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7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for a Lower Limbs Rehabilitation Robot Running Under Passive Training Mode 被引量:2
1
作者 Xiaolong Chen Han Zhao +1 位作者 Shengchao Zhen Hao Sun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9年第2期493-502,共10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the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of a lower limbs rehabilitation robot(LLRR) that is a nonlinear system running under passive training mode. In reality, uncertainties including model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the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of a lower limbs rehabilitation robot(LLRR) that is a nonlinear system running under passive training mode. In reality, uncertainties including modeling error, initial condition deviation, friction force and other unknown external disturbances always exist in a LLRR system.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unilateral man-machine dynamical model of the LLRR we described. In the dynamical model, uncertainties are(possibly fast) time-varying and bounded. However, the bounds are unknown. Based on the dynamical model, we design an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with an adaptive law that is leakagetype based and on the framework of Udwadia-Kalaba theory to compensate for the uncertainties and to realize tracking control of the LLRR. Furtherm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designed control is shown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LOWER LIMBS REHABILITATION robot mechanical system passive training UNCERTAINTIES
下载PDF
Effects of active and passive training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lower limb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during recovery period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Tian Lanfang Shi +3 位作者 Lei Jing Le Li Bin Chen Ke wei Zh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636-640,共5页
Stroke patients always spontaneously do some learning and training of motor functions; however, learning and training are not prompt and right, while patients do not have enough activity amounts. Active and passive mo... Stroke patients always spontaneously do some learning and training of motor functions; however, learning and training are not prompt and right, while patients do not have enough activity amounts. Active and passive motor training apparatus is aimed directly at lower limb training so as to stimulate nerve function through stimulating muscular movement. Based on motor mileage, motor time, various power supplies and velocity of active and passive training apparatus, we can understand the training condition and adjust training program.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grade-III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ing with active and passive training apparatus on lower limb function, muscle strength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 in stroke patients during recovery period. DESIGN: Contrast observation. SETTI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Jilin Academic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stroke-induced hemiplegia after stabilizing vital signs for 2 weeks were selected from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Jilin Academic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to June 2007. There were 47 males and 33 females, and their ages ranged from 41 to 75 years. All patients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the Fourth Nation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cademic Meeting in 1995 and were diagnosed as cerebral hemorrhage or cerebral infarction through CT or MRI examinations in clinic.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provided the confirmed consent. Based on therapeutic orders of hospitaliza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METHOD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hysical 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combining with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based on grade-III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program, which was set by the Nation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opic Group. In addition,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ained with active and passive motor training apparatus based on therapeutic procedu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ctive and passive motor training apparatus was designed as the therapeutic style of nervous system; otherwise, the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once a day, 30 minutes once and 6 times per week. Four weeks were regarded as a course. MAIN OUTCOME MEASURES: Before treatment, at 2 weeks after treatment and after the first course, bare-handed muscle strength examination was used to check muscle strength and muscular tension; in addition, simple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which were set by the Fourth Nationa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cademic Meeting were used to evaluate motor function of limbs and total ADL. RESULTS: All 80 stroke patients were involv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① Muscle strength of lower limbs was improved in both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first course, muscle strength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x^2=6.64, P 〈 0.05). ② After the first course, Fugl-Meyer scor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2.82, P 〈 0.05). ③ Muscular tension of lower limbs was not changed in both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 〉 0.05). ④ After the first course, ADL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mong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24 cases (60%) had obvious progress, 16 (40%) had progress, and 0 (0%) did not have any changes. On the other hand, among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13 cases (32.5%) had obvious progress, 26 (65%) had progress, and 1 (2.5%) did not have any changes.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ing with active and passive motor training apparatus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lower limb disorder, increase muscle strength, control spasm, improve ADL and cause satisfactorily clinical effects in stroke patients during recovery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and passive training apparatus STROKE 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下载PDF
Mind Master引导下的费曼学习法在骨科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董军 张格林 +4 位作者 孙园 张旭艳 李玺 黄思华 张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7期84-88,共5页
目的 探究Mind Master引导下的费曼学习法在骨科实习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于2016年1月—2021年12月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三科实习医生分为传统教学法组(102名)和费曼学习法组(136名)。评估两组考核成绩和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 目的 探究Mind Master引导下的费曼学习法在骨科实习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于2016年1月—2021年12月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三科实习医生分为传统教学法组(102名)和费曼学习法组(136名)。评估两组考核成绩和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 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量表结果。结果 费曼学习法组学生在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MiniCEX量表评估问诊、查体、专业态度、临床判断、整体临床评价以及评价人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Mini-CEX量表评估的沟通技能、组织效能、被评价人满意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利用Mind Master归纳总结的费曼学习法教学模式能实习医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曼学习法 思维导图 骨科 教学 实习 规范化培训 临床
下载PDF
“双导师制”管理在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培并轨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威威 常青 +1 位作者 周家涛 赵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在麻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培并轨教育中引入“双导师制”协同管理模式,探究该模式在提升教育质量与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专业的60名硕士研究生为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在麻醉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培并轨教育中引入“双导师制”协同管理模式,探究该模式在提升教育质量与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专业的60名硕士研究生为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试验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单导师教学模式,而试验组则实施创新的“双导师制”模式。试验组研究生除了接受学位导师的科研指导外,还配备经验丰富的住培导师,专注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研究通过研究生自评问卷与专业考核成绩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在自评问卷和专业考核成绩上表现更佳(P<0.05)。结论:“双导师制”管理模式的引入显著提高了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师制” 麻醉学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精神心理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的构建
5
作者 王倩 陈琼妮 +5 位作者 汪健健 卢璐璐 李乐之 梁敉宁 何莉 蔡怡文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24年第2期189-197,共9页
目的 构建精神心理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和专家讨论,形成精神心理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初稿。选取来自北京、长沙、武汉、南京、上海、广州、成都、合肥、南昌的13名... 目的 构建精神心理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和专家讨论,形成精神心理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初稿。选取来自北京、长沙、武汉、南京、上海、广州、成都、合肥、南昌的13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于2022年10月—12月采用专家函询法对其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0.96;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51和0.418(P<0.001)。最终构建的精神心理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由7个模块(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时间、考核内容及占比、带教师资、实践基地)、36个一级条目、67个二级条目、103个三级条目构成。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精神心理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科学、可信,可为我国精神心理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心理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临床实践 培养方案 德尔菲法
下载PDF
基于服务乡村振兴的农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6
作者 刘洋 王新惠 肖龙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72-274,共3页
农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等培养具有农业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建设至关重要。结合近些年的实践教... 农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等培养具有农业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建设至关重要。结合近些年的实践教学,从农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分析了全日制农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以期为农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提供经验,提高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专业硕士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生物样本库建设在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7
作者 李国东 党树伟 +4 位作者 李金星 丁立贤 孙铭均 孙岩岩 张津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185-189,共5页
当前,我国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接轨的“双轨合一”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新模式明显提升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但“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 当前,我国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面接轨的“双轨合一”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新模式明显提升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但“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普遍存在,以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思维明显不足。生物样本库作为临床科研转化医学研究的关键平台,对科学研究、转化应用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生物样本库的建设过程中,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文章重点介绍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生物样本库发展现状、生物样本库在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成效以及设想,以期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样本库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科研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林业专硕人才培养探究——以安徽农业大学林业专硕为例
8
作者 黄兴召 胡佳慧 +5 位作者 贺蕾 程建忠 徐小牛 张龙娃 王滨 唐雪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270-272,275,共4页
林业是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提出给林业赋予了新使命。以安徽农业大学林业专硕学生的培养为例,并结合“双碳”目标的实施,分析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在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 林业是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提出给林业赋予了新使命。以安徽农业大学林业专硕学生的培养为例,并结合“双碳”目标的实施,分析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在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如何结合“双碳”目标的实施进行改革,从而培养满足国家对林业绿色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满足“双碳”目标对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林业专硕 人才培养 问题 安徽农业大学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技术前沿进展课程——以材料与化工专业为例
9
作者 廖建国 马婷婷 +1 位作者 曹新鑫 管学茂 《科技资讯》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应具有“学术型”“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技术前沿进展...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应具有“学术型”“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技术前沿进展”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技术前沿进展”整个教学体系,通过思政元素的引入以及案例分析教学强调主流价值引领,培养了专业型硕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前沿进展 课程思政 专业型硕士 人才培养
下载PDF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Training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10
作者 Tangxikun 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8期76-87,共12页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training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Through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s and ...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training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Through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s and literature review,the stud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MTI talents under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and,by examining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echnologies,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these problems.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four areas:training concept,teaching content,research in the current training of MTI talents,and mutual empowerment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Four countermeasures are suggested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including utilizing technology to promote personalized training and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future educators to leverage technology in the training of MTI tal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lem Countermeasure Talent training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下载PDF
听障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1
作者 康顺利 李强 曹宏阁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第4期39-44,共6页
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听障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残疾人教育和就业的一个里程碑。听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完善,应从基础理论入手,结合听障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招... 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听障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残疾人教育和就业的一个里程碑。听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完善,应从基础理论入手,结合听障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招生和就业等方面,构建符合听障学生特点、具有学术性基础和职业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大学生 专业硕士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惠敏 黄海辉 +2 位作者 李思琰 苏青彩 吴琳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7期1-3,共3页
引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进行反向设计,最终形成一套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临床实践—科研训练”于一体的“厚基础、精专业、重临床、育科研”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下载PDF
方证辨证下比较思维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运用
13
作者 梁爱武 杨坤梅 +8 位作者 陈治江 牛娅楠 赵新伟 何慧丽 刘君航 蔡宇轩 姜俊玲 陈晓锋 朱永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方证辨证下运用比较思维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方证的概念和建立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9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医师及专硕并轨住培医师50人,分为5组,每组10... 目的探讨方证辨证下运用比较思维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方证的概念和建立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9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医师及专硕并轨住培医师50人,分为5组,每组10人,均采用方证辨证下比较思维的教学方法教学。经过1年的学习后,对5组学生进行考核,每个学生需选取1例患者并独立完成整个诊治过程;考核涉及问诊能力及体格检查技能,要求写出处方,并阐述病证、方证及比较思维过程;最后进行评分并且跟踪观察疗效1个周期。结果在方证辨证教学模式下,运用比较思维教学方法培训后,学生的方证辨证能力明显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新型方证辨证教学模式下,运用比较思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方证的概念和建立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能提高其临床诊疗效果,符合当代医学教育改革趋势和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辨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师承教育 临床教学 比较思维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硕士培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南科技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为例
14
作者 刘丽莉 杨协力 +3 位作者 罗磊 于慧春 唐浩国 李芳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4期133-136,共4页
目前,我国未能形成具体的、适合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式,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势在必行。以河南科技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为例,针对新工科背景下专业硕士的培养... 目前,我国未能形成具体的、适合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式,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构建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势在必行。以河南科技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为例,针对新工科背景下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式,从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导师教学和考核制度、扩展专业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食品专业 专业硕士 培养方式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四位一体”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15
作者 宋君毅 韩会军 徐皓铭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4,共7页
结合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时代需求,分析提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困境和纾解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方式与学术学位混同、导师队伍建... 结合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时代需求,分析提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实困境和纾解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方式与学术学位混同、导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课程设置实用性严重不足、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陈旧、实践实习缺乏系统性、产教融合与协同培养推进不力、论文选题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缺乏论文评阅标准等问题。针对上述困境,遵照国家相关要求,提出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发展+科研能力”为主体的“四位一体”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持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改善课程教学;强化实习实践管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突出论文选题的应用导向和问题意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强化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提升行业规范;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模式 “四位一体”
下载PDF
知识产权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16
作者 黄玉烨 关春媛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建设以培养高端型、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为目标。知识产权专业作为二级学科,人才培养规模相对有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缺乏可供推广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范式;专业学位建设也缺乏足... 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建设以培养高端型、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为目标。知识产权专业作为二级学科,人才培养规模相对有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缺乏可供推广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范式;专业学位建设也缺乏足够吸引力与竞争力。基于此,应借力交叉学科发展的政策环境,确立知识产权一级学科地位,适当扩大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培养规模;优化课程设置,强调行业面向,调整师资结构;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设计差异化的个人培养方案,形成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争取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认证,鼓励学生参加专利代理人考试,把好人才培养“入口关”和“出口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专业硕士 协同培养 复合应用型 培养范式
下载PDF
国际商务硕士CDIO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
17
作者 左小明 韦梦梦 马弘泷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2,70,共5页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拥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对此,在“双一流”视域下,以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务硕士培养为例,引入构思(C)、设计(D)、实施(I)、运行(O)的CDIO理念,重点从课程体系、师资结...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拥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对此,在“双一流”视域下,以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务硕士培养为例,引入构思(C)、设计(D)、实施(I)、运行(O)的CDIO理念,重点从课程体系、师资结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四方面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商务硕士 CDIO模型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优秀MPAcc学位论文产出特点分析
18
作者 李丽 王倩倩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MPAcc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展现会计硕士培养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为探究优秀学位论文的产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选取教指委评选的121篇优秀学位论文,分别从高校层次、高校类别、院校隶属和论文关键词等展开内容分析。研究表明,... MPAcc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展现会计硕士培养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为探究优秀学位论文的产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选取教指委评选的121篇优秀学位论文,分别从高校层次、高校类别、院校隶属和论文关键词等展开内容分析。研究表明,知名高校具有天然的“禀赋优势”,获奖论文的选题紧跟时代热点,立足基本国情,案例企业多为上市公司,且较多地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反映出本专业跨学科的特点。最后提出培养单位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硕士 优秀学位论文 禀赋优势 先强带动后强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行为转变理论护理联合被动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叶雅顺 鲁红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8期179-181,共3页
目的分析行为转变理论护理联合被动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护理的6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予以行为转变理论护理联合被动康复... 目的分析行为转变理论护理联合被动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护理的6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予以行为转变理论护理联合被动康复训练、单独被动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康复效果、认知功能、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认知功能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护理联合被动康复训练在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的应用,可提高患者康复优良率,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转变理论 被动康复训练 脑出血 认知功能 自我管理能力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联合被动康复训练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20
作者 田艳芝 朱琳 闫海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究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联合被动康复训练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联合被动康复训练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被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KMC联合被动康复训练。分析比较两组的神经行为、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NBN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MC联合被动康复训练可改善HIE患儿的神经行为,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袋鼠式护理 被动康复训练 神经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