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evance of fecal calprotectin and lactoferrin in the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被引量:2
1
作者 Roberta Caccaro Imerio Angriman Renata D'Incà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16年第3期193-201,共9页
The role of fecal lactoferrin and calprotectin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many area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patients' management. The postoperative setting in both Crohn's disease(CD) and ulce... The role of fecal lactoferrin and calprotectin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many area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patients' management. The postoperative setting in both Crohn's disease(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UC) patients has been less investigated although few promising results come from small, crosssectional studies. Therefore, the current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still requires endoscopy 6-12 mo after intestinal resection for CD in order to exclude endoscopic recurrence and plan the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storative proctocolectomy, endoscopy is required whenever symptoms includes the possibility of pouchitis. There is emerging evidence that fecal calprotectin and lactoferrin are useful surrogate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ost-operative setting, they correlate with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endoscopic recurrence according to Rutgeerts' score and possibly predict the subsequent clinical recurrence and response to therapy in CD patients. Similarly, fecal markers show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presence of pouchitis, as confirmed by endoscopy in operated UC patients. Fecal calprotectin seems to be able to predict the short-term development of pouchitis in asymptomatic patients and to vary according to response to medical treatment. The possibility of both fecal markers to used in the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for monitoring IBD patients in the postoperative setting should be confirmed in multicentric clinical trial with large sample set. An algorithm that can predict the optimal use and timing of fecal markers testing, the effective need and timing of endoscopy and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these as a strategy of care would be of great inte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PROTECTIN LACTOFERRIN FECAL marker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ost-OPERATIVE Surgery Crohn’s DISEASE ULCERATIVE colitis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清岩 孙情 +5 位作者 戴清月 高燕玲 卢金华 陈晓枫 陈星 程熙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62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接...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62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接受基础治疗同步tDCS刺激,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同步tDCS假刺激,共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损伤标志物及炎症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100β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DCS可明显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这可能与调节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相关,从而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卒中后认知障碍 神经损伤标志物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创伤/手术后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分析
3
作者 蔡嘉琳 李志军 +2 位作者 唐娜 聂青 付佩彩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6期316-319,324,共5页
目的:分析创伤/手术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创伤/手术后GBS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和血清炎性标志物,分析短期预后影响的因素。结果:25例创伤... 目的:分析创伤/手术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创伤/手术后GBS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和血清炎性标志物,分析短期预后影响的因素。结果:25例创伤/手术后GBS患者中,男21例,女4例;平均年龄(49.6±12.6)岁;发病季节以夏秋季节为主。从创伤/手术到GBS症状的平均间隔为(11.4±7.2)d,GBS症状达峰时间为(9.6±5.4)d。入院时,Hughes评分为(3.36±1.31)分,MRC总分评分为(30.56±16.78)分。28%的患者进入ICU治疗,24%患者呼吸肌无力/需要呼吸支持。17例(68%)患者接受了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3例(12%)患者接受血浆置换。3例(12%)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平均住院时间为(22.7±11.6)d。根据出院时的Hughes评分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较差组(Hughes评分≥3分)14例和短期预后较好组(Hughes评分<3分)11例,比较2组的临床数据可得:短期预后较差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2)、入院时Hughes评分以及MRC总分评分更低(P<0.001)、进入ICU比例更高(P=0.021)、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比例更多(P=0.043),出院时Hughes评分及MRC总分评分显著低于预后较好组(均P<0.001);血清标志物血清中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较好组(P=0.005、0.048),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较预后较好组(P=0.003);IgG型抗GM1-抗体阳性患者比例高于预后较好组(P=0.01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MRC总分评分、NLR为创伤/手术后GBS患者短期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创伤/手术后GBS患者以重症GBS为主,短期预后差。入院时MRC总分评分、NLR为短期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创伤/手术后 血清炎症标志物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短期预后
下载PDF
玻璃基陶全瓷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对后牙体缺损患者咀嚼能力及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海珍 张红梅 +2 位作者 张帆 刘晓璐 陈新钊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857-1863,共7页
目的:探讨玻璃基陶全瓷、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对后牙体缺损患者咀嚼能力及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根管治疗后择期进行桩核修复治疗的后牙体缺损患者151例(151颗),依照接受冠修复体材质不同分为3组,即选择玻... 目的:探讨玻璃基陶全瓷、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对后牙体缺损患者咀嚼能力及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根管治疗后择期进行桩核修复治疗的后牙体缺损患者151例(151颗),依照接受冠修复体材质不同分为3组,即选择玻璃基陶全瓷高嵌体修复者为A组,选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者为B组,选择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者为C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以上病例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获取三组均衡可比的基线资料,即A组为51例(51颗),B、C组各为50例(50颗)。评估3组修复后1年后的修复效果,对比3组修复前及修复1年后的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牙周状况[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碱性磷酸酶(ALP)、前列腺素(PGE2)]水平,观察3组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的修复体完整、颜色匹配、边缘合适性、边缘着色及牙龈状况共5项内容修复合格率均显著高于B、C组(P<0.05);修复1年后,3组咬合力较修复前有显著性增强(P<0.05),咀嚼效率较修复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其中A组修复前后咬合力和咀嚼效率的差值显著大于B、C组(P<0.05),B组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5);修复1年后,3组龈沟液BI、PD、AL值较修复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A组修复前后BI、PD、AL值差值显著小于B、C组(P<0.05),B组差值显著小于C组(P<0.05);修复1年后,3组龈沟液IL-1β、ALP、PGE2较修复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A组修复前后龈沟液IL-1β、ALP、PGE2水平差值显著大于B、C组(P<0.05),B组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5);A组修复1年内的总并发症率分别为1.96%,显著低于B、C组的12.00%、18.00%(P<0.05)。结论:相比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选择玻璃基陶全瓷高嵌体修复用于后牙体缺损根管治疗后,不仅能提高修复效果和咀嚼功能,还能减轻牙周组织和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并发症少,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基陶全瓷高嵌体 氧化锆全瓷 纤维桩核氧化锆冠 桩核修复 咀嚼能力 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
下载PDF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TGF-β和VEGF的浓度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沈锐 张金明 +4 位作者 张凤刚 陈晓东 杜永军 徐路生 宋红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TGF-β、VEGF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8~2011,8我科住院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共74例,根据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时间长短分组,分为4组,选择12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共5组.用酶联吸附法(E... 目的:探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TGF-β、VEGF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8~2011,8我科住院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共74例,根据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时间长短分组,分为4组,选择12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共5组.用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TGF-β、VEGF的浓度,5组之间统计比较分析.结果:瘢痕患者血清中TGF-β、VEGF含量与瘢痕增生时段关系密切,1~3月早期瘢痕组血清中TGF-β、VEGF含量开始增加,随瘢痕的发展升高,4~6个月瘢痕组血清中TGF-β、VEGF含量达到了高峰.随着瘢痕成熟,TGF-β、VEGF浓度又逐渐下降.结论:烧伤后增生性患者血清中TGF-β、VEGF的含量可较好地反映增生性瘢痕代谢活跃程度,是增生性瘢痕增生活跃程度敏感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烧伤后 血清 标记物 TGF-Β VEGF
下载PDF
Stathmin蛋白:一个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被引量:8
6
作者 甘淋 刘银坤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6,共4页
人stathmin也称原癌基因蛋白18(oncogene protein 18,Op18),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质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103,可与微管蛋白结合,参与微管和纺锤体的组装;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再生和运动均有关,并具有信号活性调节的功... 人stathmin也称原癌基因蛋白18(oncogene protein 18,Op18),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质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103,可与微管蛋白结合,参与微管和纺锤体的组装;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再生和运动均有关,并具有信号活性调节的功能。近年来有研究发现,stathmin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可通过调节微管的解聚,促进肿瘤细胞的运动及侵袭。Stathmin翻译后修饰状态的改变,可影响与p53蛋白的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单独或者联合化疗药物使用的抗stathmin效应剂已用于某些肿瘤的治疗。虽然stathmin与肿瘤病因学的内在联系尚不十分清楚,但其作为一个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或药物靶点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微管 蛋白质加工 转译后修饰 STATHMIN
下载PDF
距离震源远近与抗震救灾医护人员肝肾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闰玮 田亚平 +3 位作者 董振南 谷峰 郭渝成 江朝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6-497,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环境地域对抗震救灾医护人员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赴汶川地震不同区域的某部抗震救灾医护人员按距离震源远近依次分为A(成都)、B(都江堰)和C(水磨)三组(救灾时应激强度A<B<C)。D组为非灾区健康人员对照组。检测... 目的:探究不同环境地域对抗震救灾医护人员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赴汶川地震不同区域的某部抗震救灾医护人员按距离震源远近依次分为A(成都)、B(都江堰)和C(水磨)三组(救灾时应激强度A<B<C)。D组为非灾区健康人员对照组。检测肝肾功能生化指标,并将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反映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CK、TP、GLU均随距震源由远及近呈增加趋势(D<A<B<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ALT、AST、C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GLU无统计学差异(P>0.05)。反映肾脏功能生化指标Urea、UA、Cr均随距震源由远及近而增加(D<A<B<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Urea、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距离震源越近所受到的应激强度越强,较强程度的应激可引起肝、肾等脏器代谢紊乱,在重大应激事件时应注意对这些脏器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自然灾害 应激障碍 创伤后 标记物 生化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儿慢性持续期药物治疗前后肺功能、三种细胞数量和炎性标志物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朱颋 陈颖 吴萍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慢性持续期药物治疗前后肺功能、三种细胞数量和炎性标志物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肺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标志物水平分析了356例哮喘患儿(包括213例临床控制组、63例显效组、49例有效组和31例无效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慢性持续期药物治疗前后肺功能、三种细胞数量和炎性标志物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肺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标志物水平分析了356例哮喘患儿(包括213例临床控制组、63例显效组、49例有效组和31例无效组)药物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通过药物治疗,临床控制组、显效组、有效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和FEV1/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三种细胞数量[WBC,中性粒细胞(N)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无效组无明显改变;上述前三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无效组亦无明显差异;炎性标志物中三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白介素10(IL-10)水平明显增高,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无效组无明显差异,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29%。结论血清炎性标志物水平是哮喘患儿慢性持续期药物治疗前后评估的最佳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慢性持续期 药物治疗前后 炎性标志物 最佳指标
下载PDF
汉语非典型持续体标记“中”和“间”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谊生 《汉语学报》 2007年第4期2-14,共13页
从先秦至唐宋"中、间"由普通名词而方位名词,进而逐渐虚化为黏着的后置词。在隐喻机制作用下,两词由表空间扩展到表时间,再由表时间的词汇义演化为表时体的语法义,又因频繁附着于谓词性词语后面开始向体标记发展。结构助词+... 从先秦至唐宋"中、间"由普通名词而方位名词,进而逐渐虚化为黏着的后置词。在隐喻机制作用下,两词由表空间扩展到表时间,再由表时间的词汇义演化为表时体的语法义,又因频繁附着于谓词性词语后面开始向体标记发展。结构助词+方位名词的"之中、之间"在高频连用和双音化作用下逐渐融合为双音节后置词。"中、间"的发展趋势是趋同、中和,但在表达上也存在分工互补的倾向。由于音节构造和源语义积淀等因素,"中、间"比"之中、之间"更适宜附在谓词后表持续义,而"中"又比"间"更适合在表前景信息的主句谓语后面充当持续体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名词 后置词 体标记 语法化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催乳素水平与女性绝经前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翁雪芬 方裕森 +3 位作者 黄旭纯 黄彬亮 庄珊珊 洪超群 《转化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与女性绝经前后发生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96例及乳腺良性增生144例,将其分为绝经前乳腺癌组(RⅠ组,48例)、绝经后乳腺癌组(RⅡ组,48例)、绝经前乳腺良性增生组(ZⅠ组,88... 目的研究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与女性绝经前后发生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96例及乳腺良性增生144例,将其分为绝经前乳腺癌组(RⅠ组,48例)、绝经后乳腺癌组(RⅡ组,48例)、绝经前乳腺良性增生组(ZⅠ组,88例)与绝经后乳腺良性增生组(ZⅡ组,5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血清的催乳素水平。结果 RⅠ组催乳素水平明显增高,与RⅡ组及Z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Ⅰ组催乳素阳性率均高于RⅡ组、ZⅠ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Ⅱ组与ZⅡ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6)。PRL检测在女性绝经前乳腺癌和绝经后乳腺癌对比中,敏感性(P<0.001)及准确性(P=0.003)均高。结论催乳素在女性绝经前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有一定意义,检测催乳素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催乳素 血清标志物 绝经前期 绝经后期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骨转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秦健 王志辉 毕仕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成骨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破骨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骨转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绝经后妇女80例。采用Cha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L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成骨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破骨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骨转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绝经后妇女80例。采用Cha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L2-L4)侧位和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区)6个骨骼区域的骨密度(BMD)。分为正常对照组(骨密度正常组,21例)、低骨量组(20例)、骨质疏松组(23例)和严重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骨折组,1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MMP-2、MMP-9、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OC)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结果①绝经后女性各组MMP-2、MMP-9与血清BAP、OC、NTx的变化水平相一致。②绝经后女性血清MMP-2及MMP-9水平随骨密度的降低呈现升高趋势,以骨质疏松骨折组为著。结论血清MMP-2、MMP-9与骨转换生化指标相关联。血清MMP-2及MMP-9水平升高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骨转换生化指标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
下载PDF
骨康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应用及对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余贤斌 孙辽军 胡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70-2972,共3页
目的:观察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N端片段(N-MID-OT)、25羟基D(25(OH)D)水平的影响。方... 目的:观察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N端片段(N-MID-OT)、25羟基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PMOP患者随机分骨康胶囊+钙尔奇D治疗组30例(治疗组)和骨康胶囊模拟剂+钙尔奇D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检测血清中β-CTX、PINP、N-MID-OT、25(OH)D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腰椎L_(2~4)和左侧股骨颈BMD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更为显著(P〈0.05)。此外,治疗组的β-CTX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极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康胶囊联合钙尔奇D治疗PMOP可显著降低β-CTX水平,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康胶囊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转换标志物 β-CTX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花选择标记基因nptⅡ转录后沉默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晋昕 常瞡 +2 位作者 司怀军 张宁 吴家和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5-390,共6页
本研究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对转Bt基因棉花选择标记基因nptⅡ进行沉默,分析标记基因转录后沉默的可行性。以烟草脆裂病毒载体为骨架构建nptⅡRNAi载体,利用农杆菌浸染棉花子叶,获得nptⅡ干涉的转Bt基因棉花植株,然后涂抹卡那霉素... 本研究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对转Bt基因棉花选择标记基因nptⅡ进行沉默,分析标记基因转录后沉默的可行性。以烟草脆裂病毒载体为骨架构建nptⅡRNAi载体,利用农杆菌浸染棉花子叶,获得nptⅡ干涉的转Bt基因棉花植株,然后涂抹卡那霉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nptⅡ沉默植株叶片出现黄斑症状,RT-PCR和q RT-PCR检测表明叶片、根和茎中nptⅡ基因转录分别被抑制了99.25%、99.05%和98.65%,沉默后期的转录抑制也达到98%。本研究结果为解决已经在环境中释放转基因生物发生意外扩散和不可预料的生物安全事件提供了快速有效的应对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选择标记基因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转录后调控 转基因生物安全
下载PDF
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影响
14
作者 李方江 王晓元 +2 位作者 杜美玲 李宝亮 张文婷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观察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坏死标志物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观察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坏死标志物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动脉下仅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直接恢复再灌注;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后适应后恢复再灌注;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缺血28 min给予芬太尼5μg·kg-1后处理,30 min予以缺血后适应。测定各组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蛋白活力浓度)、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及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再灌注组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酶蛋白活力浓度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酶蛋白活力浓度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0 vs.50%(4/4),P<0.05;12.5%(1/7)vs.50%(4/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后处理联合心肌缺血后适应显著降低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酶蛋白活力浓度,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芬太尼后处理 缺血后适应 心肌坏死标志物
下载PDF
回生口服液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CEA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利然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9期98-99,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回生口服液对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肿瘤标志物CEA的影响,找到控制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入选的CEA升高,但无临床病灶的术后患者45例给予回生口服液口服:10m L每日2次,共12周,观察外周血CEA的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回生口服液对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肿瘤标志物CEA的影响,找到控制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入选的CEA升高,但无临床病灶的术后患者45例给予回生口服液口服:10m L每日2次,共12周,观察外周血CEA的变化,并于治疗结束后每2个月随访至出现复发或转移。结果:服药后肿瘤标志物CEA水平于第4周开始下降,至第12周降至正常。结论:回生口服液能有效降低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肿瘤标志物CEA水平,通过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而实现其抗肿瘤复发转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生口服液 消化道肿瘤 手术后
下载PDF
国内外管道地面标识标准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孔朝金 庞树宝 +2 位作者 初晓航 王晓丹 马伟平 《天然气与石油》 2014年第5期22-24,8,共3页
管道标识是保障管道安全的重要设施,国内管道标识标准存在的问题是管道标识的设置位置、制作材料等要求不一致,甚至存在矛盾。提出了借鉴国外标准改进国内标准的理念,介绍了API RP 1109-2010《液体石油管道设施标识推荐做法》。该标准... 管道标识是保障管道安全的重要设施,国内管道标识标准存在的问题是管道标识的设置位置、制作材料等要求不一致,甚至存在矛盾。提出了借鉴国外标准改进国内标准的理念,介绍了API RP 1109-2010《液体石油管道设施标识推荐做法》。该标准先进性表现在给出了管道标识定义,管道标识类型多样化;规定了管道标识设置原则,以及确定管道标识埋设深度和埋设间距应该考虑的因素;规定了空中巡检牌的设置原则和设计样式等。最后,提出了借鉴API RP1109-2010先进理念,改进国内标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标识 标志桩 标准
下载PDF
交通事故所致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熊翱 熊仁平 许建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39-1445,共7页
交通事故所致颈部损伤逐年增加,及时而有效的救治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本文综述交通事故致颈部损伤的特点、影像特征、诱发电位检测以及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等,进而对伤员的伤情综合考虑并具体分析,正确判断其轻重缓急,分清伤情、分类救治... 交通事故所致颈部损伤逐年增加,及时而有效的救治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本文综述交通事故致颈部损伤的特点、影像特征、诱发电位检测以及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等,进而对伤员的伤情综合考虑并具体分析,正确判断其轻重缓急,分清伤情、分类救治,有利于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精准和个性化的急救和手术治疗,最大限度抢救生命、减少残疾,同时预防和治疗交通事故所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颈部损伤 影像评估 血清标志物 诱发电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综述
下载PDF
形式句法框架下现代汉语体标记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李军 王芳芳 《现代语文》 2020年第5期58-62,共5页
现代汉语体标记只包括动词后的“着”“了”“过”,不包括动词前的“在”。汉语体标记还应包括一个零标记形式“Ø”,它在句子中有时间副词“(正)在”时出现。其中,“着”和零标记“Ø”表示非完整体(包括进行体和持续体),而“... 现代汉语体标记只包括动词后的“着”“了”“过”,不包括动词前的“在”。汉语体标记还应包括一个零标记形式“Ø”,它在句子中有时间副词“(正)在”时出现。其中,“着”和零标记“Ø”表示非完整体(包括进行体和持续体),而“了”和“过”表示完整体(包括完成体和经历体)。体标记的独立投射AspP在vP内部,位于VP上一层。关于体标记只包括动词后“着”“了”“过”以及零标记形式“Ø”,以及AspP位于VP上一层的观点,能很好地避免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句法框架 现代汉语体标记 动词后助词 零标记形式“Ø” AspP的句法位置
下载PDF
美国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耀坦 李斌 蔡亮 《全面腐蚀控制》 2014年第4期56-58,20,共4页
评价了国内管道地面标识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国内标准针对管道标识的设置位置、制作材料等要求不一致,甚至存在矛盾。介绍了API RP 1109-2010《液体石油管道设施标识推荐做法》,该标准技术先进性表现在给出了管道标识定义,管道标识类... 评价了国内管道地面标识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国内标准针对管道标识的设置位置、制作材料等要求不一致,甚至存在矛盾。介绍了API RP 1109-2010《液体石油管道设施标识推荐做法》,该标准技术先进性表现在给出了管道标识定义,管道标识类型多样化;规定了管道标识设置原则,以及确定管道标识埋设深度和埋设间距应该考虑的因素;规定了空中巡检牌的设置原则和设计样式等。最后提出了借鉴API RP 1109-2010先进理念,提升我国管道地面标识标准的技术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标识 标志桩 标准
下载PDF
基于重构算法的一种微弱目标检测后处理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震宇 周宁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37-1141,共5页
重点研究了形态学重构算法在微弱目标检测和跟踪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原始图像的背景估计过程和检测后处理过程。对于经过背景估计和二值化后的图像,若直接进行跟踪算法,由于虚警点数目太多,会严重影响跟踪算法的效率,同时也给跟踪结... 重点研究了形态学重构算法在微弱目标检测和跟踪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原始图像的背景估计过程和检测后处理过程。对于经过背景估计和二值化后的图像,若直接进行跟踪算法,由于虚警点数目太多,会严重影响跟踪算法的效率,同时也给跟踪结果造成了负面效应。因此,考虑在二值化之后,跟踪之前,引进后处理过程,以消除虚警点。在已知目标大致尺寸的情况下,选用不同的两个标记重构,同时消除小于目标的虚警点和大于目标的虚假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微弱目标检测 形态学重构 后处理方法 双重标记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