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可·波罗东游与长春真人西游——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地理视野差异性研究的典型个案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小波 袁霜凌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25,共4页
游记是旅游者思想的载体 ,是旅游者自身的“感知地图”。在游记研究中 ,决不能忽略主体的行为地理差异。元代是东西方交通非常繁盛的时期 ,不少人由于政治、宗教、贸易和个人志趣等原因往来于亚洲、欧洲、非洲之间 ,流下了大量的文字材... 游记是旅游者思想的载体 ,是旅游者自身的“感知地图”。在游记研究中 ,决不能忽略主体的行为地理差异。元代是东西方交通非常繁盛的时期 ,不少人由于政治、宗教、贸易和个人志趣等原因往来于亚洲、欧洲、非洲之间 ,流下了大量的文字材料 ,本文通过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部游记 (《马可·波罗行记》和《长春真人西游记》) ,分析了当时旅行者行为特征与地理视野的差异性。从文化地理背景看 ,一个是基督徒 ,一个是道教徒 ;从旅游动机看 ,有商业利益和政治传道的不同目的 ,在风俗感受方面 ,一个是猎奇 ,一个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本文还通过这一典型案例 ,提出中国古代游记研究的三点启示 :即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空间视角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空间视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波罗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 行为地理
下载PDF
郑和、马可·波罗、哥伦布之比较研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4-48,共5页
对郑和、马可.波罗、哥伦布这三位伟大的旅行家、航海家、政治家的事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所做出的贡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着重从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入手,分析他们之间航海的动因、目的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从而指... 对郑和、马可.波罗、哥伦布这三位伟大的旅行家、航海家、政治家的事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所做出的贡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着重从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入手,分析他们之间航海的动因、目的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从而指出了他们对后世及各自不同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的悬殊,并论证了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游记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 比较
下载PDF
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被引量:1
3
作者 邬国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8-147,共20页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西方介绍了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从鸦片战争前夕传教士最早提及马可波罗及《游记》之事,到1913年第一个《游记》中文译本的出现,期间经历了约近七八十年的历程。从传教...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西方介绍了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从鸦片战争前夕传教士最早提及马可波罗及《游记》之事,到1913年第一个《游记》中文译本的出现,期间经历了约近七八十年的历程。从传教士最初简单的介绍,至国人的初步反应,进而至日本教科书大规模的引入,报刊传媒的宣传,在这一过程中,随着读者层面与社会影响的扩大,其人其事愈来愈广为人知,从而成为传媒中的一种公共知识。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接受及其逐渐扩展的途径与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样貌。它既反映出其在中国早期的反响,也为此后的研究作了必要的铺垫。这对于研究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有某种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游记 传教士 译著 教科书 早期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