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艺术学的再定位 |
彭锋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2
|
个人的当代形貌:社会化理论的世纪挑战——人的主体性的新发展与以人为本的时代源泉 |
郑杭生
杨敏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5
|
|
3
|
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内在心理机制探讨 |
李原
李朝霞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7
|
|
4
|
文学主体性命题及其理论蕴涵读解 |
詹艾斌
朱倩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8
|
|
5
|
德国环境团体诉讼的嬗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
吴宇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6
|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人学向度评价 |
詹艾斌
徐红民
董红梅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9
|
|
7
|
后现代主义与实践美学的回答 |
张玉能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8
|
论受益人主体说的人文精神及其启示 |
仲崇玉
|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9
|
主体间性: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走向 |
鹿锦秋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10
|
论教育的个体享用性 |
彭文晓
|
《襄樊学院学报》
|
2006 |
4
|
|
11
|
英语课堂中教师语言的分析 |
蔡县英
|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2
|
|
12
|
马克思的个人理论及相关概念的厘定——一种人类个体生活的理论依据 |
叶胜红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3
|
马克思个体主体理论的中国化及其逻辑理路 |
王浩斌
|
《武陵学刊》
|
2010 |
0 |
|
14
|
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建构——论苏轼思想的“自己构成自己” |
朱靖华
|
《惠州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5
|
数理统计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
张丽丽
许峰
|
《科教文汇》
|
2015 |
0 |
|
16
|
个体视角下高职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的迷失与回归 |
祁道林
覃秋燕
|
《高教论坛》
|
2014 |
1
|
|
17
|
论法定犯的保护法益 |
蓝学友
|
《比较法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8
|
生命事件对中国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时效性——一项基于个体层面追踪数据的分析 |
吴菲
|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