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高压气枪震源气泡物理模型及其应用
1
作者 赵迪 徐润泽 +1 位作者 张帅 李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8-1119,共12页
基于可压缩气泡动力学理论,建立改进的高压气枪震源气泡物理模型,其中考虑气枪气泡系统之间的物质输运效应、气液热传导等多种影响因素.改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且优于传统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探究了特征参数对单枪... 基于可压缩气泡动力学理论,建立改进的高压气枪震源气泡物理模型,其中考虑气枪气泡系统之间的物质输运效应、气液热传导等多种影响因素.改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且优于传统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探究了特征参数对单枪和双枪气泡动力学特性及流场压力波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气枪开口方式是模拟压力波首脉冲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于后续的气泡溃灭脉动压力影响较小;气枪平移运动对气泡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气枪非同步激发可在保证压力波低频段能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高频段能量.本研究旨在为深海资源勘探新型气枪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气泡 物质输运 压力波 频谱
下载PDF
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建模及仿真
2
作者 陈家城 周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7,共8页
针对70 kW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进行建模,基于Simulink平台搭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系统模型。基于该模型在稳态下研究温度、膜含水量、压力对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分析水气跨膜运输情况。仿真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在0.4~1.0 A/cm范围内时,... 针对70 kW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进行建模,基于Simulink平台搭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系统模型。基于该模型在稳态下研究温度、膜含水量、压力对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分析水气跨膜运输情况。仿真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在0.4~1.0 A/cm范围内时,电堆输出电压保持稳定。然后在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动态工况下,分析电池系统输出性能和水气跨膜传输情况,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大功率车用PEMFC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SIMULINK 仿真模型 电压特性 质量传输 动态分析
下载PDF
气团来源和云雾过程对华南高山背景区亚微米气溶胶数谱分布的影响
3
作者 周淑婷 龚道程 +8 位作者 张诗炀 张庆祖 王文路 刘小婷 张涛 周炎 王伯光 陈多宏 王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在南岭国家大气背景站(南岭站,海拔1690m)采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对亚微米气溶胶的数浓度及粒径谱分布进行了观测.结合同期常规污染和气象数据,分析了不同来源气团与气象条件下气溶胶数谱分布的特征,探讨了典型云雾天气条件下... 在南岭国家大气背景站(南岭站,海拔1690m)采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对亚微米气溶胶的数浓度及粒径谱分布进行了观测.结合同期常规污染和气象数据,分析了不同来源气团与气象条件下气溶胶数谱分布的特征,探讨了典型云雾天气条件下气溶胶数浓度及谱分布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岭站气溶胶的平均数浓度为1.14×10^(3)个/cm^(3),低于国内外大多数高山背景站,云雾天气多是造成南岭站气溶胶数浓度低的重要原因;气溶胶主要以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为主,二者占总数浓度超过95%;气溶胶数浓度呈现下午高于上午的规律,峰值出现在下午14:00时左右.在途径珠三角的南部气团(占比66.2%)和途径湖南地区的北部气团(占比33.8%)影响下的气溶胶数谱分布均为双峰模态,但南部气团影响下的气溶胶数浓度约是北部气团(7.9×10^(2)个/cm^(3))影响下的2倍,且40~300nm粒径段的粒子数浓度明显升高.云雾时段的核模态和积聚模态气溶胶数浓度明显低于非云雾时段,总气溶胶数浓度下降幅度可达80%,说明云雾对气溶胶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云雾发展过程中,气溶胶数浓度粒径分布变化规律呈现双峰型-单峰型-双峰型,谱宽不断收窄,且峰值粒径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 国家背景站 细颗粒物 粒径谱 气团传输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X区MTDs特征及形态动力学控制因素
4
作者 彭晨昂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海底斜坡地形对浊流的走向及其沉积物的分布与几何形状具有控制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顶面地形起伏不平,也会影响后续浊流沉积分布。为了进一步探究海底复杂地形如何对后期浊流的沉积分布产生影响,基于南海... 海底斜坡地形对浊流的走向及其沉积物的分布与几何形状具有控制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顶面地形起伏不平,也会影响后续浊流沉积分布。为了进一步探究海底复杂地形如何对后期浊流的沉积分布产生影响,基于南海北部陆坡X区三维地震数据,对研究区发育的MTDs及其顶界面地形进行刻画,利用Fluent软件中多相流双欧拉法和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MTDs顶面地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识别出大规模的块体搬运沉积,地震剖面显示出空白杂乱反射的特征,同时还识别出逆冲断层、挤压脊等典型构造,这些构造导致MTDs顶界面的地形起伏不平。MTDs趾部发育挤压脊,浊流路过时动能逐渐消散,充填挤压脊之间的凹槽,趾部平缓区域沉积分布明显。入流初速度越大,MTDs顶界面受到的侵蚀程度就越严重,且随着模拟过程的结束,后期浊流对MTDs顶界面的侵蚀和沉积分布走向与入口方向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沉积 块体搬运沉积 顶界面地形 沉积分布 侵蚀 挤压脊
下载PDF
大客流场景下地铁电扶梯故障的乘客疏散
5
作者 李微微 楼晓雷 +2 位作者 杨文杰 胡明伟 邓萱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地铁车站客流量大、疏散路线复杂、地下空间有限,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而乘客未得到及时疏导,易造成人员恐慌,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因此,基于安全疏散的地铁车站客流调控,对确保乘客安全出行,维持地铁系统运营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社会... 地铁车站客流量大、疏散路线复杂、地下空间有限,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而乘客未得到及时疏导,易造成人员恐慌,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因此,基于安全疏散的地铁车站客流调控,对确保乘客安全出行,维持地铁系统运营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社会力模型,以深圳地铁1号线车公庙站为例,运用仿真软件AnyLogic建立地铁车站大客流场景下的疏散模型,从微观角度模拟分析了叠加电扶梯故障突发事件对客流疏散的影响,对比实际调查的高峰期站台容纳量数据,突出大客流场景研究的重要性.通过仿真实验证明突发事件发生时平均分配疏散客流措施效果更佳,将原目的地为拥挤处电扶梯的乘客引导至其他电扶梯虽然会造成部分乘客走行距离的增加,但疏散速率会提升,高峰时期能够提升46.51%,大客流场景下能够提升93.26%.在大客流疏散背景下,叠加不同位置的电扶梯故障假设情景,分类讨论具体的客流平均分配方案,通过仿真实验定量确定各情景下的最佳客流分配方案,为地铁运营部门制定疏散预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地铁车站 大客流 突发电扶梯故障 客流疏散 微观仿真
下载PDF
Unleashing the Potential of Unidirectional Mechanical Materials: Breakthroughs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6
作者 Sunil Harripersad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24年第4期66-86,共21页
The emergence of mechanically one-way materials presents an exciting opportunity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e substances exhibit unique nonreciprocal mechanical responses, enabling them to selectively ... The emergence of mechanically one-way materials presents an exciting opportunity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e substances exhibit unique nonreciprocal mechanical responses, enabling them to selectively channel mechanical energy and facilitate directed sound propagation, controlled mass transport, and concentr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amidst random mo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ly one-way materials,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cross various industries, and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related to their production and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ally One-Way Materials Nonreciprocal Mechanical Responses Directed Sound Propagation Controlled Mass Transport Energy Harvest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Economic Viability Environmental Impact
下载PDF
低压浑水管道输沙规律研究及水流挟沙力计算
7
作者 杨少林 金瑾 +1 位作者 马勇勇 兰文宇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目的】确定输水工程适宜运行的水力条件。【方法】以巴音沟河流域输水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泥沙质量浓度、压力条件下浑水管道输沙规律及水流挟沙力特性。【结果】(1)管道断面垂向泥沙质量浓度分布受压力、体积... 【目的】确定输水工程适宜运行的水力条件。【方法】以巴音沟河流域输水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泥沙质量浓度、压力条件下浑水管道输沙规律及水流挟沙力特性。【结果】(1)管道断面垂向泥沙质量浓度分布受压力、体积含沙量及管径等因素的影响;当压力及管径较小时,泥沙淤积厚度为6.3~8.0 mm,压力及管径较大时,在Y=-0.07区域以下淤积较多,淤积厚度达到8.6~9.4 mm;(2)同一管径及流速下,随着体积含沙量的增大,该区域流速梯度增大,最大增幅为14%;(3)随着水流速度增大,水流挟沙力增大,悬移质质量浓度也越大,但是悬浮指标逐渐变小。【结论】在低压浑水管道中,管径越大、泥沙质量浓度越大、压力越小,水流挟沙力越小,泥沙越容易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输沙 数值模拟 垂向泥沙质量浓度分布 水流挟沙力 悬浮指标
下载PDF
浮泥特性及输移规律综述
8
作者 刘洁 周鹏 孟彩侠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共11页
浮泥广泛存在于河口、海岸、内河和水库中,是引起航道淤积、地形演变和环境污染的关键因素。针对浮泥的形成机制及观测方法,对固结机理、浮泥流变、触变特性和浮泥输运规律进行了总结和讨论;目前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和适用条件存在差异,... 浮泥广泛存在于河口、海岸、内河和水库中,是引起航道淤积、地形演变和环境污染的关键因素。针对浮泥的形成机制及观测方法,对固结机理、浮泥流变、触变特性和浮泥输运规律进行了总结和讨论;目前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和适用条件存在差异,难以在实际应用中普遍使用;在此基础上应重点关注浮泥内部结构和外部荷载及生物因素影响,及大型水库中浮泥特性和输运规律的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浮泥 流变特性 质量输移 悬扬速率 重力流
下载PDF
基于热传递过程的薄层水流流速测量方法及装置
9
作者 王伟 余方潜 +3 位作者 卢富运 马玉莹 陈杨 程晓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3,共7页
基于薄层水流中的热传递过程,提出测量水流流速的示踪方法,并设计对应的测量系统。在室内试验坡面上,设计不同试验工况(坡度为5°,10°,20°,流量为2,5,8 L/min),以盐示踪法为对照,研究热示踪测量薄层水流流速的可行性及其... 基于薄层水流中的热传递过程,提出测量水流流速的示踪方法,并设计对应的测量系统。在室内试验坡面上,设计不同试验工况(坡度为5°,10°,20°,流量为2,5,8 L/min),以盐示踪法为对照,研究热示踪测量薄层水流流速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测量系统能准确地测得热示踪剂的运移过程;热与盐2种示踪剂测得流速范围为0.408~1.522 m/s,线性拟合斜率为1.006,R~2为0.993,表明两者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热示踪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由于物理属性差异,部分水力工况下示踪剂的释放方式对盐和热的测量结果影响显著,表明此时2种示踪剂测量流速的代表性不同;可采用盐与热联合示踪的方法,取二者测量结果的均值作为薄层水流的平均流速,以提高测量结果的代表性。研究结果可为复杂下垫面、盐渍化和禁用化学成分等特殊坡面上薄层水流流速的准确测量提供新方法和理论参考。薄层水流流速的准确测量对地表水文和土壤侵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示踪 盐示踪 质心法 薄层水流 热传递过程
下载PDF
大尺寸碳化硅晶体生长热-质输运过程建模及数值仿真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嘉铮 张辉 +1 位作者 郑丽丽 马远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0-561,共12页
碳化硅(SiC)电子器件的性能和成本受衬底质量影响,因此生长大直径高品质SiC单晶意义重大。物理气相传输(PVT)法是一种常用的生长方法,但其主要面临热场设计与气流控制问题。本工作对电阻加热PVT法生长150 mm SiC单晶完整过程开展数值仿... 碳化硅(SiC)电子器件的性能和成本受衬底质量影响,因此生长大直径高品质SiC单晶意义重大。物理气相传输(PVT)法是一种常用的生长方法,但其主要面临热场设计与气流控制问题。本工作对电阻加热PVT法生长150 mm SiC单晶完整过程开展数值仿真研究,建立描述SiC原料热解和再结晶及其多孔结构演变、热-质输运、晶体形貌变化的数理模型,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晶体生长、原料演变与热场变化等过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原料区侧面高温导致气流不均匀,晶面呈“W”形,原料区底部高温得到均匀气流和微凸晶面;长晶界面通过径向温度变化调节气相组分平衡压力,使晶面生长成等温线形状;晶体生长速率与原料温度、剩余原料量呈正相关。模拟结果与已报道实验结果吻合,对优化生长SiC单晶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单晶 单晶生长 热-质输运 数学模型 电阻加热 物理气相传输
下载PDF
重整气组分对HT-PEMFC性能影响研究
11
作者 徐欢 夏章讯 +2 位作者 景粉宁 王素力 孙公权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7-692,共6页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通常以含N_(2)、CO、CO_(2)等非氢组分的重整氢气作为燃料,而非氢组分的存在使得电池性能大幅下降、稳定性变差。通过极化分析、电化学阻抗谱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组分与浓度的N_(2)、CO对HT-PEMFC性...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通常以含N_(2)、CO、CO_(2)等非氢组分的重整氢气作为燃料,而非氢组分的存在使得电池性能大幅下降、稳定性变差。通过极化分析、电化学阻抗谱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组分与浓度的N_(2)、CO对HT-PEMF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_(2)单独存在时的稀释效应增加了物质传输阻抗,而CO单独存在时会毒化电催化剂,增加氢氧化反应(HOR)电荷转移阻抗。在惰性稀释组分和毒化组分共同存在时,膜电极性能损失高于它们单独存在时的加和。该现象源于在较高的H2传质阻力条件下,H_(2)与CO的竞争吸附反应导致的毒化加剧。本研究为HT-PEMFC膜电极的设计优化奠定了基础,并为电堆高效可靠性运行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 重整氢气 电化学阻抗谱 物质传输
下载PDF
电控离子选择渗透膜分离过程传质模型的构建
12
作者 高凤凤 张雪锋 +1 位作者 张忠林 郝晓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9-618,共10页
【目的】电控离子选择渗透(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permselectivity, ESIP)是一种新型的离子选择性膜分离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低浓度目标离子的高效、连续、选择性分离。然而,离子在膜内传质不符合Nernst-Planck理论,建立ESIP离... 【目的】电控离子选择渗透(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permselectivity, ESIP)是一种新型的离子选择性膜分离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低浓度目标离子的高效、连续、选择性分离。然而,离子在膜内传质不符合Nernst-Planck理论,建立ESIP离子传质模型有助于人们理解ESIP分离过程。【方法】在ESIP膜分离系统中,为研究离子在膜上双脉冲电势与极室槽电压耦合动态场中的传质行为,提出了修正的Nernst-Planck模型。根据唐南(Donnan)平衡以及电中性假设等,建立了ESIP膜分离过程的离子传递稳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了电流密度、膜厚、膜内离子活性位点浓度对膜分离系统中离子浓度和电阻分布的影响。【结果】在原料侧扩散层和膜相内,膜厚和离子活性位点浓度对离子浓度分布影响较大,降低膜厚、提高离子活性位点浓度是提高离子传质的主要方式。在高电流密度、低膜厚和高离子活性位点浓度下,原料侧扩散层电阻在整体电阻中占主导作用,通过增加流体流速或减小腔室厚度以提高离子传质速率。在低电流密度、较高膜厚下,Donnan层电阻占主导作用,通过增加膜的离子活性位点来提高离子传质速率。【结论】在高电流密度、低膜厚和高离子活性位点浓度下,减弱扩散层电阻(增加流体流速、减少腔室厚度)是实现ESIP性能优化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离子选择渗透膜分离 离子传质 数值模拟 浓度分布 电阻分布
下载PDF
激光诱导微纳米物质在1维载体上的输运
13
作者 刘玉丽 申健 +1 位作者 孙燕明 李睿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46,共7页
为了探索微纳米物质在1维载体上的可控输运问题,采用聚焦激光辐射输运载体获得温度梯度的方法,进行了微纳米石蜡球在单根碳纳米线圈上输运问题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梯度可以驱动碳纳米线圈上的微纳米石蜡由高温区域向低... 为了探索微纳米物质在1维载体上的可控输运问题,采用聚焦激光辐射输运载体获得温度梯度的方法,进行了微纳米石蜡球在单根碳纳米线圈上输运问题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梯度可以驱动碳纳米线圈上的微纳米石蜡由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移动,即发生输运现象;调整激光的聚焦位置可以实现输运方向的可控,调节聚焦激光输出功率可以实现输运距离和输运质量的可控;激光电流为33.0 mA,36.0 mA,39.0 mA,42.0 mA时,微纳米石蜡球输运距离分别为0.69μm, 1.40μm, 2.00μm, 2.50μm。该研究为微纳米物质的可控输运提供了新方法,对进一步研究微纳米物质输运问题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物质输运 激光诱导 温度梯度 碳纳米线圈
下载PDF
红河流域(中国部分)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适用性评价
14
作者 张继辉 陈俊旭 +4 位作者 范云江 童健航 杨馥熔 胡智文 邵毕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1,79,共5页
蒸散发是地表—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的核心过程,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选择合适方法对其精确估算是揭示该区域陆气耦合机理的基础和难题。基于红河流域(中国部分)25个站点60年气象资料,以FAO56-Penm-Monteith方法为基准,M-K检验和泰勒图为主要依... 蒸散发是地表—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的核心过程,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选择合适方法对其精确估算是揭示该区域陆气耦合机理的基础和难题。基于红河流域(中国部分)25个站点60年气象资料,以FAO56-Penm-Monteith方法为基准,M-K检验和泰勒图为主要依据,从五个方面评估8种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辐射类方法中的Hargreaves、Priestley-Taylor法适用性最好,估算结果与FAO接近(R^(2)≈0.9),Makkink、Abtew法次之;温度类方法中Linacre法优于McCloud法;质量传输类方法中Rohwer、Penman法较差。研究结果不仅为红河流域(中国部分)提供了高适应性蒸散发估算方法,同时揭示了流域PET时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辐射法 温度法 质量传输法 红河流域
下载PDF
利用机器学习研究中低能重离子碰撞中的物理问题
15
作者 张英逊 王方元 +5 位作者 李理 陈响 崔莹 王馨钰 杨钧评 赵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1-761,I0001,共12页
中低能重离子碰撞的内禀涨落破坏了重离子碰撞的初态输入量与末态观测量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对利用机器学习从末态观测量反推感兴趣的初态输入物理量,如碰撞参数、状态方程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微观动力学输运模型出发,分析了末态... 中低能重离子碰撞的内禀涨落破坏了重离子碰撞的初态输入量与末态观测量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对利用机器学习从末态观测量反推感兴趣的初态输入物理量,如碰撞参数、状态方程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微观动力学输运模型出发,分析了末态观测量相对于初态输入量产生分布的原因。理论计算表明末态观测量对于初态输入量的涨落近似满足高斯形式。通过结合贝叶斯定理和无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模型无关地分类碰撞的事件以及重构碰撞参数的分布。进一步利用两种神经网络对质子、中子在同位旋非对称介质中有效质量的劈裂进行了分析,指出末态实验数据的扁平化处理能提高卷积神经网络和简单神经网络分辨质子、中子有效质量劈裂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碰撞 输运理论模型 涨落机制 碰撞参数 有效质量劈裂 机器学习算法
下载PDF
CO_(2)捕集工艺中热再生气余热的PVDF/BN-OH平板复合膜回收特性
16
作者 尚玉 肖满 +2 位作者 崔秋芳 涂特 晏水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8-1628,共11页
围绕CO_(2)化学吸收工艺中热再生气的余热回收来开展研究。本文在CO_(2)化学吸收系统的再生塔顶增设换热器,利用分流的冷富CO_(2)吸收剂溶液来回收热再生气(CO_(2)和水蒸气混合气体)中的余热,可降低CO_(2)再生能耗,且余热回收性能越优,... 围绕CO_(2)化学吸收工艺中热再生气的余热回收来开展研究。本文在CO_(2)化学吸收系统的再生塔顶增设换热器,利用分流的冷富CO_(2)吸收剂溶液来回收热再生气(CO_(2)和水蒸气混合气体)中的余热,可降低CO_(2)再生能耗,且余热回收性能越优,降耗效果越明显。采用膜换热器替代传统钢制换热器,利用余热回收过程中冷凝水的热质耦合传递,可强化余热回收性能。本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主体,添加羟基化氮化硼(BNOH)共混改性,以聚酯纤维(PET)无纺布作为支撑层,制备了PVDF/BN-OH平板复合膜,并在乙醇胺(MEA)基富液分流化学吸收工艺中,探讨了复合膜的余热回收性能,同时与商业PVDF平板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与不添加BN-OH的M1膜相比,添加质量分数1%BN-OH的M3膜的平均孔径增加了约11.32%,而孔隙率仅下降了约7.14%,且依然保持亲水特性(水接触角为77.1°),同时热导率提高了约52.25%,说明M3膜具有强化热质耦合传递特性的潜能。与M1膜相比,在相同的操作参数条件下,M3膜的余热回收通量和热回收率最大可分别增加95.5%和31.6%。与具有更小厚度的商业化PVDF膜相比,M3膜的余热回收通量和热回收率最大可提高54.8%和9.6%,具有更优的余热回收特性。最后,通过拟合得出余热回收率与各试验因素之间的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传热 传质 跨膜冷凝器 解吸
下载PDF
启动冲击下的轨道运输车动力学分析及调谐质量阻尼器减振设计
17
作者 万书亭 王萱 +3 位作者 张雄 孙龙印 赵静一 蔡伟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电气设备的吊装、运输环节通常是检修维护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极易为设备检修引入附加安全隐患。本文针对变压器运输过程中不同启动速度曲线下的冲击响应特性开展研究,建立了变压器-运输车耦合实体模型,分别利用ANSYS和Adams得... 电气设备的吊装、运输环节通常是检修维护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极易为设备检修引入附加安全隐患。本文针对变压器运输过程中不同启动速度曲线下的冲击响应特性开展研究,建立了变压器-运输车耦合实体模型,分别利用ANSYS和Adams得出了不同启动速度曲线下变压器的动态应力分布图和铁芯摆动位移曲线,提出了一种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振动抑制方法。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以不同时间常数的阶跃响应信号作为速度曲线启动时,变压器的动态应力分布差别较大。变压器受力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油枕悬臂段、铁芯连接位置、变压器与运输车固定筋板等位置。TMD能够为主结构提供一个方向相反的惯性力,从而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实现振动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轨道运输车 有限元仿真分析 动力学仿真分析 调谐质量阻尼器
下载PDF
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高效电还原策略
18
作者 邹心仪 顾均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4-31,共18页
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可以将可再生电能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化为高价值燃料和化学品.选择性、能量转化效率、碳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是评价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是否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主要指标.在碱性或中性电解液中进行二氧化碳电还原,由... 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可以将可再生电能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化为高价值燃料和化学品.选择性、能量转化效率、碳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是评价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是否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主要指标.在碱性或中性电解液中进行二氧化碳电还原,由于部分二氧化碳在阴极转化为碳酸盐,导致碳利用效率降低.碱性电解液和中性电解液还分别存在电解液再生过程耗能巨大和溶液电阻较高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使用碱性和中性电解液的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能量转化效率低下.最近,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有望提高碳利用效率和能量利用效率,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在酸性条件下提升二氧化碳还原选择性具有挑战.前期研究已发展了多种策略以抑制酸性条件下的氢离子还原反应并促进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但研究者对于酸性条件下的阳离子效应以及局域pH效应等基础科学问题认识尚不一致.此外,气体扩散电极内的碳酸氢盐盐析问题仍限制着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还原电解系统的可持续性.因此,亟需对促进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电还原的不同策略及可能机制进行总结,并探讨进一步提升电解系统可持续性的潜在路径.本文首先概述了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的提出及发展历程,对比了碱性、中性和酸性电解液中进行二氧化碳电还原的优势和劣势.着重从传质过程和电极反应两方面对已报道的酸性条件下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了传质过程中二氧化碳还原半反应引起的局域高pH对氢离子还原反应的抑制作用,碱金属离子对于氢离子电迁移过程的抑制作用,以及抑制氢离子扩散过程的基本策略.对于电极反应,探讨了催化位点本征活性的调控、碱金属离子调控界面电场对于二氧化碳还原动力学的影响,以及碱金属离子与反应中间体的直接配位作用.然后,概述了近期无金属离子酸性电解液中二氧化碳电还原技术的进展,该技术旨在提升二氧化碳电还原性能的可持续性.介绍了酸性条件二氧化碳电还原过程的理论模拟方法,提出了将原子尺度的密度泛函理论模拟与电极微反应动力学模拟及介观、宏观尺度传质过程的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最后,总结了促进酸性条件二氧化碳电还原的不同策略,展望了电极微环境检测、模拟和调控的可能途径,以及进一步提升酸性条件二氧化碳电还原稳定性及降低成本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电催化 酸性电解液 传质 阳离子效应
下载PDF
一般维数的Busemann定理
19
作者 郭亚琦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19,共4页
针对一般凸体(不假设对称性),利用Brunn-Minkowski不等式和质量传输方法把Busemann定理推广到余维数为K的情形.
关键词 凸几何 截面体 Busemann定理 Busemann-Petty问题 质量传输
下载PDF
南太平洋富稀土海区海水中的溶解态稀土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
作者 刘洪娜 李力 +3 位作者 任艺君 王小静 刘季花 石学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因其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备受关注。一般认为,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和钇(总称REY)的主要来源为上覆海水,但针对富稀土海区上覆海水中REY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针对南太平洋富稀土海区采集的3个站位的全水深海水样品,测试出了1... 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因其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备受关注。一般认为,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和钇(总称REY)的主要来源为上覆海水,但针对富稀土海区上覆海水中REY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针对南太平洋富稀土海区采集的3个站位的全水深海水样品,测试出了15种溶解态REY,并对比了邻近海域已发表的数据,分析了该海区REY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区表层水中溶解态REY浓度主要受风尘输入影响,而中层和深层水体中溶解态REY浓度主要受水团控制。经过澳大利亚后太古代页岩(PAAS)和北太平洋深层水(NPDW)归一化后的配分模式可确定REY间的分馏特征,分辨出不同水团。与其他大洋中报道的REY数据比较发现,表层水中REY浓度受风尘和河流输入影响导致差别较大,中层水中REY浓度与印度洋较为接近,深层水中REY浓度与不同大洋的水团年龄表现为正相关趋势,即REY浓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大西洋、印度洋、南太平洋、北太平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稀土元素 源汇过程 水团运输 南太平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