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家马丁·布伯《聊斋志异》德译本中的中国文化阐释研究
1
作者 付天海 高源杉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2期62-74,共13页
1911年,德国法兰克福吕腾与勒宁出版社出版了马丁·布伯所译的《聊斋志异》德译本——《中国鬼怪爱情故事》,该译本对《聊斋志异》在德语世界的早期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影响了当时的多位德语文坛巨匠。本文简述《聊斋志异》在德国... 1911年,德国法兰克福吕腾与勒宁出版社出版了马丁·布伯所译的《聊斋志异》德译本——《中国鬼怪爱情故事》,该译本对《聊斋志异》在德语世界的早期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影响了当时的多位德语文坛巨匠。本文简述《聊斋志异》在德国的译介历程,从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译本切入,概述其在德语世界引发的反响,梳理布伯与中国文化的联结,分析其对于中国文化的解读以及译本中所展现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聊斋志异》 中国文化 阐释学
下载PDF
马丁·布贝尔品格教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爱华 狄伟 宋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73,共5页
马丁·布贝尔在"我与你"对话哲学思想基础上阐述品格教育思想,使这一思想具有了新的视角和独特的作用。提出要在"我与你"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品格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选择能力和责任感,品格教育要坚持... 马丁·布贝尔在"我与你"对话哲学思想基础上阐述品格教育思想,使这一思想具有了新的视角和独特的作用。提出要在"我与你"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品格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选择能力和责任感,品格教育要坚持真诚、信任原则,品格教育途径是提问与交流。他的理论对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贝尔 品格 品格教育 选择 责任感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时代的师生关系 被引量:47
3
作者 苏令银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30,共8页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人工智能对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关系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首先评估了当前教育技术化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提出技术化话语霸权严重忽视了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对师生关系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其次,从马丁&#...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人工智能对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关系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首先评估了当前教育技术化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提出技术化话语霸权严重忽视了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对师生关系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效应;其次,从马丁·布伯的"我-它"关系和"我-你"关系看,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的本质应该是"我-你"关系,而非"我-它"关系。文章最后说明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会完全取代人类教师,教师仍将在课堂教学及师生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师生关系 技术癖 人工智能
下载PDF
批判与建构——马丁·布伯与新教育思潮 被引量:11
4
作者 米靖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52,共6页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马丁·布伯对新教育思潮的反省和批判非常深刻。他指出人的潜能只能在“关系”中发展而不会“自然释放”,教育是与被释放的潜能相遇的决定性力量;“自由”只是教育得以完成的前提条件而非其目标和全...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马丁·布伯对新教育思潮的反省和批判非常深刻。他指出人的潜能只能在“关系”中发展而不会“自然释放”,教育是与被释放的潜能相遇的决定性力量;“自由”只是教育得以完成的前提条件而非其目标和全部内容,与传统教育的“强制”相对的不是“自由”而是“对话”;道德教育的任务不是形成无意识的自控的习惯系统,而是使规范与价值在个体自我意识中得以发现和确定,使其能对每一情境作出恰当的有意识的独特回应,德育的完成靠师生之间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创造潜能 对话教学 道德教育 教育思想
下载PDF
“我”与“你”相遇在学校——马丁·布伯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胡金木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16,共3页
马丁·布伯认为,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我一你"的相遇关系,而不是一种"我—它"的制作关系。在"我-它"的视域下,学校教育处于制作的语境中,使本真的师生关系承受着异化的煎熬,只有在"我—你"... 马丁·布伯认为,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我一你"的相遇关系,而不是一种"我—它"的制作关系。在"我-它"的视域下,学校教育处于制作的语境中,使本真的师生关系承受着异化的煎熬,只有在"我—你"相遇的视野下,本真的师生关系才能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相遇 制作 师生关系
下载PDF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对话”哲学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兮颖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129,共9页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部小说深刻体现了马丁.布伯提出的"对话"哲学思想,是其哲学观点的形象化展现。首先,在人物关系上,小说中的肯尼斯与舅舅本诺之间存在着"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部小说深刻体现了马丁.布伯提出的"对话"哲学思想,是其哲学观点的形象化展现。首先,在人物关系上,小说中的肯尼斯与舅舅本诺之间存在着"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本诺与妻子玛蒂尔德及舅舅哈罗德、肯尼斯与情人翠姬及父亲鲁迪之间只是一种冷漠的"我-它"关系;而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也体现在人与物之间,作为植物学家的本诺与假杜鹃花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我-你"到"我-它"的转换,从中展现了犹太知识分子在当代美国社会面临的伦理困惑和精神危机,以及传统犹太伦理道德观念在美国当代社会受到的冲击。其次,在叙事上,第二人称"你"的使用也体现出了对话性,拉近了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马丁·布伯 “对话”哲学 “我-你”关系 “我-它”关系 第二人称叙述
下载PDF
从哲学到教育:马丁·布伯的对话理论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爱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8-154,共7页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人的生存状况如何?现代哲学家马丁·布伯提出,人执持双重的态度,因之世界于他呈现为双重世界——"你"之世界和"它"之世界,人与世界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即"我—它"关系和&...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人的生存状况如何?现代哲学家马丁·布伯提出,人执持双重的态度,因之世界于他呈现为双重世界——"你"之世界和"它"之世界,人与世界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即"我—它"关系和"我—你"关系。"我—它"之间只是独白,"我—你"才能保持真正的对话。现代是"它"之世界伸延扩张到了极致的时代,是对话缺失的时代。布伯寄希望于教育,唯有教育能晓喻后人如何与"你"相遇和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我-它” “我-你” 对话 品格教育
下载PDF
教育:向生命、生活开放——马丁·布伯对话教育哲学与成人教育实践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光全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6年第6期46-49,共4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马丁·布伯的对话教育哲学及其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以对话为核心,向生命、生活开放,最终走向自由与个人解放,是马丁·布伯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主旨,其卓有成效的成人教育活动与实践,使之成为20世纪有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论述了马丁·布伯的对话教育哲学及其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以对话为核心,向生命、生活开放,最终走向自由与个人解放,是马丁·布伯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主旨,其卓有成效的成人教育活动与实践,使之成为20世纪有重要影响的成人教育理论家与活动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对话教育哲学 成人教育
下载PDF
马丁·布伯的“之间”概念与文学翻译对话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仝亚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7,共5页
马丁·布伯是著名犹太哲学家、思想家,他在《我与你》中提出的"我—你"关系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之间"概念是其对话哲学的基础,将这一概念应用于翻译理论研究,探讨翻译活动各参与者之... 马丁·布伯是著名犹太哲学家、思想家,他在《我与你》中提出的"我—你"关系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之间"概念是其对话哲学的基础,将这一概念应用于翻译理论研究,探讨翻译活动各参与者之间的对话关系,以及各种对话关系对译文的最终形成所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我-你关系 之间概念 翻译研究
下载PDF
对研究生导师制度的分析--基于马丁·布伯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玉芬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1,共3页
马丁·布伯认为,良质的师生关系应为"我"与"你"的对话关系,而当前实行的研究生导师制却易使导师与学生落入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之中,这种疏离关系让师生难以达到对话状态,因此,研究生导师的政策制定应保障学生及... 马丁·布伯认为,良质的师生关系应为"我"与"你"的对话关系,而当前实行的研究生导师制却易使导师与学生落入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之中,这种疏离关系让师生难以达到对话状态,因此,研究生导师的政策制定应保障学生及导师的主体性,以提升研究生培育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师生关系 导师聘任制
下载PDF
马丁·布伯哲学思想对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区域文化发展模式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荣华 吴月蓉 邵慧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5-37,共3页
文化全球化对区域文化发展模式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每一个生长于某一文化传统的人去思考如何权衡文化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问题。马丁·布伯在《我和你》一书中对主体存在方式的讨论对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区域文化发展模式... 文化全球化对区域文化发展模式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它要求每一个生长于某一文化传统的人去思考如何权衡文化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问题。马丁·布伯在《我和你》一书中对主体存在方式的讨论对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区域文化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 区域文化 马丁·布伯
下载PDF
论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与教育管理观的重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景松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12,共5页
马丁.布伯对话哲学的核心思想体现在本体论“关系”和“之间”的确立,主要特征表现为直接性、交互性和相遇性。其永恒追求的“平等、互惠”等精神为重建教育管理观提供了新的理论平台。
关键词 马丁·布伯 对话哲学 教育管理观
下载PDF
你我之间,永远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詹姆斯与布伯对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卫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1,共7页
通常认为,亨利·詹姆斯晚年的长篇小说《鸽翼》、《金碗》是刻画现代男女之间情感纠葛的名著。借助马丁·布伯代表作《我与你》中所提出的"我—你"关系模式,可以看到这两部小说从对话主义的角度,将爱理解为现代主体... 通常认为,亨利·詹姆斯晚年的长篇小说《鸽翼》、《金碗》是刻画现代男女之间情感纠葛的名著。借助马丁·布伯代表作《我与你》中所提出的"我—你"关系模式,可以看到这两部小说从对话主义的角度,将爱理解为现代主体的成长模式。这两部作品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成长小说,突破了只强调男性成长,而女性不过起辅助作用的传统成长小说模式,认为真正的成长是男女双方的共同成长,只有这种成长才能将爱情带出基于"我—它"关系的利益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马丁·布伯 《鸽翼》 《金碗》 《我与你》
下载PDF
试析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乐国安 管健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7-32,共6页
马丁·布伯是20世纪最有名的犹太哲学家,他的"余汝"关系与"吾它"关系、对话哲学、"相遇"、关系本体论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很多学科,其中社会心理学也不例外。综观心理学理论的发展,马丁·布伯的思... 马丁·布伯是20世纪最有名的犹太哲学家,他的"余汝"关系与"吾它"关系、对话哲学、"相遇"、关系本体论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很多学科,其中社会心理学也不例外。综观心理学理论的发展,马丁·布伯的思想为心理学理论的不断成熟起着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他的思想受到了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推崇,而且也深深影响了心理学后现代理论的思潮的产生。在晚近,心理学家们又利用马丁·布伯的思想去研究家庭治疗、女生心理、心理治疗与咨询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余汝 吾它 对话
下载PDF
走向对话: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重构——基于马丁·布伯对话哲学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凌慧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8-32,共5页
在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下,成人教育师生关系面临困境。马丁.布伯对话哲学视野下倡导的是具有直接性、交互性、动态相遇性的"我—你"关系,鼓励师生在怀有包容心、拥有责任感、存在共同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真实的对话。这种成人教... 在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下,成人教育师生关系面临困境。马丁.布伯对话哲学视野下倡导的是具有直接性、交互性、动态相遇性的"我—你"关系,鼓励师生在怀有包容心、拥有责任感、存在共同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真实的对话。这种成人教育师生关系,是一种激发师生的对话意识、建立平等信任的对话环境、运用新颖对话方式、设置共享对话情景的对话关系,值得我们倡导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对话哲学 成人教育 师生关系
下载PDF
马丁·布伯的宗教对话美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金海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6-59,共4页
马丁·布伯认为人在世存在的本质关系是"我-你"对话关系;艺术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对话关系的本质体现,艺术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间的关系是"我-你"对话关系;马丁·布伯的宗教对话美学思想对巴赫金和伽达默尔... 马丁·布伯认为人在世存在的本质关系是"我-你"对话关系;艺术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对话关系的本质体现,艺术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间的关系是"我-你"对话关系;马丁·布伯的宗教对话美学思想对巴赫金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我-你” 审美 对话
下载PDF
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中的马丁·布伯哲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宁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8-92,97,共6页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体现了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的观点,是其哲学观的形象化表现。小说中主要人物洪堡的"我-它"人生观和西特林"我-你"人生观...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体现了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的观点,是其哲学观的形象化表现。小说中主要人物洪堡的"我-它"人生观和西特林"我-你"人生观与其各自的命运都符合马丁.布伯对人性的看法。通过在两个主要人物的塑造中融入相遇哲学的因素,作家贝娄表达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伦理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洪堡的礼物》 马丁·布伯 相遇哲学
下载PDF
论基于对话哲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被引量:2
18
作者 兰夕雨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7-39,52,共4页
阐释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是对人生和世界的二重性划分、强调关系的重要性、真正的对话是"我—你"的相遇。提出透过对话视野可以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建立起新的对话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并注意在具体实施中将... 阐释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是对人生和世界的二重性划分、强调关系的重要性、真正的对话是"我—你"的相遇。提出透过对话视野可以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建立起新的对话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并注意在具体实施中将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对话哲学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关系
下载PDF
Probing Into the It-World: A Thematic Study of Wise Blood
19
作者 YANG Chu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2年第6期1264-1268,共5页
Based on Martin Buber's theory of "Ontology of Between", the present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unfathomable themes in Wise Blood and argues that the world of Wise Blood (1968) is a highly commercialized society ... Based on Martin Buber's theory of "Ontology of Between", the present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unfathomable themes in Wise Blood and argues that the world of Wise Blood (1968) is a highly commercialized society filled with spiritual blindness, moral degeneration, and social corruption. In keeping with O'Conner's artistic creations, the more disgusting the It-world in Wise Blood is represented to the readers, the more palpable her implication becomes that such a world needs the necessary and urgent spiritual rede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e Blood Flannery O'Connor martin buber Ontology of Between It-world
下载PDF
以布伯哲学为基础的对话治疗与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之比较
20
作者 乐国安 管健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2-37,共6页
通过比较马丁·布伯哲学的对话治疗与卡尔·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的关联,从二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对话心理治疗和个人中心疗法分别代表了他们二者不同理论中的主要思想,他们在理论构建上和治疗实践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 通过比较马丁·布伯哲学的对话治疗与卡尔·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的关联,从二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对话心理治疗和个人中心疗法分别代表了他们二者不同理论中的主要思想,他们在理论构建上和治疗实践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之处。最后,还将讨论他们两者的思想对于后现代心理思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布伯 卡尔·罗杰斯 对话治疗 个人中心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