的一个重要分支“面向物的本体论”下相关理论家的观点,试图说明马拉巴山洞并非是被动静止的存在,而是福斯特叙事中推动进程的重要力量。本文重点论述山洞的“物力量”,即山洞的回声造成了穆尔夫人的迷茫和昏厥,冲击了其基于理性的基督教信仰;山洞中的黑暗,炎热和回声侵挠了阿德拉小姐的心理结构,让其陷入被阿齐兹强奸的幻觉。
-
关键词
福斯特
《印度之行》
面向物的本体论
马拉巴山洞
“物力量”
-
Keywords
E.M. Foster
Passage to India
Object-Oriented Ontology
marabar caves
thing power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马拉巴山洞:东西方联结的障碍
- 3
-
-
作者
胡翠芬
-
机构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海外英语》
2011年第6X期237-238,共2页
-
文摘
在《印度之行》中,马拉巴山洞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山洞之旅营造一种神秘和混乱的氛围,暗示了阿德拉和穆尔夫人无法了解真正的印度,西方的理性和宗教无法解读印度的神秘,东西方之间的联结不可能实现。
-
关键词
印度之行
马拉巴山洞
氛围
联结
失败
-
Keywords
A Passage to India
the marabar caves
atmosphere
bond
failure
-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