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el variation in metabolism and ammonia excretion of Marphysa sanguinea (Polychaeta: Eunicidae)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大佐 陈福迪 +1 位作者 周一兵 修志龙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209-1217,共9页
Polychaetes provide an excellent food resource for fi sh and represent the dominant zoobenthos in marine ecosystems. Diel variation in the rates of metabolism and ammonia-N excretion of Marphysa sanguinea were studied... Polychaetes provide an excellent food resource for fi sh and represent the dominant zoobenthos in marine ecosystems. Diel variation in the rates of metabolism and ammonia-N excretion of Marphysa sanguinea were studied. The worm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ir wet body weight into small(S; 1.24±0.06 g), medium(M; 4.00±0.30 g), and large(L; 8.54±1.08 g) categories. Their weight-specifi c metabolic rates, based on aerobic respiration( R), were measured at 16°C(±0.2°C) and classed as either routine( R_R) or standard( R_S) rates. Both respiration typ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ody weight. Respiration was described by R = a W^b, where b was-0.400 9 and-0.532 0 for R_R and R_S, respectively. Diurnal changes in R_S for each group was relatively flat, with a slightly increasing trend with time, but was relatively stable as a whole. R_R of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worms was higher than R_S, but both had similar overall trends. The peak values of specifi c dynamic action(SDA)( R_(SDA)) in the S, M, and L groups were 2.704, 1.149, and 0.682 mg/(g?h), respectively. The durations of SDA were 13, 6, and 6 h, respectively and the energy expenditures of SDA were 377.98, 117.34, and 74.94 J/g, respectively.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metabolic rates were higher in smaller individuals, which is advantageous for their rapid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physa sanguinea 一天一夜的变化 新陈代谢 ammonia-N 排泄 SDA
下载PDF
mRNA expression of CYP4 in marine polychaete Marphysa sanguinea in response to benzo[a]pyrene
2
作者 Wanjuan Li Huan Zhao +4 位作者 Fuyang Ba Shaojuan Li Xiupeng Sun Dazuo Yang Yibing Zho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46-53,共8页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and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ere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CYP4 gene expression in polychaete Marphysa sanguinea exposed to benzo[a]pyrene (BaP) in this st...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and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ere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CYP4 gene expression in polychaete Marphysa sanguinea exposed to benzo[a]pyrene (BaP) in this study. The full length of MsCYP4 cDNA was 2 470 bp, and it encoded 512 amino acids.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showed 47% identity with CYP4F from frog Xenopus tropicalis and shared high homology with other known CYP4 sequences. To analyse the role of CYP4 in protecting M. sanguinea from BaP exposure, three BaP groups were established: 0.5, 5 and 50 μg/L. Polychaetes were sampled after 3, 7 and 12 d. At 0.5 μg/L, the effect of BaP on MsCYP4 gene expression increased with time prolonged. MsCYP4 gene expression curve showed Ushaped trend with time in 5 and 50 μg/L BaP groups. Therefore, MsCYP4 gen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of cellular metabolism and protecting M. sanguinea from BaP 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physa sanguinea CYP4 BENZO[A]PYRENE TOXICITY EFFECT
下载PDF
岩虫MarphysaSanguinea的人工育苗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剑 陈雪昌 +1 位作者 林增善 余海波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97-200,共4页
利用舟山海区的天然海水进行岩虫的人工育苗试验,基本掌握了亲虫的培养、强化培育与促熟、幼体培育等重要技术环节。1992、1993、1994三年分别育出幼苗11.83万尾、42.81万尾、91万尾,育苗成活率分别为:17... 利用舟山海区的天然海水进行岩虫的人工育苗试验,基本掌握了亲虫的培养、强化培育与促熟、幼体培育等重要技术环节。1992、1993、1994三年分别育出幼苗11.83万尾、42.81万尾、91万尾,育苗成活率分别为:17.10%、20.42%、27.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虫 人工育苗
全文增补中
4种消毒剂处理对岩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分析
4
作者 陈志 周洪磊 +3 位作者 林国明 李钧 胡丰晓 霍朋辉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15-20,共6页
为探明高锰酸钾、聚维酮碘、二氧化氯和聚六亚甲基胍对岩虫的毒性效应及安全浓度,采用常温半静水试验法,开展了这4种消毒药物对岩虫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岩虫对4种药物的耐受力为10%聚维酮碘>高锰酸钾>10%二氧化氯>25%聚... 为探明高锰酸钾、聚维酮碘、二氧化氯和聚六亚甲基胍对岩虫的毒性效应及安全浓度,采用常温半静水试验法,开展了这4种消毒药物对岩虫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岩虫对4种药物的耐受力为10%聚维酮碘>高锰酸钾>10%二氧化氯>25%聚六亚甲基胍。10%聚维酮碘对岩虫的24、48、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18.41、242.67、89.49 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8.95 mg·L^(-1);高锰酸钾对岩虫的24、48、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4.10、9.59、7.38 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0.74 mg·L^(-1);10%二氧化氯对岩虫的24、48、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9.26、47.18、4.61 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0.46 mg·L^(-1);25%聚六亚甲基胍对岩虫的24、48、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44、3.08、1.13 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0.11 mg·L^(-1)。在岩虫育苗和养殖生产中,聚维酮碘和二氧化氯的使用是适宜的,聚六亚甲基胍和高锰酸钾应当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虫 消毒剂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不同生物饵料对岩虫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周洪磊 林国明 +1 位作者 陈志 李钧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7期36-40,共5页
为筛选适合岩虫Marphysa sanguinea生长及产卵的生物饵料,以菲律宾蛤仔肉(A组)、近江牡蛎肉(B组)、南极磷虾(C组)为生物饵料,经6个月投喂,比较3种生物饵料对岩虫生长率、产卵时间、产卵量、产卵次数、平均卵径和平均孵化率的影响,评价... 为筛选适合岩虫Marphysa sanguinea生长及产卵的生物饵料,以菲律宾蛤仔肉(A组)、近江牡蛎肉(B组)、南极磷虾(C组)为生物饵料,经6个月投喂,比较3种生物饵料对岩虫生长率、产卵时间、产卵量、产卵次数、平均卵径和平均孵化率的影响,评价不同生物饵料对岩虫的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饵料组的成活率均为100%;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A组(135%和0.475%)>B组(112%和0.417%)>C组(106%和0.401%);B组初次产卵时间最早,且平均产卵量最高(2319粒·对^(-1))。各试验组平均卵径差异不显著(P<0.05),卵径范围约为:275~285μm;各组平均孵化率:B(90.67%)>A(86.33%)>C(76.00%)。综合表明:菲律宾蛤仔肉较适作为岩虫日常投喂饵料,近江牡蛎肉适宜开发为岩虫亲本强化的生物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虫 饵料营养 繁殖 卵质量
下载PDF
基于COⅠ序列的不同地理种群岩虫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欢 张伯序 +3 位作者 薛圣伦 王一枭 杨大佐 周一兵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8,共6页
为揭示中国沿海岩虫Marphysa sanguinea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线粒体COⅠ序列分子标记方法,对大连、兴城、乳山和北海4个海域共5个群体57个岩虫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7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8个多态性位... 为揭示中国沿海岩虫Marphysa sanguinea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线粒体COⅠ序列分子标记方法,对大连、兴城、乳山和北海4个海域共5个群体57个岩虫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7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8个多态性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59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19个,共出现了9种单倍型;5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30和0.097 73,整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5个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最高为乳山群体,最低为大连群体,岩虫5个群体聚为两大类。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岩虫的人工扩繁及资源保护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虫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COⅠ序列
下载PDF
海洋岩虫抗菌肽筛选及抗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潘卫东 刘向辉 戈峰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将岩虫匀浆液经反相浓缩、凝胶过滤和亲和柱层析获得活性组分,在体外用MTS/PMS(氮兰四唑盐/吩嗪硫酸甲酯)方法筛选抗茵肽,再分别用MTS/PMS方法和ELISA-AFP(甲胎蛋白)方法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AFP分泌及对正常大鼠成骨细胞株M... 将岩虫匀浆液经反相浓缩、凝胶过滤和亲和柱层析获得活性组分,在体外用MTS/PMS(氮兰四唑盐/吩嗪硫酸甲酯)方法筛选抗茵肽,再分别用MTS/PMS方法和ELISA-AFP(甲胎蛋白)方法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AFP分泌及对正常大鼠成骨细胞株MC3T3—E1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岩虫抗茵肽为组成型碱性蛋白(MW 8.1 kDa,pI8.6),不同浓度抗茵肽对肝癌细胞增殖和AFP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大小与抗菌肽浓度呈正相关性;对正常成骨细胞未见明显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岩虫抗菌肽 筛选 抗癌活性 柱层析 肝癌细胞 成骨细胞
下载PDF
岩虫室内养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石磊 付成东 +7 位作者 刘忠颖 李大成 滕炜鸣 王笑月 王超 林杉杉 张明 陈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为推动岩虫Marphysa sanguinea室内养殖,采用体质量为(6.26±1.68)g的岩虫进行了人工养殖方法(铺沙水槽和塑料箱)、养殖密度(50~250条/m^2)和饲料配方选择(藻粉、鱼粉和虾粉)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悬挂式养殖方法的养殖效果较好,养... 为推动岩虫Marphysa sanguinea室内养殖,采用体质量为(6.26±1.68)g的岩虫进行了人工养殖方法(铺沙水槽和塑料箱)、养殖密度(50~250条/m^2)和饲料配方选择(藻粉、鱼粉和虾粉)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悬挂式养殖方法的养殖效果较好,养殖30 d后岩虫的成活率为88.6%;经过60 d的养殖,50、100条/m^2密度组岩虫的成活率为86.7%,与150、200、250条/m^2密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13~125条/m^2(705~750 g/m^2)是比较适合的岩虫室内人工养殖密度;饲料中添加动物蛋白30%~70%或投喂新鲜卤虫可以满足岩虫的生长要求。本研究结果可为岩虫的人工促熟及增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虫 人工养殖 养殖密度 饲料
下载PDF
岩虫室内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大佐 周一兵 +2 位作者 陈爱华 曹学彬 刘玉贞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72-574,共3页
通过人工培育方法,在岩虫亲体3种培育密度(100、200、300尾/m2)于水温(25±0.6)℃、盐度(31±0.5)条件下,获得幼体0.58×104~1.5×104尾;由3种幼虫培育密度(0.2×104尾/m2、0.5×104尾/m2和1.0×104尾/m2)... 通过人工培育方法,在岩虫亲体3种培育密度(100、200、300尾/m2)于水温(25±0.6)℃、盐度(31±0.5)条件下,获得幼体0.58×104~1.5×104尾;由3种幼虫培育密度(0.2×104尾/m2、0.5×104尾/m2和1.0×104尾/m2)经50 d后获得幼虫0.09×104~0.43×104尾/m2,幼虫体长2.10~2.68 cm,成活率达4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虫 人工育苗
下载PDF
岩虫消化管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毛昕 朱丽岩 郑家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1-967,共7页
运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方法初步研究了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消化管的组织结构和消化酶的分布。结果显示:岩虫消化管呈长直管状,可分为口咽腔、食道、肠和后肠。组织化学研究表明食道粘膜层固有层有分泌酸性粘多糖、中... 运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方法初步研究了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消化管的组织结构和消化酶的分布。结果显示:岩虫消化管呈长直管状,可分为口咽腔、食道、肠和后肠。组织化学研究表明食道粘膜层固有层有分泌酸性粘多糖、中性粘多糖和混合粘多糖3种粘液细胞;肠及消化盲囊的上皮细胞游离端及顶部胞质均检测到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酯酶的活性。透射电镜显示食道粘膜固有层的粘液细胞可分为含低电子密度颗粒、高电子密度颗粒和电子透明颗粒3种。肠和消化盲囊绒毛发达,上皮细胞表面具丰富微绒毛,游离端细胞质中可见酶原颗粒、吞饮小泡、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肠纤毛沟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带环状横纹的纤毛小根插入细胞内部,纤毛小根之间散布着丰富的线粒体、溶酶体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虫 组织学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消化管
下载PDF
岩虫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 被引量:11
11
作者 于海志 朱丽岩 郑家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9-674,共6页
根据性腺发育的组织切片观察,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性腺发育可分为增生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4个阶段.通过连续两年每月对岩虫性腺组织切片观察可以确定,在山东省乳山海区的岩虫性腺发育为1年1个周期.12月至翌年6月为增生期;7... 根据性腺发育的组织切片观察,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性腺发育可分为增生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4个阶段.通过连续两年每月对岩虫性腺组织切片观察可以确定,在山东省乳山海区的岩虫性腺发育为1年1个周期.12月至翌年6月为增生期;7~8月为成熟期;7月下旬至8月为排放期;9~11月为休止期,其中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繁殖盛期.岩虫的性腺起源于体腔腹面生殖上皮.生殖细胞发生时不出现滋养细胞.除休止期外,生殖细胞持续发生,成熟时多次排放.雄性生殖细胞形成合胞体(syncytium),精子为原始类型.雌性生殖细胞不形成合胞体,卵母细胞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卵黄发生期间从卵巢(生殖上皮)排入体腔中,并在体腔中发育.卵细胞成熟时,有卵外膜,结构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虫 性腺发育 生殖周期
下载PDF
富齿岩虫南移养殖与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帅鹏 徐斌 +3 位作者 王坤 黄民巧 杨大佐 周一兵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100,共8页
该研究通过南移养殖的方法,测定了富齿岩虫(Marphysa maxidenticulata)在广西北海地区的生长状况,并比较了南北方虫体营养成分。结果显示,经240 d的养殖,虫体平均体长达(12.66±1.52)cm,平均体质量达(2.30±0.86)g。试验前期,... 该研究通过南移养殖的方法,测定了富齿岩虫(Marphysa maxidenticulata)在广西北海地区的生长状况,并比较了南北方虫体营养成分。结果显示,经240 d的养殖,虫体平均体长达(12.66±1.52)cm,平均体质量达(2.30±0.86)g。试验前期,海泥底质组虫体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粗砂底质组;而粗砂底质组的虫体在养殖后期表现出较高的特定生长率。营养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北海养殖和山东乳山野生虫体均含有18种氨基酸,但其基本营养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北海养殖虫体氨基酸总量(TAA)、呈味氨基酸(D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半必需氨基酸(SEAA)、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均高于乳山野生虫体。在脂肪酸组成方面,2个地区的富齿岩虫均含有27种脂肪酸,且以棕榈酸和油酸为主要脂肪酸;乳山野生虫体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广西北海养殖虫体无显著差异;北海养殖虫体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显著高于乳山野生虫体(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齿岩虫 北虫南养 底质 生长 营养组成
下载PDF
温度和体质量对岩虫碳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文龙 刘声宇 +3 位作者 刘晓威 李旭 周一兵 杨大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8-232,共5页
为研究岩虫Marphysa sanguinea在不同温度(16、20、24℃)下摄食孔石莼Ulva pertusa的碳收支,对3种规格(S组为1.2 g±0.1 g,M组为4.0 g±0.3 g,L组为8.5 g±1.1 g)岩虫的碳收支吸收和利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体质量... 为研究岩虫Marphysa sanguinea在不同温度(16、20、24℃)下摄食孔石莼Ulva pertusa的碳收支,对3种规格(S组为1.2 g±0.1 g,M组为4.0 g±0.3 g,L组为8.5 g±1.1 g)岩虫的碳收支吸收和利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体质量对岩虫摄食碳有显著性影响(P<0.05),碳摄食率在温度为20℃时达到最高;同一温度下,岩虫摄食率随体质量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可用关系式COC=a Wb来表示,b值范围为-0.47^-0.89;岩虫对碳的吸收率整体达到了50.2%~76.9%,以温度20℃时最高,显示了岩虫对孔石莼有较高的吸收率;各温度下,随体质量的增加岩虫最小碳需求量减少,S组与M、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温度为16~24℃时,由呼吸和排泄消耗的碳占摄食碳的比例最大,为47.3%~64.9%;生长累积的碳占摄食碳的比例在20℃时最高,范围为19.1%~44.1%。研究表明,岩虫在20℃时有较高的碳摄食率和碳积累率,可以为岩虫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虫 温度 体质量 碳收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