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9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底膜相关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转录组学分析及药物预测
1
作者 刘源 渠源 +2 位作者 万雅坤 郭婧宇 姜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486-5500,共15页
背景:基底膜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同中医证型下基底膜相关基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基底膜基因联合转录组学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5种不同中医证型的发病机制差异,并进行潜在治疗药物预测。方法:基... 背景:基底膜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同中医证型下基底膜相关基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基底膜基因联合转录组学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5种不同中医证型的发病机制差异,并进行潜在治疗药物预测。方法:基于GEO数据库整理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中医证型芯片数据以及基底膜相关基因,利用R-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Mfuzz包进行表达趋势分析。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UPset筛选关键基因,通过R-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SEA及富集分析,同时绘制ROC曲线评估基底膜相关核心靶点对5种证型分别的诊断价值。基于CIBERSORT核心算法计算每种证型的免疫浸润情况。最后,利用SymMap和COREMINE数据库预测可靶向基底膜相关核心基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同证型的潜在中药及小分子药物。结果与结论:①在5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中(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血两虚证及血瘀阻络证)分别筛选出67,47,59,57,55个基底膜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关键靶点分别为5,7,5,3,5个。③各证型中富集最多的为细胞基质黏附、免疫细胞迁移及胶原代谢等生物过程以及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局灶性粘连和Rap1信号通路等。④药物预测结果显示,土茯苓、川乌、绵马贯众及黄精是通过影响基底膜基因治疗5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最具潜力的中药。⑤结果证实,基底膜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附着、免疫细胞迁移及炎症反应等多个途径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在不同证型中有着差异表现,其中ITGA6可作为5种类风湿关节炎证型中共同的诊断标志物。清热解毒类中药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不同证型治疗中可以贯穿始终的潜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相关基因 证型 类风湿关节炎 中药 转录组学分析 GSEA分析 免疫浸润 分子对接 药物预测 机制研究
下载PDF
益景汤调控MMPs/TIMPs相关分子拮抗高糖诱导的iBRB模型基底膜损害 被引量:1
2
作者 赖思艺 邱心悦 +3 位作者 何建忠 王航 孟春 刘光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387-1391,共5页
目的:观察益景汤拮抗高糖诱导的体外血-视网膜内屏障(iBRB)模型基底膜(BM)损害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内皮细胞(ECs)和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RMPs)构建体外iBRB模型,随机分成低糖组、高糖组、米诺环素组、益景汤组,分别予25 mmol/L... 目的:观察益景汤拮抗高糖诱导的体外血-视网膜内屏障(iBRB)模型基底膜(BM)损害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内皮细胞(ECs)和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RMPs)构建体外iBRB模型,随机分成低糖组、高糖组、米诺环素组、益景汤组,分别予25 mmol/L葡萄糖、60 mmol/L葡萄糖、60 mmol/L葡萄糖+10μg/mL米诺环素、60 mmol/L葡萄糖+10%益景汤含药血清干预,各组干预12 h后终止孵育。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BM相关蛋白[Ⅳ型胶原(collagenⅣ,CⅣ)、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及MMPs/TIMPs相关蛋白(MMP-2、MMP-3、MMP-9、TIMP-1、TIMP-2)的表达。结果: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组、米诺环素组、益景汤组CⅣ蛋白表达增加,高糖组、米诺环素组LN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益景汤及米诺环素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CⅣ、LN蛋白表达增加,益景汤组、米诺环素组与高糖组相比具有差异(均P<0.05)。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组、米诺环素组MMP-2、MMP-3、MMP-9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益景汤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MMP-2、MMP-3、MMP-9蛋白表达增加,益景汤组与高糖组相比具有差异(均P<0.05)。低糖组、高糖组、米诺环素组、益景汤组各组之间TIMP-1、TIMP-2表达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益景汤可能通过调控MMP-2、MMP-3、MMP-9、CⅣ、LN的表达,干预高糖介导的BM重塑,抑制iBRB的损害,从而干预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景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视网膜内屏障 MMPS/TIMPS 基底膜
下载PDF
双硫仑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雁宇 吕欣 +3 位作者 黄晓光 任小军 王雪 于为民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双硫仑作为一种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双硫仑治疗癌症的具体机制,如抑制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的活性、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抑制核因... 双硫仑作为一种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双硫仑治疗癌症的具体机制,如抑制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的活性、提高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浓度、抑制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活性,促进与核蛋白定位蛋白4(nuclear protein localization protein 4,NPL4)的结合、抑制FROUNT蛋白等,并在多种癌症模型中证明了双硫仑的抗癌活性。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一种类型,该病一旦被确诊,就需要第一时间给予治疗,尽量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研究表明,双硫仑可通过抑制C-C趋化因子受体2型/C-C趋化因子受体5型(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2/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5,CCR-2/CCR-5)和FROUNT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抑制巨噬细胞的迁移、聚集、活化来缓解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这表明双硫仑对该类患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简要回顾了双硫仑最新研究中阐明的相关作用分子机制,展望了未来双硫仑作为新的药物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仑 抗肾小球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 巨噬细胞
下载PDF
紫外线B(UVB)损伤人皮肤基底膜屏障的分子特征
4
作者 杨雅麟 刘一洲 +1 位作者 王久存 马彦云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37-41,56,共6页
目的:观察UVB照射引起的基底膜屏障损伤的特征。方法:使用40 mJ/cm^(2)UVB照射HaCaT细胞,通过RNA-seq数据分析研究基底膜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在3组离体皮肤组织中观察50 mJ/cm^(2)UVB连续照射3 d后基... 目的:观察UVB照射引起的基底膜屏障损伤的特征。方法:使用40 mJ/cm^(2)UVB照射HaCaT细胞,通过RNA-seq数据分析研究基底膜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在3组离体皮肤组织中观察50 mJ/cm^(2)UVB连续照射3 d后基底膜结构及关键屏障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了18个与基底膜相关的基因,其中17个基因表达下调,COL4A4、COL4A5、COL4A6、ITGB1、ITGA3、ITGA4、ITGA6、LAMA5的表达水平下调倍数超过1.5倍(P<0.05),而HPSE的表达上调了2.4倍(P<0.0001)。在离体皮肤组织实验中,UVB照射后观察到基底膜透明层和致密层断裂,半桥粒破坏,完整性和连续性受损,并且整合素蛋白含量下降(P<0.05)。结论:UVB照射会下调基底膜屏障结构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乙酰肝素酶基因表达,造成基底膜结构紊乱以及基底膜关键屏障蛋白降解,使基底膜屏障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离体皮肤组织培养 皮肤基底膜损伤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及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钭张琪 杨华 +3 位作者 张彬娥 张旭珍 夏宜东 金烈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20,共4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vasculitis,AAV)和抗GBM肾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现作者总结1例2021年8月5日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抗GBM肾炎合并ANCA阳性患者,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激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抑制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在肾脏功能未能恢复的基础上,经抗感染治疗肺部病变好转,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抗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基底膜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杨丛语 邓青春 刘嘉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1-457,共7页
目的探究基底膜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及其预后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得子宫内膜癌的mRNA表达矩阵和临床数据,从既往研究中获得基底膜基因。基于差异基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 目的探究基底膜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及其预后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得子宫内膜癌的mRNA表达矩阵和临床数据,从既往研究中获得基底膜基因。基于差异基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并分析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采用功能富集分析,分析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途径。采用荧光定量PCR,验证预后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由ACHE、COL12A1、CD44组成的预后模型与临床因素显著相关。荧光定量PCR证明,ACHE和COL12A1 mRNA表达量在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人子宫内膜癌细胞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3个基底膜基因构建的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 子宫内膜癌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基底膜成分和结构对上皮细胞极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白雪颖 王晓玲 +2 位作者 强金彪 范心怡 史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5-272,共8页
基底膜是上皮与间充质之间特殊的细胞外基质。在复层上皮中,只有与基底膜接触的一层基底细胞具有顶底极性,不与基底膜接触的上皮细胞无顶底极性。基底膜在上皮细胞的极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底膜是多细胞生物体内重要的细胞外基质(ECM)结... 基底膜是上皮与间充质之间特殊的细胞外基质。在复层上皮中,只有与基底膜接触的一层基底细胞具有顶底极性,不与基底膜接触的上皮细胞无顶底极性。基底膜在上皮细胞的极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底膜是多细胞生物体内重要的细胞外基质(ECM)结构,位于上皮和间充质之间,由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共同产生,主要成分包括层黏连蛋白(Laminin)、Ⅳ型胶原(Col-Ⅳ)、巢蛋白(NDG)和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不同成分对上皮细胞极性发挥不同的作用。Col-Ⅳ和Laminin构成的网状支架是基底膜的主要结构,基底膜结构的完整性会影响上皮细胞的极化。现从基底膜成分和结构两方面进行总结,重点阐述其对上皮细胞极化的作用及机制,同时归纳促进上皮细胞极化的仿基底膜材料应用现状,为进一步探索上皮细胞极性的建立和维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 上皮细胞极性 顶端-基底极性 层黏连蛋白 间充质细胞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基底膜相关标志物探索及治疗药物预测
8
作者 徐义峰 柯诗文 +5 位作者 肖航 张文强 熊少斌 徐小港 王钰 刘良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8-1346,共9页
目的探索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基底膜标志物及潜在治疗药物。方法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IPF相关数据集,处理后构建与IPF相关的基底膜基因表达矩阵并筛选基底膜差异基因(DEBMs);将DEBMs进行功能及通路的富集,并对其使用机器学... 目的探索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基底膜标志物及潜在治疗药物。方法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IPF相关数据集,处理后构建与IPF相关的基底膜基因表达矩阵并筛选基底膜差异基因(DEBMs);将DEBMs进行功能及通路的富集,并对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得到候选特征基因,运用接收机工作特性(ROC)曲线确定特征基因并构建列线图;进行ssGSEA分析探究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及功能相关性;通过特征基因预测了相应微小核糖核酸(RNA)(miRNA)及治疗药物。结果共提取DEBMs 56个;富集分析表明,DEBMs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等,并与“ECM-受体相互作用”和“局部粘着斑”等通路密切相关,机器学习计算到候选特征基因6个(TIMP3、P3H2、ITGA7、ITGA4、ADAMTS2、COL8A2),经ROC曲线测试均符合特征基因要求,列线图诊断价值突出(AUC=0.991523);IPF中B cells、Macrophages等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最后,预测到miRNA以miR-4305、miR-3684为主,黄体酮,叔丁基过氧化氢等是与IPF相关性较强的治疗药物。结论特征基因及预测的miRNA可作为IPF诊断新型标志物,预测药物可能成为治疗IPF的潜在药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基底膜 差异基因 微小RNA 标志物 药物预测
下载PDF
基底膜相关lncRNA模型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
9
作者 黎屹森 姜庆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4730-4742,共13页
因基底膜(BM)在癌症转移和侵袭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基底膜(BM)相关的长非编码RNA (lncRNA)风险模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BM-BASE数据库中检索了ccRCC患者的转录和临... 因基底膜(BM)在癌症转移和侵袭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基底膜(BM)相关的长非编码RNA (lncRNA)风险模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BM-BASE数据库中检索了ccRCC患者的转录和临床数据。通过比较肿瘤和邻近正常组织,统计出差异表达的BM基因。随后,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鉴定出差异表达的BM相关lncRNA (DEBM lncRNA)。使用多变量和单变量Cox回归分析评估这些lncRNA的风险,并使用LASSO分析构建预后模型。所得模型由8个DEBM lncRNA组成,即AL161457.2、ITGA9-AS1、LINC01725、AP001021.1、KDM4A-AS1、AC020891.1、AP000919.2和AF230666.2。预后风险模型在预测ccRCC患者的预后方面表现出高度的准确性,揭示了较高的风险评分与远处转移和癌症侵袭性的存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该模型准确预测了1年、3年和5年的预后,曲线下面积(AUC)超过0.70。值得注意的是,与肿瘤细胞相关的基因的变化通常先于形态异常,这使得我们的模型成为评估肾癌预后的传统方法的有价值补充。此外,我们的模型在预测ccRCC分期方面表现出高度的准确性。该模型为临床评估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基底膜 长非编码RNA 生物标志物 预后
下载PDF
基于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构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模型及相关功能和潜在药物研究
10
作者 谭天华 许静涌 宋京海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25-33,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构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药物敏感性差异分析。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取大规模的肝癌患者数据,包括转录组数据、临床特征数据和突变数据。通过整合... 目的探讨基于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构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药物敏感性差异分析。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取大规模的肝癌患者数据,包括转录组数据、临床特征数据和突变数据。通过整合这些数据,构建一个预后模型,并选择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作为独立预后蛋白。通过独立预后分析验证模型的独立性。另外行免疫相关性分析,评估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基因和免疫相关功能。最后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评估不同风险组患者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差异。结果根据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得出预后模型公式:风险评分=(1.25968690844101×ADAMTS5表达)+(0.332985729856301×CTSA表达)+(-0.31683170952125×FBLN5表达)+(0.346521502281786×P3H1表达)。免疫相关性分析揭示了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基因和免疫相关功能,差异基因包括Cytolytic_activity、Type_Ⅰ_IFN_Reponse、Type_Ⅱ_IFN_Reponse和MHC_class_Ⅰ。单因素预后分析,风险评分的HR和95%CI分别为1.201和1.132,1.274(P<0.01);多因素预后分析,风险评分的HR和95%CI分别为1.174和1.102,1.251(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1、3和5年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一致性指数(C-index)曲线显示所构建的模型C-index值最大。药物敏感性分析发现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患者在Cyclopamine、Epothilone B、Foretinib、Imatinib、Midostaurin、Obatoclax Mesylate、Paclitaxel、Pyrimethamine、Sorafenib、Thapsigargin、Tipifarnib和Vinorelbine等的敏感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基于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的基底膜基因的预后模型对肝癌预后有潜在预测价值,其免疫相关性分析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可提供肝癌免疫状态和个体化治疗信息,可为肝癌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提供新的工具和指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预后模型 免疫检查点 基底膜基因 免疫功能 相关性 药物筛选
下载PDF
基底膜带受损在黄褐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1
作者 孙静 陈双瑜(综述) 杨婷(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7-190,共4页
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面部日光暴露部位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疾病。其治疗方式多样,各种治疗结局差异很大以及治疗后的复发率居高不下是黄褐斑目前治疗的最大困难。近年来,有学者逐渐认识到黄褐斑皮损处基底膜带受损可能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 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面部日光暴露部位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疾病。其治疗方式多样,各种治疗结局差异很大以及治疗后的复发率居高不下是黄褐斑目前治疗的最大困难。近年来,有学者逐渐认识到黄褐斑皮损处基底膜带受损可能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收集了近年来关于黄褐斑皮损处基底膜带受损的相关研究,并列举了有关修复皮肤基底膜带从而达到治疗黄褐斑的一些方法,为黄褐斑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有望为降低黄褐斑的复发率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发病机制 基底膜 悬垂黑素细胞 Ⅳ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核稳定调控细胞跨基底膜迁移过程中的收缩力研究
12
作者 贾亚茹 王立 安美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6-246,共1页
目的癌细胞能够在不同的微环境下生长,并且可以跨越组织间屏障进行迁移是其可以发生扩散的关键,其中细胞核的行为至关重要。为了探讨癌细胞在体内与微环境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及调节方式,在体外通常采用构建简化的组织微结构,分析细胞在... 目的癌细胞能够在不同的微环境下生长,并且可以跨越组织间屏障进行迁移是其可以发生扩散的关键,其中细胞核的行为至关重要。为了探讨癌细胞在体内与微环境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及调节方式,在体外通常采用构建简化的组织微结构,分析细胞在力学、生物学因素作用下的特征,希望获得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模拟人体基底膜的力学微环境,制备包含10μm通道与3μm微孔的基底,通过活细胞追踪观测并分析了跨基底膜迁移中细胞及细胞核形态和定位;通过免疫荧光和FRET分析了细胞骨架蛋白分布和活化等特征,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实验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首先分析了跨基底膜过程中细胞核变形的特点;其次通过对细胞收缩力进行调控,细胞核的跨基底膜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区别;通过对肌球蛋白II B的免疫荧光和Rho A的FRET检测,显示了关键蛋白的调控作用。同时估算了促使细胞核进入微孔所需的最大作用力,以及由后缘聚集额外肌球蛋白II B收缩引起的最大作用力,发现两者处在同一水平。结论本文分析了细胞核穿孔时形态和关键蛋白的特点,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体内癌细胞跨基底膜迁移时的关键特征,可为后续关于宫颈癌转移的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形态 基底膜 生物学因素 细胞收缩 细胞骨架蛋白 免疫荧光 收缩力 肌球蛋白
下载PDF
Matrigel对不同Her2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原位成瘤、增殖、凋亡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燕丹 黄松音 +6 位作者 袁广卿 于风燕 龚畅 贾卫娟 吴畏 宋尔卫 苏逢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38-2343,共6页
目的:探讨matrigel对Her2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细胞原位成瘤、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er2阳性的人乳腺癌BT474和Her2阴性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为单纯原位移植组和matrigel联合移植组,分别接种于裸鼠乳房脂肪垫(mammary fad pat,M... 目的:探讨matrigel对Her2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细胞原位成瘤、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er2阳性的人乳腺癌BT474和Her2阴性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为单纯原位移植组和matrigel联合移植组,分别接种于裸鼠乳房脂肪垫(mammary fad pat,MFP),每3d测量肿瘤大小,第30d处死裸鼠,肿瘤组织及相关脏器送病理切片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并比较matrigel对2种乳腺癌细胞移植后肿瘤形成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增殖、凋亡和转移的情况。结果:Matrigel应用后2种乳腺癌细胞的成瘤时间较单纯MFP移植明显缩短(P<0.01);Her2阴性的MDA-MB231细胞的转移率由25.0%上升至37.5%(P<0.05);Her2阳性乳腺癌BT474细胞的转移率,2种乳腺癌细胞的成瘤率、增殖率和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atrigel应用于Her2阳性和阴性乳腺癌的原位移植可以缩短成瘤时间,提高Her2阴性乳腺癌的转移率,但对2种癌细胞的成瘤率、增殖率和凋亡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rigel 乳腺肿瘤 基因 Her2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PI-88抑制人食管癌TE-13细胞Matrigel裸鼠移植瘤血管新生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辉 何明 +2 位作者 单保恩 时高峰 王士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Matrigel与肿瘤细胞混合接种的方法构建裸鼠人食管癌Matrigel移植瘤模型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抗肿瘤制剂PI-88对于人食管癌Matrigel移植瘤生长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食管鳞癌细胞株TE-13悬液与Matrigel胶混合,接种8只裸... 目的:探讨通过Matrigel与肿瘤细胞混合接种的方法构建裸鼠人食管癌Matrigel移植瘤模型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抗肿瘤制剂PI-88对于人食管癌Matrigel移植瘤生长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食管鳞癌细胞株TE-13悬液与Matrigel胶混合,接种8只裸鼠,构建人食管癌TE-13细胞Matrigel裸鼠移植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PI-88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按照20 mg/kg剂量皮下注射PI-88,1次/d(PI-88配成1 mg/ml溶液);对照组按照20 ml/kg注射生理盐水,1次/d,均连续给药2周。第2、6、10、14天记录裸鼠肿瘤体积,第15天进行增强CT扫描观察肿瘤区域显影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8只裸鼠均在接种当天形成移植瘤,成功构建TE-13细胞Matrigel裸鼠移植瘤模型。PI-88治疗第14天时,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70.25±6.85)vs(143.13±17.18)mm3,P<0.05]。治疗第15天时,治疗组肿瘤区域C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5.18±0.91vs 19.23±2.03,P<0.05)。治疗组肿瘤组织内HPSE与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HPSE:(28.70±6.39)vs(87.55±22.03)个,t=11.472,P<0.01;VEGF:(47.10±8.18)vs(94.40±14.47)个,t=12.727,P<0.01]。结论:Matrigel胶混合食管癌细胞接种裸鼠制备移植瘤方法可行,PI-88能够抑制人食管癌TE-13细胞Matrigel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88抑制移植瘤组织中HPSE和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裸鼠 血管新生 PI-88 matrigel 乙酰肝素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Matrigel胶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鑫 宋来君 郭新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Matrigel胶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自出生24 h内SD大鼠海马组织提取NSCs,取培养第3代细胞,通过Nestin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取第3代细胞分为4组,A组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24孔板,加入正常... 目的:观察Matrigel胶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自出生24 h内SD大鼠海马组织提取NSCs,取培养第3代细胞,通过Nestin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取第3代细胞分为4组,A组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24孔板,加入正常培养基;B组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24孔板,加入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C组接种于Matrigel胶内,加入正常培养基;D组接种于Matrigel胶内,加入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1周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NSCs中巢蛋白(Nestin)、β-tubulin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第3代培养细胞Nestin蛋白阳性,证实为NSCs。A组NSCs分化缓慢,B、C、D组NSCs分化迅速,C、D两组中NSCs形成立体的网状结构。4组NSCs中Nestin、β-tubulinⅢ、GFAP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培养基分别为3 918.000、437.023和3 395.000,F包被分别为291.234、4 833.000和50.081,P均<0.001),表明B、C、D组NSCs分化显著,且C、D两组中NSCs向神经元分化趋势明显,C组NSCs向神经元分化趋势最强。结论:Matrigel胶具有诱导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matrigel 巢蛋白 β-tubulinIil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下载PDF
产前给予地塞米松对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尚勤 李昌崇 +5 位作者 郑亚兵 陈超 朱列伟 陈莲 杨毅 林振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 观察产前注射地塞米松对仔鼠肺泡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孕大鼠于孕18,19,2 0dim地塞米松0 .8mg·kg- 1·d- 1,出生后4和10d仔鼠取肺,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Ⅳ型胶原的分布和表达强度。电镜观察仔鼠肺泡上皮细胞... 目的 观察产前注射地塞米松对仔鼠肺泡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孕大鼠于孕18,19,2 0dim地塞米松0 .8mg·kg- 1·d- 1,出生后4和10d仔鼠取肺,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Ⅳ型胶原的分布和表达强度。电镜观察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结果 电镜下,正常4d仔鼠外周肺组织上皮细胞基底膜变薄,不连续,胞浆伸出伪足进入间质,与成纤维细胞靠近、接触。地塞米松组4d仔鼠外周肺组织上皮细胞的基底膜的不连续现象较少,上皮间质的直接接触较少。正常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Ⅳ型胶原的表达呈不连续线状,间有缺损,量较少,色较浅;地塞米松组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的Ⅳ型胶原表达较多、色较深、呈连续线状,阳性强度明显上调。结论 孕后期用地塞米松影响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Ⅳ型胶原表达,抑制基底膜发育,从而影响肺泡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肺泡 上皮细胞 基底膜 胶原 Ⅳ型
下载PDF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微血管基底膜损伤变化的规律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建生 王明航 +2 位作者 刘轲 刘振国 刘敬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 (I/R)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损点。方法 采用MCAO方法复制脑缺血模型 ,分为青年假手术组、老龄假手术组、青年模型组和老龄模型组 ,其中模型组又分脑缺血 3h和I/R 6h、12h、2 4h、3d、6d时间点。观察神... 目的 研究老年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 (I/R)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损点。方法 采用MCAO方法复制脑缺血模型 ,分为青年假手术组、老龄假手术组、青年模型组和老龄模型组 ,其中模型组又分脑缺血 3h和I/R 6h、12h、2 4h、3d、6d时间点。观察神经症状积分、梗死面积、病理变化、基底膜IV型胶原 (ColIV)和层连蛋白 (LN)。结果 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 ,微血管基底膜损伤逐渐加重 ,I/R 2 4h、3d较显著。老龄假手术组ColIV和LN表达较青年假手术组增强。青年模型组 (I/R12h~ 6d)和老龄模型组 (I/R 6h~ 6d)ColIV和LN表达分别较青年假手术组和老龄假手术组减弱。老龄模型组神经积分 (I/R 2 4h~ 3d)的升高、梗死面积 (I/R 6h~ 6d)的增加、ColIV和LN(脑缺血 3h~I/R 2 4h)表达减弱较青年模型组显著。结论 I/R脑损伤和微血管基底膜破坏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老年较青年明显 ;微血管基底膜的增龄变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微血管 基底膜 胶原 层连蛋白 老年
下载PDF
双重血浆置换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程叙扬 金其庄 +3 位作者 毛微波 鲍云飞 于重燕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与单纯血浆置换相比,双重血浆置换(DFPP)仅需少量血浆或白蛋白即可实现对致病抗体的清除。但DFPP用于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效率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8年收治并接受DFPP治疗的抗GBM病的全... 目的与单纯血浆置换相比,双重血浆置换(DFPP)仅需少量血浆或白蛋白即可实现对致病抗体的清除。但DFPP用于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效率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08年收治并接受DFPP治疗的抗GBM病的全部患者,共8例。所有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同时进行每日或隔日一次DFPP,收集每次治疗前后的血样。用ELISA法检测DFPP前后的抗GBM抗体浓度,同时检测血IgG、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共进行53例次DFPP,每人最少治疗4次,最多9次。每次使用白蛋白或血浆量为(1.26±0.14)倍的人体血浆体积,使用OP-08W血浆分离器和EC-20W或30W血浆成分分离器。患者治疗前平均抗GBM浓度为(159.94±67.02)RU/ml,DFPP治疗后抗体呈线性下降(r=0.88-0.995),不同患者抗GBM抗体浓度下降斜率相似(-16.3RU/ml/次至-29.9RU/ml/次),平均斜率(-20.27±1.10)RU/ml/次。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置换液治疗后患者血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用8%白蛋白溶液置换对白蛋白没有影响。每次DFPP治疗后IgG水平和FIB水平均显著下降。IgG呈指数下降,而每次治疗后FIB下降(49.5±8.9)%。结论DFPP可以有效地清除抗GBM抗体和IgG。抗GBM浓度呈线性下降,有助于医生在治疗前估计清除抗体需要的DFPP次数。用高浓度白蛋白作为置换液可以避免血白蛋白下降。DFPP对纤维蛋白原也有很大清除,应该注意出血合并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置换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抗肾小球基底膜
下载PDF
肿瘤细胞E-cadherin的表达与对基底膜浸润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车向明 王曙逢 +2 位作者 王康 盛薇 刘晓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 了解E cadherin下调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胰腺癌细胞株JHP 1、PANC 1、MIAPaCa 2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blot及细胞浸润MTT比色法 ,了解细胞E 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及该细胞对基底膜的浸润。结果 免... 目的 了解E cadherin下调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胰腺癌细胞株JHP 1、PANC 1、MIAPaCa 2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blot及细胞浸润MTT比色法 ,了解细胞E 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及该细胞对基底膜的浸润。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提示 ,E cadherin表达位于细胞膜。JHP 1细胞株表达较强 ,PANC 1着色减弱 ,MIAPaCa 2几乎无着色。Westernblot表明E cadherin蛋白JHP 1含量最高 ,PANC 1次之 ,而MIAPaCa 2含量不易测出。细胞浸润MTT比色法确定MIAPaCa 2浸润能力最强 ,PNAC 1次之 ,JHP 1最弱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E cadherin不仅具有介导细胞间粘附的作用 ,而且与肿瘤细胞的浸润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DHERIN 基底膜 浸润能力
下载PDF
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形态改变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月红 郭杞兰 +3 位作者 陈治新 陈运新 张莉娟 王小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1-1505,1531,共6页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过程。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组,6只)和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32只)。M组大鼠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蓖麻油混合液,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过程。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组,6只)和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32只)。M组大鼠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蓖麻油混合液,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为2 mL/kg,每周2次,共4周。分别于造模第3天、1周、2周和4周处死大鼠,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LSECs)窗孔与基底膜(BM)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SECs表面标志物CD31及基底膜成分IV型胶原(Col IV)和层黏连蛋白(LN)的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显示四氯化碳造模4周早期肝纤维化已形成。肝组织透射电镜显示四氯化碳造模第3天后开始出现LSECs窗孔直径变小及数目减少,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LSECs失窗孔现象逐步严重,至第4周时局部内皮下可见连续的基底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LSECs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随着LSECs窗孔数目的减少而逐渐增强;基底膜成分Col IV于造模第2周时表达开始显著增强并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LN于造模第4周时表达开始显著增强。结论:肝纤维化早期大鼠局部肝组织可见典型的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肝窦壁内LN沉积是肝窦毛细血管化时形成连续基底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纤维化 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窦内皮细胞 基底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