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xiology of Consciousness in Mocombeian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
1
作者 Paul C.Mocombe 《Philosophy Study》 2024年第4期168-185,共18页
This work explores the axiology of consciousness in Mocombe’s consciousness field in the material world.The paper critically assesses Mocombe’s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CFT)within the larger body of contemporary o... This work explores the axiology of consciousness in Mocombe’s consciousness field in the material world.The paper critically assesses Mocombe’s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CFT)within the larger body of contemporary ontological debates regarding the nature,origin,and constitution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universe.The work goes on to highlight the manifestation of Mocombe’s consciousness field in the material resource framework that is the earth,and the nature and origins of ethics and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tion theory phenomenological structuralism structure/agency mythopraxis quantum mechanics social class language game Haitian epistemology Haitian/Vilokan idealism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
下载PDF
From In-Out Duality to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Quantum Mechanics
2
作者 Kyoung-Il Ko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4年第4期893-926,共34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framework of in-out duality, merging insights from quantum mechanics with social sciences to illuminate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internal potentialities and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It a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framework of in-out duality, merging insights from quantum mechanics with social sciences to illuminate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internal potentialities and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It articulates foundational, mathematical axioms (Entanglement, Homogeneity, Emergence, and Measurement) that underpin the dynamics of systems, emphasizing the interconnectedness and emergent behaviors resulting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actions. By exploring quantum concepts like coherence, entanglement, and superposition, the paper propose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ermed Quantum Social Mechanics. This approach challenges classical paradigms, advocating for a reevaluation of conventional notions through the lens of quantum principles. The paper argues that understanding the universe’s complexities requires a synthesis of motion states and potential states, suggesting a paradigm shift towards integrating quantum mechanics into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social theory. Through this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the paper aims to foste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s interconnected nature and the dynamic processes that govern the emergence of complex systems and behavi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tology META-theory Quantum social Science structure DUALITY ENTANGLEMENT
下载PDF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s Based on Barnard'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ory
3
作者 WANG Can-fu CHENG Xiao-qiu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4期603-607,共5页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s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for reform of collective forestry tenure systems.Based on the necessity,possibility and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socialized servi...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s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for reform of collective forestry tenure systems.Based on the necessity,possibility and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according to Barnard'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ory,the path and countermeasure of forestry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RY Construction of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s Moder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ory
下载PDF
Structure and anti structure --"the custom of amusing the parents-in-law"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iminality theory
4
作者 Abdou Harder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5期54-56,共3页
The custom of amusing the parents-in-law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musement contents of the civil marriage ceremony in the Chinese North Han, Hui, Dongxiang, Salar, Baoan and other several nationalities, and curre... The custom of amusing the parents-in-law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musement contents of the civil marriage ceremony in the Chinese North Han, Hui, Dongxiang, Salar, Baoan and other several nationalities, and currently it has fully been entertained in the minds of the people. Behind this "entertaining ceremony" of the festive colors hide the serious social expectations of our ancestors -- scrupulously abide by the filial piety and the sense of propriety, justice, honesty and honor. Through the dramatic performance methods in the wedding that "there is no degree of seniority for three days", "humiliate the parents-in-law" and "the father-in-law shoulders on back the danghter-in-law" and so on, they stress that these acts are the "sacrilege" that cannot be violated in the normal state of the society. The ways and means of "metaphor" in the ceremony of the ancestors are the means that many of the human groups adopt in the life etiquette and other "transition" etiquettes. In this regard, the anthropologist Victor Turner summarizes it as "liminality", and based on this theory, the author conducts an interpretive study of the metaphor behind the custom of amusing the parents-in-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ustom of amusing the parents-in-law liminality theory social structure
下载PDF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 and Antihuman Psychology
5
作者 Paul C.Mocomb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8期311-324,共14页
Against behaviorism,humanism,and cognitive psychology,this work explores Mocombe’s antihuman psychology as a product of his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The paper critically assesses Mocombe’s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 Against behaviorism,humanism,and cognitive psychology,this work explores Mocombe’s antihuman psychology as a product of his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The paper critically assesses Mocombe’s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 within the larger body of contemporary ontological debates regarding the nature,origin,and constitution of consciousness,especially human consciousness,vis-à-vis their relations to the psychological theories of behaviorism,humanism,and cognitivism,concluding that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 posits an alternative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the mind,i.e.,antihuman psychology,to behaviorist,humanist,and cognitivist conceptions of the m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tion theory phenomenological structuralism structure/agency mythopraxis quantum mechanics social class language game Haitian Epistemology Haitian/Vilokan Idealism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
下载PDF
From the Consciousness Field to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
6
作者 Paul C.Mocombe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12期538-557,共20页
This work explores the phenomenological structural basis of Mocombe’s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The paper critically assesses Mocombe’s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 within the larger body of contemporary ontological ... This work explores the phenomenological structural basis of Mocombe’s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The paper critically assesses Mocombe’s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 within the larger body of contemporary ontological debates regarding the nature,origin,and constitution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universe.The work goes on to highlight how human consciousness and society are constituted from Mocombe’s consciousness field to societal social structure,which Mocombe calls social class language g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tion theory phenomenological structuralism structure/agency mythopraxis quantum mechanics social class language game Haitian Epistemology Haitian/Vilokan Idealism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
下载PDF
“双减”政策何以有效落地?基于“任务-主体-结构”的政策文本分析和对S省的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燕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聚焦“双减”政策何以有效落地问题进行了两个新尝试。一是在研究范式上,从应然逻辑、实然状态和必然进路三个层面回应。二是在分析框架上,融合政策执行过程相关研究和结构化理论构建了突出目标导向、强化结构分析的“任务-主体-结构”... 聚焦“双减”政策何以有效落地问题进行了两个新尝试。一是在研究范式上,从应然逻辑、实然状态和必然进路三个层面回应。二是在分析框架上,融合政策执行过程相关研究和结构化理论构建了突出目标导向、强化结构分析的“任务-主体-结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更契合我国复杂的政策执行环境。基于对“双减”政策文本和S省的落地实践分析发现:第一阶段的落地过程呈现出“运动式”治理的特征,但实际执行结构、落地条件和落地成效在内涵上远未达到设定目标。建议着力推动向“动员式”转型,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总抓手,有效回应家长对政策的价值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社会结构 结构化理论 政策文本分析 大样本调查
下载PDF
“双减”政策落地的结构化困境与破解
8
作者 杨燕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5,共7页
“双减”政策正式发布已两年有余,国内开始更多地就该政策的落实落地情况开展大样本调查,但数据分析整体上还偏重于呈现表象问题。本研究尝试从经典的“结构-行动”理论出发,进一步深挖“双减”政策落地中的结构化困境。研究首先从政策... “双减”政策正式发布已两年有余,国内开始更多地就该政策的落实落地情况开展大样本调查,但数据分析整体上还偏重于呈现表象问题。本研究尝试从经典的“结构-行动”理论出发,进一步深挖“双减”政策落地中的结构化困境。研究首先从政策本身出发,然后基于11个大样本调查,分别从顶层设计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当前凸显出的新问题、新怪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研究发现:地方教育部门面临着上级政府部门自身实际操作偏离政策设定初心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肩负着“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期望;家长面临着“表面利好,实际难以做到”的困境。研究建议:在顶层设计层面,首先要从“双减”政策的根本意图出发,用中长期的工作目标与推进机制引领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行动;在实践层面,应着重于合力纾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社会结构 “结构-行动”理论 大样本调查
下载PDF
计划行为视角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研究
9
作者 孙剑 章伯阳 +2 位作者 王倩云 黄倩倩 尤梦月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01-2711,共11页
厘清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成因对降低施工现场的事故发生率至关重要。为深入探究内因及外因对不安全行为的异质性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同时考虑信念因素和情境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假设,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分层回归模型加以实证检验... 厘清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成因对降低施工现场的事故发生率至关重要。为深入探究内因及外因对不安全行为的异质性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同时考虑信念因素和情境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假设,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分层回归模型加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通过不安全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显著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2)安全氛围和安全领导负向调节不安全行为意向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从系统的角度阐释了信念因素与情境因素在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为项目管理者有效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不安全行为 建筑工人 结构方程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TPB)
下载PDF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孙启泮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2-50,62,共10页
互助养老服务是机构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益补充。如何保障互助养老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服务的意愿取决于预期收益、预期成本、信任和参与风险的综... 互助养老服务是机构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益补充。如何保障互助养老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服务的意愿取决于预期收益、预期成本、信任和参与风险的综合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利用Amos25软件对已构建的概念模型以及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服务的意愿,随着预期收益的增加和信任度的提高,呈现出正向增长的趋势,随着预期成本增加和参与风险增强,呈现出负向增长的趋势;互助养老服务的健康运行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并需要进行广泛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养老 参与意愿 社会交换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新乡土主义”理论与乡村聚落空间更新实践——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为例
11
作者 杨贵庆 《城市学报》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中国百年乡建历程揭示了农业生产力革新、社会制度变革及其引发的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揭示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乡村演进造成的深刻影响。纵观历史进程,我国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须创新规划建设理论,从而为高水平编制村庄规... 中国百年乡建历程揭示了农业生产力革新、社会制度变革及其引发的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揭示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乡村演进造成的深刻影响。纵观历史进程,我国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须创新规划建设理论,从而为高水平编制村庄规划、实施高质量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指南。“新乡土主义”规划建设理论基于十年来浙江黄岩乡村的一线实践,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三适原则”“三位一体”“三个层面”和“三式规划”理论框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为其他同类条件下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土主义”理论 乡村聚落 传统村落 社会结构 空间更新 乡村振兴 台州市黄岩区
下载PDF
社会网络理论视域中的职业教育产教关系:问题表征与关系重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欢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3,共8页
考察职业教育产教内部关系对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价值。社会网络理论提供了分析产教内部关系的全新框架,即结构洞驱动了以技能传递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网络生成,产教关系深入是从技能需求出发的弱关系向强关系转化并... 考察职业教育产教内部关系对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价值。社会网络理论提供了分析产教内部关系的全新框架,即结构洞驱动了以技能传递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网络生成,产教关系深入是从技能需求出发的弱关系向强关系转化并保持适度平衡的过程,产教互动的本质是以技能转换为诉求的产教资源双向转化。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呈现出僵化、失衡、退化的产教强弱关系样态,结构洞中介作用弱化导致产教资源流动受限,职业教育存量社会资源的可观与高质量技术技能社会资本匮乏并存。未来产教关系构建的着力点应以强化弱关系、拓展结构洞、增强社会资本为目标,创新构建以业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相互交织、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优势互补、信息流动与资源共享有效协同的产教融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理论 职业教育 产教关系 弱关系 结构洞 社会资本
下载PDF
重塑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岭 池耀先 唐昱茵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11-22,共12页
国家能力在经济长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深刻认识国家能力是探索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的钥匙,也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然而,已有关于国家能力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政治学、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展开,陷入了经验研究... 国家能力在经济长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深刻认识国家能力是探索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的钥匙,也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然而,已有关于国家能力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政治学、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展开,陷入了经验研究冗余而理论化不足的困境。关于国家能力的构成,理论界涌现出“二因素”论、“三因素”论、“四因素”论和更冗杂的“N因素”论,分歧多于共识,导致国家能力理论化程度严重不足。本文通过批判已有文献和重新发掘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价值,提出了崭新的国家能力概念结构,它包括强制能力、财政能力、行政能力和意识形态能力等四个维度。已有国家能力文献极大地低估了国家意识形态能力维度的重要性,本文首次重申把意识形态能力纳入国家能力理论的必要性,拓展了国家能力“四因素”论的内涵。本文还进一步把国家能力引入鲍尔斯等人的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重构了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相比新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野的国家能力理论对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有更强的解释力,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能力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 意识形态能力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晚年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革新的再探析
14
作者 孟茁 胡海波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1,共9页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革新呈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持续探索而不断地调整唯物史观整体致思方向的开放性过程。以人类史前史和东方社会史研究成果为理论前提并借助于地质学中用以描述地质层系构成的“原生、次生和再次生类型”概念,晚年马克...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革新呈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持续探索而不断地调整唯物史观整体致思方向的开放性过程。以人类史前史和东方社会史研究成果为理论前提并借助于地质学中用以描述地质层系构成的“原生、次生和再次生类型”概念,晚年马克思尝试性地构建具有历史普遍性与“历史具体”内在张力的社会形态演进图式。新的社会形态理论研究完善了关于人类原初社会形态的认识,论证了东西方社会形态演进的差异化路径,重新唤醒了东方社会作为“实际地改变和变革现存社会”推动力量的自觉意识,从而在尊重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指明了从具体民族的生产方式与历史前提来探索人之解放这一根本指向的具体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马克思 社会形态理论 公社制度 地质构造 东方道路
下载PDF
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行为意愿研究——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叶荣 朱丹丹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资金筹措已成为老旧小区改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同时引入政府和居民两个变量因素,对社会资本参与老旧改造的行为意愿进行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影响因素... 资金筹措已成为老旧小区改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同时引入政府和居民两个变量因素,对社会资本参与老旧改造的行为意愿进行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均直接正向影响行为意愿;并且在政府和居民因素对行为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进而影响其参与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改造 社会资本 影响因素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乡村广播的情感治理:可能空间、运行逻辑与社会实践
16
作者 罗宜虹 陈帆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1,共11页
情感主义的治理逻辑能够弥补制度主义、技术主义的治理逻辑带来的制度和效率至上、人本位思想旁落的缺憾,是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回应。研究通过农村实地调研,对乡村广播情感治理的历史逻辑、社会逻辑、政治逻辑、经济逻辑进行分析... 情感主义的治理逻辑能够弥补制度主义、技术主义的治理逻辑带来的制度和效率至上、人本位思想旁落的缺憾,是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回应。研究通过农村实地调研,对乡村广播情感治理的历史逻辑、社会逻辑、政治逻辑、经济逻辑进行分析与解释,发现当前重新活跃在乡村地区的乡村广播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形式和节奏,能充分调动乡村社会的情感力量,深化乡村社会的互动关系,柔化治理结构的“刚硬”形象,提升村民对治理权力的认同,能促进协商交换,达成互惠互利,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但由于情感的个体化、精细化的特性,以及乡村社会媒介格局的剧烈变革,情感治理也将面临情感的“异化”与对情感的过分倚重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治理 乡村广播 互动仪式 情感社会结构 情感交换
下载PDF
高铭暄教授“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评述
17
作者 赵国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1,共9页
关于我国刑法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刑法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比较研究,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移植说”和“肯定说”两种对立的观点。高铭暄教授作为“肯定说”的主要代表,认为我国选择“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历史... 关于我国刑法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刑法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比较研究,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移植说”和“肯定说”两种对立的观点。高铭暄教授作为“肯定说”的主要代表,认为我国选择“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合理性,将排除社会危害性的理论置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外,并不影响其实际功能的发挥,“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既具有“入罪”功能,也具有“出罪”功能。此外,要准确评述高铭暄教授关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学术观点,还必须充分把握比较对象理论上的完整性,避免机械地进行不合理的比较,并通过全面了解自身和对方的长短处,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定罪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社会危害性 入罪 出罪
下载PDF
国家核应急组织架构评估问题研究
18
作者 李佳媛 祁明亮 邵雪焱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4-192,共9页
为完善场外核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组织架构,保障应急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基于我国核安全文件与场外核应急预案等资料,在考虑跨层级、跨部门、多主体参与的基础上,结合组织结构理论和权变组织理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应急组织架构评估... 为完善场外核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组织架构,保障应急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基于我国核安全文件与场外核应急预案等资料,在考虑跨层级、跨部门、多主体参与的基础上,结合组织结构理论和权变组织理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应急组织架构评估方法。并以我国场外核应急组织架构为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场外核应急组织架构中存在应急响应主体缺失问题;信息传递集中于省联络员组,造成信息过载导致应急响应效率下降;日常组织架构向应急响应组织架构转换,需加强演习以保证快速响应。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估我国场外核应急组织架构,完善我国场外核应急体系,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结构理论 场外核应急 社会网络分析 组织架构评估
下载PDF
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政策注意力分配时空差异与影响机制分析——基于社会表征理论视角
19
作者 刘蕾蕾 巴志超 +1 位作者 董克 夏义堃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159,共15页
[目的/意义]信息通信技术(ICT)政策是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战略工具。识别并理解不同地区各级政府对ICT政策采纳与关注的异质性,对于缩小数字鸿沟和促进经济均衡发展至关重要。[方法/过程]文章以1994... [目的/意义]信息通信技术(ICT)政策是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战略工具。识别并理解不同地区各级政府对ICT政策采纳与关注的异质性,对于缩小数字鸿沟和促进经济均衡发展至关重要。[方法/过程]文章以1994—2021年中国政府发布的ICT政策为研究样本,基于社会表征理论中动态化、成因化和结构化三维视角探索中央和八大经济区域政府在ICT政策注意力分配的时空差异与影响机制。首先,利用结构化主题模型识别大规模ICT政策中的重要议题,从注意力强度、核心内容和主题协同性三方面量化区域政府在不同ICT政策议题上的注意力分配差异;其次,从动态化视角分析各区域政府对ICT政策注意力分配的演进过程;再次,从成因化视角考察地理位置、发布时间、政策被引次数等因素对ICT政策注意力分配的作用机理;最后,从结构化视角探讨政策类型、政策效力等级、政府行政级别三个因素对不同经济区域对ICT政策注意力分配的调节效用。[结果/结论]中央政府表现出注意力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而地方政府对议题的关注具有显著优先级和短时热度现象;地理位置、发布时间和政策被引次数显著影响政策议题的注意力分配,其作用机制与议题属性相关;政策类型、效力等级和行政级别从执政理念、政府权力以及制度水平三个方面调节决策群体的注意力分配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政策 注意力分配 结构主题模型 社会表征理论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高校学生乡村研学意愿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以云南昆明地区为例
20
作者 贺灵娟 朱晓辉 +2 位作者 赵烨 钟燕红 赵玲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49-156,共8页
本文以昆明地区高校学生为例,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高校学生参与乡村研学意愿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探究高校学生乡村研学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用、结果预期、政策扶持、学校安排和家庭支持会对... 本文以昆明地区高校学生为例,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高校学生参与乡村研学意愿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探究高校学生乡村研学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用、结果预期、政策扶持、学校安排和家庭支持会对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参与意愿正向影响参与行为。本文从个人认知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提出高校学生参与乡村研学意愿的提升路径,以期为下阶段高校学生参与乡村研学的全面推广提供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研学 参与意愿 高校学生 社会认知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