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美学辨正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本益 饶建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6,共8页
庄子的"心斋"、"坐忘"是道德修养,而不是审美观照。无论康德美学还是胡塞尔现象学都不能证明"心斋"、"坐忘"的审美观照性。"心斋"、"坐忘"与康德美学等所说的审美观照之... 庄子的"心斋"、"坐忘"是道德修养,而不是审美观照。无论康德美学还是胡塞尔现象学都不能证明"心斋"、"坐忘"的审美观照性。"心斋"、"坐忘"与康德美学等所说的审美观照之间并非"相通"或者说"不谋而合",而是根本不同。庄子美学不是审美意义上的美学,而是道德精神意义上的美学。庄子所肯定的"大美"、"至美"、"天乐"等以及体现它们的具体事物的美,都不是审美性的美,而是道德精神性的美。庄子在情感体验、艺术创造和美丑有别等问题上都是反审美的。不过,庄子的"心斋"、"坐忘"等观念自魏晋以来被转化成为相应的审美范畴和审美命题,从而形成了具有道家思想特征的审美意义上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美学 心斋 坐忘 道德修养 审美观照
下载PDF
论庄子之梦的文化地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兰花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庄子之梦承袭并突破了前人梦描摹时的梦魂宗教崇拜之神学性思维模式,将虚构的梦纳入作品,借梦象释理抒情,跨越了哲学常规的逻辑说理方式。他以梦为文所开创的梦象艺术,打通了入梦窥视心灵及社会隐秘的艺术渠道,使梦文学成为映射社会文... 庄子之梦承袭并突破了前人梦描摹时的梦魂宗教崇拜之神学性思维模式,将虚构的梦纳入作品,借梦象释理抒情,跨越了哲学常规的逻辑说理方式。他以梦为文所开创的梦象艺术,打通了入梦窥视心灵及社会隐秘的艺术渠道,使梦文学成为映射社会文化的特异窗口,从此正式拉开了中国梦文学艺术发展序幕,在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梦文化 梦象艺术 文化地位:
下载PDF
审美生存:庄子思想的核心 被引量:3
3
作者 时晓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在庄子生活的时代,"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以有用作为衡量世界的惟一尺度,人与世界仅仅表现为物质上的利害关系。庄子以"无用之用"反对世人的"有用之用",以审美人性之大用反对以实用为... 在庄子生活的时代,"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以有用作为衡量世界的惟一尺度,人与世界仅仅表现为物质上的利害关系。庄子以"无用之用"反对世人的"有用之用",以审美人性之大用反对以实用为大用的知识观、道德观和艺术观,以"无用"还原世界本真的美,在人与世界单纯的实用关系之外,开出审美生存的新天地,其审美生存的思想对于当今的人文反思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审美生存
下载PDF
论庄子审美化的生态观 被引量:3
4
作者 时晓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庄子认为大自然有其独立的内在价值和客观规律,天地体现的是一种"大美"。天地万物本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万物之一,人在对自然美的观照中,"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实现物性和人性的双重自由,爱护自然不仅是爱护自... 庄子认为大自然有其独立的内在价值和客观规律,天地体现的是一种"大美"。天地万物本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万物之一,人在对自然美的观照中,"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实现物性和人性的双重自由,爱护自然不仅是爱护自己的生存之地,更在于爱护人类的精神家园。庄子主张人诗意地生存在大自然中,其思想具有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双重含义,是深刻的生态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审美 生态 道家 儒家
下载PDF
庄子审美化的技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时晓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了反驳庄子反知的观点,通过对人们经常误解的两则寓言的现代阐释,认为《庄子》反映的是技术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技术观不同,庄子反对扭曲人性的工具化技术,并不反对符合“道”之技。结论为:庄子将技术与人的生存直接相关,还原了... 为了反驳庄子反知的观点,通过对人们经常误解的两则寓言的现代阐释,认为《庄子》反映的是技术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技术观不同,庄子反对扭曲人性的工具化技术,并不反对符合“道”之技。结论为:庄子将技术与人的生存直接相关,还原了技术的本质,赋予“技”以审美意义。庄子审美化的技术思想对于现代人摆脱技术片面的功效追求,以及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审美化 技术化 天道
下载PDF
红水河流域壮族民间师公“沟通”鬼神手段探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树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9-64,共6页
壮族民间师公为了实现其为民禳灾祈福的职能 ,其“沟通”鬼神的手段集中体现在歌舞与法术两个主要方面 ,前者是师公必备的“软工夫”,表现为搬演歌舞谄媚鬼神以与鬼神“和解”;后者是师公要掌握的“硬功夫”,表现为施行法术驱鬼消灾以... 壮族民间师公为了实现其为民禳灾祈福的职能 ,其“沟通”鬼神的手段集中体现在歌舞与法术两个主要方面 ,前者是师公必备的“软工夫”,表现为搬演歌舞谄媚鬼神以与鬼神“和解”;后者是师公要掌握的“硬功夫”,表现为施行法术驱鬼消灾以与鬼神“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民间信仰 师公 歌舞 法术
下载PDF
《庄子》哲学思想辨惑
7
作者 刘生良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0,共6页
《庄子》深邃博奥的哲学思想,并非“唯心”、“消极”、“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体系,而是以唯物、积极和代表平民阶级为主导,唯物之中有唯心,唯心之中有唯物;积极之中有消极,消极之中有积极;且着眼于整体的人和人生中不利的一面,大致... 《庄子》深邃博奥的哲学思想,并非“唯心”、“消极”、“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体系,而是以唯物、积极和代表平民阶级为主导,唯物之中有唯心,唯心之中有唯物;积极之中有消极,消极之中有积极;且着眼于整体的人和人生中不利的一面,大致属于弱势群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儒道两家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生的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哲学 唯物 积极 平民阶级
下载PDF
庄子“无用之用”的人格意蕴
8
作者 钟祥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庄子所提出的“无用之用”的人生处世理念,历来被研究者认为是消极避世或个人主义的人生哲学,这未免有失偏颇。本文根据庄子所处的时代和他的身份、地位,用历史的眼光及人格心理做客观的分析,认为庄子所追求的“无用之用”,包含着深层... 庄子所提出的“无用之用”的人生处世理念,历来被研究者认为是消极避世或个人主义的人生哲学,这未免有失偏颇。本文根据庄子所处的时代和他的身份、地位,用历史的眼光及人格心理做客观的分析,认为庄子所追求的“无用之用”,包含着深层的人格意蕴,那就是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然而,由于“无适而非君,”使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又不得不“入其俗,从其俗”,从而导致不求被人用而为己所用的“无用之用”的人生追求,进而达到人格的独立与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无用之用 深层意蕴 理想人格
下载PDF
主弱佃强:太平军对壮族土司制度的打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4-147,共4页
太平天国时期,右江地区的壮族土司制度及其残余,大多数曾遭受太平军的直接打击;在西林岑氏土司后裔的管辖范围内,甚至出现了"主弱佃强"的社会现象。事实上,太平军几乎对主要的壮族土属地方都曾直接或间接予以打击,这是继北宋... 太平天国时期,右江地区的壮族土司制度及其残余,大多数曾遭受太平军的直接打击;在西林岑氏土司后裔的管辖范围内,甚至出现了"主弱佃强"的社会现象。事实上,太平军几乎对主要的壮族土属地方都曾直接或间接予以打击,这是继北宋平定侬智高事件之后,壮族核心地区经济基础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弱佃强 太平军 壮族土司制度 打击
下载PDF
庄子《齐物论》新释——兼谈名道之辨
10
作者 吕庙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6-90,共5页
《齐物论》篇是反映庄子与名家思想交锋撞击的一篇重要著作。如其中所提出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是理解庄子与公孙龙不同思想理论的重要论述;又如战国时代"正名"思潮盛行的情况下,《齐物论》... 《齐物论》篇是反映庄子与名家思想交锋撞击的一篇重要著作。如其中所提出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是理解庄子与公孙龙不同思想理论的重要论述;又如战国时代"正名"思潮盛行的情况下,《齐物论》篇提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也是一个颇有意义的命题;其所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相当深刻地表达了庄子以"道通为一"的平等观念来"齐一万物"的思想。结合庄子思想的学术背景和其文本的语境是解读《庄子》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齐物论》 名道之辨
下载PDF
沈一贯的庄学思想研究
11
作者 黄红兵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1-95,共5页
沈一贯基本上是以儒家的观点和社会现实来审视和评判庄子,这是其注庄的一个最大特色,在庄学史上提供了一个解庄的新视角。针对庄子的两大弊端,他注重把无为与有为、个体感性与社会理性统一起来,并在个体感性和社会理性的关系上,他对宋... 沈一贯基本上是以儒家的观点和社会现实来审视和评判庄子,这是其注庄的一个最大特色,在庄学史上提供了一个解庄的新视角。针对庄子的两大弊端,他注重把无为与有为、个体感性与社会理性统一起来,并在个体感性和社会理性的关系上,他对宋明理学进一步完善,承认和弘扬人心物欲的合理性。这些都具有现实和进步意义。沈一贯的庄学研究在庄学史和中国思想史上应有一定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沈一贯 《庄子通》 理学
下载PDF
美学的困境与拯救
12
作者 李长中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1-74,78,共5页
《圣经》中关于伊甸园的故事是人类自身觉醒的隐喻。自此,人便有了理性。在理性引导下,西方人对美的探讨便长期依附于哲学,求‘真’便成了对美的本质的唯一指归,犹如中国古人把美依附于善一样。但是,当“真”被证明为虚妄时,美的本质便... 《圣经》中关于伊甸园的故事是人类自身觉醒的隐喻。自此,人便有了理性。在理性引导下,西方人对美的探讨便长期依附于哲学,求‘真’便成了对美的本质的唯一指归,犹如中国古人把美依附于善一样。但是,当“真”被证明为虚妄时,美的本质便成了让人不可信赖的东西,于是,西方美学便陷入了困境,怎样才能使美得到拯救,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困境 庄子寓言 语言 审美体验
下载PDF
论前人对庄子“逍遥”的不同阐释 被引量:9
13
作者 贾宗普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43,共10页
在《庄子》内七篇中 ,《逍遥游》是极为重要的一篇。但前人对庄子《逍遥游》意旨的理解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玄学“各适其性”之思想解释 ;二是用佛、老的“空无”思想理解 ;其三是用儒家思想解释 ,认为体现了“... 在《庄子》内七篇中 ,《逍遥游》是极为重要的一篇。但前人对庄子《逍遥游》意旨的理解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玄学“各适其性”之思想解释 ;二是用佛、老的“空无”思想理解 ;其三是用儒家思想解释 ,认为体现了“自在快适”的人生境界。这些解释表现了前人对庄子“逍遥”的理解以及与庄子本意的差别。这种差别的产生 ,一是由庄子独特的表达思想的方式和在庄子思想中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造成的 ;二是因为解释主体所处时代及主体因素的不同 ,导致了前人对庄子“逍遥”理解的差异。所以 ,比较前人对庄子“逍遥”的不同理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家思想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庄子 '逍遥'思想 适性 空无 自在快适 思想发展 郭象 哲学解释 《逍遥游》
下载PDF
论“庄子叹骷髅”的文学与图像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左丹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9期96-98,101,共4页
"骷髅"作为一个典型的意象出现于后世的文学作品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历代的文学与图像中呈现出多样的风貌。"叹骷髅"的故事原型来源于《庄子》,"庄子叹骷髅"是一位思想家对于生死轮转、万物变化的哲思,... "骷髅"作为一个典型的意象出现于后世的文学作品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历代的文学与图像中呈现出多样的风貌。"叹骷髅"的故事原型来源于《庄子》,"庄子叹骷髅"是一位思想家对于生死轮转、万物变化的哲思,魏晋南北朝时期,精英文人的骷髅诗赋充满了哀思与苍凉,宋元时期宗教家们的骷髅诗、骷髅画寄寓了修真求道的警醒,明清以来俗文学作家的小说、戏曲则借此讽刺世态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骷髅 庄子 生死 道教
下载PDF
壮医学本科师承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健茨 韦杏 +4 位作者 张云 张青槐 兰天莹 石春龙 黄炫又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4期177-178,共2页
壮医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源于壮族民间的壮医学,自古以来师带徒是壮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使师承学习在壮医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壮医学本科师承... 壮医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源于壮族民间的壮医学,自古以来师带徒是壮医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使师承学习在壮医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壮医学本科师承教学的研究十分迫切。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壮医学本科师承教学模式,为壮医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学本科 师承教育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再谈庄子的意义论
16
作者 周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1-94,共4页
本文是从意义论的角度对庄子言意之论思路的清理。论文首先分析性确认庄子意义论的实质是谈意义的源始之发生 ,而不是谈事实性状态中意义与陈言的关系 ,进而确认庄子言意论的内在意向是要不断地回返意义创生的本始 ,摧毁历史状态中的意... 本文是从意义论的角度对庄子言意之论思路的清理。论文首先分析性确认庄子意义论的实质是谈意义的源始之发生 ,而不是谈事实性状态中意义与陈言的关系 ,进而确认庄子言意论的内在意向是要不断地回返意义创生的本始 ,摧毁历史状态中的意义板结 ,为语言—意义的创造确定根基。由于上述确认 ,文章廓清了中国后世极为发达的诗言意义论的地基 :源源不绝的关于诗意特殊性的探索和创说何以能从“言不尽意”论中生发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意义论 诗言意义论
下载PDF
庄子视界中的儒家之“修身”思想研究
17
作者 吴冬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1-33,共3页
在庄子看来,孔子注重修身,认为修身应修心(或修内),内心应无机巧,应忘却仁义礼智,让功名利禄及生死不入于心,做到"心斋"与"坐忘",以虚静之心与道相合。孔子还认为修身应处理好心、物之关系,即修己而顺物;修己,进而... 在庄子看来,孔子注重修身,认为修身应修心(或修内),内心应无机巧,应忘却仁义礼智,让功名利禄及生死不入于心,做到"心斋"与"坐忘",以虚静之心与道相合。孔子还认为修身应处理好心、物之关系,即修己而顺物;修己,进而化人;化人而达到治天下。且以修心为本,修心乃顺物、化人、治理天下之前提;修心之目的为处好己与物、天下之关系(或修外)。孔子还谈到修内与修外之关系,他以为应该以无心的态度中立于修内与修外之间,不偏重于任何一方。但庄子以为至人无须修心,则更无修心之目的。至人无心而任自然之性,逍遥于道德之乡。至人更无须修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儒家 修身
下载PDF
《庄子》中的“则”
18
作者 黎敏仪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3-56,76,共5页
《庄子》中的"则"主要有名词、副词、连词三种用法,兼有虚词与实词性质,其中绝大部分是作连词用法。这反映了在《庄子》成书的战国早期,"则"从实词到虚词的虚化进程已经完成。而连词"则"可以作为假设结... 《庄子》中的"则"主要有名词、副词、连词三种用法,兼有虚词与实词性质,其中绝大部分是作连词用法。这反映了在《庄子》成书的战国早期,"则"从实词到虚词的虚化进程已经完成。而连词"则"可以作为假设结果连词或顺承连词,其中表假设为其主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连词
下载PDF
《庄子·大宗师》篇名辨正
19
作者 邓辉 周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8-144,共7页
《庄子》内篇之《大宗师》的篇名如何句读,又如何理解,历来众说纷纭。然而此问题的回答直接关涉对庄子思想的把握,故其意义十分重要。通过对《庄子》内篇篇名的考察,且基于张恒寿等前贤的研究成果,提出连续性选词、跳动性选词以及拟词... 《庄子》内篇之《大宗师》的篇名如何句读,又如何理解,历来众说纷纭。然而此问题的回答直接关涉对庄子思想的把握,故其意义十分重要。通过对《庄子》内篇篇名的考察,且基于张恒寿等前贤的研究成果,提出连续性选词、跳动性选词以及拟词等命名方式予以考察,认为“大宗师”之名出现的时间当在战国晚期至西汉之间;并认为《庄子》文本编辑者很可能是受到《天道》篇中“大宗师”三字的启发,借此表达庄子以道为师之意。但这种自著立场的做法恰恰与庄子思想相悖。在“物化”面前,万物一气,此之化即彼之始,始卒一环,无始无终,何来大宗?物物为宗!郭象的“无心为师”以及船山的物物可师而无不可师,消解掉了编辑者的本义与意图,却正得庄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大宗师” 物化
下载PDF
北路壮剧第十代继承人、“新师”闭克坚口述史
20
作者 韦懿真 杨东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9-104,共6页
北路壮剧作为一种已经传承了三百多年的民间艺术,不管是传承或是创新,自然会跟随时代历经衰落阶段或振兴阶段,能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北路壮剧第十代继承人、"新师"闭克坚对艺术事业的追求和其成就的产生,都少不了个人的坚持和... 北路壮剧作为一种已经传承了三百多年的民间艺术,不管是传承或是创新,自然会跟随时代历经衰落阶段或振兴阶段,能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北路壮剧第十代继承人、"新师"闭克坚对艺术事业的追求和其成就的产生,都少不了个人的坚持和家人的支持。当下壮剧正面临着武戏等戏本、唱腔无法流传下去的危机,只有合政府和个人之力,才能把民间的这一精品艺术作为文化品牌推向外界,并通过品牌的效应吸引有才之士主动向壮剧靠拢,缓解危机甚至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实现壮剧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路壮剧 “新师” 闭克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