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马可·波罗东游与长春真人西游——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地理视野差异性研究的典型个案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小波
袁霜凌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25,共4页
游记是旅游者思想的载体 ,是旅游者自身的“感知地图”。在游记研究中 ,决不能忽略主体的行为地理差异。元代是东西方交通非常繁盛的时期 ,不少人由于政治、宗教、贸易和个人志趣等原因往来于亚洲、欧洲、非洲之间 ,流下了大量的文字材...
游记是旅游者思想的载体 ,是旅游者自身的“感知地图”。在游记研究中 ,决不能忽略主体的行为地理差异。元代是东西方交通非常繁盛的时期 ,不少人由于政治、宗教、贸易和个人志趣等原因往来于亚洲、欧洲、非洲之间 ,流下了大量的文字材料 ,本文通过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部游记 (《马可·波罗行记》和《长春真人西游记》) ,分析了当时旅行者行为特征与地理视野的差异性。从文化地理背景看 ,一个是基督徒 ,一个是道教徒 ;从旅游动机看 ,有商业利益和政治传道的不同目的 ,在风俗感受方面 ,一个是猎奇 ,一个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本文还通过这一典型案例 ,提出中国古代游记研究的三点启示 :即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空间视角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空间视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波罗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
行为地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郑和、马可·波罗、哥伦布之比较研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4-48,共5页
对郑和、马可.波罗、哥伦布这三位伟大的旅行家、航海家、政治家的事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所做出的贡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着重从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入手,分析他们之间航海的动因、目的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从而指...
对郑和、马可.波罗、哥伦布这三位伟大的旅行家、航海家、政治家的事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所做出的贡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着重从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入手,分析他们之间航海的动因、目的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从而指出了他们对后世及各自不同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的悬殊,并论证了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游记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
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被引量:
1
3
作者
邬国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8-147,共20页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西方介绍了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从鸦片战争前夕传教士最早提及马可波罗及《游记》之事,到1913年第一个《游记》中文译本的出现,期间经历了约近七八十年的历程。从传教...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西方介绍了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从鸦片战争前夕传教士最早提及马可波罗及《游记》之事,到1913年第一个《游记》中文译本的出现,期间经历了约近七八十年的历程。从传教士最初简单的介绍,至国人的初步反应,进而至日本教科书大规模的引入,报刊传媒的宣传,在这一过程中,随着读者层面与社会影响的扩大,其人其事愈来愈广为人知,从而成为传媒中的一种公共知识。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接受及其逐渐扩展的途径与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样貌。它既反映出其在中国早期的反响,也为此后的研究作了必要的铺垫。这对于研究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有某种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
游记
传教士
译著
教科书
早期传播
原文传递
题名
马可·波罗东游与长春真人西游——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地理视野差异性研究的典型个案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小波
袁霜凌
机构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出处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25,共4页
文摘
游记是旅游者思想的载体 ,是旅游者自身的“感知地图”。在游记研究中 ,决不能忽略主体的行为地理差异。元代是东西方交通非常繁盛的时期 ,不少人由于政治、宗教、贸易和个人志趣等原因往来于亚洲、欧洲、非洲之间 ,流下了大量的文字材料 ,本文通过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部游记 (《马可·波罗行记》和《长春真人西游记》) ,分析了当时旅行者行为特征与地理视野的差异性。从文化地理背景看 ,一个是基督徒 ,一个是道教徒 ;从旅游动机看 ,有商业利益和政治传道的不同目的 ,在风俗感受方面 ,一个是猎奇 ,一个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本文还通过这一典型案例 ,提出中国古代游记研究的三点启示 :即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空间视角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空间视野 。
关键词
马克·波罗游记
长春真人西游记
行为地理
Keywords
marco
polo
'
s
travel
notes
Journey to We
s
t Of ChangChun Taoi
s
t
Behavior Geography
分类号
K9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郑和、马可·波罗、哥伦布之比较研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洋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44-48,共5页
文摘
对郑和、马可.波罗、哥伦布这三位伟大的旅行家、航海家、政治家的事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所做出的贡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着重从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入手,分析他们之间航海的动因、目的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从而指出了他们对后世及各自不同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的悬殊,并论证了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
马可·波罗游记
哥伦布“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
比较
Keywords
marco polo's travel notes
Columbu
s
" great geographical di
s
covery"
Zheng He
's
s
ail tothe We
s
t
Compare
分类号
K825.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被引量:
1
3
作者
邬国义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8-147,共20页
文摘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西方介绍了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从鸦片战争前夕传教士最早提及马可波罗及《游记》之事,到1913年第一个《游记》中文译本的出现,期间经历了约近七八十年的历程。从传教士最初简单的介绍,至国人的初步反应,进而至日本教科书大规模的引入,报刊传媒的宣传,在这一过程中,随着读者层面与社会影响的扩大,其人其事愈来愈广为人知,从而成为传媒中的一种公共知识。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接受及其逐渐扩展的途径与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样貌。它既反映出其在中国早期的反响,也为此后的研究作了必要的铺垫。这对于研究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有某种启示意义。
关键词
马可波罗
游记
传教士
译著
教科书
早期传播
Keywords
marco
polo
,
travel
notes
, mi
s
s
ionary, tran
s
lation, textbook, early
s
pread
分类号
F752.9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马可·波罗东游与长春真人西游——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地理视野差异性研究的典型个案
李小波
袁霜凌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郑和、马可·波罗、哥伦布之比较研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杨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可波罗及《游记》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邬国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