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淋巴瘤病的^(18)F-FDGPET/CT显像: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国峥 张春玲 +2 位作者 孙达 陈伟君 陈建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通过1例神经淋巴瘤病(NL)患者的诊断及文献复习,总结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NL的诊断价值。方法介绍1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目的通过1例神经淋巴瘤病(NL)患者的诊断及文献复习,总结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NL的诊断价值。方法介绍1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传统影像学检查手段MRI和CT相比较,并结合既往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为38岁女性,因"左胸背疼痛2个月"就诊,胸椎增强MRI检查示胸4椎体左侧附件、左侧第5后肋骨质破坏,不排除肿瘤可能。18F-FDG PET/CT示胸4、5椎体左侧椎间孔区根块状放射性摄取增高影。病灶沿着左侧第5肋骨肋间神经呈束带状、短条状放射性摄取增高,胸骨左旁第2前肋间可见一类圆形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后者穿刺活检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型)。病变累及第4、5胸椎左侧神经根及左侧第5肋间神经,临床诊断为NL。经对症化疗后复查18F-FDG PET/CT,原异常放射性浓聚影消失。文献复习也显示PET/CT较MRI及CT有较高的阳性显示率,能更好地反映全身情况,对早期诊断NL有所帮助。结论 18F-FDG PET/CT是一种早期诊断NL有效和敏感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在患者有恶性血液病史,临床出现周围神经症状,其他检查手段阴性的情况下。与MRI等传统影像学检查手段相比,18F-FDG PET/CT能更直观地反映NL的病情程度,并准确反映受累神经数目、范围、病灶大小、形态和肿瘤活性,可为穿刺活检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ek病 氟脱氧葡萄糖F18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神经淋巴瘤病的^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方雷 安建平 +5 位作者 赵辉 毛军峰 徐晓红 李运 代伟 廖兰萍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淋巴瘤病^18F—FDGPET/CT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在评估神经淋巴瘤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神经淋巴瘤病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5~82岁)^18F—FDGPET/CT影像学资料,比较神经淋巴瘤病受累周... 目的分析神经淋巴瘤病^18F—FDGPET/CT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在评估神经淋巴瘤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神经淋巴瘤病患者(男3例,女5例,年龄35~82岁)^18F—FDGPET/CT影像学资料,比较神经淋巴瘤病受累周围神经与健侧周围神经PET/CT表现的异同,并利用SPSS12.0软件对两者SUVmax行配对t检验。结果8例神经淋巴瘤病患者PET/CT共发现病灶11个,PET示病灶均沿神经丛、神经束或椎问孔走行,表现为束条形、根块状或结节状FDG代谢异常增高,SUVmax为6.54±3.23;病灶CT表现为沿神经束或神经根管走行的束条形、根块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软组织及邻近脂肪间隙分界不清。健侧对应部位周围神经在^18F-FDG PET/CT上未见明确显影,其SUVmax为1.15±0.48。神经淋巴瘤病受累神经与健侧周围神经SUV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7,P〈0.001)。结论神经淋巴瘤病^18F—FDG PET/CT主要表现为沿神经丛、神经束或椎间孔走行的束条状、根块状或结节状FDG异常摄取灶,PET/CT可以准确反映肿瘤细胞对周围神经的浸润,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分布及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ek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神经淋巴瘤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陈萍 李炳宗 +1 位作者 张晓慧 傅晋翔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1年第10期616-617,共2页
目的提高对神经淋巴瘤病(NL)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NL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过,并对NL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以NL为首发症状者临床罕见,易被误诊,该例患者虽经积极治疗,最终仍因病情进展而死亡。结... 目的提高对神经淋巴瘤病(NL)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NL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过,并对NL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以NL为首发症状者临床罕见,易被误诊,该例患者虽经积极治疗,最终仍因病情进展而死亡。结论NL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需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神经组织或非神经组织及脑脊液的病理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ek病 淋巴瘤 周围神经系统疾
原文传递
MDV一种疱疹病毒诱导宿主细胞转化的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宜平 张佩琪 +2 位作者 李真诚 岑美珍 纪春晓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42-1646,共5页
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 )是引起鸡T淋巴细胞致瘤的a疱疹病毒,该病毒导致一种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禽病,称为马立克病(MD)。已发现的MDV有3种血清型,Ⅰ型为致瘤性的MDV强毒株,Ⅱ型为无致瘤性的MDV毒株,Ⅲ型为火鸡疱... 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 )是引起鸡T淋巴细胞致瘤的a疱疹病毒,该病毒导致一种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禽病,称为马立克病(MD)。已发现的MDV有3种血清型,Ⅰ型为致瘤性的MDV强毒株,Ⅱ型为无致瘤性的MDV毒株,Ⅲ型为火鸡疱疹病毒(简称HVT)。HVT与MDV有明显区别,对鸡无致病性,广泛用于预防MD的活疫苗。近年来,MDV的致瘤基因在疫苗的防御机制下逐渐出现多态性变化和点突变变化,从而增强病毒的迁移和侵染能力,并且引起一些起辅助致瘤作用的细胞因子和宿主细胞的抑瘤基因转录表达的改变进而通过多途径共同作用于淋巴细胞,增强MD的致瘤性和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 致瘤基因 致瘤作用 毒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