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恩政治哲学的贡献、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1
作者 江畅 周莹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政治哲学(后文简称为“马恩政治哲学”)对人类政治哲学和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这些价值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完善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大现实...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政治哲学(后文简称为“马恩政治哲学”)对人类政治哲学和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这些价值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完善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马恩政治哲学创建了以人类彻底解放和普遍幸福为终极追求的政治哲学体系,描绘了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美好理想社会,找到了实现理想蓝图的强大社会力量,开辟了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可靠路径。马恩政治哲学给政治哲学提供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确立了全人类立场和价值取向,将每一个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规定为政治的终极目的,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性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政治哲学改变世界的根本使命和实践要求。马恩政治哲学研究和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其政治本性论为政治文明进步奠定了牢固的动力基础,政治目的论为人类普遍而永久获得幸福指明了正确前进道路,政治制度论为社会长治久安贡献了政治哲学智慧,政治活动理论为实行人民统治和治理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方案,政治权力论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充分理论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恩政治哲学 唯物史观 人类立场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下载PDF
辩证法的感性改造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刘建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经济范畴的感性来源,阐释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伪历史主义的披露,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关系赋予了辩证法真正的历史性,彰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主义原则;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伪批判性和抽象实证性的揭露,马克思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门“革命的科学”和“历史运动的科学”,凸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向度。立足于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探讨了哲学方法论的问题,又在哲学方法论视域中考察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质问题,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最初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 感性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Practice, Historical Necessity and Value──On Marx's Concept of Value
3
作者 方军 刘奔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6年第2期79-87,192,共10页
关键词 marx PRACTICE historical Necessity and Value On marx’s Concept of Value
原文传递
Marx's Theory of Civil Society and Its Historical Position
4
作者 俞可平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年第2期88-97,224,共11页
关键词 marx’s Theory of Civil society and Its historical Position
原文传递
在创新阐释中推进更高水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以孙伯鍨哲学探索为例
5
作者 李成旺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4-72,共9页
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境界,需要梳理百余年来一代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创新成果及其探索经验。孙伯鍨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上的学术贡献突出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创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层历史解读方法”,... 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境界,需要梳理百余年来一代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创新成果及其探索经验。孙伯鍨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上的学术贡献突出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创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层历史解读方法”,超越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以及西方学者人道主义解读范式,实现了研究方法的自觉与创新;其二,在理论具体层面揭示了马克思哲学发展演进的完整逻辑,以学术性、学理性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成过程及其理论实质,推进了更高水平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其三,其始终追求真理的情怀,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治学品格,不盲从传统、不迷信权威、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注重在条分缕析的逻辑剖析中呈现马克思哲学文本思想力量的扎实风格,弥足珍贵。总结、继承孙先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与学术贡献,对于进一步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 人道主义解读模式 孙伯鍨 深层历史解读方法 马克思哲学生成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对蒲鲁东经济哲学思想的批判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成翼 刘翠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
19世纪4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以蒲鲁东主义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思潮的干扰。蒲鲁东在《贫困的哲学》中,把自己的经济哲学思想当成一种“科学的发现”,并提出这种思想蕴含的方法论是一种“历史的叙述的方法”,其负面影响甚嚣尘上,对... 19世纪4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以蒲鲁东主义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思潮的干扰。蒲鲁东在《贫困的哲学》中,把自己的经济哲学思想当成一种“科学的发现”,并提出这种思想蕴含的方法论是一种“历史的叙述的方法”,其负面影响甚嚣尘上,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破坏。为了减少这种破坏性影响并能促进国际工人运动积极发展,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揭示了蒲鲁东经济哲学思想的唯心史观立论基础及其所谓的“系列”辩证法,并对其核心理论即价值理论和所有权理论展开有力批判。针对蒲鲁东对经济问题哲学化的荒谬构想,马克思深入历史本质的维度,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呈现出来,既指明了全人类解放的实现路径,又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 蒲鲁东 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哲学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研究——兼论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意义
7
作者 王珊珊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8期15-18,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问题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学术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马恩关系进行论述,大体可以分为一致论、对立论、差异论。要解决马克思和恩格斯学术思想的关系问题,需重新深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著作,对马克思、恩格...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问题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学术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马恩关系进行论述,大体可以分为一致论、对立论、差异论。要解决马克思和恩格斯学术思想的关系问题,需重新深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著作,对马克思、恩格斯两人的著作开展艰苦细致的文本研究,尤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文本的研究,找出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统一之处,即历史唯物主义,以从根本上回应所谓的“马恩对立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马恩思想关系争论的缘起文本,同样也是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阐释的经典文本,研究这一伟大著作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问题的探讨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马恩学术思想关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下载PDF
Creatively Advance Chinese Research on Marx's Philosophy: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Thirtieth Anniversary ofZhongguo Shehui Kexue
8
作者 Yu Wuj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年第3期5-13,共9页
This article combines with the author's academic experience, especially the papers he has published in Zhongguo Shehui Kexue (中国社会科学) in recent years, to discus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of the journal in... This article combines with the author's academic experience, especially the papers he has published in Zhongguo Shehui Kexue (中国社会科学) in recent years, to discus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of the journal in creatively advancing the study of Marx's philosophy. This progress is mainly evident in three respects: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of Marx's philosophy; a new exploration of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new reflections on its orig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s philosophy the essence of marxs philosophy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marxs philosophy origin of marxs philosophy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26
9
作者 吴晓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4,共8页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对这一哲学之基本性质及当代意义有以理解的重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框架之内。论文力图表明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之论域的开展...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对这一哲学之基本性质及当代意义有以理解的重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框架之内。论文力图表明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之论域的开展,不仅以对黑格尔观念论的“翻转”为前提,而且以瓦解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为前提;这一基本建制的核心是“意识的内在性”,在此内在性中意识的存在特性通过主体性被规定。马克思哲学唯经由“对象性的活动”以洞穿意识的内在性,方始开启出主体性问题的全新境域———在这一境域中,才有可能来谈论“不是主体”的“主体性”,亦即完全不从属于意识之内在性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主体性 意识的内在性 对象性的活动
下载PDF
论青年马克思的“类”概念——对马克思《手稿》中“类”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信砚 柳丹飞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1,共7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以"劳动"概念为理论核心,从作为人的特质的"类"、作为"主体间性"的"类"以及"类"的感性—历史性呈现三个方面阐释了"类"概念的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以"劳动"概念为理论核心,从作为人的特质的"类"、作为"主体间性"的"类"以及"类"的感性—历史性呈现三个方面阐释了"类"概念的基本规定,形成了一种意指以"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对象、人与人之间的历史的同一关系的"类"概念。青年马克思的这一"类"概念本质上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概念,它为新世界观的最终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劳动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是“回到马克思”还是走向“马克思主义”——从罗莎·卢森堡哲学的魅力谈起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萍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5,共11页
20世纪的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经历了由“回到马克思”到走向“马克思主义”范式的转换。这种范式的转换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历史联系。因此,考察一个世纪的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对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 20世纪的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经历了由“回到马克思”到走向“马克思主义”范式的转换。这种范式的转换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历史联系。因此,考察一个世纪的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对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创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反思中国的当下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莎·卢森堡 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回到马克思”
下载PDF
回归现实世界:马克思哲学的情感之维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秀华 刘佳佳 朱雅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3,共7页
马克思哲学回归现实世界、超越传统理性主义的抽象主体性哲学,在考察人类历史活动——劳动发展史的过程中充满了情感的基调,在历史逻辑下基于感性实践活动对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与现实世界进行新主体性哲学的理论建构。他从现实的人出发给... 马克思哲学回归现实世界、超越传统理性主义的抽象主体性哲学,在考察人类历史活动——劳动发展史的过程中充满了情感的基调,在历史逻辑下基于感性实践活动对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与现实世界进行新主体性哲学的理论建构。他从现实的人出发给予情感以历史唯物主义解读;按照实践的观点,主张情感与主体认识活动内在统一、相互协调;确信未来真正的共同体中获得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人将会消除与自然、他人和自身的冲突关系,确立具有类本位和终极关切的崇高审美情感、伦理与道德情怀。深入研究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情感之维,既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实践人学或劳动人学,又为新时代融合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提升劳动者素质并获得主体的自我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情感 新主体性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现实世界
下载PDF
从“生活决定意识”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性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德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41,共7页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意义。马克思学说的最高成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开启当代哲学问题的基本视域。在这个视域中,人们必须真正进入对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的思考。惟有通过这样的思考,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意义。马克思学说的最高成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开启当代哲学问题的基本视域。在这个视域中,人们必须真正进入对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的思考。惟有通过这样的思考,一个向来被“对象世界”所遮蔽的“生活世界”才可能呈现出来。由于这个世界的呈现,历史唯物主义以之为前提的哲学革命才能被认识清楚,并进而能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导向一种新类型的知识,而这种“真正的知识”应当通过建立“生活世界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生活与意识 思辨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本质 生活世界 历史科学
下载PDF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社会哲学 被引量:4
14
作者 艾福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6,共6页
马克思的社会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理论就是他的社会哲学,它包括基础理论和这些基础理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总体性应用两部分。马克思的社会哲学体系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无论是它的基础理论,还是其总... 马克思的社会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理论就是他的社会哲学,它包括基础理论和这些基础理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总体性应用两部分。马克思的社会哲学体系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无论是它的基础理论,还是其总体性应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生长和扩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界定它和把握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社会哲学 社会历史观
下载PDF
把握历史科学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关键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湘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21,共5页
对于马克思哲学自身规定性的研究应该以尊重经典作家自己的判断和论述为前提。与今天形形色色的理解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他们仅仅知道的一门唯一的科学就是历史科学。本文对马克思哲学这一自我理解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历史科学的科... 对于马克思哲学自身规定性的研究应该以尊重经典作家自己的判断和论述为前提。与今天形形色色的理解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他们仅仅知道的一门唯一的科学就是历史科学。本文对马克思哲学这一自我理解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历史科学的科学内涵,认为其蕴涵的原则、方法不仅对于正确把握马克思哲学十分重要,而且对于今天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科学 马克思 哲学
下载PDF
论马克思哲学中的“费尔巴哈派”阶段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庭马 方文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11,共5页
马克思在自己哲学形成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对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的细致考察表明,其间存在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肯定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有一个"... 马克思在自己哲学形成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对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的细致考察表明,其间存在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肯定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有一个"费尔巴哈派"阶段,对于客观而科学对待马克思、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马克思哲学 “费尔巴哈派”阶段
下载PDF
恩格斯与马克思经济哲学体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宫敬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8,共12页
马克思经济哲学体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四种形式表示存在: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政治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从形成史角度看,青年恩格斯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启蒙者和领... 马克思经济哲学体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四种形式表示存在: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政治经济学范畴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命题中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哲学。从形成史角度看,青年恩格斯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启蒙者和领路人。1859年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写书评是起点,往后的思想进程情势大变,恩格斯的主观愿望是在捍卫、阐释和宣传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过程中发展出自己的哲学体系,即后人命名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恩格斯逝世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统,进而演化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哲学体系则是被忽略,消失于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黑洞之中,原因是没有表示存在的理论逻辑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哲学体系 恩格斯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理论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承叔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4,共6页
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蕴含着马克思对前人的超越和继承,也是唯物、能动、辩证地说明历史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根据。现实的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三大自然前提转变为三大历史前提的内在机制,即原始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原始人... 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蕴含着马克思对前人的超越和继承,也是唯物、能动、辩证地说明历史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根据。现实的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三大自然前提转变为三大历史前提的内在机制,即原始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原始人转变为社会实践中的人,原始人群共同体转变为人类社会,因而不仅为马克思历史哲学正确理解历史过程的主体与主体性确立了逻辑前提,而且也为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整体结构奠定了基础和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哲学 现实的人 历史主体 三大自然前提
下载PDF
柯亨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解读的“政治哲学转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延军 詹峥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5,共6页
柯亨学术生涯中的"政治哲学转向",实际上是他将政治哲学建构为一种解读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新视角的努力。柯亨意识到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遭遇到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哲学理论两方面的挑战,是促成其"转向"的主要原因;柯... 柯亨学术生涯中的"政治哲学转向",实际上是他将政治哲学建构为一种解读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新视角的努力。柯亨意识到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遭遇到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哲学理论两方面的挑战,是促成其"转向"的主要原因;柯亨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独特认识和政治哲学视角的现实运用,是其能将惯常被理解为不相容的两个研究领域加以结合的依据;柯亨对挑战的积极应对,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政治哲学解读,值得我们借鉴,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历史学说 政治哲学 解读视角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 被引量:3
20
作者 龙霞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4,共9页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究竟是康德式的,抑或是黑格尔式的?学界对于这项思想史的议题长期莫衷一是。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立场却关系到我们在什么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从马克思与二者之间的内在思想关联来分析,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既非康...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究竟是康德式的,抑或是黑格尔式的?学界对于这项思想史的议题长期莫衷一是。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立场却关系到我们在什么意义上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从马克思与二者之间的内在思想关联来分析,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既非康德式的,也非黑格尔式的。究其本质,它乃是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一种新的历史哲学形态。一方面,马克思历史哲学与康德历史哲学之间既葆有同一又存在差异——二者均保持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与鸿沟,但又由“存在论”之差异引发了历史目的之“超越性”意涵的不同。马克思与康德之间的“差异”,构成了与黑格尔之间的“同一”或向黑格尔的“返回”。另一方面,马克思历史哲学与黑格尔历史哲学之间同样既葆有同一又存在差异——二者均保留了辩证法,但马克思辩证法所立足的“实在主体”彻底告别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观念论哲学前提,也因此告别了黑格尔的历史目的论。而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差异”,也再度构成了与康德之间的“同一”或向康德的“返回”。正是这种复杂的张力性关联,喻示出马克思历史哲学乃是介于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一种“新”的历史哲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辩证法 存在论 历史目的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