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恩格斯需要理论的守正与发展
1
作者 高延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7期1-8,共8页
需要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对马克思恩格斯需要理论的继承过程中,内在... 需要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对马克思恩格斯需要理论的继承过程中,内在地贯穿着从“人民需要”到“人民中心”的逻辑主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价值追求,将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恩格斯 需要理论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开国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0,共9页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利弊参半、成功与不足并存。在使用权设定方式、使用权期限届满的法律后果、土地使用权人迟延开发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法律后果以及土地使用权人之空间权等问题上,现行立法和《物权法(草案)》的有关规定均...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利弊参半、成功与不足并存。在使用权设定方式、使用权期限届满的法律后果、土地使用权人迟延开发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法律后果以及土地使用权人之空间权等问题上,现行立法和《物权法(草案)》的有关规定均有缺陷,应当从我国城市土地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出发,以党的“三个代表”、“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和马克思的市地级差地租理论为指导,加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所有制 “三个代表” 马克思地租理论 建设用地使用权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论”及邓小平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国家保存农村公社的国情,运用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这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国家保存农村公社的国情,运用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这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探索适合本民族的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邓小平 跨越论 卡夫丁峡谷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民生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4
作者 宋成鑫 王云云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55-58,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民生思想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理念为基础的生态与民生的结合,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着眼于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层面和更高追求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全面深刻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民生思想形成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民生思想是以人的生存与发展理念为基础的生态与民生的结合,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角着眼于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层面和更高追求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全面深刻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民生思想形成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基本理念和现实价值,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生态民生思想 可持续发展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人民幸福”理论的当代建构及现实性阐释——从“人民的现实幸福”概念到“人民幸福”的理论体系
5
作者 王鲁宁 《伦理与文明》 2016年第1期143-160,281,共19页
关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研究,必然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人民幸福”理论的当代建构及其中国化等前提性问题。马克思人民现实幸福论是一个由最初的“人民现实幸福概念”到人类解放和人类幸福终极目标而... 关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研究,必然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人民幸福”理论的当代建构及其中国化等前提性问题。马克思人民现实幸福论是一个由最初的“人民现实幸福概念”到人类解放和人类幸福终极目标而逐渐生成的过程,对马克思“人民幸福”理论的当代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人民幸福”理论定位于马克思幸福观体系中,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幸福观的完整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人民幸福”论的根本标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是其显著特点。“中国特色”的人民现实幸福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理论的基本存在形态及表现形式,是马克思幸福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核心内容。“人民现实幸福论”具体化、中国化就是马克思幸福观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路径,也是对马克思“人民幸福”理论当代建构及现实意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基本向度。“中国梦”的理论创新主要是人民幸福本位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大众化。“人民幸福本位”大众化的实质内涵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共享,即人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取得的政治文明、人文关怀、社会成果的愉悦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幸福 马克思“人民幸福”理论 马克思幸福观中国化 人民幸福本位论
下载PDF
习近平人民中心发展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亚辉 《宁夏党校学报》 2017年第4期14-17,共4页
人民中心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理念,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秉持的基本原则;更加凸显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深刻内涵;形成了逻辑严密、发展要素全面的创新、协调、绿色、... 人民中心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理念,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秉持的基本原则;更加凸显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深刻内涵;形成了逻辑严密、发展要素全面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系统性发展理论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加了新动力,必将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民中心 马克思主义 发展理论
下载PDF
马克思和恩格斯民生思想探析
7
作者 叶琛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4-37,共4页
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蕴含的十分丰富的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民生思想的主体、出发点、终极目标和民生目标的主要实现途径4个方面阐述了... 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蕴含的十分丰富的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民生思想的主体、出发点、终极目标和民生目标的主要实现途径4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民生思想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和恩格斯 民生思想 终极目标 实现途径
下载PDF
社会主义阶段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
8
作者 李红 王军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31,共3页
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就预见到社会主义将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是有许多中间站(即发展阶段)的漫长过渡过程。列宁将社会主义变为现实,也曾预料将会有长久的阵痛时期,在希望缩短而引发危机时,果断地实施... 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就预见到社会主义将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是有许多中间站(即发展阶段)的漫长过渡过程。列宁将社会主义变为现实,也曾预料将会有长久的阵痛时期,在希望缩短而引发危机时,果断地实施过渡期可能为10—20年的新经济;斯大林等后续者弃而另谋,不甚切合实际,戈尔巴乔夫虽然明了弊病,但其改革也不合国情,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唯有以邓小平为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探索实践,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崛起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阶段理论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苏共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崛起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之问题导向的特点
9
作者 彭红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2-57,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其劳动异化、世界历史与经济危机的形势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反侵略的人民战争、阶级斗争、政党建设、统一战线、社会主义的本土化时代化发展等政策策略体现了其坚持问题导向的人民性、实... 马克思恩格斯的形势政策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其劳动异化、世界历史与经济危机的形势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反侵略的人民战争、阶级斗争、政党建设、统一战线、社会主义的本土化时代化发展等政策策略体现了其坚持问题导向的人民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特点。深刻领会马克思恩格斯形势政策观坚持问题导向的思维方法及其特点,对于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 马克思恩格斯 形势政策观 人民性 实践性 科学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及其中国化何以可能——基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理论渊源及实践价值视角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鲁宁 李海青 《理论界》 2014年第12期6-17,共12页
关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历史渊源及实践价值研究,必然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存在依据和理论形态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何以可能?这一追问实际包含了两个问题:第一,在实际上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其... 关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历史渊源及实践价值研究,必然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存在依据和理论形态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何以可能?这一追问实际包含了两个问题:第一,在实际上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其是否具有合理性。它与现在我们在非严格意义上使用的"马克思幸福观"是否应该有所区别。第二,中国革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这一命题所指称的过程是否真正发生过。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就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本来面目和本质特性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知和评价问题上的根本态度与根本观点,应该包括马克思的伦理幸福观、哲学幸福观和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哲学幸福观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居于核心地位,幸福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的核心内容。幸福首先是一个关于人的本体论问题,不能仅以道德来界定幸福的内涵。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产生的母体,将唯心主义的幸福观改造成实践唯物主义的幸福观,将幸福感作为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和必要环节。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马克思的幸福本质论革命的主要成果和标志,从关注现实人的幸福本身转向探求人民的现实幸福实现的途径和条件,经历了从劳动幸福观到实践幸福观的过渡。"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具体化、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路径,"中国特色"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理论的基本存在形态及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核心内容。"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创新则是"人民幸福本位"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何以可能 人民的现实幸福论 哲学幸福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幸福理论 “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 人民幸福本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