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rgot C. Finn, "The Character of Credit: Personal Debt in English Culture, 1740—1914"(Cambridg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ies 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x, 258 p.(《信贷的品格:英国文化中的个人债务(1740—1914)》) 被引量:5
1
作者 卜永坚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5年第1期369-373,共5页
直译该书书名,是《信贷的品格:英国文化中的个人债务(1740—1914)》,这个翻译甚为蹩扭,若套用当代中文流行词汇,似应改为《18至20世纪初英国的个人债务文化》。作者是这样界定其研究问题的: 正式或非正式的债项、作为礼物的现金或货物... 直译该书书名,是《信贷的品格:英国文化中的个人债务(1740—1914)》,这个翻译甚为蹩扭,若套用当代中文流行词汇,似应改为《18至20世纪初英国的个人债务文化》。作者是这样界定其研究问题的: 正式或非正式的债项、作为礼物的现金或货物、乞钱、借钱、死皮赖脸地求助以及最后避债潜逃,这些是乔治时代(十八世纪)消费者革命期间、英国各阶层男男女女都采用的重要的经济手段,也是维多利亚时代(十九世纪)至爱德华时代(二十世纪初)英国消费者文化的关键一环。信贷关系,既深刻地模塑了英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也被英国当时的社会、文化规范所影响(页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化 CAMBRIDGE Finn margot C 流行词汇 维多利亚时代 债务关系 文化规范 十九世纪 帕米拉
原文传递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的玛格丽特形象解读
2
作者 范能维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6-59,共4页
在传统批评中,人们认为海明威《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的玛格丽特.麦康伯是"魔女"、"妖妇"。但如果从一个新视角对其重新审视,就会发现海明威塑造的玛格丽特代表了当时年轻、美貌、智慧而又无法... 在传统批评中,人们认为海明威《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的玛格丽特.麦康伯是"魔女"、"妖妇"。但如果从一个新视角对其重新审视,就会发现海明威塑造的玛格丽特代表了当时年轻、美貌、智慧而又无法超越金钱束缚的现代女性。她也是海明威生活中女性的真实写照,体现了海明威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玛格丽特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天使”还是“妖妇”——浅析《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的玛戈
3
作者 刘汇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9期188-190,共3页
传统观点认为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只有"妖妇"和"天使"两类,而《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的玛戈便是典型的"妖妇"。然而,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发现海明威对玛戈的态度不是痛恨和不耻,而是充满了... 传统观点认为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只有"妖妇"和"天使"两类,而《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的玛戈便是典型的"妖妇"。然而,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发现海明威对玛戈的态度不是痛恨和不耻,而是充满了同情和怜悯,是对两性关系的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戈 女性形象 海明威
下载PDF
不同文化模式下的人物差异——小说中的孝庄太后和法国美地奇太后的对比
4
作者 陈翠萍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9-52,共4页
历史小说《康熙大帝》中的孝庄太后和《玛戈王后》中的美地奇太后对于皇室有着相同的摄政权利和责任,但她们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她们对待臣下和子女以及她们对于权利的追求却完全不同。文章主要从不同文化模式的角度下用对比文学的... 历史小说《康熙大帝》中的孝庄太后和《玛戈王后》中的美地奇太后对于皇室有着相同的摄政权利和责任,但她们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她们对待臣下和子女以及她们对于权利的追求却完全不同。文章主要从不同文化模式的角度下用对比文学的方式来分析这两位太后的几近相同的命运却大相径庭的结局,从而得出不同的文化模式会导致不同的人生道路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模式 孝庄太后 美地奇太后 《康熙大帝》 《玛戈王后》
下载PDF
玛格特·汉尼曼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国新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9,共9页
本文是首篇比较全面地研究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玛格特·汉尼曼学术成就以及她与文化唯物论独特关系的论文。文章首先论述了汉尼曼的思想学行,总结分析她在英国左翼运动史、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及布莱希特的戏剧等三个领... 本文是首篇比较全面地研究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玛格特·汉尼曼学术成就以及她与文化唯物论独特关系的论文。文章首先论述了汉尼曼的思想学行,总结分析她在英国左翼运动史、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及布莱希特的戏剧等三个领域取得的斐然成就;既而揭示出其文学批评特色:一方面持守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新兴的文化唯物论批评在20世纪80年代的兴起。本文还指出,由于她毕生持守老左派的政治路线和立场,导致后世的相关研究著作忽视了她对文化唯物论的开拓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特·汉尼曼 马克思主义批评 文化唯物论 新左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