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政治哲学深蕴——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分析为例
1
作者 薛俊强 吴大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8-15,共8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以对德国思辨唯心主义哲学抽象化叙事的批判为逻辑前提,主张把对“人”的理解从观念领域回归现实世界,将“现实的个人”置于具体社会历史进程给予分析,将现实个体及其阶级视为政治活动的主体,强调从“粗...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以对德国思辨唯心主义哲学抽象化叙事的批判为逻辑前提,主张把对“人”的理解从观念领域回归现实世界,将“现实的个人”置于具体社会历史进程给予分析,将现实个体及其阶级视为政治活动的主体,强调从“粗糙”的物质生产及其承载的社会关系层面把握“人”的本质属性。“现实的个人”是从事实际生产活动的感性力量,“人”在实践过程中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外化、对象化为历史的发展。马克思指明,在资本主义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各自分裂的情形下,“人”被异化为二重化存在的现实,市民社会中的“人”是“现实的个人”,但也是非真实的;政治国家中的个人是真实的,但也是非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的“人”是异化的理性“工具人”,要实现人的个性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摆脱唯心主义和非批判的经验主义意识形态的束缚,投入颠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现实斗争之中,将“人”从市民社会的人提升至社会化的人类,进而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个人 人的解放 物质生产 政治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转变探析
2
作者 朱家萱 邵发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5-100,共6页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存在着一种以客观现实为依据的隐性唯物主义方法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运用人本主义哲学批判和经济学批判的方法,构建了异化劳动理论。随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生...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存在着一种以客观现实为依据的隐性唯物主义方法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运用人本主义哲学批判和经济学批判的方法,构建了异化劳动理论。随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成为他关注的焦点,马克思的研究视域转向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客观现实。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将政治经济学中的隐性唯物主义原则上升到哲学方法论层面,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转变,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创立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探赜
3
作者 苗贵山 杨璐萌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19,共6页
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的理论主线是从对宗教的批判到对法与政治的批判再到对经济的批判,最后完成对共产主义的理论构建。由此决定了其理论主题是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政治解放确立的政治国家以及人权原则旨在维护有产阶级的特殊自由... 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的理论主线是从对宗教的批判到对法与政治的批判再到对经济的批判,最后完成对共产主义的理论构建。由此决定了其理论主题是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政治解放确立的政治国家以及人权原则旨在维护有产阶级的特殊自由与特殊利益,把共同体看作是相互分离的个体的集合体,因而是虚假的共同体。人类解放确立的共产主义就是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联合劳动中通过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而达到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有机统一,注重的是个体与共同体和谐共生,因而是真正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哲学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普遍利益 特殊利益
下载PDF
超越应当的逻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历史主义方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新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6,共6页
当代自由主义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方法论上,不过,它所依据的,是一种从应当的道义原则出发推论出理想社会的应当的逻辑。在这一逻辑中,人与自然、自由意志与必然性、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分立是一个关键点。实际上,马克思一直... 当代自由主义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方法论上,不过,它所依据的,是一种从应当的道义原则出发推论出理想社会的应当的逻辑。在这一逻辑中,人与自然、自由意志与必然性、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分立是一个关键点。实际上,马克思一直致力于超越应当的逻辑的方法论建构。他在历史主义基础上阐明了普遍规范的历史性质,从而将他关于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建立在对社会历史的认知性考察之上。这就使他在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统一的新地基上,阐明了他区别于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由主义 政治哲学 方法论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炳生 檀杉杉 《高校教育管理》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的内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规定了创新的特点,提供了创新的价值标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发展的内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规定了创新的特点,提供了创新的价值标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目的,全面促进人的发展;坚持在对象性关系中互动,实现外化与内化的实践要求;坚持方法主体化与方法实践化,实现方法创新的有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政治正义的哲学传统与马克思的正义观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晓东 马俊峰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由苏格拉底开启的古典政治哲学,以探究德性(arete)为主题,思考正义的社会秩序问题,然而,在马基雅维里那里,政治哲学蜕变为政治术,霍布斯更是强化了政治的科学性,置权力于优先地位,把权力作为政治哲学的核心,由此形成了政治哲学的两大传... 由苏格拉底开启的古典政治哲学,以探究德性(arete)为主题,思考正义的社会秩序问题,然而,在马基雅维里那里,政治哲学蜕变为政治术,霍布斯更是强化了政治的科学性,置权力于优先地位,把权力作为政治哲学的核心,由此形成了政治哲学的两大传统。这两种政治哲学传统又都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从人类解放的视角去思考和构建现实的伦理生活,从而实现了对传统政治正义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政治哲学 马克思 人类解放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60
7
作者 蒲清平 黄媛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6-298,共13页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要把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等主要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有效性、学理性和实践性。一是把握系统性、有机性、实践性原则,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把握系统性原则,整体统筹、分类实施、协同推进、开放发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整体融入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把握有机性原则,“基因式”植入教材、“生态式”融入教案、“化学式”融入教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握实践性原则,整合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支持机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实践体系。二是紧扣“融料”“融点”“融机”,切实提升融入的有效性。紧扣各学科专业新时代十年的发展史、奋斗史、贡献史,各学科专业新时代十年诞生的杰出榜样、孕育的精神谱系,各学科专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中的角色定位,精选“融料”;紧扣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类课程的育人目标,找准融入的着力点、侧重点、落脚点等“融点”;紧扣学生的关注热点,思想堵点、情绪沸点,把握“融机”解“思之惑”“心之堵”“情之困”。三是讲好“道理”“学理”“哲理”,切实提升融入的学理性。抓住时代之问,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道理”讲深;结合学术逻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理”讲透;融入现实生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哲理”讲活。四是落脚“内化”“外化”“转化”,切实提升融入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坚定理想信念;促使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外化于行,练就过硬本领;激励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责,强化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融入 道理学理哲理 内化外化 新时代十年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曹胜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世界历史"理论,其内涵包括: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经济联系与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世界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世界历史同时也是人的解放的历程;其方法论意义是...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世界历史"理论,其内涵包括: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经济联系与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世界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世界历史同时也是人的解放的历程;其方法论意义是:批判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方法,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历史方法与价值目标相统一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世界历史理论 生产力 人的解放 方法论
下载PDF
超越方法论转变的认识樊篱: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转向的多重意向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浩斌 李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马克思在大学学习至《莱茵报》工作期间实现了其早期的法哲学转向。但是在思想发展历程整体性的视域中,该转向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被严重忽视。与传统视域不同,在思想结构整体性视域下,马克思早期的法哲学思想转向是一个集法的方法论... 马克思在大学学习至《莱茵报》工作期间实现了其早期的法哲学转向。但是在思想发展历程整体性的视域中,该转向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被严重忽视。与传统视域不同,在思想结构整体性视域下,马克思早期的法哲学思想转向是一个集法的方法论转向、法的本质论继承和法的价值论超越的复杂过程,且该过程对马克思实现法哲学的思想立新和唯物转向产生重要影响。在方法论层面,马克思抛弃了康德的理想主义方法论而在黑格尔理性主义方法论中构建起法的形而上学思路;在本质论层面,马克思运用理性主义方法对法哲学的出场命题、原初命题和现实命题进行了分析,在继承法哲学传统命题中自由理念的同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法哲学思想;在价值论层面,马克思对法的现实性提出质疑,并将人民性融入法哲学研究,从而实现了对传统法哲学思想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报》 马克思法哲学 理性主义方法论 法的现实性 人民性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合理运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浩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意识形态学说确立了一种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的诠释方法论原则,事实上开创了一种新的诠释学即实践诠释学,从而实现了诠释学领域的重大革命。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突破了"理论指导实...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意识形态学说确立了一种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的诠释方法论原则,事实上开创了一种新的诠释学即实践诠释学,从而实现了诠释学领域的重大革命。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突破了"理论指导实践""意义先在"以及"释义学循环"的片面性或局限性,形成了基于"实践选择理论"的实践反思法、基于"意义生成"的理念生成法以及基于"意识形态批判"的经验析取法。要合理运用马克思的实践诠释学,必须正确处理好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分别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实践哲学以及问题哲学等完全等同于实践诠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诠释学 方法论 唯物史观 实践哲学 问题哲学
下载PDF
王阳明政治经济学批判范畴研究——中西学术对话的方法论议题 被引量:5
11
作者 许光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18,47,共19页
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思考"文化自信",理解场域首先是社会历史,据此可把握中外会通意蕴的马克思与王阳明"思维科学对话",寻求世界科学和中国文化的机理相通。从工作实质性规定看,这恰恰是"中国人的方法论概念"... 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思考"文化自信",理解场域首先是社会历史,据此可把握中外会通意蕴的马克思与王阳明"思维科学对话",寻求世界科学和中国文化的机理相通。从工作实质性规定看,这恰恰是"中国人的方法论概念"。可以说,这是思维科学线索上中国与世界的"内在相通"。王阳明的著作体现了《道德经》和《资本论》的"跨时空"相遇。从"经济学的文化自信"看,《资本论》的内在写作线索是在历史科学与思维科学高度合一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创制,即出发地是"历史研究"(所谓的"研究方法"),工作落脚点是"理论科学"建构(所谓的"叙述方法");而"王阳明心学"研究与之线索关联、机理相似,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在何种意蕴上作为"思维"以及马克思主义学科工作规定的写法上与之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理论科学建设高度看,这是人类认识的又一次启航,通过各种"思想高地"的比较与综合,建立不同经济形态社会类型的工作融汇与思想对话,以"新时代"为依据,重塑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学科范畴。同时按照"经典对话"研究的学术意义来讲,又不啻是一次更大范围内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再生产"。它启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基于"主体社会""客体社会"两个规定层面进行"思维取象",以利于建立对"资本"进行历史扬弃的"批判的知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思维科学 思维形式 知行合一 方法论
下载PDF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学界的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旸 《云梦学刊》 2020年第4期54-61,共8页
英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被公认为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之一,也是当前西方学界为数不多的仍处于活跃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其理论成果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国内学界得到译介,经过数十年的传播、研究与对话,已在... 英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被公认为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之一,也是当前西方学界为数不多的仍处于活跃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其理论成果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国内学界得到译介,经过数十年的传播、研究与对话,已在国内学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一学派对中国学界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将分析方法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二是科学认识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三是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平等主义;四是从规范角度为社会主义作出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社会主义 政治哲学
下载PDF
概念引入:从政治哲学到政治科学——政治科学中概念的引入问题及其解决过程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9-127,共9页
本文从界定政治科学研究中概念的引入问题入手,分析了行为主义方法论解决方案的得失,并以亨廷顿在政治科学研究中引入经验的、描述的、程序性的民主概念为例,指出概念被引入政治科学之前需要得到政治哲学的双重磨砺——理论阐释和语言... 本文从界定政治科学研究中概念的引入问题入手,分析了行为主义方法论解决方案的得失,并以亨廷顿在政治科学研究中引入经验的、描述的、程序性的民主概念为例,指出概念被引入政治科学之前需要得到政治哲学的双重磨砺——理论阐释和语言澄清。最后,论文试图把政治科学研究中概念引入问题的解决过程概括为包括起点、途径和扩展三个环节在内的从政治哲学到政治科学的连续过程,并以此揭示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内在勾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政治科学 概念 行为主义 方法论
下载PDF
霍布斯与现代政治哲学方法论的奠基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小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82,共10页
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方法是建构主义,这一方法的奠基者是霍布斯。他为这一方法铺就了认识论的基础,涂抹了实践理性的底色,并初步提供了建构主体、建构程序以及建构产出等基本构件。他对这一方法非自觉的初步应用基本型构了现代政治哲学... 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方法是建构主义,这一方法的奠基者是霍布斯。他为这一方法铺就了认识论的基础,涂抹了实践理性的底色,并初步提供了建构主体、建构程序以及建构产出等基本构件。他对这一方法非自觉的初步应用基本型构了现代政治哲学的进展。但需要明确的是,霍布斯的工作只是为这一方法论进行了奠基,其本人并不就能称为建构主义者,他对这一方法的应用存在着严重的普遍性不足的缺陷。不过,这反倒使得方法论的探讨呈现为开放性,为康德的道德建构主义、罗尔斯的政治建构主义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政治哲学方法论 霍布斯 罗尔斯
下载PDF
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两种结构转换——兼论马克思哲学文本解读的一个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荣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7,共7页
在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著作中,存在着一种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的转换。在《提纲》中马克思是以实践的科学规定为显性结构来导向唯物历史观的隐性结构的,而在《形态》中马克思则是... 在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著作中,存在着一种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的转换。在《提纲》中马克思是以实践的科学规定为显性结构来导向唯物历史观的隐性结构的,而在《形态》中马克思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显性结构来还原实践的具体形态的隐性结构的。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形成时期的这两种结构转换,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新世界观 结构转换 文本解读 方法论
下载PDF
论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政治哲学意蕴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广旭 杨佳瑾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7,共7页
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解读,虽然指认了劳动解放在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却遮蔽了其独特的政治哲学意蕴。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既在人的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张力中赋予劳动新的哲学内涵,也... 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解读,虽然指认了劳动解放在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却遮蔽了其独特的政治哲学意蕴。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既在人的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张力中赋予劳动新的哲学内涵,也在对资本与劳动辩证关系的剖析中,提出了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劳动解放思想。马克思将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解放引入到现代政治事务的反思和批判中,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观念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谋关系,不仅透视和还原了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的现实生活基础,而且开辟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重构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思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解放 政治哲学 资本批判 人类解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高校思政课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3
17
作者 常素芳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第7期7-11,共5页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为切入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有机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利于加强思政课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进一步建构思政课的整体性教学。这也是贯彻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的重要体现。新时代,将马克思...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为切入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有机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利于加强思政课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进一步建构思政课的整体性教学。这也是贯彻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的重要体现。新时代,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高校思政课应着重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立足原著本身,着力思政课的“时”“事”“势”,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变”与“不变”,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政课 知识体系 方法论
下载PDF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的“院士讲思政”——关于以院士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倡议及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闻邦椿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院士讲思政”是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卓有成效的举措。院士讲思政,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是...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院士讲思政”是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卓有成效的举措。院士讲思政,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是以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因为,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在青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真学好和用好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人人都能挖掘可以被利用的巨大潜能。基于此,作者特倡议广大院士以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为推动广大院士以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作者介绍了自己在探索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学习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种类、体系和规则,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中的系统化工作程序,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应用中可采用的智能化方法,运用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成效,等。院士积极参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哲学 科学方法论 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 “院士讲思政”
下载PDF
新形势下俄语报刊阅读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海燕 王帅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2年第2期78-85,共8页
新文科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为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可以说是新形势下外语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在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层面都要有所变化和创新。本文试图对俄... 新文科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为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可以说是新形势下外语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在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层面都要有所变化和创新。本文试图对俄语报刊阅读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新形势下外语人才的培养等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人才培养 俄语报刊阅读 新文科 思政建设 对外俄语教学法
下载PDF
论“两课”的灌输艺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丽娃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灌输 ,但也容易出现灌而不进的问题。所谓“灌而不进” ,其实是重视了灌输原则 ,忽略了灌输艺术所致。在灌输内容正确、深刻、有针对性和灌输渠道畅通的情况下 ,科学而有效的灌输... 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灌输 ,但也容易出现灌而不进的问题。所谓“灌而不进” ,其实是重视了灌输原则 ,忽略了灌输艺术所致。在灌输内容正确、深刻、有针对性和灌输渠道畅通的情况下 ,科学而有效的灌输艺术是实现“两课”教学目的和任务 ,保证“两课”地位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两课 疏导与灌输 研究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