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1
作者 陈思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蕴藏着许多创造性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议题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启示意义:践行绿色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倡导生态民生观,坚...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蕴藏着许多创造性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议题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启示意义:践行绿色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倡导生态民生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生态正义观,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观 生态民生观 生态正义观
下载PDF
论构建中国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体系的价值立场与基本原则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雨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27,F0002,共10页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存在着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思潮、以现代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思潮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红绿"思潮。"深绿"和"浅...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存在着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思潮、以现代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思潮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红绿"思潮。"深绿"和"浅绿"思潮由于脱离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维度,单纯从抽象的生态价值观的维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客观上推卸了资本对全球生态治理应尽的责任,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红绿"思潮把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强调只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或市场社会主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是一种"非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从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范式看,存在着"深绿"思潮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研究范式"、浅绿"思潮的现代主义研究范式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建构中国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秉承"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维护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既作为一种发展观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又作为一种境界论以促进全球生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理论话语 环境正义 发展观 境界论
下载PDF
正义视域下的生态科技观 被引量:2
3
作者 林丽婷 徐朝旭 《阴山学刊》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传统以利益至上为价值导向的功利主义科技观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正义向度不足。当前,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需要坚持以正义为伦理关怀的生态科技观,关注环境和人性,以实现科技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从历史维度审视科技... 传统以利益至上为价值导向的功利主义科技观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正义向度不足。当前,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需要坚持以正义为伦理关怀的生态科技观,关注环境和人性,以实现科技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从历史维度审视科技与伦理的关系,为坚持以正义为方法论导向的生态科技观提供了理论的可能性和现实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生态科技观 科技异化 生态危机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文化模式的生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5-99,共5页
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下,文化模式的成功转型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力是深刻而持久的。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的复杂态势,通过对西方现代工业文明文化模式和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文化批判,以及对文化模式的历史变迁分析发现,生态文明文化模... 在文化哲学的视域下,文化模式的成功转型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力是深刻而持久的。面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的复杂态势,通过对西方现代工业文明文化模式和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文化批判,以及对文化模式的历史变迁分析发现,生态文明文化模式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文化模式之后出现的新型的文化模式。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构建以"生态和谐""以人为本"和"和而不同"为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文化模式,真正实现对现代工业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转型与超越,对于全面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文化模式 生态危机 环境正义 科学发展观 生态理性
下载PDF
五大发展理念的合理内蕴及其意义探析
5
作者 许增站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3-85,93,共4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适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高度凝练和系统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进一步深化,在理论上彰显了独具魅力的品质。其理论特质在于将人性的本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适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高度凝练和系统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进一步深化,在理论上彰显了独具魅力的品质。其理论特质在于将人性的本真与实现人的自由和幸福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将人、自然、社会看成是紧密相连的宏大叙事体系,共置于一个有机整体的生命共同体中,追求共同体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开辟了实践的新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 公平正义 人民幸福 和谐共生
下载PDF
长江流域环境司法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9
6
作者 游劝荣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3年第3期18-32,共15页
《长江保护法》实施以后,长江流域各省在环境司法保护工作上有了一系列新发展和新举措,包括对流域环境司法体制和司法权运行机制的探索等。但长江流域环境司法在理念上、体制机制上以及审判实务上仍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江流域环境... 《长江保护法》实施以后,长江流域各省在环境司法保护工作上有了一系列新发展和新举措,包括对流域环境司法体制和司法权运行机制的探索等。但长江流域环境司法在理念上、体制机制上以及审判实务上仍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江流域环境司法理念的转变,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审判指导的规范化成为必然要求。设立长江生态法院虽然还面临一些障碍和困难,却是长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现实需要,对其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证成有助于理顺长江流域环境司法保护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长江大保护的司法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环境司法 系统观念 长江生态法院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正义观的三大维度及其当代意义
7
作者 赵梅梅 《理论界》 2024年第8期8-14,共7页
马克思对生态正义的关切,主要基于三大维度来展开:一是实践的维度。马克思生态正义观强调从实践的视角来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张在实践过程中对人与自然的双向证成与物质变换关系所蕴含的生态正义精神作出合理化解读。二是历史的... 马克思对生态正义的关切,主要基于三大维度来展开:一是实践的维度。马克思生态正义观强调从实践的视角来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张在实践过程中对人与自然的双向证成与物质变换关系所蕴含的生态正义精神作出合理化解读。二是历史的维度。将生态正义问题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之中,从代内和代际两个维度来作出诠解是马克思生态正义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三是资本的维度。马克思主张对生态正义的考察要深植于资本之中,揭示资本逻辑引发生态非正义的批判兴味。马克思生态正义观三大维度彰显其理论的科学性、整体性与批判性特质,对于回应当今西方绿色思潮的生态诘难,坚定不移地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构建生态向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态正义观 实践维度 历史维度 资本维度
原文传递
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的融合:内在逻辑及动力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辉龙 洪银兴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40,共7页
技术创新是维持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滥用技术将招致生态系统的灾难性后果。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存在自然资源约束和自主创新困境,需以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以绿色发展指明方向和要求。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相容的... 技术创新是维持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滥用技术将招致生态系统的灾难性后果。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存在自然资源约束和自主创新困境,需以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以绿色发展指明方向和要求。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相容的内在逻辑是: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内化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之中。建立时空正义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追求都内在地要求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的融合。市场、政府、技术共同构筑起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融合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创新 生态文明 空间正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