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甘菊活性组分对LPS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娜迪热·艾尔肯 彭军 +1 位作者 范芳芳 李茜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298-302,309,共6页
目的基于驱动蛋白家族3A基因(Kif3a)和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探讨洋甘菊活性组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脂多糖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建立哮喘炎症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洋... 目的基于驱动蛋白家族3A基因(Kif3a)和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探讨洋甘菊活性组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脂多糖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建立哮喘炎症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洋甘菊活性组分对脂多糖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最佳洋甘菊活性组分给药浓度。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模型组、阳性药物组(1μmol·L^(-1)地塞米松干预2 h)、洋甘菊活性组分组(200μg·mL^(-1),48 h)。Annexin V/PI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凋亡率。实时荧光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if3a、SHH、Ptch1和Gli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脂多糖干预后,可显著降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活力(P<0.05),并诱导其细胞凋亡(P<0.01)。洋甘菊活性组分在浓度200μg·mL^(-1)处理48 h时,可以显著逆转脂多糖对细胞的损伤并促进增殖(P<0.01),减弱脂多糖诱导的细胞凋亡(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脂多糖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Kif3a在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SHH、Ptch1、Gli1在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脂多糖模型组相比较,洋甘菊活性组分处理后可显著逆转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P<0.05),增加Kif3a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并降低SHH、Ptch1、Gli1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脂多糖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下调Kif3a水平从而上调SHH、Ptch1、Gli1水平,调控SHH信号通路处于异常激活状态。洋甘菊活性组分可显著逆转脂多糖诱导的细胞炎症损伤,上调Kif3a水平,下调SHH、Ptch1、Gli1水平,通过Kif3a调控SHH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发挥保护作用,改善哮喘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活性组分 哮喘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Kif3a SHH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洋甘菊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娜迪热·艾尔肯 彭军 +4 位作者 季志红 刘婷 希尔扎提·艾海提 布现瓦纳·萨地克 李茜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9期1065-1075,共11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前期UHPLC-Q-Orbitrap-MS技术对洋甘菊化学成分的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洋甘菊治疗哮喘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洋甘菊化学成分鉴定结果,利用小分子药物靶点预测在线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挖... 目的:本研究基于前期UHPLC-Q-Orbitrap-MS技术对洋甘菊化学成分的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洋甘菊治疗哮喘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洋甘菊化学成分鉴定结果,利用小分子药物靶点预测在线平台(Swiss Target Prediction)挖掘有效活性成分和对应作用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TTD、PharmGkb、DisGeNet数据库获得哮喘的作用靶点;筛选后得到的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作用靶点的共同靶点,构建韦恩图(Venny Diagram);使用STRING数据库建立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工具数据库对“洋甘菊有效活性成分-哮喘疾病”的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注释分析及基因和基因组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建立“洋甘菊有效活性成分-哮喘疾病靶点-通路”网络模型;运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洋甘菊中的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核心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从洋甘菊中筛选出30个活性成分,确定洋甘菊治疗哮喘的共同靶点52个,其中核心靶点有TNF、MMP-9、STAT3、PTGS2、EGFR、TLR4、NOS2、JAK1、PLAUR、PTGS1。信号通路主要富集于JAK-STAT、IL-17、NF-κB、花生四烯酸代谢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TNF与核心成分对接结果均小于0 kcal·mol^(-1),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洋甘菊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治疗哮喘,为揭示洋甘菊治疗哮喘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洋甘菊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探讨
下载PDF
洋甘菊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确定 被引量:29
3
作者 杨彦松 潘浪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97-698,共2页
对洋甘菊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经过聚酰胺反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确定其结构。从洋甘菊的乙醇(95%)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Ⅰ)和木犀草素-7-O-β... 对洋甘菊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经过聚酰胺反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确定其结构。从洋甘菊的乙醇(95%)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Ⅰ)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很可能为洋甘菊的主要黄酮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黄酮类 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 木犀革素-7-O-β-D-葡萄糖苷
下载PDF
洋甘菊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俊杰 袁艺 +1 位作者 王小娟 何兵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825-829,共5页
洋甘菊种子灭菌后,置于MS培养基上发芽形成无菌苗,发芽率可达80%。适合洋甘菊种子的灭菌的方法是:75%酒精30 s+3.5%次氯酸钠15 min+2%次氯酸钠10 min。在研究范围内,洋甘菊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碳源... 洋甘菊种子灭菌后,置于MS培养基上发芽形成无菌苗,发芽率可达80%。适合洋甘菊种子的灭菌的方法是:75%酒精30 s+3.5%次氯酸钠15 min+2%次氯酸钠10 min。在研究范围内,洋甘菊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5 mg/L,碳源以蔗糖浓度3%最佳。适宜洋甘菊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IBA 1.0 mg/L+NAA 0.5 mg/L+6-BA 0.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组织培养 激素 碳源
下载PDF
洋甘菊多糖中单糖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陈蕾 何新苗 +1 位作者 孟磊 马晓丽 《食品与药品》 CAS 2019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目的建立两种色谱法测定洋甘菊多糖中单糖组分的方法。方法多糖样品经酸解为单糖后,均经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测定。分别对两种方法的线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 目的建立两种色谱法测定洋甘菊多糖中单糖组分的方法。方法多糖样品经酸解为单糖后,均经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测定。分别对两种方法的线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方法回收率进行比较。结果HPLC测定洋甘菊多糖中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与木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1:2.23:3.53:6.61:2.98。HPCE测定洋甘菊多糖中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3:3.10:4.12:7.28:2.27:0.90。结论两种方法灵敏度均可,稳定可靠,都可作为洋甘菊多糖中单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毛细管电泳 多糖 单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洋甘菊总黄酮成分分析及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米热阿依·麦麦提 王莹 +1 位作者 赵生俊 兰卫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6期62-67,共6页
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回流法提取洋甘菊总黄酮,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干燥,得到洋甘菊总黄酮,含量为56%;采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LC-TOF-MS/MS)对纯化的洋甘菊总黄酮进行成分分析;以4-MUO为底物,测定了洋甘菊总黄酮对... 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回流法提取洋甘菊总黄酮,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干燥,得到洋甘菊总黄酮,含量为56%;采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LC-TOF-MS/MS)对纯化的洋甘菊总黄酮进行成分分析;以4-MUO为底物,测定了洋甘菊总黄酮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成分分析表明,从洋甘菊总黄酮中共鉴定出38个黄酮类化合物,为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抑制实验结果表明,洋甘菊总黄酮对胰脂肪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1.09±0.08)μg·mL^(-1),是安全有效的胰脂肪酶抑制剂,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替代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总黄酮 成分分析 胰脂肪酶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国产母菊精油的成分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郑汉臣 陈海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母菊(Matricaria chamomilla L.syn.M.recutita L.)中的精油成分进了分析,鉴定出24种成分;用气相色谱方法对母菊鲜花序,干花序及日内不同时间采集的样品中的精油成分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母菊 精油 分析 色谱法
下载PDF
地方习用药材德国洋甘菊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东升 韩松林 +3 位作者 伊永进 邱兰 任丽君 李新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8期70-70,85,共2页
对一种地方习用药材德国洋甘菊的规范化种植技术进行了探讨,从德国洋甘菊生产中的种子筛选、选地、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各环节进行规范化研究,并制定了标准操作规程(SOP),为新疆维吾尔医常用药材德国洋甘菊的扩大... 对一种地方习用药材德国洋甘菊的规范化种植技术进行了探讨,从德国洋甘菊生产中的种子筛选、选地、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各环节进行规范化研究,并制定了标准操作规程(SOP),为新疆维吾尔医常用药材德国洋甘菊的扩大应用和规范化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洋甘菊 规范化种植 标准操作规程
下载PDF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洋甘菊中砷的含量 被引量:3
9
作者 辛禄德 李强 +2 位作者 王建玲 劳斐 田树革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860-861,865,共3页
目的 建立洋甘菊中砷含量的原子荧光光谱检测方法 。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样品,通过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洋甘菊中砷含量,并进行了方法 学考察。结果 砷在0~10.0μg/L(r=0.9993)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目的 建立洋甘菊中砷含量的原子荧光光谱检测方法 。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样品,通过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洋甘菊中砷含量,并进行了方法 学考察。结果 砷在0~10.0μg/L(r=0.9993)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1%,RSD=2.59%(n=6)。结论 该测量方法 简便、稳定、危害小、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光谱法 洋甘菊
下载PDF
洋甘菊多糖的分离纯化、性质结构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陆娟 谢东雪 +2 位作者 贺柳洋 王月 郑志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78,共7页
对热回流提取得到的洋甘菊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得到的多糖的性质结构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经处理后的洋甘菊多糖先后利用DEAE-Sepharose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了2种均一多糖(MCP-1-1和MCP-2-1);经测定2种均一多糖总... 对热回流提取得到的洋甘菊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得到的多糖的性质结构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经处理后的洋甘菊多糖先后利用DEAE-Sepharose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了2种均一多糖(MCP-1-1和MCP-2-1);经测定2种均一多糖总糖含量分别为82.23%、84.09%,糖醛酸含量分别为4.11%、5.38%,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58%、1.05%,溶解度分别为98.36%、98.44%,分子质量分别为30902、7244 Da;单糖组成实验结果表明MCP-1-1是由鼠李糖(Rha)、葡萄糖醛酸(GlcA)、半乳糖(Gal)、葡萄糖(Glc)、木糖(Xyl)和阿拉伯糖(Ara)6种单糖组成,MCP-2-1是由GlcA、Gal、Glc、GalA、Xyl和Ara六种单糖组成,2种均一多糖均是不含三螺旋结构的酸性多糖,均含有吡喃环和β-糖苷键,MCP-1-1含有α-糖苷键;2种均一多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体外清除自由基试验结果显示MCP-1-1和MCP-2-1对DPPH自由基和·OH均有清除作用,而且清除能力与均一多糖的质量浓度正相关,MCP-2-1对2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MCP-1-1。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的洋甘菊多糖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多糖 性质结构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洋甘菊抗哮喘活性部位的提取工艺研究
11
作者 刘飞 热依木古丽·阿布都拉 +1 位作者 信学雷 李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8-1534,共7页
目的:运用正交试验优化洋甘菊抗哮喘活性部位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洋甘菊特征成分咖啡酰基奎宁酸类(3,4-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化合物的含量、提取率以及提取物抗哮喘体外筛选作为考察指标,对洋甘菊抗哮喘活性... 目的:运用正交试验优化洋甘菊抗哮喘活性部位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洋甘菊特征成分咖啡酰基奎宁酸类(3,4-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化合物的含量、提取率以及提取物抗哮喘体外筛选作为考察指标,对洋甘菊抗哮喘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评价。结果:确定最优提取条件为: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30,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2 h。结论:运用正交试验确定洋甘菊抗哮喘活性成分的最优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抗哮喘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洋甘菊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12
作者 李晶晶 陈少影 兰卫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4-675,共12页
洋甘菊(Matricaria chamomilla L.)为菊科母菊属草本植物,是维吾尔医学常用药材,主产于中国新疆和欧洲等地。洋甘菊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酚酸、挥发油、香豆素和其他类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 洋甘菊(Matricaria chamomilla L.)为菊科母菊属草本植物,是维吾尔医学常用药材,主产于中国新疆和欧洲等地。洋甘菊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酚酸、挥发油、香豆素和其他类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和对胃肠道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本文在对洋甘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概述的基础上,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推测黄酮、酚酸、倍半萜类成分可作为洋甘菊的质量标志物,为建立洋甘菊质量标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黄酮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维药洋甘菊中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兰卫 郭玉婷 +2 位作者 胡江兰 安冬青 倪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5-578,共4页
目的筛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洋甘菊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以黄酮的吸附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影响洋甘菊提取物纯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优化,采用UV测定纯化后固形物中总黄酮的浓度。结果最佳洗脱程序为,选定D101大孔树脂,上样浓度为0.826... 目的筛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洋甘菊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以黄酮的吸附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影响洋甘菊提取物纯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优化,采用UV测定纯化后固形物中总黄酮的浓度。结果最佳洗脱程序为,选定D101大孔树脂,上样浓度为0.8269 mg·ml^(-1),最大上样量为16 BV(16倍柱体积),上样速度为0.081 BV·min^(-1),依次用6BV的蒸馏水以0.081 BV·min^(-1)的流速洗脱,弃去洗脱液,再用6 BV的70%乙醇以0.041 BV·min^(-1)的流速洗脱,收集洗脱液。纯化得到的固形物中洋甘菊黄酮含量为51.37%,总黄酮的转移率为80.94%。结论纯化工艺简便、稳定,能提高洋甘菊中活性组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大孔树脂 纯化 黄酮
原文传递
洋甘菊挥发油抗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袁艺 龙子江 +1 位作者 杨俊杰 袁彩红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采用动物体内抗炎实验模型等方法研究洋甘菊挥发油的抗炎效果。观察洋甘菊挥发油的体内抗炎作用。结果表明:洋甘菊挥发油各剂量组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棉球植入法致大鼠肉芽增生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洋甘菊挥... 采用动物体内抗炎实验模型等方法研究洋甘菊挥发油的抗炎效果。观察洋甘菊挥发油的体内抗炎作用。结果表明:洋甘菊挥发油各剂量组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棉球植入法致大鼠肉芽增生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洋甘菊挥发油对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及对急性炎症引起的肿胀、渗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洋甘菊挥发油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挥发油 抗炎
原文传递
洋甘菊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茜 信学雷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42-2344,共3页
目的:优选洋甘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总黄酮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不同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洋甘菊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结果:洋甘菊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70... 目的:优选洋甘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总黄酮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不同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洋甘菊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结果:洋甘菊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70%乙醇,料液比1∶10(g/mL),回流提取1次,时间1.0h。结论:建立洋甘菊总黄酮的紫外分光光度含量测定方法,验证试验表明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简便、稳定、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