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轨迹——从《莱茵报》时期到《德法年鉴》时期 被引量:3
1
作者 杜梅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30-33,共4页
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始于1841年的《博士论文》,完成于1846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而从《莱茵报》时期到《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试图对马克思这一时期思想的发展进行梳理,以揭示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过程。
关键词 马克思早期思想 《莱茵报》时期 《德法年鉴》时期
下载PDF
国际环境对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7-49,共3页
建国初期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 ,国际环境对毛泽东放弃这一理论有着重大影响。首先 ,面对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政治格局 ,中国共产党“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 ,使毛泽东重新审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建国初期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 ,国际环境对毛泽东放弃这一理论有着重大影响。首先 ,面对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政治格局 ,中国共产党“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 ,使毛泽东重新审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其次 ,苏联方面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和行为 ,使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成为可能。再次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更坚定了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环境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社会主义 外交政策
下载PDF
维新语境下的兴女学思想探赜
3
作者 陈文联 桂运奇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72-74,共3页
19世纪70年代,以郑观应、王韬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思想家面对民族危亡,提出了一些兴女学的思想和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关注女子教育的思想家;甲午战后,以康梁等为首的男性精英们推动兴女学思想继续向前发展;进入20世纪,早期知识女性... 19世纪70年代,以郑观应、王韬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思想家面对民族危亡,提出了一些兴女学的思想和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关注女子教育的思想家;甲午战后,以康梁等为首的男性精英们推动兴女学思想继续向前发展;进入20世纪,早期知识女性们的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并试图从自身经历出发解读女子教育问题,标志着维新语境下的兴女学思想达到了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语境 兴女学思想 女性先觉者
下载PDF
三代以下折衷于朱子——张履祥对《四书》的新诠及约礼之学
4
作者 张天杰 王龙强 《嘉兴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5-15,共11页
明末清初是《四书》学发展演进的重要时期,在“由王返朱”思潮之中张履祥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学者,他还在《四书》的诠释上对朱子学多有发明。他一生的治学以《四书》为核心,“祖述孔孟,宪章程朱”,将《论》《孟》《学》《庸》贯通“一辙”... 明末清初是《四书》学发展演进的重要时期,在“由王返朱”思潮之中张履祥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学者,他还在《四书》的诠释上对朱子学多有发明。他一生的治学以《四书》为核心,“祖述孔孟,宪章程朱”,将《论》《孟》《学》《庸》贯通“一辙”,其宗旨为“约礼”之学,《四书》其他道理如“视听言动”可谓“约礼”之“目”;《中庸》之义“须臾不可离也”,故“行准中庸”而强调须落实于“伦常日用”。就如何笃实践履而言,他对于《四书》的新诠,使其成为“朱子以后五百年来闻知之一人”以及入祀孔庙的儒家圣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履祥 明末清初 朱子学 四书 约礼之学
下载PDF
李渔戏曲《比目鱼》中刘藐姑的主导性──对于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两性关系的一些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浦部依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5-140,共6页
本文以《比目鱼》为个案,探讨李渔的描写爱情的剧作所呈现的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向强势一方转化的新倾向,并通过对其女主人公的自我觉醒意识、她的魅力及其在爱情中的主导性作用的剖析,阐明上述新倾向乃是作品中的市民意识增强的结果。
关键词 李渔 中国 古典戏曲 女性角色 两性关系 主导性 刘藐姑形象 《比目鱼》 市民意识 自我觉醒意识
下载PDF
侯外庐对王夫之思想研究的杰出贡献——纪念侯外庐诞辰110周年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5,共5页
在王夫之思想研究中,侯外庐是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先行者。在分析了思想的背景、渊源、体系等问题后,他认为王夫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者之一,并且其思想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向,属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这是侯外庐思想史... 在王夫之思想研究中,侯外庐是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先行者。在分析了思想的背景、渊源、体系等问题后,他认为王夫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者之一,并且其思想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向,属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这是侯外庐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缩影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王夫之思想研究 杰出贡献 早期启蒙说
下载PDF
马克思制度创新思想视域下的重大疫情预警“吹哨人”体制机制建设 ——基于《莱茵报》时期政论性文本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宗岭 陈静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52-56,共5页
重大疫情预警“吹哨人”体制机制建设对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与公共卫生体制机制意义重大。《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经典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制度创新思想,主要包括:制度创新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终旨归;制度创新... 重大疫情预警“吹哨人”体制机制建设对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与公共卫生体制机制意义重大。《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经典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制度创新思想,主要包括:制度创新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终旨归;制度创新以遵循客观真理为根本原则;制度创新以包容不当意见为关键理念;制度创新以人们建议平等为重要基础。《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制度创新思想的四重面向对重大疫情预警“吹哨人”体制机制双重维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以《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经典文本为基础,放眼马克思全部经典文本,深入挖掘马克思制度创新思想,必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与完善,从而助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疫情预警 “吹哨人”体制机制 《莱茵报》时期 马克思制度创新思想
下载PDF
土地革命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建军思想的探索——以红四军新泉整训为考察中心
8
作者 杨心妍 江俊伟 《闽江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4-64,共11页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党军关系经历了由“先党后军”到“以党领军”的转变过程。以红四军为例,建军初期,军内出现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倾向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了党军关系。毛泽东等人经过调查研究,决定从政治建设和纪律建...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党军关系经历了由“先党后军”到“以党领军”的转变过程。以红四军为例,建军初期,军内出现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倾向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了党军关系。毛泽东等人经过调查研究,决定从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两方面进行整训,并通过《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解决了红四军内部关于民主与集中关系问题的认识分歧。这标志着中共完成了从“先党后军”到“以党领军”的认识发展过程,而新泉整训在该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独特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军思想 土地革命早期 新泉整训 以党领军 红四军
下载PDF
初期宋学与韩愈思想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宇轩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6-30,共5页
初期宋学与韩愈思想之间的关联甚为密切。宋代士人不论是尊韩还是非韩,均可体现他们试图吸收韩愈思想,在尊孟的共识下,进行文化秩序重建的想法。其中,柳开、石介、欧阳修、王安石在初期宋学的发展史中地位最为重要。分析此四人对韩愈思... 初期宋学与韩愈思想之间的关联甚为密切。宋代士人不论是尊韩还是非韩,均可体现他们试图吸收韩愈思想,在尊孟的共识下,进行文化秩序重建的想法。其中,柳开、石介、欧阳修、王安石在初期宋学的发展史中地位最为重要。分析此四人对韩愈思想的态度,可看出宋学初期的士人如何在承继前人观念的基础上,为以后宋学的深入发展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宋学 韩愈思想 尊韩 非韩 尊孟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的逻辑轨迹
10
作者 周肖月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22-126,共5页
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批判体系: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宗教批判、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代表的政治批判以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志的经济批判。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的批判目的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旧制度,实... 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批判体系: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宗教批判、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代表的政治批判以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志的经济批判。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的批判目的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旧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早期 批判思想 逻辑轨迹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应对海洋灾害的实践及启示
11
作者 孙舟萍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5-99,共5页
梳理和总结新中国初期我国应对海洋灾害的实践,有助于我们了解海洋灾害的应对措施并为当今提供借鉴。通过对我国海洋灾害史料的分析和总结,得知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内,"防重于救"是我国应对海洋灾害的的主要指... 梳理和总结新中国初期我国应对海洋灾害的实践,有助于我们了解海洋灾害的应对措施并为当今提供借鉴。通过对我国海洋灾害史料的分析和总结,得知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内,"防重于救"是我国应对海洋灾害的的主要指导思想,在海洋灾害预测预警、建设防护性工程、群众自救和政府辅以必要救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之后我国应对海洋灾害打下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灾害 防重于救 生产自救 预测预警 政府主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