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开源语法检查器的改进
1
作者 张泓毅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19-23,87,共6页
选择基于统计的开源Masaru语法检查器为研究对象,分析技术路线与功能特点,提出了增加3元4元模型方法,并在系统中实现了3元4元语言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语法检查器准确度达到了81%,与原系统相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
关键词 语法检查器 masaru N元语法
下载PDF
青木正儿的中国认知——以《江南春》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天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在青木正儿的中国旅行记中,无论是其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还是对往昔事物的感怀及对儒道的阐释,均有其自身的文化判断标准,即"幽玄自然"的道教认识。正因如此,青木正儿的中国认知与日本大正时期其他游华知... 在青木正儿的中国旅行记中,无论是其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还是对往昔事物的感怀及对儒道的阐释,均有其自身的文化判断标准,即"幽玄自然"的道教认识。正因如此,青木正儿的中国认知与日本大正时期其他游华知识人相比呈现出迥异的中国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木正儿 中国认知 《江南春》 幽玄自然
下载PDF
青木正儿名物学观述论——兼论名物学的独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桂丽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7-50,175,共4页
青木正儿是近代日本著名汉学家,他提出名物学应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并凸显考证名物学的成绩,对清代名物学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在名物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青木正儿 清代 名物
下载PDF
青木正儿中国文学理论史“三个时期”观点的形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勇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2-85,共4页
青木正儿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一书中提出"三个分期"的观点,力图从全新的角度对中国文学理论史进行时期划分。着重分析"三个分期"观点的内涵和理论突破,并从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的学术背景中论述此观点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 三个分期 青木正儿 铃木虎雄 内藤湖南
下载PDF
论鲁迅及其作品在日本译介的肇始——“文学革命”的视野 被引量:1
5
作者 蒋永国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43-49,共7页
20世纪20年代鲁迅及其作品被译介到日本,青木正儿、清水安三和《北京周报》是其中重要的媒介。为对抗日本近代的官学性质的支那学,在大正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青木正儿率先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此后,清水安三也在“文学革命... 20世纪20年代鲁迅及其作品被译介到日本,青木正儿、清水安三和《北京周报》是其中重要的媒介。为对抗日本近代的官学性质的支那学,在大正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青木正儿率先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此后,清水安三也在“文学革命”的视野下向日本文化界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北京周报》的主编和记者的激进倾向,也促使他们以这个报刊为阵地把鲁迅各方面的文学成就译介到日本。日本译介鲁迅及其作品的肇始表现出为日本近代化寻找文化资源的倾向,这成为后来日本借鲁迅反思其近代化的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青木正儿 清水安三 《北京周报》
下载PDF
“修辞主义”与青木正儿的中国文学观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勇 《保定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1-46,共6页
借助西方纯文学观念及文学史研究模式,青木正儿超越东亚儒学传统的思想禁锢,以“修辞主义”为关键词,详细爬梳出中国传统文学的修辞观及其审美意识。儒、道两大文艺思潮倾向“达意主义”,并不承认文学修辞的积极作用。但是,由宫廷文学... 借助西方纯文学观念及文学史研究模式,青木正儿超越东亚儒学传统的思想禁锢,以“修辞主义”为关键词,详细爬梳出中国传统文学的修辞观及其审美意识。儒、道两大文艺思潮倾向“达意主义”,并不承认文学修辞的积极作用。但是,由宫廷文学、贵族文化、俗文学等构成的世俗审美趣味却极为推崇华辞丽藻,具有浓郁的“修辞主义”特征。将文艺修辞作为生活形态与生命美学的外在表征,青木正儿初步总结出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脉络,其观点与方法时至今日仍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木正儿 文学思想 修辞主义 中国文学观
下载PDF
井深大教育理论的学术特点及启发意义
7
作者 余咏梅 李景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从日本教育家井深大的代表作《无视另一半教育的日本人》可看出其教育理论在学术上的重要特点:即着眼于现实,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教育上的种种弊端进行直接而大胆的批评;善于历史地分析问题,使其思想和论证富有厚度;以战略家的目光... 从日本教育家井深大的代表作《无视另一半教育的日本人》可看出其教育理论在学术上的重要特点:即着眼于现实,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教育上的种种弊端进行直接而大胆的批评;善于历史地分析问题,使其思想和论证富有厚度;以战略家的目光和哲学家的思想建构教育主张。其治学方法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深大 教育理论 学术特点 启发
下载PDF
海外叶燮研究综述
8
作者 邓心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5-89,100,共6页
上个世纪,叶燮研究逐渐受到海外汉学家的广泛关注。日本的青木正儿、德国的卜松山、美国的宇文所安等学者分别发挥自己的优长,以区别于国内的视角,并借助相关理论资源和文化资源,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学方法,推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上个世纪,叶燮研究逐渐受到海外汉学家的广泛关注。日本的青木正儿、德国的卜松山、美国的宇文所安等学者分别发挥自己的优长,以区别于国内的视角,并借助相关理论资源和文化资源,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学方法,推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总结并反思他们的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以给国内学者提供相应的启迪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 叶燮研究 青木正儿 卜松山 宇文所安
下载PDF
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编纂考
9
作者 薛艳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50,共8页
《章实斋先生年谱》是胡适在史学方面的代表作。胡适在创作《章谱》前后,围绕章学诚研究与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和青木正儿进行了密切的学术互动。胡适试图通过该谱训练和展示自己的考据功力,并展现他在年谱学方面的"用意与方法"... 《章实斋先生年谱》是胡适在史学方面的代表作。胡适在创作《章谱》前后,围绕章学诚研究与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和青木正儿进行了密切的学术互动。胡适试图通过该谱训练和展示自己的考据功力,并展现他在年谱学方面的"用意与方法"。1921年的胡适因参加各种社会、学术活动非常繁忙,但他还是千方百计地抽出时间完成《章谱》的写作任务。该谱革新了传统的年谱体例,创立了新的典范,提供了一个示范的样板,因而得到不少学者的仿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章实斋先生年谱》 内藤湖南 青木正儿 余英时
下载PDF
“他山之石”:青木正儿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10
作者 李勇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48-53,61,共7页
随着中国古代文论与比较文学两个研究领域的参与,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已然成为学术热点。然而,如果回溯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学术历程,就会发现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展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了。青木正儿的中国文学... 随着中国古代文论与比较文学两个研究领域的参与,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已然成为学术热点。然而,如果回溯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学术历程,就会发现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展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了。青木正儿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采纳了"文学思想"这一更为开放包容的概念,从"文艺"或"杂文学"的立场出发,坚持文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融会贯通,旨在呈现文学发展的历史趣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青木正儿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的理论视野与研究方法对国内当前的文学思想史研究仍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木正儿 文学思想史 文学趣味 杂文学 文人生活
下载PDF
青木正儿论中华文人艺术生活的自然崇拜
11
作者 李勇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89-93,共5页
在20世纪30年代,青木正儿就已经开始运用"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模式展开中国文学理论的研究。通过中华文人艺术生活的考证与复原,他试图折射出中国文学思想史的发展轨迹。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自然"成为中华文人艺术... 在20世纪30年代,青木正儿就已经开始运用"文学思想史"的研究模式展开中国文学理论的研究。通过中华文人艺术生活的考证与复原,他试图折射出中国文学思想史的发展轨迹。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自然"成为中华文人艺术生活的最高理想。这种自然崇拜不仅在中华文人的艺术生活点滴中呈现,而且在中国文艺的美学追求中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木正儿 文学思想史 自然崇拜 文人生活
下载PDF
注目于“名”:“名物学”的另一条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鄢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8,共9页
"名物学"是近几十年间由青木正儿、扬之水等人建构起来的一个现代学科。与传统名物研究相比,以实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名物学"抛开了原有的经学立场,其研究对象也随之扩张至日常饮食、服用、器玩等"小道"... "名物学"是近几十年间由青木正儿、扬之水等人建构起来的一个现代学科。与传统名物研究相比,以实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名物学"抛开了原有的经学立场,其研究对象也随之扩张至日常饮食、服用、器玩等"小道",然而与传统一脉相承的是,它依旧以训诂与考证为基本方法,同时仍然偏重于对"物"的研究。已变的研究对象及关怀和未变的研究方法与侧重之间难免存在龃龉:青木正儿使用小说、类书等不适用于考证的材料,扬之水追问"名物学"与文学研究的联系,其实都意味着某种对新思路的呼吁,而注目于"名",不仅可以回应这种呼吁,还与他们的研究兴趣相适应,同时也是名物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学科独立的角度来看,在"物"之外兼顾"名",也有利于"名物学"明确自身与其他学科之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物学 青木正儿 扬之水 文学 日常生活
下载PDF
五四时期中国儿歌的越境与海外接受——以青木正儿对《歌谣》周刊的译介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晨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4期89-97,共9页
1925年,青木正儿将《歌谣》周刊的儿歌选译成日文,并编入《世界童谣集(下)》在日本出版。青木的译介将五四时期民俗学研究成果即时地传播至日本,为日本提供了理解新文化运动的途径。同时,中国儿歌越入日本童谣的文化生成空间,作为日本... 1925年,青木正儿将《歌谣》周刊的儿歌选译成日文,并编入《世界童谣集(下)》在日本出版。青木的译介将五四时期民俗学研究成果即时地传播至日本,为日本提供了理解新文化运动的途径。同时,中国儿歌越入日本童谣的文化生成空间,作为日本童谣的参照被纳入世界童谣体系,获得了融入世界儿童文学可能性。在翻译过程中,青木基于自身对民俗学的兴趣和对戏曲的精通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意译,保留了儿歌之民俗学价值的同时也忽略了儿歌体裁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青木正儿 儿歌 《歌谣》周刊 译介
下载PDF
青木正儿的《文心雕龙》研究——以文体论和修辞论为中心
14
作者 陈多友 王梦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5-14,157,共11页
青木正儿的《文心雕龙》研究主要围绕文体论和修辞论展开。基于清朝姚鼐的十三类文体分类法,青木正儿选取昭明太子《文选》的文章,引入刘勰《文心雕龙》的"文笔"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文体分类说"文章流别论"。青木正... 青木正儿的《文心雕龙》研究主要围绕文体论和修辞论展开。基于清朝姚鼐的十三类文体分类法,青木正儿选取昭明太子《文选》的文章,引入刘勰《文心雕龙》的"文笔"理论,提出了自己的文体分类说"文章流别论"。青木正儿把《文心雕龙》中《情采》至《隐秀》的十篇文章列入修辞论的范畴,指出"声韵说""对句法"和"事类"三种修辞技法是创作骈体文最重要的三种修辞手法,同时批判了刘勰的文论思想的局限性。对铃木虎雄《文心雕龙》研究的"批判性继承",正是青木正儿《文心雕龙》研究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木正儿 《文心雕龙》 文章流别论 修辞论 铃木虎雄
下载PDF
汉唐经学传统与日本京都学派戏曲研究刍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童岭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72,73-77,共13页
20世纪初,秉承了汉唐经学传统的日本京都学派面对欧美汉学、罗振玉和王国维、东京学派的三重研究压力,也开始了他们的戏曲研究摸索之旅。京都学派经过前后三代学者狩野直喜、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的努力,形成了各自风格迥异,但却具有统... 20世纪初,秉承了汉唐经学传统的日本京都学派面对欧美汉学、罗振玉和王国维、东京学派的三重研究压力,也开始了他们的戏曲研究摸索之旅。京都学派经过前后三代学者狩野直喜、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的努力,形成了各自风格迥异,但却具有统一特质的戏曲研究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经学 京都学派 狩野直喜 青木正儿 吉川幸次郎
原文传递
论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的域外语境特色
16
作者 曹莉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100,共10页
青木正儿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一直受到较高评价。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域外汉学研究成果,青木在地理环境论影响下采用南北框架史述模式;在西方戏剧观念影响下重视情节结构、关注剧场结构方面的研究,是受近代日本学术潮流的影响,充分体现... 青木正儿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一直受到较高评价。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域外汉学研究成果,青木在地理环境论影响下采用南北框架史述模式;在西方戏剧观念影响下重视情节结构、关注剧场结构方面的研究,是受近代日本学术潮流的影响,充分体现了近代日本文化语境特色。充分了解这一点,对青木正儿中国戏曲研究的整体认识和评价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木正儿 戏曲史 南北框架 情节结构 剧场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