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米德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 被引量:8
1
作者 徐黎丽 石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9,共8页
米德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人类学家之一,她与本尼迪克特一起创立了美国的文化心理学学派。她的主要研究贡献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搜集大量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资料,研究文化和教育对儿童成年后人格形成的影响;二是用大量民族... 米德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人类学家之一,她与本尼迪克特一起创立了美国的文化心理学学派。她的主要研究贡献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搜集大量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的资料,研究文化和教育对儿童成年后人格形成的影响;二是用大量民族志资料来证实文化决定论,并提出了文化在儿童人格塑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将影视方法首次用于田野调查,丰富和发展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德 文化人类学 贡献 人格形成 方法
下载PDF
文化反哺的辩证解读:大学生家庭中的亲子互动 被引量:5
2
作者 戚务念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2-90,共9页
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划分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三种文化类型,认为二战后全人类正朝着"后喻文化"时代一去不返。改革开放后,我国学者采用"文化反哺"概念对应后喻文化,并在中国验证这一观... 玛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划分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三种文化类型,认为二战后全人类正朝着"后喻文化"时代一去不返。改革开放后,我国学者采用"文化反哺"概念对应后喻文化,并在中国验证这一观点。本文以经验调查为基础,考察新时期中国大学生家庭中的亲子互动,发现应当辩证地解读"文化反哺"。主要发现:(1)文化反哺的确存在。网络社会,新文化难以被"遮蔽"或"收编",大学生对于亲代的反哺在广度、深度和渠道上均有拓展,时效性上得到很大提升。(2)文化反哺表现出全球化和在地化的勾联,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得到传承。相较于正向社会化,文化反哺在方式上和程度上体现出不对等性。(3)亲代和大学生子代都生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在解决亲子冲突时采取激烈的、对抗的、敌对的方式非常之少,而代之温和的、理性的和非对抗的方式。(4)相对同辈群体而言,"大学生"作为优势身份符号对于文化反哺的实现更具积极意义,所学专业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度对于文化反哺具有正向作用。概括地说,当下中国三种文化类型并存,传统的正向社会化模式并没有被后喻文化取代,且依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米德 文化传递 文化反哺 亲子互动 亲子冲突 正向社会化模式 大学生家庭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大学教育变革 被引量:2
3
作者 秦国柱 《高校教育管理》 2008年第5期32-36,共5页
网络的出现,对大学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全方位的,从某种意义上看,是青年学生主导了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传播学泰斗麦克卢汉与"人类学之母"玛格丽特.米德实际上在上世纪60年代即已对今天这个时代作出了准确的判断,他们的... 网络的出现,对大学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全方位的,从某种意义上看,是青年学生主导了这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传播学泰斗麦克卢汉与"人类学之母"玛格丽特.米德实际上在上世纪60年代即已对今天这个时代作出了准确的判断,他们的预言比较起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有着更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大学教育 麦克卢汉 玛格丽特·米德
下载PDF
作为“文化指标”的儿童游戏——玛格丽特·米德的儿童游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媖娴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51-58,共8页
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以其文化与人格方面的大量经典研究闻名于世,但其对儿童游戏的关注与思考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梳理散见于米德最为经典的《来自南海》三部曲及部分论文中的儿童游戏研究,从文化模式、养育方式、人格... 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以其文化与人格方面的大量经典研究闻名于世,但其对儿童游戏的关注与思考并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梳理散见于米德最为经典的《来自南海》三部曲及部分论文中的儿童游戏研究,从文化模式、养育方式、人格特征、文化变迁与儿童游戏之间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碎片化的研究,从理论背景上鲜明呈现出文化与人格学派所持的文化决定论色彩,在研究取向上则显示为将(儿童)游戏风格作为研究具体文化模式之指标,亦即在游戏本体之外更强调游戏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内涵的“语境”取向,而在视角方法上则以多点民族志、跨文化比较法及历时性视野而极大推动了当时的游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游戏 玛格丽特·米德 文化指标 跨文化比较
下载PDF
文化传播模式的嬗变——基于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宁 《阴山学刊》 2019年第3期96-100,共5页
玛格丽特·米德,被誉为人类学之母,她于1970年写作出版的《代沟》一书,对世界范围内的代沟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书中,米德阐述了人类社会中的三种文化传播模式,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和前象征文化,并认为现代社会中代沟是文化传播... 玛格丽特·米德,被誉为人类学之母,她于1970年写作出版的《代沟》一书,对世界范围内的代沟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书中,米德阐述了人类社会中的三种文化传播模式,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和前象征文化,并认为现代社会中代沟是文化传播模式相互对立、碰撞的的结果,并不是以年龄为界限的年长者和青年人之间的必然产物。米德提出解决代沟问题的重点是年长者要虚心向青年人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时代的生活。同时,此理论是否能够解释现今中国社会中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问题仍需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米德 代沟 文化传播模式
下载PDF
“三喻文化”理论在中国教育学界的引入、误读及其反思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永 黄华芳 孙睿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1970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宗奉》一书中针对美国社会严重的代际问题,创设性地提出了"三喻文化"理论,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理论相继延用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其他交叉学科领域。改革... 1970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宗奉》一书中针对美国社会严重的代际问题,创设性地提出了"三喻文化"理论,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其理论相继延用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其他交叉学科领域。改革开放后,该理论经译介开始为中国教育学界使用,主要集中在代际冲突、家庭教育、师生关系等研究领域,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鉴于当前中国社会问题所产生的叠加效应,"三喻文化"理论仍长期具有借鉴价值,但是回溯其研究,却发现国内学界对该理论的译介存在误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正本溯源,对错译现象进行纠偏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喻文化 玛格丽特·米德 前喻文化 后喻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