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ean Baudrillard's Encounter With Anthropology: Toward A Radical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and Terrorism
1
作者 Gerry Coulter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6年第7期420-425,共6页
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 a leading contemporary theorist from the 1970s to the present,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anthropological thought. As an outcome of his prolonged encounter with anthropology he was able t... 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 a leading contemporary theorist from the 1970s to the present,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anthropological thought. As an outcome of his prolonged encounter with anthropology he was able to devise a unique approach to the world. This approach enabled him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surpassing Marxist thought and in explaining contemporary terrorist attacks such as those of September 11, 2001 in the United States. Baudrillard, who is often correctly seen as making a contribution to contemporary anthropology, is also someone who is deeply indebted to anthropology. This aspect of Baudrillard is less well underst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DRILLARD anthropology symbolic exchange REVERsIBILITY TERRORIsM marxism
下载PDF
The Rise of Aesthetic Anthropology in the Marginal Culture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 Qio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2期1510-1516,共7页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encounters severe challenges and is trapped in a crisis. To get out of it, it is necessary to dig deeper in the study of aesthetics. The fact that the marginal...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encounters severe challenges and is trapped in a crisis. To get out of it, it is necessary to dig deeper in the study of aesthetics. The fact that the marginal areas' cultural heritage, agricultural culture, industrial culture and post-industrial culture often coexist in a harmonious way in a nation or the same area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aesthetic anthropologists. 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e of marginal areas and aesthetic anthropology, and discusses how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ith the help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Yunnan's marginal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ginal culture aesthetic anthropology Yunnan's marginal culture
下载PDF
On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ng Activi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m's Practice Viewpoint
3
作者 丁菲菲 《海外英语》 2014年第9X期151-153,共3页
What is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ng activities?Up to now,many scholars or translators have conducted this study.This thesis aims to study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ng activities from a new perspective—Marxism’s Practic... What is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ng activities?Up to now,many scholars or translators have conducted this study.This thesis aims to study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ng activities from a new perspective—Marxism’s Practice Viewpoint.Translating is a kind of language activity of reproduction,using another language to retell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accurately and completely.The author also makes his comments on the debate as to whether translating is a science or an art.The conclusion is that translating is neither an art nor a science.It is an activity marked by artistic creativity and scientific creativity,a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ism’s PRACTICE VIEWPOINT TRANsLATING activitie
下载PDF
西方资产定价理论中的实体经济因素考察——以CAPM模型与B-S期权定价模型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竹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7,共5页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实体经济因素决定虚拟资本价格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评价了CAPM与B-S模型;认为CAPM模型的建模思路存在重大错误;同时还发现,利息率是虚拟资本价格决定中与实体经济连接的重要桥梁,但在虚拟资本价格决定中,仅...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实体经济因素决定虚拟资本价格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评价了CAPM与B-S模型;认为CAPM模型的建模思路存在重大错误;同时还发现,利息率是虚拟资本价格决定中与实体经济连接的重要桥梁,但在虚拟资本价格决定中,仅有利息率一个指标并不能充分反映实体经济的决定作用;本文还因B-S模型建模思路充分考虑了实体经济因素,而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给予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定价理论 马克思主义 实体经济 CAPM模型 B-s期权定价模型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海洋人类学研究述评
5
作者 张云鹤 张先清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5-38,共14页
海洋与人类发展问题已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全球化时代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海洋人类学的产生,进一步提升了海洋议题的讨论度,并在渔业社区、资源开发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形成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述评首先... 海洋与人类发展问题已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全球化时代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海洋人类学的产生,进一步提升了海洋议题的讨论度,并在渔业社区、资源开发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形成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述评首先对海洋人类学学科发展史进行梳理,发现海洋人类学根源于“陆—海”的思维转向,旨在凸显海洋文明的主体性与整体形态;其次,归纳海洋人类学从探讨传统话题到融合“应用”“实践”和“公共”人类学知识的发展趋向;最后,运用VOSviewer软件对海洋人类学展开文献计量研究,可视化分析海洋人类学的研究特征及中国角色。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海洋人类学研究展开聚类分析,总结其协同性、跨学科、跨区域的研究特征;通过共被引和共现分析,阐释当下中国海洋叙事体系的话语实践,并进一步提出立足中国本土进行海洋人类学研究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从而推进中国海洋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人类学 文献计量 跨学科 协同一体化 中国海洋叙事
下载PDF
马克思人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发展
6
作者 黎伯毅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1-24,共4页
自我发展是人存在于世界之中,实现更好的个人存在,更好的认知世界,进行实践的重要前提。自我发展在具备重要性的同时也具备着不确定性,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人会完全按照自我的意志而进行发展。但从马克思人学视角来看,人作为一种社会性... 自我发展是人存在于世界之中,实现更好的个人存在,更好的认知世界,进行实践的重要前提。自我发展在具备重要性的同时也具备着不确定性,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人会完全按照自我的意志而进行发展。但从马克思人学视角来看,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其自由必然且必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者而言,从马克思人学视角来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问题不仅不会给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带来阻碍,反而会由于方向性和可行性的保证而使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更具有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人学思想 大学生教育 自我发展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野下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7
作者 刘诗怡 唐明彦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在“两个结合”视野下考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旨在为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更加完善提供参考。认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政治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在“两个结合”视野下考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旨在为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更加完善提供参考。认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政治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坚持“两个结合”可不断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马克思文化哲学思想的展开逻辑 被引量:27
8
作者 邹广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5,共7页
马克思是否具有文化哲学思想,这是一个备受学界关注的问题。文章认为,虽然马克思没有频繁地使用"文化"概念,也没有提出系统的文化理论,但是马克思一生的哲学思考中贯穿着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这实际上是以主... 马克思是否具有文化哲学思想,这是一个备受学界关注的问题。文章认为,虽然马克思没有频繁地使用"文化"概念,也没有提出系统的文化理论,但是马克思一生的哲学思考中贯穿着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内在逻辑,这实际上是以主体性为核心的文化哲学的逻辑;只有抓住马克思思想的这一内在的文化哲学的逻辑,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意义以及他对现代性的文化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思想 文化哲学 人类学笔记
下载PDF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经济人类学发展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东昌 田广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8-103,共16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人类学以人类的生产实践、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矛盾运动为研究热点,以人类社会形态与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基本规律、内在逻辑为重点。它的理论支撑既有在扬弃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摩尔根... 马克思主义经济人类学以人类的生产实践、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矛盾运动为研究热点,以人类社会形态与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基本规律、内在逻辑为重点。它的理论支撑既有在扬弃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摩尔根人类学等基础上分析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化过程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又有以怀特、哈里斯等为代表的文化唯物主义人类学。这些对经济人类学在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上具有启发作用和指导意义,当前可资借鉴的西方经济人类学发展新趋势包括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范式以及非规则经济等。有鉴于此,新时代的研究者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用更广泛的视野和更科学的方法来考察人类的行为及其经济逻辑,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济人类学 非规则经济 内生增长
下载PDF
回归“民族志”与重塑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陶庆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94,共12页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灵魂"是实践民族志与历史民族志,两者构成了共时性与历时性有机统一的"科学民族志"雏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科学民族志"是后续兴起的文化人类学及其民族志的萌芽形态,是文化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灵魂"是实践民族志与历史民族志,两者构成了共时性与历时性有机统一的"科学民族志"雏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科学民族志"是后续兴起的文化人类学及其民族志的萌芽形态,是文化人类学的先期探索与重要组成部分。既不宜把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限定在"哲学人类学"层面,使之失去人类学"民族志"的核心内涵与主要特征;也不宜将其禁锢在"进化论"等历史人类学的旧有框架下,使之失去融入文化人类学的学术地位与发展机遇。随着文化人类学范式不断演进和民族志书写文本不断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实践民族志与历史民族志一方面需要在文化人类学的框架下进一步融合,以巩固与优化科学民族志的范式;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科学民族志"雏形也需要与时俱进,把民族志探索"部分的真理"的历史使命与"写文化"的多元民主政治有机结合起来,把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性与人类政治文化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民族志 历史民族志 科学民族志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及对策探析——对重庆市普通高校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渝莉 赖炳根 蒲清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146,共6页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和任务,基于对重庆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1 000份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通过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情况、认同情况和实际运用情况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建议从强...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和任务,基于对重庆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1 000份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通过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情况、认同情况和实际运用情况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建议从强化传播主体、优化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方法、关注传播受众、优化传播环境等角度提升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调查研究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被引量:8
12
作者 欧晓彦 陈世润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9-161,共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核心思想体现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实践验证理论的准确性。这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实践发展之路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应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核心思想体现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实践验证理论的准确性。这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实践发展之路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应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出发点、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基本路径、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思政教育 融合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命运论——基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淑兰 曹富雄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1-44,共4页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qu...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命运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实际上是指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问题。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每当时代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变动时,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就会在世界工人运动中引起人们的评说和争论,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第一次争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第二次争论。马克思主义命运问题的实质是一个意识形态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理论斗争问题,因而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实践的关系问题。说到底,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实质上是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 马克思主义命运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中国现代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兼与常绍舜、王锐生二位教授商榷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增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共4页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根本任务和主要矛盾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在现时代展开的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国共产党主导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根本任务和主要矛盾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在现时代展开的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国共产党主导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中国现代化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而具有了历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决定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存论阐释 被引量:6
15
作者 邹诗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2,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存论意义上展开的现代哲学人类学以及世界历史时代的新方向上进行理解。在信仰的无神论倾向、经验主义及自然主义的哲学样式、流动性的辩证思维、实践思维方式以及伦理价值观上,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存论意义上展开的现代哲学人类学以及世界历史时代的新方向上进行理解。在信仰的无神论倾向、经验主义及自然主义的哲学样式、流动性的辩证思维、实践思维方式以及伦理价值观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传统都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引导、而且也将融入中国文化传统的当代转化,转化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共生主义信仰的内化,并形成能够积极影响人类的新的生存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生存论 哲学人类学 中国传统的现代转化
下载PDF
论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及其历史过程 被引量:4
16
作者 万斌 王学川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56-61,共6页
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是为了自身人格完善和促进社会进步而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人类特性、社会关系、需要和个性的整体发展。人... 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是为了自身人格完善和促进社会进步而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人类特性、社会关系、需要和个性的整体发展。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我们认识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把它看作逐步提高、不断推进和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自由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辩证统一 历史过程
下载PDF
论埃德加·莫兰人本政治学的复杂性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一壮 袁媛淑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4-29,共6页
莫兰认为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作为"破碎的政治"是肤浅的人本政治,真正的人本政治应该不仅关注人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而且关注人的生活的意义,因此是实践操作的多样性和指导思想的统一性的辩证结合。关于人... 莫兰认为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作为"破碎的政治"是肤浅的人本政治,真正的人本政治应该不仅关注人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而且关注人的生活的意义,因此是实践操作的多样性和指导思想的统一性的辩证结合。关于人本政治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莫兰提出作为人本政治的首倡者的马克思只是立足于人的社会生产关系说明了人的社会性,还需要补充以弗洛伊德对人的本性的说明,再加上实现人本政治的手段——爱情、科学,共构成人本政治学的四个根基。在人本政治实施的时间上,要注意当前的、中期的、长远的政治的三个时段的区别和连接,把解决好社会当前面临的基本问题、引导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时期内的进步目标和实现根本改造人类社会的革命任务联接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人本学 马克思主义 革命 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渐次生成及其外生、内生形态的循环演进 被引量:8
18
作者 肖士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50,共8页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民解放发展事业的思想前提地位、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该事业所具有的外来文化性质,以及该事业的发展对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系统的依赖等因素,既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上是中国人民在其解放发展事业内外变量约...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民解放发展事业的思想前提地位、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对该事业所具有的外来文化性质,以及该事业的发展对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系统的依赖等因素,既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上是中国人民在其解放发展事业内外变量约束下,通过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来为该事业提供具有历史契合性的马克思主义支撑的过程及结果的统一体;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不是一次成型、一成不变、线性存续、无内在互动关联的封闭、凝固单质,而是沿着对该事业而言的外生、内生路径,并通过由该路径所分别生成的外生、内生形态及其不断更新的继生形式间的解释学循环所构成的一个渐次生成、无限演进的历史过程及结果的统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革命 党建理论
下载PDF
近十年来《共产党宣言》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军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近十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对《共产党宣言》出版和传播的研究,对其文本的解读、意义的阐释,以及对《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成果的关系的论述等方面。但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始终是一个博... 近十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对《共产党宣言》出版和传播的研究,对其文本的解读、意义的阐释,以及对《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成果的关系的论述等方面。但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始终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理论
下载PDF
浅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被引量:19
20
作者 石丽琴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8-30,共3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指出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本文试图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视角,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民生 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