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性省思——从五四时期“大同”观念的再出场说起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增岽 范嘉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F0002,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性与省思西方现代性的现实议题,受社会心理转变和推介核心价值观念的隐喻思维影响,纷纷试图采用“大同”观念解决时代问题。但因择取非科学的思想学说,不具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空间,不仅未能带动传统观念发挥时代价值,而且使其落入倒退或空想的窠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根深叶茂,在于其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让传统文化发挥鼓舞群众实践的效力,使人民群众通过先进阶级语境中的传统观念理解、认同和运用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地应对现实课题及社会心理转变,科学利用隐喻思维推动理论大众化。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第二个结合”实现又一次思想解放、打开创新空间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第二个结合”继承发展了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更多原创性理论探索和创新,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确证了民族标识和政党形象,承担世界责任、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隐喻思维
下载PDF
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先驱——基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向度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安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使命的文化形态得以有机融合和发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3
作者 刘先春 李琦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和研究阐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是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拓新与理论积淀,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围绕这一重大命题,理论界从多个维度展开的学术探讨和研究阐释,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有效的学理支撑和丰富的理论资源。已有研究文献分析表明,关于这一重大命题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尚在起步与破题阶段,理论研究呈现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的突出问题。尝试从价值意蕴、理论基础、主题主线、精髓要义、结构逻辑和构建要求等六个维度,研究和阐释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学理意蕴,并提出整体性的构建思路与体系框架,全面提高这一理论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学理性,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建设 理论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追寻、现实考量与未来遵循
4
作者 王保彦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和创新是新时代新征程不可推卸的庄严历史责任。从历史追寻维度看,“两个根本两个行”的判断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深刻改变,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效解决了中国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和创新是新时代新征程不可推卸的庄严历史责任。从历史追寻维度看,“两个根本两个行”的判断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深刻改变,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效解决了中国的时代问题;从现实考量维度看,“两个结合一个运用”的规律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将中华文明中的优秀基因激活,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和独特实践丰富并滋养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展现其科学性、真理性和世界意义的真实写照;从未来遵循维度看,“六个必须坚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验与智慧的集中体现,是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意义阐释
5
作者 荆世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卓越贡献
6
作者 陈锡喜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5-15,共11页
在邓小平理论创立时,党还没有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命题,因此把握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贡献,须厘清这一命题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关系,即它对后者既有内涵的深化,而后者又包含了时代化的意蕴。由... 在邓小平理论创立时,党还没有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命题,因此把握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贡献,须厘清这一命题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关系,即它对后者既有内涵的深化,而后者又包含了时代化的意蕴。由此,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强化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统一,发展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为改革开放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和道路的理论总结,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贡献主要是:对新的时代主题的敏锐把握,对中国在新的时代主题下所面临时代课题的深刻揭示,对实现这一新的时代课题所作出的世界贡献的系统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愚公移山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7
作者 黄盼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逻辑,传承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使其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发挥,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弘扬愚公...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逻辑,传承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使其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发挥,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仍需要以“两个结合”重要思想为指导,更加增强愚公移山精神的实践性、注重愚公移山精神的传承性以及凸显愚公移山精神的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愚公移山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发展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四个之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论新话语
8
作者 韩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74,共16页
“四个之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前途、人类命运、人民诉求、时代使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的科学回答与现实观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认识论新话语的高度彰显,有着丰富的话语意涵。“四个之问”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 “四个之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前途、人类命运、人民诉求、时代使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的科学回答与现实观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认识论新话语的高度彰显,有着丰富的话语意涵。“四个之问”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它不仅是“两个结合”的产物,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新时代新征程实践要求的积极回应。“四个之问”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典范,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之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认识论
下载PDF
“两个结合”的研究现状、评价反思与创新发展
9
作者 柯增金 李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7期1-6,25,共7页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国内学界从“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逻辑关系、何以可能、形成发展、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逐渐丰富,研究视角更加多元、研究进路日益深入。在...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国内学界从“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逻辑关系、何以可能、形成发展、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逐渐丰富,研究视角更加多元、研究进路日益深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进一步加强对“两个结合”的理论研究,深化“两个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研究,细化“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研究,坚持以“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六个必须坚持”的辩证逻辑
10
作者 郭钰豪 安志伟 《山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0-44,共5页
理论的创新创造是指导实践探索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更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远视野洞察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趋势,以宏阔格局思考人类世界... 理论的创新创造是指导实践探索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更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远视野洞察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趋势,以宏阔格局思考人类世界命运走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要求高度凝练为“六个必须坚持”,这既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发展实际的科学概括,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增添了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六个必须坚持 辩证逻辑
下载PDF
深刻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朋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68,71,共3页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要求,“两个结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实践路径。...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要求,“两个结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实践路径。深刻把握这一创新理论的内在逻辑,才能开辟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与时俱进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价值和创新使命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元辰 殷忠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76,共6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活态样本。身国共治,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的现实样本和具体形态。道以医显,中医药文化蕴涵的思维、观念、方技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活态样本。身国共治,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的现实样本和具体形态。道以医显,中医药文化蕴涵的思维、观念、方技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高度契合性。援医弘道,进一步挖掘与阐发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自强,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医药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试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意蕴
13
作者 黄德雄 梁发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百年来坚持“两个结合”的智慧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伦理之维透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意涵,深度挖掘其蕴含的伦理意蕴,全面揭示其价值理性和伦理应然,有助于人们从伦... 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百年来坚持“两个结合”的智慧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伦理之维透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意涵,深度挖掘其蕴含的伦理意蕴,全面揭示其价值理性和伦理应然,有助于人们从伦理视域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之维,对于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鲜明特征蕴含以下五重伦理意蕴: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凸显了“人民至上”的伦理原则,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彰显了追求“公平正义”的伦理品格,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蕴含了“平衡协调”的伦理玉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蕴藏了“天人合一”的伦理价值,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流露了“和衷共济”的伦理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伦理意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把握
14
作者 王军旗 刘东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6,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百年大党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要从理论渊源、基本特征和原始创新3个视角进行把握和理解。...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百年大党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要从理论渊源、基本特征和原始创新3个视角进行把握和理解。第1个视角着力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源于哪里,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源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之中;第2个视角着力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特在何处,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具有历史性、人民性、时代性、科学性、战略性等基本特征;第3个视角着力回答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新在何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原始创新,表现在确立了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新范式、取得了对现代化规律认识的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境界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方法、内容与视野——史学研究视域中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
15
作者 卢怡 王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俞樟华主编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上、下)全面展现了1917—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历史。就方法而言,该著作采用编年史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序进行史料的编纂与整理。就内容而言,该著作梳理了33年间马克思... 俞樟华主编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上、下)全面展现了1917—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历史。就方法而言,该著作采用编年史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序进行史料的编纂与整理。就内容而言,该著作梳理了33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研究的历史史实,所采用的文献类型多元而丰富。就视野而言,该著作视野宏阔,兼收并蓄,关注到以往研究中被相对忽视的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难得的编年史著作,该著作具有溯本清源之义,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领域研究必有助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 马克思主义 编年史 史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领航者
16
作者 郝清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人类文明大道的独行侠,而是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可以成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一方面应该坚持科学的批判精神,... 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人类文明大道的独行侠,而是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可以成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一方面应该坚持科学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应该坚持自觉的建设原则,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科学地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充分发挥这一科学理论作为人类文明领航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领航者
下载PDF
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思考
17
作者 李旭 冯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6-43,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18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永恒课题。高职院校作为向党和国家输送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就必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18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永恒课题。高职院校作为向党和国家输送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就必须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和带头作用,始终坚持不懈地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新路径,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2]、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依托、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线、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驱动,深入挖掘推进此进程的新方式,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工作的推进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的互相成就意蕴探析
18
作者 崔发展 黄荣琴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积极的、生产性的重大实践,其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主要表现在“结合”使“外来的”成为“中国的”,成就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结合”使“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积极的、生产性的重大实践,其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其主要表现在“结合”使“外来的”成为“中国的”,成就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结合”使“传统的”成为“现代的”,成就了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使“民族的”成为“世界的”,成就了世界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互相成就”的角度研究和阐释“第二个结合”,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立场坚守的三重逻辑
19
作者 陶廷昌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15-25,共11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最鲜明的底色,坚持人民至上必然融入且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过程,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更为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看,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作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最鲜明的底色,坚持人民至上必然融入且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过程,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更为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看,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主体以及变革社会的根本力量;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辟理论新境界的不竭源泉;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价值归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同时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人民的创造中汲取理论智慧,着力解决人民所需所急所盼,切实增强理论创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靠广大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延安精神的内涵意蕴与时代价值
20
作者 黄磊 黄会奇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从“两个结合”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延安精神的形成基础、内涵意蕴、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就形成基础来看,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中形成的;就内... 从“两个结合”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延安精神的形成基础、内涵意蕴、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就形成基础来看,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中形成的;就内涵意蕴来看,延安精神是对“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实践与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两个结合”重要思想启示我们: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锻造,是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延安精神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