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Marx's View of Freedom
1
作者 Tom Rockmore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5-231,共7页
This paper has briefly examined Marx's conception of freedom in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Even a rapid comparison indicates Marx says different things at different times.The emphasis shifts from,say,an initial vi... This paper has briefly examined Marx's conception of freedom in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Even a rapid comparison indicates Marx says different things at different times.The emphasis shifts from,say,an initial view of freedom based on a quasi-Hegelian view of radical equality and even love to freedom beyond the division of labor,then later a very different view of freedom based on a shorter working day,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 marx's view of FREEDOM
下载PDF
建构文学史的国际政治学:《剑桥俄罗斯文学史》的话语性和学术性
2
作者 林精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94,共23页
苏联解体以及之后的进程表明,苏联体制内学者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俄罗斯文学史,和这个国家一样是失败的,相反,“冷战”时代斯拉夫学编纂的同类成果,则仍有学术生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莫泽主编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史》(1989)影响力... 苏联解体以及之后的进程表明,苏联体制内学者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俄罗斯文学史,和这个国家一样是失败的,相反,“冷战”时代斯拉夫学编纂的同类成果,则仍有学术生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莫泽主编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史》(1989)影响力尤甚。这部文学史,率先确立在帝国进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文学史观,搭建正视俄罗斯文学是在欧洲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学史框架,运用在俄国文化变迁历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方法。这种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冷战”时代西方政治正确话语的文学史,是大多局限于用官方意识形态指导文学史编纂的苏联体制内学者所不能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俄罗斯文学史》 帝国进程中的文学史观 欧洲文化影响下的文学史框架
下载PDF
论王充“真”文学观及其对周氏兄弟的影响
3
作者 范永康 陈泽熹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7-82,共6页
汉代的谶纬之学和虚妄之风是王充文学观形成的外因,其“为世用”的理念则是内因。王充的文学观以“为世用”为起点和终点,以“真”为核心和途径,在事理层面上反对“华虚”、崇尚“实事”,在个体层面上提倡主体之“精诚”和“禀赋”,并... 汉代的谶纬之学和虚妄之风是王充文学观形成的外因,其“为世用”的理念则是内因。王充的文学观以“为世用”为起点和终点,以“真”为核心和途径,在事理层面上反对“华虚”、崇尚“实事”,在个体层面上提倡主体之“精诚”和“禀赋”,并由此形成了反古的倾向。王充对事理真实和个体真实的重视,成为崇理、尚实、求真的越文化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对周氏兄弟文学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文学观 周氏兄弟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上篇的“文学自觉”阐释
4
作者 郭笑岩 寇鹏程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文学自觉”这一命题含义模糊,通过对《文心雕龙》上篇的阐发可以解决“文学自觉”含义的泛化。《文心雕龙》上篇以“大文学观”为基础,修正了“纯文学”视野对文学的狭窄定义。上篇的篇目呈现层次分明的“文体序列”,可以衡量文章的... “文学自觉”这一命题含义模糊,通过对《文心雕龙》上篇的阐发可以解决“文学自觉”含义的泛化。《文心雕龙》上篇以“大文学观”为基础,修正了“纯文学”视野对文学的狭窄定义。上篇的篇目呈现层次分明的“文体序列”,可以衡量文章的“自觉”程度,规定了文章书写的广度、深度和表达的自由度。上篇的结构体现以文章为中心的“阐释空间”,通过理想作者和理想读者的建构来确立文章的“正体”,形成一套独特的“文学自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自觉” 大文学观 文体序列 文章正体
下载PDF
文化转型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嬗变
5
作者 杨玉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90-98,共9页
本文用“文化转型”理论研究考察文化与文论的双边互动关系,提出了文化传承与文论嬗变的延续、断裂与增生现象,对诸如“累积进化文学史观”“中国文学批评史分期”等理论观点进行了质疑与辨析,多为“自家凿破此片田地”(严羽语)之新意独... 本文用“文化转型”理论研究考察文化与文论的双边互动关系,提出了文化传承与文论嬗变的延续、断裂与增生现象,对诸如“累积进化文学史观”“中国文学批评史分期”等理论观点进行了质疑与辨析,多为“自家凿破此片田地”(严羽语)之新意独见,可为当下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及重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文论话语提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文学理论 文学史观 互动
下载PDF
由沈从文“寄食者”群体生存状态看其文学创作的生命观
6
作者 何欢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沈从文的作品常常竭尽全力掩饰自己的主观意识,同时又在不经意间将对每个人物的偏好、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这种既想要赞颂湘西人物的真切、自然,又对这些人物的苦难有着难以言表的悲痛和怜悯的矛盾,恰好体现了其文学创作中的生命观... 沈从文的作品常常竭尽全力掩饰自己的主观意识,同时又在不经意间将对每个人物的偏好、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这种既想要赞颂湘西人物的真切、自然,又对这些人物的苦难有着难以言表的悲痛和怜悯的矛盾,恰好体现了其文学创作中的生命观。“寄食者”群体在沈从文笔下占比较大,且具有身份上的独特性,文章从“寄食者”这一独特群体的生存状态来看其文学创作的生命观,为沈从文作品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寄食者 生命观 文学创作
下载PDF
中西视域下的文艺理论交流互鉴
7
作者 曹顺庆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7期4-14,I0001,共12页
数十年来,西方文艺理论是中国文艺理论交流互鉴的主要对象。而在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压制下,西方文艺理论的强势冲击和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的失语,构成了推行中西交流互鉴的中国文艺理论学者面临的双重困境。从不对等的交流互鉴... 数十年来,西方文艺理论是中国文艺理论交流互鉴的主要对象。而在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压制下,西方文艺理论的强势冲击和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的失语,构成了推行中西交流互鉴的中国文艺理论学者面临的双重困境。从不对等的交流互鉴环境中突围,推动西方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能有效应对西方文艺理论入超且难以适用的问题,从而拓展文艺研究的维度;而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西方化,则能够消减西方中心论的负面影响,减少西方文明及我们自身对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的偏见和误解,增强文化自信,反过来促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论话语体系及文明观的重视、思考和构建。重建平等包容、对话互鉴的文明观和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话语体系,有利于从多元文明的角度真正展现中国文艺理论的深刻意义,推动中西方文艺理论的双向借鉴,彰显异质文明互鉴互融、协调统和的合异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文明互鉴 西方中心论 文明观 话语体系
下载PDF
系统思维视域下习近平文艺观四维阐释
8
作者 牛宏程 王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局,在遵循文艺发展内在规律和把握文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习近平文艺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维:注重协同性,在协调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局,在遵循文艺发展内在规律和把握文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习近平文艺观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维:注重协同性,在协调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中汇聚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强大合力;注重全面性,在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统一中谋划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整体布局;注重动态性,在抓好当前和谋划长远的有机统一中布局擘画新时代文艺的发展方向;注重开放性,在统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中推动新时代文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作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艺观中所蕴含的系统思维,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文艺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艺观 系统性思维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论许钦文乡土小说中的疾病书写
9
作者 陈瑜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8-133,共6页
许钦文作为20世纪20年代乡土写实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疾病书写,包括由暴力引起的身体疾病和疯癫形式的精神疾病。这些对疾病的书写背后承载着作家对社会、文化的沉思和批判。同时许钦文对疾病的书写来自于其深刻的疾病体... 许钦文作为20世纪20年代乡土写实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疾病书写,包括由暴力引起的身体疾病和疯癫形式的精神疾病。这些对疾病的书写背后承载着作家对社会、文化的沉思和批判。同时许钦文对疾病的书写来自于其深刻的疾病体验和以文救人的文艺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钦文 疾病隐喻 文艺观 乡土小说
下载PDF
深刻理解和把握大时代观之“大”
10
作者 高长武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32-38,I0002,I0003,共9页
深刻理解和把握大时代观之“大”,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树立大时代观并自觉在大时代观视野下推进工作、担当使命的必然要求。大时代观之“大”,从时间维度看,主要就在于思接千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连接昨天今天明... 深刻理解和把握大时代观之“大”,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树立大时代观并自觉在大时代观视野下推进工作、担当使命的必然要求。大时代观之“大”,从时间维度看,主要就在于思接千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连接昨天今天明天;从空间维度看,主要就在于视通万里,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胸怀天下;从历史主体维度看,主要就在于以文化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世事演进维度看,主要就在于以文弘道,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具体察规律。这四个维度分别从时间之长、空间之广、主体之众、察事之深的侧面共同诠释了大时代观之“大”,也对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时代观 新时代文艺工作 “两个大局”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沈从文文学批评与“自我经典化”——兼谈经典观念如何介入作家创作
11
作者 蒋士美 《写作》 2024年第4期61-69,共9页
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藉由系列批评文章表达了自身对于文学经典(伟大中国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思考,这些批评话语背后潜藏着强烈的“自我经典化”意识,并在其解读具体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呈现:一是以“我”之经典观点评“他者”,即以... 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藉由系列批评文章表达了自身对于文学经典(伟大中国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思考,这些批评话语背后潜藏着强烈的“自我经典化”意识,并在其解读具体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呈现:一是以“我”之经典观点评“他者”,即以自己心中的经典标准来评价或界定同时代其他作家的文学作品;二是主动将自己的作品与同时代风格近于自己的作家作品进行对读比较,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自我的阐释与评价,敞开理解自己作品“经典性”的空间和路径;三是频繁为自己的作品预设理想的读者和评论者,展露出对作品恒久审美价值的深度追求。沈从文的“自我经典化”,有力拓展了现代文学关于文学经典的思考和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文学经典地位的最终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文学批评 经典观 理想读者 自我经典化
下载PDF
《塔纳赫》“毁灭”叙事的文学伦理学研究
12
作者 莫铮宜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4年第1期82-94,共13页
《塔纳赫》①中的大洪水灭世、降火所多玛和耶路撒冷倾覆都是典型的“毁灭”叙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看,这些叙事是伦理性的,它们共同的“罪-罚-恩典”的叙事结构传递出鲜明的神学伦理主题,旨在对古代以色列民族进行基于律法的道德... 《塔纳赫》①中的大洪水灭世、降火所多玛和耶路撒冷倾覆都是典型的“毁灭”叙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看,这些叙事是伦理性的,它们共同的“罪-罚-恩典”的叙事结构传递出鲜明的神学伦理主题,旨在对古代以色列民族进行基于律法的道德教诲和警戒。对两河流域相关神话的考察与比较表明,《塔纳赫》中的这些“毁灭”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借鉴并改造了前者,它们以一神论的视角消解了两河神话中多神的神谱体系,并引入了善恶的价值判断,从而构建了自身。这一构建促成了基于伦理特征的雅威②一神论及神人关系的确立,成为流放时期以色列群体支持和深化申命历史观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纳赫》 “毁灭”叙事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两河流域神话 申命历史观
下载PDF
论中英传统文论与诗歌中的价值诉求和情感表征
13
作者 成俊飞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中国传统诗歌和英国传统诗歌在不同时空中有交集也有抵牾。首先,中英传统诗歌古典文论具有不同的文采观与创作观,这是来源于作者的隐性价值诉求;其次,中英传统诗歌从文本意义上还具有不同的恋爱观,这是不同民族诗歌中所传递的显性价值诉... 中国传统诗歌和英国传统诗歌在不同时空中有交集也有抵牾。首先,中英传统诗歌古典文论具有不同的文采观与创作观,这是来源于作者的隐性价值诉求;其次,中英传统诗歌从文本意义上还具有不同的恋爱观,这是不同民族诗歌中所传递的显性价值诉求,透过价值诉求,中英传统诗歌中仍具有不同的情感表征,其可能的表征为风景书写,构建了中英传统诗歌中的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传统诗歌 文采观 恋爱观 风景书写
下载PDF
数字介入背景下中国画《松下文会》的观赏方式转化研究
14
作者 刘芮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9期98-100,共3页
当下中国画的观赏方式转化具有多维性。探讨普通视觉定义的观看方式,借助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探索观赏中国画的本体、生机和文化。以《松下文会》为研究对象,衍生数字展示作品,面向大众普及中国画的观赏机制,建立跨文化与跨时空的互动。
关键词 《松下文会》 数字化技术 观赏方式转化
下载PDF
文学意境与景观空间的耦合研究——以重庆古代“八景”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杜春兰 王婧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八景"文化既是落地的文学,也是有意境的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文学意境和景观空间是该文化的两个重要内涵。重庆"八景"因地理文化上的特殊性和八景诗的艺术性、完整性而具有研究价值,体现古人的山水观念的... "八景"文化既是落地的文学,也是有意境的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文学意境和景观空间是该文化的两个重要内涵。重庆"八景"因地理文化上的特殊性和八景诗的艺术性、完整性而具有研究价值,体现古人的山水观念的世界观。本文以重庆古代"八景"为例,阐述文学意境和景观空间的耦合关联,认为文学意境通过审美心理作用于景观空间,而空间通过行为引导带动文学意境。最后,总结重庆"八景"特征,力求给未来山水城市的诗意性建设带来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八景” 文学意境 景观空间
下载PDF
金代后期政治生态与文学风格的演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松勤 龙小松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7,共8页
金代南渡之后,文学风格大变,由明昌、承安时期的浮艳嬗变为贞祐之后的奇古、风雅。这与金代后期士人对章宗后期政治的反思以及蒙古入侵、金国衰落、权臣干政和宣宗、哀宗两朝渴望中兴等金代后期政治生态有关。由于学养和人生际遇的不同... 金代南渡之后,文学风格大变,由明昌、承安时期的浮艳嬗变为贞祐之后的奇古、风雅。这与金代后期士人对章宗后期政治的反思以及蒙古入侵、金国衰落、权臣干政和宣宗、哀宗两朝渴望中兴等金代后期政治生态有关。由于学养和人生际遇的不同,文学革新的阵营分离出重学养、主师古、倡导中和之美与重天赋、主师心、追求奇古险怪风格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学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生态 浮艳 风雅 文学主张 审美取向
下载PDF
文艺学课程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为群 郭令源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本文针对文艺学课程目前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国外该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文艺学课程的改革要在"大文学观"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内容,完善课程体系,重建和文学发展实际相适应的价值体系、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不断进... 本文针对文艺学课程目前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国外该课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文艺学课程的改革要在"大文学观"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内容,完善课程体系,重建和文学发展实际相适应的价值体系、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不断进行知识整合;促进文本阅读与欣赏、批评和理论的结合;并对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和目标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课程改革 大文学观
下载PDF
《文心雕龙》文体论的文学理论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少良 李珂玮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5-88,共4页
《文心雕龙》所论的是广义的文章,虽然其中很多文体至今已经消亡,其现实的理论意义并不大,但是整个文体论部分包含了许多文学理论,值得我们加以总结。这里论及四个方面:依书中的文体类分,可以看出刘勰的文学观念;书中对文体发展的描述,... 《文心雕龙》所论的是广义的文章,虽然其中很多文体至今已经消亡,其现实的理论意义并不大,但是整个文体论部分包含了许多文学理论,值得我们加以总结。这里论及四个方面:依书中的文体类分,可以看出刘勰的文学观念;书中对文体发展的描述,直接体现刘勰的文学史观;文体论中运用文体比较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刘勰自觉的文体意识;全部文体论中贯穿刘勰文学功用的思想,它统摄在宗经观念之下,与《文心雕龙》全书的指导思想正相扣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观 文学史观 宗经观
下载PDF
20世纪初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勤建 常峻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14,共11页
周氏兄弟基于对民俗学学科理念整体把握与深刻认识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广泛吸收西方及现代民俗学的新理念 ,将民俗与文学有机结合 ,形成了从民俗学角度观照文学的独特视角 ,他们“改造国民性”文学的民俗人性观以及创作理论... 周氏兄弟基于对民俗学学科理念整体把握与深刻认识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 ,广泛吸收西方及现代民俗学的新理念 ,将民俗与文学有机结合 ,形成了从民俗学角度观照文学的独特视角 ,他们“改造国民性”文学的民俗人性观以及创作理论与实践 ,使其成为文学的民俗文化批评的开拓者 ,是 2 0世纪初民俗学与新文学相结合运动的杰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 文学观 民俗文化批评 新文学 20世纪初期 鲁迅 周作人 国民性 民俗人性观 文学创作
下载PDF
中国古代趋新派文变观中的时间之维——兼与现代进化论文学史观之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詹冬华 占淑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2-46,共5页
中国古代文变观中的趋新派认为,文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由质而文是时代演变使然,时变而文亦变。因而特别强调艺术的创新,反对因循守旧,盲目崇古。趋新派文变观并不等同于现代进化论文学史观,趋新论虽有线性时间观,但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 中国古代文变观中的趋新派认为,文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由质而文是时代演变使然,时变而文亦变。因而特别强调艺术的创新,反对因循守旧,盲目崇古。趋新派文变观并不等同于现代进化论文学史观,趋新论虽有线性时间观,但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时变思想,这与进化论所持的线性时间观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趋新派 文变观 时间观 进化论文学史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