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rtin-Gruber吻合支对肘部尺神经损伤诊断的影响
1
作者 赵敏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Martin-Gruber吻合支对肘部尺神经损伤临床及电生理诊断的影响。方法总结了5例存在Martin-Gruber吻合支的肘部损伤病例,就其临床表现、电生理表现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因为前臂段存在Martin-Gruber吻合支,肘部尺神经完全损伤的... 目的探讨Martin-Gruber吻合支对肘部尺神经损伤临床及电生理诊断的影响。方法总结了5例存在Martin-Gruber吻合支的肘部损伤病例,就其临床表现、电生理表现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因为前臂段存在Martin-Gruber吻合支,肘部尺神经完全损伤的患者原尺神经支配的手内肌功能可以部分保留,导致临床及电生理表现与实际神经受损程度不符。结论充分认识和了解MGA的解剖及电生理特点对于临床医师及电生理医师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时上肢正中、尺神经损伤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 martin-gruber吻合支 电生理检测
下载PDF
旋髂浅动脉浅支穿支皮瓣移植术中不同吻合法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杜志国 张辉东 +4 位作者 郭乐乐 耿景超 丁明斌 黄文强 张远林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分析旋髂浅动脉(SCIA)浅支穿支皮瓣移植术中不同吻合法对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四肢皮肤缺损患者,根据不同吻合法分为端端吻合组(56例)和端侧吻合组(44例)。端端吻合组患... 目的分析旋髂浅动脉(SCIA)浅支穿支皮瓣移植术中不同吻合法对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四肢皮肤缺损患者,根据不同吻合法分为端端吻合组(56例)和端侧吻合组(44例)。端端吻合组患者进行皮瓣动脉与患区主动脉分支末端对齐吻合;端侧吻合组患者进行受区皮瓣动脉与主动脉端侧吻合。术后2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患者动脉口径、侧口径和吻合时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静脉危象发生情况、皮瓣以及供区的外形和功能。结果2组患者的动脉口径、侧口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吻合组患者的吻合时间明显较端侧吻合组缩短(P<0.05)。端端吻合组56例皮瓣全部成活;端侧吻合组中出现4例静脉危象,探查发现静脉血栓形成,2例重新进行吻合静脉后成活,2例再次形成静脉危象时改为腹部带蒂皮瓣,术后6~12个月,皮瓣和供区的外形和功能均满意(P<0.05)。2组患者供区在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韧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组患者受区皮瓣在疼痛、外貌、活力、娱乐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动脉吻合方式应用于SCIA浅支穿支皮瓣移植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安全可靠,术后皮瓣成活良好,愈合不受吻合方式影响,受区外观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髂浅动脉 穿皮瓣 移植 吻合 成活率 创面愈合因子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对吻合口漏、淋巴结清扫及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陈彬彬 蔡长茂 +1 位作者 林桂兴 庄业忠 《医药前沿》 2024年第9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升支对吻合口漏、淋巴结清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确诊并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2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左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升支对吻合口漏、淋巴结清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确诊并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2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左结肠动脉的处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保留LCA升支(低位结扎)组(n=151)及不保留LCA(高位结扎)组(n=132)。比较两组吻合口瘘及淋巴结情况、随访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法、Logistic回归法对该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情况的危险因素作出对应分析。结果:低位结扎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高位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吻合口漏组与非吻合口漏组术中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不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97;95%CI为(1.329,5.884);P=0.007]。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能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且淋巴清扫效果和高位结扎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术后早期和中期生存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口漏 直肠肿瘤 左结肠动脉升
下载PDF
踝足部血管吻合支的研究与吻合胫前或胫后动脉逆行皮瓣的设计 被引量:20
4
作者 徐永清 徐达传 +2 位作者 钟世镇 石瑾 李忠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 :研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的粗细 ,为吻合胫前或胫后动脉远端逆行血供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46侧新鲜小腿的动脉灌注红色塑料 ,制成动脉铸型标本。观察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在踝足部的吻合支的... 目的 :研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的粗细 ,为吻合胫前或胫后动脉远端逆行血供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46侧新鲜小腿的动脉灌注红色塑料 ,制成动脉铸型标本。观察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在踝足部的吻合支的形态 ,测量血管的内径。结果 :胫前、胫后和腓动脉三者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丰富 ,胫后动脉经足底弓、足底深支与胫前动脉的吻合支最粗 ,内径为 2 .3mm。结论 :胫前、胫后和腓动脉三者之间在足踝部的吻合支丰富 ,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之一断裂或栓塞时 ,只要三者之间在踝足部的主要吻合支未遭受破坏 ,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远端仍可作为皮瓣受区血管被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动脉 胫后动脉 腓动脉 吻合 逆行血供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神经干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曹学诚 矢岛弘嗣 +1 位作者 玉井进 蔡锦方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21-324,共4页
为观测神经干在端侧吻合后的侧支发芽能力,分别在供体神经上作外膜开窗,检查其侧支发芽情况,并与端端吻合作比较。实验用16只成年SD大白鼠,将其随机分为4个组。1组,腓神经切断后在胫神经外膜上开窗,然后将两者作端侧吻合。... 为观测神经干在端侧吻合后的侧支发芽能力,分别在供体神经上作外膜开窗,检查其侧支发芽情况,并与端端吻合作比较。实验用16只成年SD大白鼠,将其随机分为4个组。1组,腓神经切断后在胫神经外膜上开窗,然后将两者作端侧吻合。2组,手术步骤同1组,但不作胫神经外膜开窗。3组,胫神经不开窗,离断的腓神经与胫神经平行缝合。4组,腓神经切断后立即行端端吻合。术后3个月,所有动物分别测定腓神经功能指数(PFI),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第1组与第2组的PFI,ChAT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学检查证实,侧支发芽纤维的存在,即使在第3组,也可见到大量的神经纤维,侧支发芽的纤维为小的有髓纤维。但1组的ChAT活性仅是第4组的2/3。结果提示,外膜鞘在远期对神经的侧支发芽能力几乎没有影响。神经侧支发芽能力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强,但在临床应用以前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干 端侧吻合 发芽
下载PDF
DSA上支气管动脉间侧支吻合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董伟华 肖湘生 +4 位作者 欧阳强 董生 张电波 刘加成 常恒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DSA上支气管动脉间的侧支吻合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对 90例肺癌或咯血病例中的 4 8例的支气管动脉DSA图像进行分析 ,观察有无通过侧支吻合显示其他支气管动脉开口和走行 ;对另外 4 2例的造影片在介入操作中进行DSA动态... 目的 探讨DSA上支气管动脉间的侧支吻合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对 90例肺癌或咯血病例中的 4 8例的支气管动脉DSA图像进行分析 ,观察有无通过侧支吻合显示其他支气管动脉开口和走行 ;对另外 4 2例的造影片在介入操作中进行DSA动态回放 ,观察到其他支气管动脉开口后 ,即时根据开口部位行插管造影证实。结果 共行 12 3支支气管动脉造影 ,发现 15例中支气管动脉有吻合 (15 /90 ,16 .7% ) ,其中 14例表现为插管的支气管动脉附近或远处另一支支气管动脉间断显影和主动脉壁上类圆形染色 (支气管动脉开口 ) ;另 1例左侧支气管动脉造影显示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的右畸形支气管动脉。DSA动态回放发现吻合的 8例中 ,根据显示的支气管动脉开口均插管造影证实。结论 支气管动脉间存在一定机率的吻合 ,重视这种吻合 ,有助于支气管动脉的寻找、多支血供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气管动脉 吻合 肺癌 咯血
下载PDF
颈袢主支吻合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郑宏良 李兆基 +3 位作者 周水淼 温武 崔义 耿丽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6期347-350,共4页
采用颈袢主支与喉返神经内收肌支吻合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7例。结果表明,声音恢复满意,术后声学三参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及标化嗓音能量均明显减小,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喉镜检查发现术侧声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移,其中3例恢复... 采用颈袢主支与喉返神经内收肌支吻合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7例。结果表明,声音恢复满意,术后声学三参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及标化嗓音能量均明显减小,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喉镜检查发现术侧声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移,其中3例恢复至正中位;喉肌电图显示,发育及喉括约活动时术侧喉内收肌恢复与健侧基本同步的密集型强放电,证明术侧喉内收肌获得颈袢主支有效的神经再支配。提示该术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颈袢主吻合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二种窄蒂穿支型薄皮瓣及其附加血管吻合的扩大移植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建华 颜玲 +3 位作者 张立宪 罗盛康 胡志奇 百束比古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介绍枕颈部和肋间部两种窄蒂穿支型薄皮瓣的解剖、设计要点和应用经验。方法 以枕后动脉降支的皮穿支为蒂的枕颈部皮瓣根据其远端指向不同分为枕颈肩和枕颈背皮瓣。以4~9肋间动脉皮穿支为蒂的肋间穿支皮瓣可设计成斜型或垂直型... 目的 介绍枕颈部和肋间部两种窄蒂穿支型薄皮瓣的解剖、设计要点和应用经验。方法 以枕后动脉降支的皮穿支为蒂的枕颈部皮瓣根据其远端指向不同分为枕颈肩和枕颈背皮瓣。以4~9肋间动脉皮穿支为蒂的肋间穿支皮瓣可设计成斜型或垂直型。所有皮瓣的蒂宽均在3~5cm,瓣部宽大,同时远端还可继续加长携带旋肩仰血管或腹壁下深血管,使之形成巨大的薄皮瓣。结果 临床共应用51例修复面颈手部,随访1个月至3年,功能与外形均满意。结论 该皮瓣主要优点是蒂窄便于旋转,有双套血供,巨大而薄,较适用于面、颈、手等外露部位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瓣 窄蒂 血管吻合 皮穿 真皮下血管内皮瓣
下载PDF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大脑表面侧支吻合血管改变 被引量:14
9
作者 莫建伟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5-166,共2页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已复制了可靠而稳定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并观察到RHR脑血管的形态结构改变。本研究用脑血管铸型方法,实验比较RHR与正常血压大鼠的脑表面侧支吻合血管情况。
关键词 高血压性 脑病 吻合血管
下载PDF
吻合神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铁山 侍朋举 +3 位作者 张文龙 刘会仁 蔡海峰 赵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398-399,402,共3页
乳腺癌是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乳腺癌手术有保留乳房手术(下称保乳手术)和全乳房切除术。目前还做不到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能进行保乳手术。对不适合... 乳腺癌是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乳腺癌手术有保留乳房手术(下称保乳手术)和全乳房切除术。目前还做不到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能进行保乳手术。对不适合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需要切除乳房,但乳房缺损往往给患者形体及心理造成巨大创伤,甚至产生失望、羞愧、自卑、压抑、自闭等不良心态,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010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已经将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再造纳入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乳房重建不但可修复乳腺癌术后的胸壁缺损,重塑胸壁外形,还能增强患者自信,避免因乳房缺失造成的心理压力,其不仅能恢复女性的身体曲线美,也能重塑原来的形体美,修复患者心灵上的缺失感,有益于心理及疾病的康复。1994年,Allen和T reece [1]首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成功完成乳房重建,重建后的乳房具有自然的外观、柔软的质地,达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此后,DIEP皮瓣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应用于乳房再造。但是以往关注的是乳房形态的恢复问题,对于功能的恢复重建关注甚少,其中哺乳功能因结构复杂及腺体无法重建等原因目前还不能解决,感觉恢复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问题,再造乳房没有感觉或皮肤感觉麻木、迟钝、高度敏感等,患者会认为再造后的乳房不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没有本体感觉,心理上产生排斥的暗示作用,使再造手术的满意度降低。再造乳房如果感觉迟钝或缺失还会使乳房遭受意外伤害,没有感觉功能的再造乳房对外界刺激不能及时传导,神经中枢就不会对刺激作出及时的反应,致使其遭受意外损伤。皮瓣移植如果不吻合神经,则会出现失神经支配的一系列表现,包括皱纹消失、表面光滑无张力、无汗、皮温降低,对外界物理刺激反应消失,易受伤不易愈合,容易形成慢性溃疡[2]。作为女性性征的器官之一,乳房还有性感觉,在性兴奋时具有性反应能力,DIEP皮瓣再造的乳房因其没有神经支配,所以本体感觉丧失。因此,只有重建具备良好外形和感觉的乳房才能让患者接受和认可,随时都能够感觉到是自己的器官,增强与疾病抗争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神经 腹壁下动脉穿皮瓣 乳房再造
下载PDF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促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旭东 季正伦 +1 位作者 何清濂 王成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31-1132,共2页
目的 :通过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作用 ,探讨改善端侧吻合侧支发芽的方法。 方法 :雄性 SD大鼠 2 0只 ,体质量 2 2 0~ 2 4 0 g,建立胫腓神经端侧吻合模型 ,随机分为 NGF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 (n=10 ) ,NGF... 目的 :通过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作用 ,探讨改善端侧吻合侧支发芽的方法。 方法 :雄性 SD大鼠 2 0只 ,体质量 2 2 0~ 2 4 0 g,建立胫腓神经端侧吻合模型 ,随机分为 NGF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 (n=10 ) ,NGF组术后 1周每日胫前肌注射 NGF 5 μg,SAL 组注射生理盐水 5 μl,术后 8周行 HRP逆行追踪和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活性测定。 结果 :再生神经元存活百分率 (% ) ,NGF组运动神经元为 4 7.5± 13.1、感觉神经元为 4 5 .6± 6 .4 ,SAL 组运动神经元为 36 .7± 12 .2、感觉神经元为 32 .8± 8.5 ,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NGF组 Ch AT活性为 (1.94±0 .2 3)× 10 1 2 Bq,达正常对照 (2 .39± 0 .38)× 10 1 2 Bq的 81% ,高于 SAL 组 [(1.72± 0 .33)× 10 1 2 Bq,占正常对照的 72 % ]。 结论 :端侧吻合术后给予 NGF可以促进神经侧支发芽 ,提高神经元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端侧吻合 发芽HRP逆行追踪 乙酰胆碱转移酶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人喉盖仑神经吻合支新解剖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晓光 孙俊 +3 位作者 叶聪俊 王文慧 展鸿谋 Louis.Traissac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人喉盖仑(Galen)神经吻合支的解剖构成及分类。方法 用显微神经解剖方法对100例新鲜人半喉及其喉神经进行系统地研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人喉盖仑神经吻合支分为上、下两个解剖部分,上部来源于... 目的 进一步研究人喉盖仑(Galen)神经吻合支的解剖构成及分类。方法 用显微神经解剖方法对100例新鲜人半喉及其喉神经进行系统地研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人喉盖仑神经吻合支分为上、下两个解剖部分,上部来源于喉上神经内支的末梢支,下部来源于喉返神经后支的末梢支。在此基础上,将其解剖类型分为三型,并认为其出现率既非30%亦非60%,而是91%。结论 来源于喉返神经后支的喉内与喉上神经内支的吻合支才是盖仑神经吻合支,按其解剖构成分三型,Ⅰ型占 75%,Ⅱ型占 20%,Ⅲ型占 5%,年龄因素不影响其出现率,左、右侧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盖仑神经吻合支在喉神经感觉传导通路上所发挥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仑神经吻合 解剖分类 人喉
下载PDF
吻合血管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海滨 王金荣 李道龙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开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在手指外伤中的应用。方法 :9只成人新鲜上肢标本 ,左 4只 ,右 5只。于尺动脉腕背支起始处灌注红色乳胶 ,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尺动脉腕支及其升支与降支起始、行程...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开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在手指外伤中的应用。方法 :9只成人新鲜上肢标本 ,左 4只 ,右 5只。于尺动脉腕背支起始处灌注红色乳胶 ,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尺动脉腕支及其升支与降支起始、行程、分支及吻合情况。临床设计以尺动脉腕背支为蒂 ,腕背支的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修复单指皮肤全脱套伤 8例 ,示中指及中环指背或指掌侧皮肤缺损 7例。结果 :临床应用 15例 ,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随访 6~ 15个月 ,伤指外形及皮肤色质与健指相似 ,掌侧远端指腹两点辨觉为 3.2~ 6 .1mm ,运动功能按TAM系统标准评价 :优 6指 ,良 8指 ,可 4指。结论 :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 ,是修复单指皮肤全脱套伤及相邻两指背或掌侧皮肤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血管 游离皮瓣 尺动脉腕背 指创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应用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锦 杨晓东 +3 位作者 刘扬武 刘刚义 陈逸民 付尚俊 《浙江创伤外科》 2007年第6期510-511,共2页
手指指端缺损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应尽可能保留患指的长度,最大限度恢复其感觉功能及外形。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本院应用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25例27指,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手指指端缺损 指神经背侧 指动脉 吻合 感觉功能
下载PDF
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邻指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皮肤缺损 被引量:6
15
作者 邓志刚 邵新中 +1 位作者 陈超 田振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41-241,共1页
手外伤中指腹末节皮肤缺损的病例非常常见,其临床治疗方法也比较多,如游离植皮、交腹皮瓣、邻指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局部转移皮瓣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如皮瓣臃肿、感觉差、感觉异位、成活率低等。我科自2006年3月-2... 手外伤中指腹末节皮肤缺损的病例非常常见,其临床治疗方法也比较多,如游离植皮、交腹皮瓣、邻指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局部转移皮瓣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如皮瓣臃肿、感觉差、感觉异位、成活率低等。我科自2006年3月-2007年4月利用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邻指皮瓣修复指腹皮肤缺损36例38指,均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固有神经背侧 指腹皮肤缺损 皮瓣修复 邻指皮瓣 吻合 食指背侧岛状皮瓣 手指 局部转移皮瓣
下载PDF
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血管吻合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月琴 刘华平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1941年由Herlitz首先发现并提出。其发病机制与胎盘血管吻合有关,在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的发生率约为10%~15%,在双胎中发生率约为...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1941年由Herlitz首先发现并提出。其发病机制与胎盘血管吻合有关,在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的发生率约为10%~15%,在双胎中发生率约为5%。孕期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TTTS围生产病死率高达8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输血综合征 胎盘血管 激光凝固 治疗 吻合 胎儿镜 双胎妊娠 单绒毛膜
下载PDF
臀下动脉吻合支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喻爱喜 郑和平 谭金海 陶圣祥 《解剖与临床》 2002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为以臀下动脉吻合支臀中肌止腱支为蒂的大转子后外侧骨、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液的成人下肢尸体标本上,重点观测臀下动脉吻合支臀中肌止腱支的走行、分布与吻合。结果:臀下动脉吻合支沿梨状肌... 目的:为以臀下动脉吻合支臀中肌止腱支为蒂的大转子后外侧骨、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液的成人下肢尸体标本上,重点观测臀下动脉吻合支臀中肌止腱支的走行、分布与吻合。结果:臀下动脉吻合支沿梨状肌下缘行向大转子途中,在距动脉起点4.4±1.2cm处分出臀中肌止腱支,分布于臀中肌止腱及大转子尖端并参与大转子后外侧动脉网。结论:可设计以臀中肌止腱支为蒂蹬大转子后外侧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下动脉吻合 解剖学 临床应用 骨瓣 骨膜瓣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左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异常吻合支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宁志丰 朱波 +2 位作者 周红 丁继固 陈拥斌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3期191-191,共1页
笔者在解剖尸体标本时发现左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异常吻合支一例,现报道如下:成年尸体,男性,55岁左右,身长165cm,身材瘦小,肠系膜上动脉起至腹主动脉前壁,距离左右髂总动脉分又处约13cm,肠系膜下动脉起至腹主动脉前壁,距... 笔者在解剖尸体标本时发现左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异常吻合支一例,现报道如下:成年尸体,男性,55岁左右,身长165cm,身材瘦小,肠系膜上动脉起至腹主动脉前壁,距离左右髂总动脉分又处约13cm,肠系膜下动脉起至腹主动脉前壁,距离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约4cm,左结肠动脉起始处距离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约2.1cm,异常吻合支在距离左结肠动脉起始处约5.5era处发出,斜向右上,越过中线注入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如图1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结肠动脉 动脉异常 吻合 腹主动脉前壁 肠系膜下动脉 尸体标本 右髂总动脉
下载PDF
足背皮瓣切取失败后吻合足底深支与中央静脉补救成功18例报告
19
作者 刘勇 单健 +1 位作者 张成进 范启申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2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足背皮瓣 血管吻合 足底深 中央静脉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中单静脉吻合和双静脉吻合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张扬 申林 李奇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索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前臂创面时吻合静脉数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外科106例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前臂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吻合静脉数... 目的探索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前臂创面时吻合静脉数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外科106例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前臂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吻合静脉数量为一条的患者56例(A组),吻合静脉数量为两条的患者50例(B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静脉栓塞发生率、二次手术率以及皮瓣成活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A组静脉栓塞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而A组需要二次手术探查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的创面时,吻合两条静脉可以显著减低静脉栓塞发生率、降低二次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穿皮瓣 静脉吻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