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古文运动视域下的《孟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畑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9-72,共4页
唐代是继汉晋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研究《孟子》的重要时期,唐代《孟子》研究的复兴与其时经学风气的转变、古文运动的展开紧密相连。"孟子升格运动"肇始于中唐,这不仅体现在开始出现将《孟子》升格为"经"的议论,也体... 唐代是继汉晋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研究《孟子》的重要时期,唐代《孟子》研究的复兴与其时经学风气的转变、古文运动的展开紧密相连。"孟子升格运动"肇始于中唐,这不仅体现在开始出现将《孟子》升格为"经"的议论,也体现在对于《孟子》的具体研究之中。在《孟子》的注疏方面,陆善经撰《孟子注》,张镒撰《孟子音义》,丁公著撰《孟子手音》,时间都集中在安史之乱前后,即唐代古文运动和经学变古初起之时。在《孟子》的阐释方面,有李景俭《孟子评》、刘轲《翼孟》、林慎思《续孟子》等三部著作,而三人全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孟子》研究在唐代的复兴,是经学变古和文学转向共同交织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孟子 古文运动
下载PDF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试探《孟子》所体现的孟子教育家形象 被引量:1
2
作者 孔漫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7-60,共4页
由孟子及其弟子完成于战国中期的《孟子》一书 ,在传播儒家学说的同时 ,亦成功地塑造了孟子的教育家形象。孟子视教育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 ;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对教育规律、教育原则以及教育方法等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具体的... 由孟子及其弟子完成于战国中期的《孟子》一书 ,在传播儒家学说的同时 ,亦成功地塑造了孟子的教育家形象。孟子视教育为人生三大乐事之一 ;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对教育规律、教育原则以及教育方法等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教育家形象 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 教育风格
下载PDF
“归与归与”和“斐然成章”之译解
3
作者 蔡新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4,共6页
本文认为夫子之"归"有归入自我、弟子自我回归以及周文的复原三种意义,是阴阳之道的体现;而以阴阳之道作为解经大法,可自内在切入《论语》和《孟子》的经文,进而将内在与外在结合起来,形成特定的动态过程,如此,不仅可以纠正... 本文认为夫子之"归"有归入自我、弟子自我回归以及周文的复原三种意义,是阴阳之道的体现;而以阴阳之道作为解经大法,可自内在切入《论语》和《孟子》的经文,进而将内在与外在结合起来,形成特定的动态过程,如此,不仅可以纠正儒家经典解释中物质化的倾向,同时也可为英译确定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下载PDF
禘祭中的“孝行”与瞽矇“表演唱”——《周颂·雝》主祭者角色分析及仪式还原
4
作者 张节末 张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43,共10页
主祭者是以人神沟通为目的之祭祀仪式的核心角色。将此角色视角引入《周颂·雝》原意解读中,对其角色行为进行多重证据的主题分析,可发现《雝》本是西周时代周王稀祭先考并以先妣配食的仪式乐歌。通过仪式现场瞽矇乐官"叙事&qu... 主祭者是以人神沟通为目的之祭祀仪式的核心角色。将此角色视角引入《周颂·雝》原意解读中,对其角色行为进行多重证据的主题分析,可发现《雝》本是西周时代周王稀祭先考并以先妣配食的仪式乐歌。通过仪式现场瞽矇乐官"叙事"与"代言"之"表演唱",此诗成为稀祭中主祭者与祖先神的交流方式。在音乐形式上,因多韵节奏快的特点,此诗逐渐被移用到其他仪式场合,又有了新的搬演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祭者 禘祭 瞽矇 表演唱
下载PDF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一书对孟子辩者形象的塑造
5
作者 孔漫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征。《孟子》一书通过对孟子言行的记录,不仅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亦成功地为后人展示了一个鲜活的辩者形象。孟子与时人的论辩涉及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哲学等诸多领域;通过对旁征博引、因势利导...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征。《孟子》一书通过对孟子言行的记录,不仅表现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亦成功地为后人展示了一个鲜活的辩者形象。孟子与时人的论辩涉及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哲学等诸多领域;通过对旁征博引、因势利导、诱敌入彀、归谬反驳、执经行权等论辩方法的娴熟驾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辩者 论辩方法 论辩特点
下载PDF
紫柏大师与冯梦祯 被引量:1
6
作者 戴继诚 《唐都学刊》 2006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冯梦祯是晚明政坛上一名有气节、敢于直言犯谏的官吏,也是佛教信仰强烈的诗人居士。他与晚明佛教四大师之一的紫柏真可结下深厚情谊,一贯支持紫柏的弘法事业。在《嘉兴藏》的刊印与楞严寺的兴复上,冯梦祯热忱参与,鼎力相助,起了重要推... 冯梦祯是晚明政坛上一名有气节、敢于直言犯谏的官吏,也是佛教信仰强烈的诗人居士。他与晚明佛教四大师之一的紫柏真可结下深厚情谊,一贯支持紫柏的弘法事业。在《嘉兴藏》的刊印与楞严寺的兴复上,冯梦祯热忱参与,鼎力相助,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二人气质相近,正直刚毅,在禅宗修持理念上,持有相似观点,所以能够坦诚相见,休戚与共,为晚明佛教的振兴做出了可贵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柏大师 冯梦祯 嘉兴藏 楞严寺 禅净关系
下载PDF
孟涂司巴与原始神判
7
作者 陈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43-146,共4页
神判是原始父系制形成后家庭私有制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它利用原始风俗习惯所信奉的神的权威与巫术相结合的方式来裁决氏族或部落内部的民事纠纷,是一种在原始习惯下的不成文的法律手段。
关键词 孟涂 司巴 原始 神判
下载PDF
画家林纾师承关系研究
8
作者 王少羽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22-426,共5页
林纾艺术上的进阶主要得益于游历中所见的历代经典作品。他以古画为师,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元四家”中的王蒙。王蒙兼有吴历之“精”与王翬之“博”,是中国画学集大成式的人物。而且,王蒙的作品浅白刻露,授人以用笔之法,是可学而可... 林纾艺术上的进阶主要得益于游历中所见的历代经典作品。他以古画为师,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元四家”中的王蒙。王蒙兼有吴历之“精”与王翬之“博”,是中国画学集大成式的人物。而且,王蒙的作品浅白刻露,授人以用笔之法,是可学而可至的美的范式。当然,林纾所认识的王蒙并不完全等同于王蒙的本来面貌。他所关注到的这些侧面,隐约蕴藏着使绘画创作系统化、逻辑化的愿望。其结果是,林纾的作品工稳、细致有余,缘自性灵的特立独行、放旷不羁则很少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绘画 师承关系 王蒙
下载PDF
宋刻《五臣注文选》孟氏本与陈八郎本关系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蕾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0-44,共5页
今人所知的宋代《五臣注文选》中,孟氏本与陈八郎本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两个刻本。这两个本子虽有着显著差别,但是在正文的舛误、注文的舛误及与古抄本的差异等方面皆存在一致性,这说明它们应来源于相同的祖本,而这个祖本极有可能是史料所... 今人所知的宋代《五臣注文选》中,孟氏本与陈八郎本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两个刻本。这两个本子虽有着显著差别,但是在正文的舛误、注文的舛误及与古抄本的差异等方面皆存在一致性,这说明它们应来源于相同的祖本,而这个祖本极有可能是史料所载最早而今日已经佚失的《五臣注文选》刻本———毋昭裔本。正是这个处于从抄本到刻本转折之际的本子,影响了孟氏本和陈八郎本等后世《五臣注文选》刻本的总体面貌,包括共同舛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臣注文选》 祖本 孟氏本 陈八郎本 毋昭裔本
下载PDF
工程硕士教育与高级设备监理师资格对接认证工作的实践及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冠华 高艳玲 孙宁 《设备监理》 2017年第4期20-24,共5页
文章系统论述了工程硕士培养教育与高级设备监理师资格对接认证工作的产生背景、体系建设、对接实践等,提出了目前工程硕士(设备监理)专业学位与高级设备监理师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对接机制完善、反馈机制建立、对接标准及认证程序规... 文章系统论述了工程硕士培养教育与高级设备监理师资格对接认证工作的产生背景、体系建设、对接实践等,提出了目前工程硕士(设备监理)专业学位与高级设备监理师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对接机制完善、反馈机制建立、对接标准及认证程序规范等方面,提出完善工程硕士培养与设备监理职业资格对接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高级设备监理师资格 认证
下载PDF
南柯梦中的两个世界——试论《南柯记》的叙事结构与演述干预
11
作者 陈红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南柯记》是极具叙事力和表现力的作品。化用当代叙事理论,紧密联系《南柯记》戏剧本身,对其戏剧的叙事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又把《南柯记》置于活剧场中进行审视。剧中人契玄禅师通过三种身份的灵活转变对剧情进行演述干预,把控着剧... 《南柯记》是极具叙事力和表现力的作品。化用当代叙事理论,紧密联系《南柯记》戏剧本身,对其戏剧的叙事结构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又把《南柯记》置于活剧场中进行审视。剧中人契玄禅师通过三种身份的灵活转变对剧情进行演述干预,把控着剧情的发展及观众的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柯记》 叙事结构 契玄禅师 演述干预
下载PDF
内充实才有“形色”:孟子“践形”语内语际译解的中庸之道释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新乐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2,95,共7页
对孟子的"践形"译文详细分析表明,现代汉语的疏解和译文,一例之外,很少参照传统经文疏解,更不吸收新儒家哲学研究成果,"极高明"之境无可再现,而使译文流于凡俗和平庸。英译选择超验词语来解关键字眼,将天人之间的... 对孟子的"践形"译文详细分析表明,现代汉语的疏解和译文,一例之外,很少参照传统经文疏解,更不吸收新儒家哲学研究成果,"极高明"之境无可再现,而使译文流于凡俗和平庸。英译选择超验词语来解关键字眼,将天人之间的平等释为创造者与被造者的关系,恶感文化的特征汇入或更易了儒家以德化性的追求;同时又因对内外相合的思想不予认可,而将孟子思想变成可有可无的常识。只有回到中庸之道,才可取向表里如一的人性本善的意向,使这一本性回归自身成为可能,而得印证生生不息的易道精神。因此,"心源"的重建,不论语内还是语际翻译,都已成为一个历史性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孟子 中庸 翻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