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amples for Histological,Stereological Analysis and Cell Culture of Canine Mast Cell Tumors
1
作者 Samanta Rios Melo Thaís Andrade Costa-Casagrande Julia Maria Matera 《Open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2012年第4期216-224,共9页
Objective: To collect high quality, representative tissue material from tumors and manage its distribution to different laboratories. Design: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Animals: Thirty-six dogs with mast cell tumor... Objective: To collect high quality, representative tissue material from tumors and manage its distribution to different laboratories. Design: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 Animals: Thirty-six dogs with mast cell tumors. Procedures: The samples were submitted for the following analyses: stereology;histopathology;cell culture;breakdown for cytogenetic analysis of chromosomes (based on the Boxer breed published genome);Cell lysis for Real Time PCR and quantific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of CX 43, 32 and E-cadherin in canine mast cells. Results: Cytogenetic chromosome analysis, 90.9% of the samples were considered to be of good quality. For gene expression quantification of CX 43, 32 and E-cadherin in canine mast cell tumors (MCT), 95.5% of samples were considered to be of good quality.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We seek to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surgical collection and post-surgical tissue preparation on laboratory testing by collecting surgical material appropriately to allow accurate diagnosis and reliable clinical prognosis and minimize errors caused by inadequate preparation of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t cell tumor Oncologic Surgery CANINE tumor Collection Stereological Analysis
下载PDF
Canine Cutaneous Mast Cell Tumor: Biologic Behavior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rognostic Indicators
2
作者 Sabrina dos Santos Costa Poggiani Erika Maria Terra +2 位作者 Rafael Torres Neto Mirela Tinucci Costa Renée Laufer Amorim 《Open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2012年第4期255-261,共7页
Cutaneous mast cell tumor (MCT) shows a variable biological behavior in dogs and may present either as solitary masse that can be treated and cured with surgical removal or as a systemic metastatic and fatal disease. ... Cutaneous mast cell tumor (MCT) shows a variable biological behavior in dogs and may present either as solitary masse that can be treated and cured with surgical removal or as a systemic metastatic and fatal disease. Histological grade, KIT pattern and proliferative index are typically prognostic factors in MCT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investigated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data (breed, age, gender, tumour location, tumor size, time before surgery, number of tumours, occurrence of metastasis and recurrence), cellular proliferation (Ki-67, mitotic index), intratumoural microvessel density (IMVD) and apoptotic index with the histological grade and KIT pattern. 28 tumors, from 20 dogs with cutaneous MCT were evaluated. There was association between histological grade, IMVD, tumor ulceration and number of tumor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Ki-67 expression and mitotic index was observed in MCTs with cytoplasmic KIT staining pattern. Patnaik histological grade system was related to mitotic index. Histological grade in canine cutaneous MCT should not be assessed as the only prognostic factor, but associated with KIT pattern, IMDV, cellular proliferation, presence of tumour ulceration, number of tumours, recurrences and metast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G mast cell tumor PROGNOSIS BIOLOGIC Behavior
下载PDF
c-KIT受体蛋白在犬皮肤肥大细胞瘤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3
作者 康静静 蔡茂 +3 位作者 焦静旖 秦永敏 杨静亚 宋予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皮肤肥大细胞瘤(MCT)是犬发生率较高的皮肤肿瘤类型之一,多发于老年犬,是危害犬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c-KIT受体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可调控肥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本文旨在阐明c-KIT受体蛋白在犬皮肤MCT中的作用及... 皮肤肥大细胞瘤(MCT)是犬发生率较高的皮肤肿瘤类型之一,多发于老年犬,是危害犬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c-KIT受体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可调控肥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本文旨在阐明c-KIT受体蛋白在犬皮肤MCT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总结了c-KIT受体蛋白在肥大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深入探讨了c-KIT受体蛋白检测在犬皮肤M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明确了c-KIT受体蛋白在犬皮肤MC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c-KIT受体蛋白在犬皮肤MCT中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肥大细胞瘤 作用机制 c-KIT受体蛋白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骨髓源性肥大细胞表达MMP-3、MMP-9、IL-17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玉姣 欧阳晴晴 +3 位作者 王然 毋静 赵进军 杨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33-1637,共5页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骨髓源性肥大细胞(BMMCs)分泌MMP-3、MMP-9、IL-17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BMMCs,将培养8周的BMMCs种植于12孔板中。细胞分为4个组:BMMCs+PBS组(对照组)、BMMCs+2 ng/m L TNF-α组(2 ng/m L组)、BMMCs+10...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骨髓源性肥大细胞(BMMCs)分泌MMP-3、MMP-9、IL-17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BMMCs,将培养8周的BMMCs种植于12孔板中。细胞分为4个组:BMMCs+PBS组(对照组)、BMMCs+2 ng/m L TNF-α组(2 ng/m L组)、BMMCs+10 ng/m L TNF-α组(10 ng/m L组)、BMMCs+50 ng/m L TNF-α组(50 ng/m L组),不同浓度TNF-α与BMMCs作用后,在12、24 h收集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在m RNA水平检测MMP-3、MMP-9、IL-17的表达。结果培养12 h后,2 ng/m L组、10 ng/m L组、50 ng/m L组MMP-3、MMP-9、IL-17 m 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TNF-α浓度的上升m 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24 h结果与12 h结果一致,24 h与12 h之间比较,除50 ng/m L组MMP-3 m RNA的表达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MMP-3、MMP-9、IL-17m 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TNF-α可以上调BMMCS表达MMP-3、MMP-9、IL-17,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源性肥大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MMP-3 MMP-9 IL-17
下载PDF
柠檬醛对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和气道嗜酸粒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贾莹 王秋娟 +1 位作者 殷志勇 吴梧桐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6-750,共5页
目的:研究柠檬醛对致敏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以及对大鼠气道嗜酸粒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卵蛋白致敏制备大鼠哮喘模型。通过大鼠被动肥大细胞脱颗粒,放免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 目的:研究柠檬醛对致敏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以及对大鼠气道嗜酸粒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卵蛋白致敏制备大鼠哮喘模型。通过大鼠被动肥大细胞脱颗粒,放免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粒细胞,采用膜联蛋白和碘化丙啶联合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柠檬醛高、中剂量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以及TNF-α和IL-8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柠檬醛高、低剂量组都能明显提高嗜酸粒细胞的凋亡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柠檬醛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并且促进嗜酸粒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 肥大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8 嗜酸粒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黄芪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肠黏膜肥大细胞活性及肠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罗刚健 甘小亮 +2 位作者 黑子清 陈立新 黎尚荣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436-144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肠黏膜肥大细胞活性及肠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黄芪高,低剂量组(20,10 g·kg-1)。复制重度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动物肠黏膜病理学变化... 目的:探讨黄芪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肠黏膜肥大细胞活性及肠黏膜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黄芪高,低剂量组(20,10 g·kg-1)。复制重度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动物肠黏膜病理学变化,测定小肠组织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组胺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肠黏膜肥大细胞(intestinal mucosal mast cells,IMMC)数量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Chiu’s评分,类胰蛋白酶表达,IMMC数目,MDA,TNF-α明显升高及SOD活性、组胺明显降低且出现明显脱颗粒现象;黄芪能减轻上述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Chiu’s评分与小肠组胺浓度呈负相关,与TNF-α浓度呈正相关,SOD活性与组胺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减轻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肠黏膜损害,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再灌注 肠黏膜肥大细胞 组胺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胃癌患者中分布及其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娜 庄园 +6 位作者 王婷婷 彭六生 程平 李文华 赵永亮 余佩武 邹全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中及胃癌患者不同类型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研究肥大细胞在胃癌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表型及对肿瘤细胞促炎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56例患者的外周血、肿瘤组织、癌旁组织、非肿瘤...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中及胃癌患者不同类型组织中的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研究肥大细胞在胃癌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表型及对肿瘤细胞促炎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56例患者的外周血、肿瘤组织、癌旁组织、非肿瘤正常组织的肥大细胞占CD45+总白细胞的比例,以及其在各组织中共刺激分子HLA-DR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针对肥大细胞特异性标志胰蛋白酶(tryptase)原位分析其在各组织中的浸润情况;最后通过人肥大细胞系HMC-1与胃癌细胞系BGC-823共培养,探讨肥大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分泌促炎因子TNF-ɑ的作用。结果正常人和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肥大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P>0.05),胃癌组织内肥大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和正常组织(P<0.01);相对于癌旁组织和非肿瘤正常组织,胃癌组织中浸润的肥大细胞显著低表达HLA-DR;HMC-1细胞能抑制BGC-823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TNF-α。结论肥大细胞在胃癌微环境中特异性浸润增高,且具有一定免疫抑制表型,提示可能具有抑制胃癌肿瘤细胞促炎症作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肥大细胞 肿瘤细胞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中TNF-α表达及其与肥大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沈丽佳 阮萍 +1 位作者 殷操 谢思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92-696,701,共6页
 目的:探讨TNF-α及肥大细胞在口腔扁平苔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31例口腔扁平苔藓及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TNF-α的表达及肥大细胞的数量进行检测。结果:口腔扁平苔藓病损中TNF-α的阳性...  目的:探讨TNF-α及肥大细胞在口腔扁平苔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31例口腔扁平苔藓及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TNF-α的表达及肥大细胞的数量进行检测。结果:口腔扁平苔藓病损中TNF-α的阳性表达率是70 97%,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5)。口腔扁平苔藓黏膜固有层肥大细胞数每5个视野为51 00±11 41,与正常口腔黏膜(21 21±4 2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TNF-α的表达与肥大细胞的数量具有相关性(r=0 399,P<0 05)。结论:TNF-α及肥大细胞参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及病变发展过程,且两者之间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免疫组织化学 肥大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A
下载PDF
犬肥大细胞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格宾 杨紫嫣 夏兆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09,共4页
肥大细胞瘤是犬最常见的皮肤肿瘤,其恶性率和转移率都较高,因此,探寻诊断、治疗犬肥大细胞瘤的新型有效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论文详细介绍了两种诊断犬肥大细胞瘤的病理学分级体系,即Patnaik分级体系与Kiupel分级体系,同时解释了c-kit... 肥大细胞瘤是犬最常见的皮肤肿瘤,其恶性率和转移率都较高,因此,探寻诊断、治疗犬肥大细胞瘤的新型有效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论文详细介绍了两种诊断犬肥大细胞瘤的病理学分级体系,即Patnaik分级体系与Kiupel分级体系,同时解释了c-kit基因的生理作用及诊断价值,介绍了国外常用的犬肥大细胞瘤c-kit基因突变诊断方法,重点阐述了c-kit基因突变与犬肥大细胞瘤诊断、病理学分级、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预后的关系,以期能对我国小动物临床的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瘤 诊断方法
下载PDF
犬皮肤肥大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仁莉 张珠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犬皮肤肥大细胞瘤约占皮肤肿瘤的20%,因为占位小且不明显,所以是犬的癌症中非常严重的一种。有的切除后没什么后遗症,有的却能成为威胁生命的疾病。正确的鉴别和处置在控制本病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为确诊一例犬皮肤肿物的类型,将病犬皮... 犬皮肤肥大细胞瘤约占皮肤肿瘤的20%,因为占位小且不明显,所以是犬的癌症中非常严重的一种。有的切除后没什么后遗症,有的却能成为威胁生命的疾病。正确的鉴别和处置在控制本病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为确诊一例犬皮肤肿物的类型,将病犬皮肤肿物制成石蜡切片,观察HE染色和TB染色结果,发现增多的肿瘤细胞具有肥大细胞典型的组织学和细胞形态学特征,确诊该肿瘤为犬皮肤的肥大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瘤 组织病理学 皮肤
下载PDF
肥大细胞的浸润对胃癌生长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柳雅玲 赵苗青 +2 位作者 侯刚 苗芳 刘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的浸润与胃癌生长﹑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阿尔新兰-沙红染色与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对74例胃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进行显色﹑分类及定量计数。结果胃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以成熟型为主,功能...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的浸润与胃癌生长﹑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阿尔新兰-沙红染色与显微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对74例胃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进行显色﹑分类及定量计数。结果胃癌组织内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癌旁交界区;以成熟型为主,功能活跃,释放浆内颗粒。癌旁交界区肥大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癌内间质区(t=9.11,P<0.01),两者呈正相关性(r=0.303,P<0.01)。肥大细胞的数量与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癌间质内肥大细胞的浸润具有抑制胃癌生长﹑转移的作用。可能与成熟型肥大细胞释放肝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有关。癌旁交界区肥大细胞的数目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肥大细胞 癌旁交界区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白头翁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大鼠结肠炎肥大细胞致炎作用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文远 韩盛玺 杨红 《西部医学》 2005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研究白头翁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结肠炎肠粘膜肥大细胞 (IMMC)致炎作用的抑制效果。方法 建立 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 :SD大鼠 2 8只 ,随机分为三组 :白头翁治疗组 (1 0只 ) 1 - 7天用白头翁醇提物2 g/ kg/ d用蒸馏... 目的 研究白头翁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结肠炎肠粘膜肥大细胞 (IMMC)致炎作用的抑制效果。方法 建立 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模型 :SD大鼠 2 8只 ,随机分为三组 :白头翁治疗组 (1 0只 ) 1 - 7天用白头翁醇提物2 g/ kg/ d用蒸馏水配制成 1 ml溶液每天灌肠一次 ,自由饮用 3%DSS溶液 ;模型组 (1 0只 ) 1 - 7天用等同的蒸馏水 1 ml每天灌肠一次 ,自由饮用 3%DSS溶液 ;对照组 (8只 ) 1 - 7天用等同的蒸溜水 1 ml每天灌肠 1次 ,自由饮水。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及结肠组织学改变。分别用莹光法测定结肠组织组胺浓度 ,EL ISA测定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前列腺素 E2 (PGE2 )水平。组织化学法 IMMC染色并记 IMMC数。结果 白头翁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治疗组大鼠的症状减轻结肠粘膜组织损伤显著改善 (P<0 .0 5 ) ,结肠组织组胺水平升高 ,TNFa和 PGE2显著降低 (P<0 .0 1 )。 IMMC计数减少 (P<0 .0 5 )脱颗粒现象减弱。结论 白头翁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其机制是通过抑制 IMMC的活化和组胺的释放 ,终止肥大细胞 -细胞因子级联反应 ,降低 TNFa和 PGE2生成 ,从而减轻结肠炎性损伤和腹泻、便血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醇提物 肠粘膜肥大细胞 组胺 肿瘤坏死因子-α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多器官衰竭时肠黏膜肥大细胞活性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唐承薇 蓝程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0,F003,共5页
目的 :研究多器官衰竭 (MOF)时肠黏膜肥大细胞 (IMMC)活性的变化 ,从黏膜免疫的角度探讨 MOF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酵母多糖注射法制作 MOF大鼠模型 ,测定 MOF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和小肠局部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 ;观察各... 目的 :研究多器官衰竭 (MOF)时肠黏膜肥大细胞 (IMMC)活性的变化 ,从黏膜免疫的角度探讨 MOF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酵母多糖注射法制作 MOF大鼠模型 ,测定 MOF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和小肠局部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 ;观察各重要脏器组织学及功能改变 ;记录 IMMC数量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MOF时大鼠小肠、肝、肾、肺等在病理形态上出现广泛急性炎症改变 ,功能明显受损。小肠局部组胺浓度为 (8.6 7± 1.16 ) ng/ g,比正常组 (11.6 3± 1.97) ng/ g明显降低 (P<0 .0 1) ;而外周血组胺浓度无明显变化(P>0 .0 5 )。小肠局部 TNFα浓度为 (15 .6 8± 1.81) pg/ g,较正常组 (3.18± 0 .72 ) pg/ g明显升高 (P<0 .0 1) ;外周血 TNFα浓度为 (12 .83± 1.10 ) ng/ L,亦较正常组 (0 ng/ L)明显升高 (P<0 .0 1)。IMMC数量较正常组增加约 2倍 ,呈明显的脱颗粒改变 ;IMMC的超微结构变化与 MOF病理变化一致。MOF恢复期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OF时 IMMC活性明显增加 ,IMMC通过释放组胺、分泌 TNFα参与 MOF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衰竭 肠黏膜肥大细胞 组胺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TNF参与内毒素诱导肥大细胞HMGB1释放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岚 李蕾 +2 位作者 许飞 帅朝霞 陈国千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85-987,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内毒素诱导肥大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释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肥大细胞株P815培养物,观察100μg/L脂多糖(LPS)诱导后培养上清液中HMGB1、TNF-α含量的变化,不同剂量抗TNF-α中和抗体IgG对LP...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内毒素诱导肥大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释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肥大细胞株P815培养物,观察100μg/L脂多糖(LPS)诱导后培养上清液中HMGB1、TNF-α含量的变化,不同剂量抗TNF-α中和抗体IgG对LPS诱导HMGB1释放的影响,及TNF-α对HMGB1释放的诱导作用。HMGB1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培养上清液中HMGB1含量随LPS诱导时间而升高,而TNF-α含量于诱导6 h时达到峰值;5、25 mg/L抗TNF-α抗体对LPS诱导HMGB1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TNF-α显示具有诱导肥大细胞释放HMGB1的作用,并呈时间、剂量相关性。结论 TNF-α参与内毒素诱导肥大细胞释放HMGB1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肥大细胞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胸腺肥大细胞形态分布和TNF-α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印洪林 周晓军 +1 位作者 王国洪 黄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50-552,I07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时胸腺微环境的变化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选择MG患者胸腺切除标本28例,分别行常规病理制片、HE染色、光镜观察和甲苯胺蓝染色后对胸腺中肥大细胞(MC)作半定量分析。另用TNF-α单克隆抗体进...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时胸腺微环境的变化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选择MG患者胸腺切除标本28例,分别行常规病理制片、HE染色、光镜观察和甲苯胺蓝染色后对胸腺中肥大细胞(MC)作半定量分析。另用TNF-α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28例中,胸腺滤泡性增生者16例,非增生者12例,组织学表现胸腺淋巴组织增生伴生发中心形成的淋巴滤泡,而非增生者表现为正常组织形态。在对MC定量分析后发现,胸腺滤泡性增生和非增生时,其MC数量和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经TNF-α标记提示无论是滤泡性增生还是非增生之胸腺,其MC均缺乏TNF-α的表达,但少数胸腺小体表达阳性。结论:MG时,胸腺存在微环境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重症肌无力 肥大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血管球瘤3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房惠琼 丁彦青 +1 位作者 杨克非 李启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G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血管球瘤好发于甲下,疼痛明显;组织学上瘤细胞呈规则的圆形,胞质淡嗜伊红色,细胞境界清晰,核圆形、居中,瘤细胞巢...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G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血管球瘤好发于甲下,疼痛明显;组织学上瘤细胞呈规则的圆形,胞质淡嗜伊红色,细胞境界清晰,核圆形、居中,瘤细胞巢间可见丰富的薄壁血管,间质含丰富的神经纤维和肥大细胞。免疫组化示vimentin、SMA和HHF-35(+),S-100和CD34(-)。结论血管球瘤多属于良性肿瘤,来源于血管球变异的平滑肌,结合其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可做出准确诊断。恶性血管球瘤要慎诊断,而疼痛可能与神经纤维、肥大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免疫组化 肥大细胞 神经纤维
下载PDF
羌活水提取物对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良昌 朴红梅 延光海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羌活水提取物(EN)对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获取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PMC),观察EN不同剂量对anti-DNP IgE诱导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酶联法检测anti-DNP IgE介导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肥... 目的:探讨羌活水提取物(EN)对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获取大鼠腹腔肥大细胞(RPMC),观察EN不同剂量对anti-DNP IgE诱导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酶联法检测anti-DNP IgE介导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肥大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免疫印迹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anti-DNP IgE明显促进RPMC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释放,诱导Akt磷酸化和NF-κB p65活化,羌活水提取物高(200 μg/L)、中(100 μg/L)浓度明显抑制肥大细胞组胺,TNF-α和IL-6的释放,并抑制Akt磷酸化和NF-κB p65活化.结论:羌活水提取物通过调节Akt,NF-κκB p65信号通路抑制肥大细胞介导的过敏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羌活 组胺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纤维源性肿瘤间质肥大细胞反应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华贞 和瑞芝 +3 位作者 赵卫星 千高峰 何茶叶 刘兴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4期261-263,共3页
本文对118例纤维源性肿瘤间质肥大细胞反应及预后进行了观察比较。其中纤维肉瘤33例,纤维瘤47例,瘤样纤维组织增生38例。瘤样纤维组织增生中间质肥大细胞数最多,纤维肉瘤间质肥大细胞较少,而纤维瘤间质肥大细胞数则位于两者之间。将术... 本文对118例纤维源性肿瘤间质肥大细胞反应及预后进行了观察比较。其中纤维肉瘤33例,纤维瘤47例,瘤样纤维组织增生38例。瘤样纤维组织增生中间质肥大细胞数最多,纤维肉瘤间质肥大细胞较少,而纤维瘤间质肥大细胞数则位于两者之间。将术后随访五年的21例纤维肉瘤患者,按肿瘤间质肥大细胞数量的多少分为两组:(Ⅰ) 低计数组(≤2/HPF)、(2) 高计数组(>2/HPF)。结果显示:肥大细胞高计数组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计数组。故认为肿瘤间质肥大细胞反应是机体拮抗肿瘤的一种形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源性肿瘤 肥大细胞 预后
下载PDF
癌间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邹文 胡铁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测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 count,MVC)和间质炎性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和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计数,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NSCL... 目的:测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 count,MVC)和间质炎性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和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计数,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NSCL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测定40例NSCLC和10例正常肺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微血管(microvessel,MV),TAMs及MCs计数。结果:NSCLC组织中MV,TAMs和MCs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随着NSCLC的T分期和临床分期的升高、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出现以及生存时间的缩短而呈现出相应的增高。TAMs和MCs计数与MVC间呈正相关。结论:TAMs和MCs可能相互协同共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通过血管生成这一中心环节影响肿瘤的发展、侵袭、转移乃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 微血管计数 血管生成
下载PDF
一例边境牧羊犬皮肤肥大细胞瘤的诊治 被引量:20
20
作者 孙甲川 《畜牧兽医杂志》 2022年第6期119-122,125,共5页
1只7岁雄性边境牧羊犬,就诊约一月前主人发现患犬啃噬左侧前脚掌,在左侧前脚趾发现有溃疡灶,皮肤出现红疹、瘙痒、斑块以及渗出物。其他脚趾未出现类似情况,触诊淋巴结未见肿大。通过临床检查、细胞学、组织病理学等方法对该病例进行诊... 1只7岁雄性边境牧羊犬,就诊约一月前主人发现患犬啃噬左侧前脚掌,在左侧前脚趾发现有溃疡灶,皮肤出现红疹、瘙痒、斑块以及渗出物。其他脚趾未出现类似情况,触诊淋巴结未见肿大。通过临床检查、细胞学、组织病理学等方法对该病例进行诊断,确定该病例为皮肤型肥大细胞瘤,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该研究结果既可为犬皮肤型肥大细胞瘤的确诊提供可靠的诊断方法,又可为临床病例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羊犬 皮肤肥大细胞瘤 细胞学 组织病理学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