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书写、哲学观照与实践导向
1
作者 胡佳新 周洪宇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0,共10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断超越奋进的过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将人的现代化作为核心内涵,其历史构境是融通传统与现代,勾连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承继传统教育精粹,彰显现代教育活...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断超越奋进的过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将人的现代化作为核心内涵,其历史构境是融通传统与现代,勾连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承继传统教育精粹,彰显现代教育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逐步由嵌入式发展转变为交互式发展,现代化教育改革以“国家主导的内生性渐进改革”为实践表征,在制度、技术和文化的交互中开启了新进程,主要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哲学自觉,重新确证实事求是作为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原则,并基于现实秩序完成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在历史与实践中确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治理导向,主要是以教育良序赋能现代化教育改革,以联合驱动机制确保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渐进改革 治理导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
2
作者 赵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0,209,21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对科技的本质及其在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地位、作用、与人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认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创新发展:推动科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对科技的本质及其在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地位、作用、与人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认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了创新发展:推动科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革命性力量凸显;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科技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科技发展的人民立场获得巩固升华和时代呈现。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创新发展有助于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抑制科技异化,促进科技健康发展,完善科技发展领导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大一统”研究:缘起、演进、挑战与边界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向民 陈立业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8-192,121,共16页
“大一统”本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常识概念,但是,随着中西学术交流的深化,新史观的输入,其渐成解构对象。而今,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的加快,它再次成为中国政治话语的建构性概念。近年来学术界热议的“大一统”研究,其内涵、研究历... “大一统”本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常识概念,但是,随着中西学术交流的深化,新史观的输入,其渐成解构对象。而今,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伐的加快,它再次成为中国政治话语的建构性概念。近年来学术界热议的“大一统”研究,其内涵、研究历程、概念重启的缘由需要进一步厘清,也需要回应诸多理论挑战。现代政治思潮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构成传统概念再诠释的政治与学术边界,也赋予其新的政治意涵。近年来的“大一统”研究实质上是对“何为中国”的现代政治知识回应,是中国国家理论的构想,“大一统”的知识论证有赖于“现代中国”的理论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何为中国 中国政治学 经验实证主义史观
下载PDF
论张闻天的史学思想——以《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为例
4
作者 康华 严伟东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
延安时期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其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阶级分析法、历史主义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来阐述革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书充分发... 延安时期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其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阶级分析法、历史主义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来阐述革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书充分发挥了史学的致用功能,参与建构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的学术体系,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 张闻天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
下载PDF
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到文学的生产性——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刍议
5
作者 孙胜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2-40,共9页
在解构或重构一切的背景下,伊格尔顿可能是最接近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之一。他对唯物主义批评范畴的界定,对各范畴之间、文本的形式与内容、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意识形态和历史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论述无不基... 在解构或重构一切的背景下,伊格尔顿可能是最接近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之一。他对唯物主义批评范畴的界定,对各范畴之间、文本的形式与内容、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意识形态和历史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论述无不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到文学乃至文学批评的“生产性”,他颇有说服力地阐释了文本的生成动因及其意识形态功能,既反对把文本视为意识形态直接反映的庸俗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也反对把作者视为“创造者”的灵感说。这对我们重审文学与世界、文学批评中艺术与语境两个向度之间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有利于我们反思文艺场域理论脱离实际和对文学文本简单历史化两种极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文学的生产性 形式与内容 历史与意识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现代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和内核——《资本论》哲学的当代意义
6
作者 孙承叔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9-63,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三部分构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现代史观。其中,辩证唯物主义是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支柱;马克思现代史观则是灵魂和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实践性的最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和宣...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三部分构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现代史观。其中,辩证唯物主义是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支柱;马克思现代史观则是灵魂和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实践性的最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和宣传过程中,我们往往强调前两个部分而忽视了第三个部分。资本是理解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范畴和基本哲学范畴。结合《资本论》的六卷写作计划和总体结构,我们就能发现马克思要展现的是现代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律。《资本论》哲学的本质就是马克思现代史观,即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第二大社会形态——以资本与劳动关系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根本认识。要使学院派马克思主义哲学摆脱被边缘化的趋势,我们就必须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让马克思现代史观回到它应该在的中心位置,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现代史观 《资本论》哲学 资本 现代社会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到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思想:历史与启示
7
作者 陈庆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第9期1-7,共7页
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实践成果。以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思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本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挖掘提炼1921年以来百... 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实践成果。以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思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本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挖掘提炼1921年以来百年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思想的演化逻辑与实践启示,将中国共产党的科技创新思想概括为“理论基础-战略目标-实施策略-评价体系-伦理责任”五位一体的思想体系。研究结论可为构建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思想体系提供理论启示和参考,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事业的认识和信心,激发科技创新热情、提振创新创业干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中国共产党 科技创新 思想体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伦理困境及其规避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双彪 《理论观察》 2023年第6期52-56,共5页
人工智能作为以算法为核心、模拟人类活动的智能机器,它的迅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解放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风险挑战,即人的主体性消解、人的意志遭受侵犯和责任归属认定困境。对此,规避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伦理风险,必... 人工智能作为以算法为核心、模拟人类活动的智能机器,它的迅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解放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风险挑战,即人的主体性消解、人的意志遭受侵犯和责任归属认定困境。对此,规避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伦理风险,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引导、提高社会科技伦理水平、构建人工智能监督体系、健全人工智能法律规范,从而确保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伦理风险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下中国历史上陆疆安全与国家认同关系初探
9
作者 王进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立足于中国古代历史,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视域下,对陆疆稳定与国家认同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陆疆稳定与国家认同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陆疆稳定是国家认同的客体物质保障,国家认同是陆疆稳定的主体心理归依... 立足于中国古代历史,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视域下,对陆疆稳定与国家认同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陆疆稳定与国家认同存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陆疆稳定是国家认同的客体物质保障,国家认同是陆疆稳定的主体心理归依。各民族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既含有个体成员对其自身归属于中华民族这个共同体的确认,又表现为整个群体对陆疆的承认。在陆疆由于外来的侵略势力、内部的颠覆和分裂势力而导致的重重危机出现或加重时,个体和群体仍能在国家认同这一层面上迅速构筑起心理、文化及物质上的坚强防线,将陆疆由危转安,由残变整,由乱到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古代陆疆安全 国家认同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探析
10
作者 任海燕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19,共5页
科技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农业科技创新体制障碍、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够、农业科技专业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可以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加强... 科技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农业科技创新体制障碍、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够、农业科技专业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可以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育等途径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乡村振兴 路径探析
下载PDF
物理教材引入科学史的新观点 被引量:35
11
作者 胡扬洋 陈清梅 邢红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34,共6页
为了强化物理教材编写引入科学史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依据教育性原则和科学史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教学用科学史概念。采用分级方法,将教学用科学史分为科学史故事、科学思想史、科学史观三个级次,认为采用分级方法是将科学史引入物理教... 为了强化物理教材编写引入科学史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依据教育性原则和科学史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教学用科学史概念。采用分级方法,将教学用科学史分为科学史故事、科学思想史、科学史观三个级次,认为采用分级方法是将科学史引入物理教材的一种新的编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 物理教材 物理教学 科学思想史 科学史观 科学本质
下载PDF
在科学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论科学史编史纲领的理论思维空间 被引量:8
12
作者 贾玉树 陈北宁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8-104,共7页
科学主义与历史主义首先应当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而上学蓝图、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然后才能够在某种条件下演变成为学术思潮与社会思潮;科学观与历史观作为科学史联系它的形而上学蓝图及其研究纲领方法论的概念框架,同科学主义与历史... 科学主义与历史主义首先应当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而上学蓝图、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然后才能够在某种条件下演变成为学术思潮与社会思潮;科学观与历史观作为科学史联系它的形而上学蓝图及其研究纲领方法论的概念框架,同科学主义与历史主义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科学主义与历史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是科学史学理论和方法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它们之间的张力和冲突越大,科学史编史纲领的理论思维空间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学 科学主义 历史主义 科学观 历史观 理论思维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3
作者 许殿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3,共7页
改革开放后 ,史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历史作用 ,如何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本身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一理论思考加深了人们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解 ,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方向 ,... 改革开放后 ,史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历史作用 ,如何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本身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一理论思考加深了人们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解 ,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方向 ,坚定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信心 ,也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史学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诞生的标志——《反杜林论》——纪念《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出版130周年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志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6,共5页
19世纪中期恩格斯在批判旧科学观的基础上,总结了近代以前的科学史与科学观演变过程,概括了近代科学的总体水平、基本特点及其与社会各领域的多方面关系,鸟瞰了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阐述了科学观的一系列基本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 19世纪中期恩格斯在批判旧科学观的基础上,总结了近代以前的科学史与科学观演变过程,概括了近代科学的总体水平、基本特点及其与社会各领域的多方面关系,鸟瞰了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阐述了科学观的一系列基本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这个理论领域。20世纪科学事业和国际主流科学观念的发展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合理性与前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科学视域 科学整体结构模型 世界科学大会
下载PDF
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的交锋——对新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评论的评论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祥森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9-92,共14页
蒋大椿先生提出的“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发展史上 ,是一种全新理论形态的历史观。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 ,还是对于新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来说 ,它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 蒋大椿先生提出的“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发展史上 ,是一种全新理论形态的历史观。无论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 ,还是对于新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来说 ,它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 ,由于评论者悬置客观实在的现实社会和历史 ,沉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建构起来的文本世界 ,加上评论者和蒋大椿先生之间在探索的问题、言说的平台和所处思想时段等方面的差距 ,因此 ,他们没有能够发现蒋先生的真问题和《思潮与发展》一文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综览目前公开的评论 ,只能说这是一场极不相称的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之间的交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大椿 “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 马克思主义传统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客观世界 文本世界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观念的发展与中国的世界史教学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蓝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2-62,共11页
20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也从欧洲中心史观向综合考察人类历史的全球史观演进。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与世界史教学也处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其发展的总趋势... 20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也从欧洲中心史观向综合考察人类历史的全球史观演进。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与世界史教学也处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其发展的总趋势是:以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否定"西欧中心论",承认文明的多样性,逐步确立"全球史观",并从全球的视角看待各种文明的互动与交往。这种发展的总趋势,虽与20世纪国际学术界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但基本是同向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欧中心论 文明形态史观 全球史观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世界 史观 世界史教学
下载PDF
李迪先生的大科学史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世荣 宋芝业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17,共8页
本文探讨了李迪先生的科学史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大科学史观。认为李迪先生的科学史研究一贯重视科学史理论与方法。李迪先生大科学史观包括三个方面:注重综合史、注重通史和不认同科学内史与外史的划分。李迪先生大科学史观对我们今... 本文探讨了李迪先生的科学史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大科学史观。认为李迪先生的科学史研究一贯重视科学史理论与方法。李迪先生大科学史观包括三个方面:注重综合史、注重通史和不认同科学内史与外史的划分。李迪先生大科学史观对我们今天的科学史研究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迪 大科学史观 综合科学史 科学通史 内史 外史
下载PDF
试论建文史学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德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2,共7页
明清时期大量的史籍、史料足以建构"建文史学"的命题。所谓建文史学,就是明清以来人们对建文历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综合活动,包括建文书法、建文史观、建文历史建构、建文史籍的编撰等几个方面。建文史学的发展和明清历史... 明清时期大量的史籍、史料足以建构"建文史学"的命题。所谓建文史学,就是明清以来人们对建文历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综合活动,包括建文书法、建文史观、建文历史建构、建文史籍的编撰等几个方面。建文史学的发展和明清历史的脉动息息相关,在不同阶段,建文书法及建文史观均有变化,而建文史则更是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认真研究建文史学的发展历程,既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建文史研究的需要,也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更加深刻地把握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文史学 建文书法 建文史观 建文历史建构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与哲学史上的本体论革命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晓梅 陈纯柱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7-40,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什么 ?笔者认为 ,是客体本体论。马克思主义是通过科学实践观的确立 ,实现了对精神世界的真正来源即客体的界定 ,进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本体论革命 ,创立了科学的客体本体论。只有作出这样的确认 ,才能科学地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什么 ?笔者认为 ,是客体本体论。马克思主义是通过科学实践观的确立 ,实现了对精神世界的真正来源即客体的界定 ,进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本体论革命 ,创立了科学的客体本体论。只有作出这样的确认 ,才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 ,并使这一理论在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本体论 客体本体论 哲学史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邓小平的世界历史观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卫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671-675,共5页
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和解决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告诉我们,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历史就不能只从狭小的民族圈子中来演绎,应当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即要有世界历史眼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 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和解决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告诉我们,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历史就不能只从狭小的民族圈子中来演绎,应当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即要有世界历史眼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并运用于分析当代世界历史的基本走向和发展大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现时代的主题,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于本国特色,体现了现代化、全球化与民族化、中国化的对立统一,这就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思想 邓小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