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本质核心元素探析
1
作者 张奎志 刘秀哲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因为“模仿”的目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艺术既是要创造一种美的“形式”,又不完全是,因为通过美的“形式”也还是要表达作者的艺术追求和主观感受。因此,无论“模仿说”还是“形式说”,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表达或表现作者的主观感觉。“表现”才是艺术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元素,“表现说”也更充分地体现着艺术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质 反本质主义 文艺理论 文艺批评 文艺审美
下载PDF
蒋孔阳先生与文艺美学
2
作者 刘俐俐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49-68,242-243,共22页
文艺美学在中国发生是历史必然。告别哲学属性的“美的本质”提问方向,转向艺术本体和审美感受及其关系的问题方向,是40余年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潮流。尊重审美感受和艺术本体的学者,都有可能以不同方式为文艺美学建设做出贡献。重读蒋孔... 文艺美学在中国发生是历史必然。告别哲学属性的“美的本质”提问方向,转向艺术本体和审美感受及其关系的问题方向,是40余年文艺学美学领域的潮流。尊重审美感受和艺术本体的学者,都有可能以不同方式为文艺美学建设做出贡献。重读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新论》并选取“多层累的突创”为切入口,细致分析后发现具有文艺美学特质,落脚在文学批评理论,可引发文体、审美主体、文本内容、审美功能等多维批评角度。论文继而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诸种困惑入手,向“多层累的突创”寻取思考的线索,获得了解决困惑的珍贵美学资源。由此初步假设,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具有文艺美学特质。确实,蒋先生的性格、审美鉴赏力以及执着的学术追求,让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深化理论思考,以他美学融合艺术经验之路与文艺美学暗合和默契。首先,在提问方向上暗合和默契。美学性质的美论、美感论、美的规律等大问题,被他分解为小问题群,小问题群紧密贴着艺术本体和审美体验,由此他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结合地阐述,结论均与文艺美学相通相似。其次,他在致思方式上也出现了暗合和默契: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中西艺术经验及其利弊有条不紊地编织成论证链等。由此,他收获了诸如“美在创造中”“人是‘世界的美’”等一系列中国学者的学术观点,形成了属于中国文艺美学的学术思想和话语。从文学批评理论→文艺美学→美学的逆向逻辑关系来看,从文艺美学属性的《美学新论》中,汲取文学本体和审美体验及其全部美学思想资源,会更为便利和接地气。这是蒋孔阳先生对当代文艺学美学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文艺学 美学“多层累的突创” 文学批评理论
下载PDF
论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教育价值
3
作者 王利华 包涵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是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努力方向。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鲜明特质与主... 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是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努力方向。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鲜明特质与主要内涵,领会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在升华理想信念、夯实辩证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夯实文化自信等方面所蕴含的重要教育价值,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共进,为充分实现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教育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 社会主义文艺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教育价值 为人民服务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建设——“两个结合”的重要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吉象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理论思想,包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我们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离不开马克思...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理论思想,包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我们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也离不开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同样需要做到“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此同时,还离不开学习与借鉴世界各国艺术理论的优秀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 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借鉴外国艺术理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革命文学(1918—1949)述评
5
作者 戴荣 梁瑾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过程与现代文学的发展同向同行,其中革命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在反复论证与不断调整中获得成长。1918至1926年兴起的新文学运动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1927至1936年间的左翼文学推动了马...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过程与现代文学的发展同向同行,其中革命文学的诞生与发展,在反复论证与不断调整中获得成长。1918至1926年兴起的新文学运动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1927至1936年间的左翼文学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1937至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为研究内容,以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家的文艺思想主张为切入点,揭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化 革命文学
下载PDF
王朝闻设计美学思想探究
6
作者 王熠萌 吴卫 段江华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3期77-89,共13页
探讨新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朝闻的设计美学思想,对当代设计美学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简要回顾了王朝闻的艺术生平,梳理和分析王朝闻在设计美学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和贡献,总结其... 探讨新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朝闻的设计美学思想,对当代设计美学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价值。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简要回顾了王朝闻的艺术生平,梳理和分析王朝闻在设计美学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和贡献,总结其设计美学思想为以下三个方面:“形式、功能、内容交融”“造型、风格、风貌塑造”“创新、审美、欣赏体验”。王朝闻的设计美学思想融合实用性与审美性,重视生活体验和传统文化,反对模仿西方设计,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开拓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朝闻 设计美学 文艺理论 美学思想 艺术教育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论的总名:建立、演变、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9,177,共13页
中国现代文论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文艺学、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理论三个总名的演进。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主要来自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但在现实中又有三种模式:英语文论模式、中国古代模式、苏俄文论模式。194... 中国现代文论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的文艺学、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理论三个总名的演进。民国时期的文学概论,主要来自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但在现实中又有三种模式:英语文论模式、中国古代模式、苏俄文论模式。1949年前的文艺学,虽然其名来自汉语文化圈对德国文学科学的汉译,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主要来自苏联的文学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艺学有三个阶段的演进:20世纪50年代以苏联模式为主,60年代开始加上中国内容的转型,改革开放后有与时俱进的思想革新。但改革开放后主要与英语文论互动,产生了文学理论这一新词新义,与同时存在的文艺学和文学概论进行总名的竞争,各显风采。以2010年为标志,文学理论作为文论的总名基本获得共识,其意义不但要从中国文论自身的演进,更要从中国文论与世界文论的互动中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论总名 文学概论-文艺学-文学理论 中外文论互动
下载PDF
中国新闻摄影观念的形成与实践(1900-1947)
8
作者 张博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新闻摄影观念是关于“什么是新闻摄影”以及“如何实践新闻摄影”的观念。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文化观念与社会制度塑造了独特的新闻摄影观念,但是现有关于中国新闻摄影的研究,却未给予这一透视中国特色新闻实践的重要视角应有的重视,... 新闻摄影观念是关于“什么是新闻摄影”以及“如何实践新闻摄影”的观念。中国独特的历史语境、文化观念与社会制度塑造了独特的新闻摄影观念,但是现有关于中国新闻摄影的研究,却未给予这一透视中国特色新闻实践的重要视角应有的重视,近代中国新闻摄影观念的形成与实践也成为一个被忽视的议题。“武器论”观念是近代中国成型的新闻摄影观念,核心内涵将新闻摄影视为对内团结动员和对外揭露宣传的重要工具和“武器”,实践目标在于为抗战争取最广泛的国内外支持和服务战时政治,其形成是摄影术在近代中国作为一种新媒介与中国社会、文化和新闻业复杂互动的结果。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作为一种新技术与新兴视觉媒介进入中国,肖像和风景摄影是当时摄影术的主要应用领域。随着摄影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时尚与风雅,中国社会开始转变对摄影术“奇技淫巧”的态度。19世纪70—80年代,摄影术获得了中国大众的接受,摄影开始被用来记录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事件,纪实摄影是这一时期摄影的主流形式。20世纪初,摄影术与中国新闻实践有了“联姻”的趋势,新闻摄影从纪实摄影中分离出来,开始在中国新闻实践中发挥作用,但是此时的新闻摄影主要是作为文字报道的一种辅助性手段。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国内开始出现报纸的摄影附刊。这一时期照相馆是最重要的新闻摄影稿件来源,但是摄影图片大多没有新闻价值,中国新闻摄影处于探索时期,因此并没有成型的新闻摄影观念。20世纪20—30年代,一批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共同推动了摄影从技术到艺术的转变,这一转变将摄影与当时的“文艺大众化”运动相勾连。在左翼思潮与战争影响下,摄影成为一种服务时代的“工具”。战争语境促成了沙飞“摄影武器论”思想的萌芽,“战时新闻摄影”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新闻摄影“武器论”观念的形成。在与中共抗战动员和宣传建政需求的结合中,“武器论”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晋察冀画报》忠实实践了“对内鼓动”和“对外宣传”的双重要求。“武器论”观念的形成深受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语境与文化观念的影响,其实践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观念 武器论 沙飞 文艺大众化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艺术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9
作者 谢纳 宋伟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2期4-13,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崭新境界。作为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中国艺术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构中国艺术学自主知识体系,已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学界的学术使... 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崭新境界。作为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中国艺术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构中国艺术学自主知识体系,已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学界的学术使命和文化任务。从经典继承上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继承、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从体系建构上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当代艺术理论建构奠定了文化哲学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中国艺术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整体视域、理论指南和方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艺术学 艺术文化学 新时代学科建设
下载PDF
新文科与传统文体学融合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革新
10
作者 李翠叶 李山 +1 位作者 阎开振 唐雪莹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6期136-141,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载体。为满足新时代文科建设的价值教育、专业教育、现代化教育等多种功能,该文探索中国本身学术生长体系中“文体学”在当代教学建设中的重要学理支撑,通过教育理念、教材建设、课内实训等课...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载体。为满足新时代文科建设的价值教育、专业教育、现代化教育等多种功能,该文探索中国本身学术生长体系中“文体学”在当代教学建设中的重要学理支撑,通过教育理念、教材建设、课内实训等课程改革,实现中国古代文学学理体系与教学实践一体化的创新改革,形成广东省特色专业的核心建设成果。该文的初步探索涉及到具有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和教育策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新文科建设 文体学 学理建构 价值认同 教育实践路径
下载PDF
百年中国红色文艺的文化精神及当代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学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7,共12页
红色文艺作为一种贯穿百年中国历史的重大文艺现象,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精神结构、生命意识、审美追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成为数代中国人理解社会、理解革命、理解人生的重要窗口。红色文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中国革... 红色文艺作为一种贯穿百年中国历史的重大文艺现象,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精神结构、生命意识、审美追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成为数代中国人理解社会、理解革命、理解人生的重要窗口。红色文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中国革命深度互动,与百年中国文艺现代化密切同步,其以独特的叙事方式与审美表达重建了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成果,红色文艺包含着政治与审美、历史与想象、通俗与典雅、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张力,并以革命性、人民性、现代性的思想文化特征以及民族性、本土性的美学风貌,表征着百年中国文艺发展及其文化创造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范型。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社会生活、与现代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现代化、与中外文艺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实践、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的百年历史经验等重大问题的深度研究,对当代中国文艺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 文学历史 文化创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文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视域下非遗的文化建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知遥 常国毅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非遗当下的文化建构是要使其接续传统与现代生活。面对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的“失语”,必须将其文化话语贴合现代生活进行适当转述。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事象,非遗的文化建构本质是建构我们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自信。其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非遗当下的文化建构是要使其接续传统与现代生活。面对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的“失语”,必须将其文化话语贴合现代生活进行适当转述。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事象,非遗的文化建构本质是建构我们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自信。其主要途径包括,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视域下,返回生活现场将非遗所从出的日常生活真正纳入关怀视野,剖析非遗生存空间的地域性、限制性与所承担的消费意义的无限性、全民性之间的矛盾,促进非遗在日常生活场域中“自然性”的恢复与扩散,建构人民大众共享的公共文化;以人民为中心使艺术可以接近人民,人民可以接近艺术,尊重民众自身的选择和实践,进行具有人文关怀的文化建构。将人文精神的人学标准作为非遗当下文化建构的检验标准,兼顾世俗性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使之从一种文化事象成为一种文化体系,从一种生活实践成为一种生命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非遗 文化建构 日常生活 人文精神
下载PDF
Discussion about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riticism and mass culture
13
作者 Shaoxiang 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6期82-84,共3页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riticism is facing traditional three factors. That are: literary criticism, belletristic criticism and Chinese-style criticism;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from western cultural critici...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al criticism is facing traditional three factors. That are: literary criticism, belletristic criticism and Chinese-style criticism;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from western cultural criticism and consciousness of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together form a problem domain of cultural criticism; during the 30 years, literary discipline knowledge has evolved from the aesthetic to the culture and the weakening and missing of beauty and poetry become a weakness of cultural criticism. Concerning about the study of repression mechanism for appreciation 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the aesthetic nature is the proper attitude literary researcher should have while intervening cultural critic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criticism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discipline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从课程、教研室到学科:文艺学的中国生产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国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88,共21页
对文艺学学科的历史建构进行批判性分析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文艺学学科的建构过程可以以教研室的出现和运作方式作为观测点,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文艺学教研室尚未出现,学科尚未形成,以弱态方式呈现的文艺学主要可... 对文艺学学科的历史建构进行批判性分析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文艺学学科的建构过程可以以教研室的出现和运作方式作为观测点,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文艺学教研室尚未出现,学科尚未形成,以弱态方式呈现的文艺学主要可以理解为课程和教材,重点分析了教材的思想资源的构成以及这门课在当时的基本性质;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30年,教研室成立后,文艺学作为一个文学研究中具有领导性的领域得以呈现,政治成为将文艺学体制化的重要塑造方式。在周扬等人领导下,文艺学为维护其知识价值做了很多努力;最后阶段,新时期40多年来,文艺学在结束了行政命令的支配、通过教研室或学科的运作而获得相当程度自主性之后,它面临来自内部的学术危机,这也就是当一门基础入门课变成了一门高深学科之后,其发展面临的更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室 文学概论 文艺学 文学理论 学科
下载PDF
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建昌 蒋雪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起初是中华民族睁眼看世界的一种选择,并未成为救亡图存的首选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进步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苏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起初是中华民族睁眼看世界的一种选择,并未成为救亡图存的首选理论。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进步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苏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是曲折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之间进行过多次论争,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为人生”与“为艺术”之争。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虽显零散,但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五四新文化运动 “问题”与“主义”之争 为人生 为艺术
下载PDF
承典与塑新:21世纪西方文学和文化批评中的马克思主义——基于彼德·巴里与罗伯特·帕克的文学理论著作的比较分析
16
作者 甘文平 郑晓曦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彼德·巴里的《理论入门:文学与文化理论导论》和罗伯特·帕克的《如何解释文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批评理论》是21世纪西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双子星”。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部分不约而同地做到了“承典”和“创新”,而... 彼德·巴里的《理论入门:文学与文化理论导论》和罗伯特·帕克的《如何解释文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批评理论》是21世纪西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双子星”。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部分不约而同地做到了“承典”和“创新”,而且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即在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及其文学文化批评实践,为读者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两本专著既彼此呼应又相互补充,共同为读者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传统批评理论中的经典价值与地位及其在21世纪文学与文化批评领域的强大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德·巴里 罗伯特·帕克 文学与文化批评理论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
下载PDF
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到文学的生产性——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刍议
17
作者 孙胜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2-40,共9页
在解构或重构一切的背景下,伊格尔顿可能是最接近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之一。他对唯物主义批评范畴的界定,对各范畴之间、文本的形式与内容、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意识形态和历史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论述无不基... 在解构或重构一切的背景下,伊格尔顿可能是最接近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之一。他对唯物主义批评范畴的界定,对各范畴之间、文本的形式与内容、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意识形态和历史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论述无不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到文学乃至文学批评的“生产性”,他颇有说服力地阐释了文本的生成动因及其意识形态功能,既反对把文本视为意识形态直接反映的庸俗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也反对把作者视为“创造者”的灵感说。这对我们重审文学与世界、文学批评中艺术与语境两个向度之间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有利于我们反思文艺场域理论脱离实际和对文学文本简单历史化两种极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文学的生产性 形式与内容 历史与意识形态
下载PDF
再论俄国19世纪中期的“纯艺术”论之争
18
作者 王志耕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14,共10页
19世纪50—60年代随着俄国社会改革进程的加快,文学界展开了对艺术功能的论争,继承了别林斯基思想的现实主义派主张发扬果戈理的“暴露”传统,让艺术服务于社会,而唯美派站在“纯艺术”论立场上主张发扬普希金的诗意传统,打造“为艺术... 19世纪50—60年代随着俄国社会改革进程的加快,文学界展开了对艺术功能的论争,继承了别林斯基思想的现实主义派主张发扬果戈理的“暴露”传统,让艺术服务于社会,而唯美派站在“纯艺术”论立场上主张发扬普希金的诗意传统,打造“为艺术的艺术”。这场论争以《现代人》《读书文库》《俄国导报》《时代》等主流杂志为阵地,自50年代中期延续到60年代,发表了大量文章,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这场论争一方面促进了俄国文学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一方面提升了俄国文学的艺术品格,并为后来的文学社会学批评和形式主义理论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文学 “纯艺术”论 《现代人》 《读书文库》 《俄国导报》
下载PDF
苏区文艺大众化的革命实践——以中央苏区戏剧为重点研究
19
作者 周晓平 《嘉应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5-29,共5页
中央苏区时期,党领导苏区军民在进行土地革命、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同时,大力发展文艺事业,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大背景下,苏区文艺承担了使命担当。瞿秋白等共产党人身先士卒,团结了一大... 中央苏区时期,党领导苏区军民在进行土地革命、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同时,大力发展文艺事业,文艺活动和文艺创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大背景下,苏区文艺承担了使命担当。瞿秋白等共产党人身先士卒,团结了一大批革命艺术家。从苏区实际情况出发,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立足创新,开展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革命文艺活动,在实践中创作出了一大批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在这场革命的文艺运动中,中央苏区戏剧尤其彰显了历史的革命风采,既鼓舞了士气、积蓄了战斗的力量,又在舆论宣传方面扩大了影响。苏区革命文艺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其文艺价值是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文艺 马克思文艺大众化 中央苏区戏剧 瞿秋白 文化传播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研究在中国之技术转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芳兵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1-17,共7页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对艺术生产领域的介入,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研究在中国展开了新的问题域即艺术生产论研究的技术转向。技术问题域的艺术生产论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技术与艺术生产关系的宏观思考与阐释;二是对马克思主...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对艺术生产领域的介入,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研究在中国展开了新的问题域即艺术生产论研究的技术转向。技术问题域的艺术生产论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对技术与艺术生产关系的宏观思考与阐释;二是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进行技术向度的理论构建;三是立足于当下具体的艺术生产实践,分析数字时代艺术生产的特征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展现出鲜明的实践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 技术转向 宏观阐释 理论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