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美学辨正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本益 饶建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6,共8页
庄子的"心斋"、"坐忘"是道德修养,而不是审美观照。无论康德美学还是胡塞尔现象学都不能证明"心斋"、"坐忘"的审美观照性。"心斋"、"坐忘"与康德美学等所说的审美观照之... 庄子的"心斋"、"坐忘"是道德修养,而不是审美观照。无论康德美学还是胡塞尔现象学都不能证明"心斋"、"坐忘"的审美观照性。"心斋"、"坐忘"与康德美学等所说的审美观照之间并非"相通"或者说"不谋而合",而是根本不同。庄子美学不是审美意义上的美学,而是道德精神意义上的美学。庄子所肯定的"大美"、"至美"、"天乐"等以及体现它们的具体事物的美,都不是审美性的美,而是道德精神性的美。庄子在情感体验、艺术创造和美丑有别等问题上都是反审美的。不过,庄子的"心斋"、"坐忘"等观念自魏晋以来被转化成为相应的审美范畴和审美命题,从而形成了具有道家思想特征的审美意义上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美学 心斋 坐忘 道德修养 审美观照
下载PDF
审美生存:庄子思想的核心 被引量:3
2
作者 时晓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在庄子生活的时代,"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以有用作为衡量世界的惟一尺度,人与世界仅仅表现为物质上的利害关系。庄子以"无用之用"反对世人的"有用之用",以审美人性之大用反对以实用为... 在庄子生活的时代,"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以有用作为衡量世界的惟一尺度,人与世界仅仅表现为物质上的利害关系。庄子以"无用之用"反对世人的"有用之用",以审美人性之大用反对以实用为大用的知识观、道德观和艺术观,以"无用"还原世界本真的美,在人与世界单纯的实用关系之外,开出审美生存的新天地,其审美生存的思想对于当今的人文反思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审美生存
下载PDF
论庄子审美化的生态观 被引量:3
3
作者 时晓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庄子认为大自然有其独立的内在价值和客观规律,天地体现的是一种"大美"。天地万物本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万物之一,人在对自然美的观照中,"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实现物性和人性的双重自由,爱护自然不仅是爱护自... 庄子认为大自然有其独立的内在价值和客观规律,天地体现的是一种"大美"。天地万物本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万物之一,人在对自然美的观照中,"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实现物性和人性的双重自由,爱护自然不仅是爱护自己的生存之地,更在于爱护人类的精神家园。庄子主张人诗意地生存在大自然中,其思想具有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双重含义,是深刻的生态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审美 生态 道家 儒家
下载PDF
庄子审美化的技术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时晓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了反驳庄子反知的观点,通过对人们经常误解的两则寓言的现代阐释,认为《庄子》反映的是技术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技术观不同,庄子反对扭曲人性的工具化技术,并不反对符合“道”之技。结论为:庄子将技术与人的生存直接相关,还原了... 为了反驳庄子反知的观点,通过对人们经常误解的两则寓言的现代阐释,认为《庄子》反映的是技术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技术观不同,庄子反对扭曲人性的工具化技术,并不反对符合“道”之技。结论为:庄子将技术与人的生存直接相关,还原了技术的本质,赋予“技”以审美意义。庄子审美化的技术思想对于现代人摆脱技术片面的功效追求,以及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审美化 技术化 天道
下载PDF
司马相如辞赋美学思想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天道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6-133,共8页
作为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不但创作丰富,而且已相当充分地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并通过自己的辞赋创作实践和有关辞赋创作的论述,对辞赋创作的审美创作与表现过程进行了不少探索,比较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辞赋创作主张,强调“赋家之迹”,... 作为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不但创作丰富,而且已相当充分地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并通过自己的辞赋创作实践和有关辞赋创作的论述,对辞赋创作的审美创作与表现过程进行了不少探索,比较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辞赋创作主张,强调“赋家之迹”,注重赋的审美表达;推重“赋家之心”,认为赋家的心神之运,无限广阔自由,上可以苞笼宇审,下可以总览人物,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感受,被认识,但这是一种自得于心的东西,只能自己去体会而不能言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辞赋美学 赋家之迹 赋家之心
下载PDF
回归与划界:谈庄子美学的诠释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火青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1-87,共7页
诠释学上的两种所谓对立的方法实际上是可以互补的。在庄子美学诠释方法上应抓住两大关键词:回归与划界,这对研究中国美学史亦不无意义。回归主要包括:其一,回到庄子本身,谋求解释的有效性与开放性;其二,"庄子"与"美学&q... 诠释学上的两种所谓对立的方法实际上是可以互补的。在庄子美学诠释方法上应抓住两大关键词:回归与划界,这对研究中国美学史亦不无意义。回归主要包括:其一,回到庄子本身,谋求解释的有效性与开放性;其二,"庄子"与"美学"的融合,首要的是追问庄子本身的美学性;其三,对那些作为美学的参照物也应回到本身;其四,面对最基本的审美经验、审美现象。划界从整体上主要有:"美学史"与"美学创造";文本原意与文本意义;审美价值与其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美学 诠释方法 回归 划界
下载PDF
对右江流域壮族文学艺术的审美人类学思考
7
作者 王敦 陆斐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3期1-3,17,共4页
流域文学艺术的研究已经较早被学者们广泛关注,但关于右江流域壮族文学艺术的审美人类学研究目前尚少关注。右江流域的壮族在生产生活劳动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学艺术,它们集中地展现了这一流域壮族民众的精神情感、道德传统和个性... 流域文学艺术的研究已经较早被学者们广泛关注,但关于右江流域壮族文学艺术的审美人类学研究目前尚少关注。右江流域的壮族在生产生活劳动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学艺术,它们集中地展现了这一流域壮族民众的精神情感、道德传统和个性特征,以及壮族文化的凝聚力、亲和力,也是当下壮族地区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对这一民间审美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和阐扬,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壮族文学艺术,为"新理性"人文重建提供文化保障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流域 壮族文学艺术 审美文化 审美人类学思考
下载PDF
美学的困境与拯救
8
作者 李长中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1-74,78,共5页
《圣经》中关于伊甸园的故事是人类自身觉醒的隐喻。自此,人便有了理性。在理性引导下,西方人对美的探讨便长期依附于哲学,求‘真’便成了对美的本质的唯一指归,犹如中国古人把美依附于善一样。但是,当“真”被证明为虚妄时,美的本质便... 《圣经》中关于伊甸园的故事是人类自身觉醒的隐喻。自此,人便有了理性。在理性引导下,西方人对美的探讨便长期依附于哲学,求‘真’便成了对美的本质的唯一指归,犹如中国古人把美依附于善一样。但是,当“真”被证明为虚妄时,美的本质便成了让人不可信赖的东西,于是,西方美学便陷入了困境,怎样才能使美得到拯救,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困境 庄子寓言 语言 审美体验
下载PDF
“逸品”美学特征与老庄哲学思想研究
9
作者 窦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9期94-98,共5页
黄修复《益州名画录》中提出了"逸""神""妙""能"四种山水画的品评标准。作为最高标准的"逸品",其"笔简形具,得之自然"的理论内涵可概括出五个方面的美学特征,它们分别为:... 黄修复《益州名画录》中提出了"逸""神""妙""能"四种山水画的品评标准。作为最高标准的"逸品",其"笔简形具,得之自然"的理论内涵可概括出五个方面的美学特征,它们分别为:传神写意、不拘常法、任自然、求简、尚远,它们的哲学基础分别来源于老庄哲学的"形神观"、"逍遥游"、"自然无为"的思想以及庄子"疯癫怪异""不拘常理"的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品” 美学特征 老庄哲学
下载PDF
论庄子的“言意观”及其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
10
作者 叶春雷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18-20,共3页
庄子“言义观”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得意忘言” ,庄子追求的理想之境是“无言”。庄子的这种“言义观”使得中国的传统艺术富于简淡。
关键词 庄子 “言意观” 美学思想 想象力 言意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