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江医派杰出医家吴惟康辨治妇科疾病学术经验
1
作者 姜德友 王金贺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2期1677-1679,1684,共4页
吴惟康,我国现代著名中医专家,龙江医派杰出医家。吴老潜心研修中医各家学说,深谙经典,治学严谨,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尤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及文献学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对吴惟康医案的研究,对吴老辨... 吴惟康,我国现代著名中医专家,龙江医派杰出医家。吴老潜心研修中医各家学说,深谙经典,治学严谨,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尤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在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及文献学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对吴惟康医案的研究,对吴老辨治妇科疾病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析,吴老认为妇科疾病的发生是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胞宫、胞脉、胞络受损,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气血失调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辨治妇科疾病虽以气血为纲,但亦不可忽视脏腑、经络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疾病 龙江医派 龙江医派丛书·吴惟康学术经验集 学术经验
下载PDF
吴门医派气机升降学说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姜程帆 彭君伟 陈江 《河南中医》 2020年第8期1159-1162,共4页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管,属胃所主。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肝(胆)胃不和或肝脾不和;气郁日久,化火生热,胃热上泛食管,发展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治当平肝扶胃,采用抑木扶土法,以"苦辛泄降,少佐酸味"为遣药原则...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管,属胃所主。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肝(胆)胃不和或肝脾不和;气郁日久,化火生热,胃热上泛食管,发展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治当平肝扶胃,采用抑木扶土法,以"苦辛泄降,少佐酸味"为遣药原则,采用《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化裁治疗。脾不升清,胃(浊)气挟热上逆,发为胃食管反流病。故调和阴阳,祛其寒热偏盛,使脾升胃降,气机调畅,应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思路之一。吴门医家对脾胃升降失常的治疗各具特色,薛己治脾,以升为主,遵循李东垣"大升阳气"之法,以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补脾之虚,升下陷之清阳;叶天士调胃,以降为先,遵循张仲景"急下存阴"法,创立"胃阴学说"。胃食管反流病与肺脏有一定关联,肺主肃降,助胃使浊阴下降,肺胃不和,胃气上逆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之一。当降肺降胃,用药以"轻剂清降,以及苦辛寒开肺"为原则。吴门医家着眼于全身气机升降平衡,论证了脾升胃降和肝升肺降对维持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升降治法中既疏肝肃肺,又善补胃阴,调和脾阳胃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吴门医派 气机 平肝扶胃 和胃降逆 调和阴阳 脾升胃降 肃肺降胃 降气宽胸
下载PDF
《江苏省中医药条例》背景下的吴门医派师承工作创新性研究
3
作者 程吟啸 周斌 +2 位作者 颜帅 陈竞纬 黄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23期175-177,共3页
《江苏省中医药条例》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施行,对江苏省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吴门医派作为江苏乃至全国知名的地域性医学流派,在新时代开展传承工作时面临着诸如传统中医力量薄弱、带教效率偏低等许多新问题。此文以《... 《江苏省中医药条例》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施行,对江苏省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吴门医派作为江苏乃至全国知名的地域性医学流派,在新时代开展传承工作时面临着诸如传统中医力量薄弱、带教效率偏低等许多新问题。此文以《江苏省中医药条例》颁布为大背景,以多项实证研究为例,探索吴门医派传承发展的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吴门医派 中医师承 《江苏省中医药条例》
下载PDF
吴门医派治疗消渴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吉超 欧文 +1 位作者 崔永健 刘利琼 《河南中医》 2021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总结吴门医派医家治疗消渴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筛选吴门医派医家临床治疗消渴的经验处方,对用药进行统计,运用聚类分析探索高频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结果:收集156张处方,用药以补虚药最多,尤以益气养阴药为主,同时重用清热药,辅... 目的:总结吴门医派医家治疗消渴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筛选吴门医派医家临床治疗消渴的经验处方,对用药进行统计,运用聚类分析探索高频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结果:收集156张处方,用药以补虚药最多,尤以益气养阴药为主,同时重用清热药,辅以利水渗湿药。药味以甘、苦为多,善用辛味药;药性方面寒温并用,偏重寒凉药;归经主要为肺经、脾经、胃经、肾经。用药频次超过20次的高频药17味,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方:C1:甘草、人参;C2:茯苓、麦冬;C3:生地黄、熟地黄、五味子、天花粉、黄芪;C4:知母、石膏、泽泻;C5:葛根、黄连、黄芩。结论:吴门医派治疗消渴以滋阴清热为治疗大法,同时善用辛开苦降法,注重利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消渴 聚类分析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