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帝陵陪葬墓盛衰原因新探 被引量:1
1
作者 英卫峰 霍雅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3,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唐代帝王陵墓陪葬制度盛衰的原因,通过比对、剖析不同学者观点,并采用文献解析与梳理的方法,认为唐代帝陵陪葬墓数量自昭陵达到鼎盛后遽然衰落的原因是陪葬制度的自身设计导致其迅速衰亡。
关键词 唐代 帝陵 陪葬墓 盛衰原因
下载PDF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2
作者 吴树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59,共8页
唐代陵户设置既存于法,又寓于礼,在一定程度上是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唐代前期陵户设置严格区分帝陵、追封的帝陵、先代帝陵、太子陵以及亲王墓、公主墓等,每一等级通常都有具体标准。这些礼制规范在唐后期也基本得到因循,但陵户设置上... 唐代陵户设置既存于法,又寓于礼,在一定程度上是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唐代前期陵户设置严格区分帝陵、追封的帝陵、先代帝陵、太子陵以及亲王墓、公主墓等,每一等级通常都有具体标准。这些礼制规范在唐后期也基本得到因循,但陵户设置上的尊崇逾制在有唐一代经常出现。唐代陵户设置的等级差别和变化反映出唐代礼制与政治的紧密关联。一方面,其等级差别是唐代政治地位和尊卑等级的体现,其调整变化则鲜明地带有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特点。另一方面,唐代陵户设置在唐后期乃至五代宋初的因循说明,礼制在为中国古代政治统治提供统治依据、提高君主地位以及调节各阶层政治关系上不可或缺。不过,唐代统治者在陵户设置上也经常有任情之举,这反映出君主凌驾于礼制规范之上的特殊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户 帝陵 礼制 唐代
下载PDF
聚落型文化遗产整合保护空间网络构建研究--以陕西省汉唐帝陵群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杨钰华 芮旸 +1 位作者 王兴 赵思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5,共8页
构建联系而完整的遗产地空间体系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国际共识和国内实践需求,但既有研究主要聚焦线性文化遗产。鉴于此,针对聚落型文化遗产,结合研究的网络化转向,提出遗产网络空间组织模式及其构建路径和方法;以陕西省汉唐帝陵群为例... 构建联系而完整的遗产地空间体系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国际共识和国内实践需求,但既有研究主要聚焦线性文化遗产。鉴于此,针对聚落型文化遗产,结合研究的网络化转向,提出遗产网络空间组织模式及其构建路径和方法;以陕西省汉唐帝陵群为例,构建帝陵间交通和旅游网络关系矩阵,综合运用中心度指标、捷夫模式、凝聚子群分析、加权核密度估计、引力模型等方法,识别帝陵网络节点、集群、轴线,形成“点—群—轴—网”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汉唐帝陵网络节点分3个层级,其中7个一级节点与杜陵、桥陵、乾陵3个二级节点构成网络的核心节点。节点中心性主要受其结构位置影响,与其旅游利用程度也有关联。2)汉唐帝陵网络中存在3大派系、7个小团体以及基于此划分的乾县—礼泉—泾阳唐陵、泾阳—三原—富平唐陵、蒲城唐陵、咸阳原帝陵、西安东南台塬汉陵5大集群和汉云陵、汉太上皇陵、唐光陵3个相对孤立的节点。3)汉唐帝陵网络的轴线为“一弧、一纵、两横”,分两主两次,连接核心节点和集群,形成“十点辐射引领、五群协调发展、四轴串联带动”的整合保护空间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型文化遗产 网络 空间结构 空间组织模式 汉唐帝陵群
下载PDF
“斟酌汉魏”还是“唐承隋制”——唐高祖献陵与隋文帝泰陵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建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关于唐代初期帝陵制度,文献中多说“斟酌汉魏”,学界似无异议。近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隋文帝泰陵、唐高祖献陵进行全面考古调查与勘探,陵园布局、形制大体了然。两者相比较,覆斗形封土、并列两墓道、方形陵园、四方四门及门阙等特征极... 关于唐代初期帝陵制度,文献中多说“斟酌汉魏”,学界似无异议。近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隋文帝泰陵、唐高祖献陵进行全面考古调查与勘探,陵园布局、形制大体了然。两者相比较,覆斗形封土、并列两墓道、方形陵园、四方四门及门阙等特征极为相似,进一步印证“唐初即用隋礼”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斟酌汉魏 唐承隋制 隋文帝陵 唐高祖献陵
下载PDF
唐睿宗桥陵石翁仲身份考证
5
作者 吴铁 雷钰 朱利民 《唐都学刊》 2020年第5期20-26,共7页
质疑甄别和考证确认唐睿宗桥陵石翁仲身份是深入研究萨珊波斯与大唐王朝文化交流、文明借鉴的重大选题,是取得原创性学术成果的创新性科学研究过程,旨在复原大唐王朝与中亚、西亚和欧洲诸国交往历史真实之现场。在梳理桥陵勘探发掘简报... 质疑甄别和考证确认唐睿宗桥陵石翁仲身份是深入研究萨珊波斯与大唐王朝文化交流、文明借鉴的重大选题,是取得原创性学术成果的创新性科学研究过程,旨在复原大唐王朝与中亚、西亚和欧洲诸国交往历史真实之现场。在梳理桥陵勘探发掘简报、调查勘察简报和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桥陵陵园遗址与陵园石刻现状,对唐睿宗桥陵石翁仲身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萨珊波斯与大唐王朝的长期友好往来,远比目前人们已知的要广泛、深入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睿宗桥陵 石翁仲身份 萨珊波斯
下载PDF
关中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韩申山 许晓婷 +1 位作者 马新萍 王建兴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0年第1期29-40,共12页
为揭示关中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规律,以2005年、2010年、2016年三期遥感影像为基础,选取斑块个数、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离度指数5个指标,对研究区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变化的特点进行动态分析;选取多... 为揭示关中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规律,以2005年、2010年、2016年三期遥感影像为基础,选取斑块个数、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离度指数5个指标,对研究区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变化的特点进行动态分析;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4个指标,对研究区景观总体水平的演变特点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0年,人类对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干预程度不断加剧,耕地斑块密度增加一倍,林地斑块密度增加两倍多,导致景观破碎度显著增加,富平县和蒲城县斑块数量增加是2005—2010年关中汉唐帝陵区斑块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010—2016年,人类对土地利用保护程度不断增强,林地的斑块密度是2010年的三分之一,导致景观破碎度减少。富平县和蒲城县斑块数量减少也是导致2010—2016年关中汉唐帝陵区斑块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005—2016年,所有土地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都有变小的趋势,斑块密度都有变大的趋势,景观多样性指数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除园地外,其余类型斑块分离度在变大,说明斑块之间的距离在增大,趋于分散布局。研究结果可为汉唐帝陵区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汉唐帝陵区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时空差异性
下载PDF
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 被引量:4
7
作者 韩申山 马新萍 王建兴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1-7,共7页
基于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的统计数据,依据重心理论和灰色关联理论,对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的人口重心、GDP重心和三次产业重心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重心、第一产业重心、第... 基于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2000—2016年的统计数据,依据重心理论和灰色关联理论,对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的人口重心、GDP重心和三次产业重心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关中地区汉唐帝陵区人口重心、第一产业重心、第二产业重心、第三产业重心和GDP的重心都位于几何中心的西南方向,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衡性。(2)从重心曲线和灰色关联度看,第三产业既是影响人口重心迁移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GDP重心迁移的主要因素。(3)在第三产业的影响下,人口重心呈现出不断向东南方向迁移的趋势,GDP重心呈现出不断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二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重心 经济重心 空间演变 灰色关联度 关中地区 汉唐帝陵区
下载PDF
唐初(618-639)统治者的西域认知及其经略观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晓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101-109,共9页
唐高祖即位初便与西域地区保持着交通往来,这理应被视为唐朝经营西域的开端。武德四年,西域二十二国遣使贡献,如此显赫的外交成就,与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默许以及凉州总管杨恭仁的招抚有关。唐高祖的西域经略观可概括为:通过与西突厥使... 唐高祖即位初便与西域地区保持着交通往来,这理应被视为唐朝经营西域的开端。武德四年,西域二十二国遣使贡献,如此显赫的外交成就,与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默许以及凉州总管杨恭仁的招抚有关。唐高祖的西域经略观可概括为:通过与西突厥使节往来、军事结盟、政治和亲,以期共同抵御北突厥。贞观初年,张弼出使西域,极大地丰富了唐太宗的西域认知。一方面,在西域建置伊州、重视与西域诸国的使节往来和通商、扶植西突厥泥熟系;另一方面,伴随着逐渐燃起的“四夷俱服”的政治理想,两者结合,致使唐太宗逐渐踏上积极的西域经略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高祖 唐太宗 西域认知 西域经略观 西突厥
下载PDF
关中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申山 许晓婷 +1 位作者 马新萍 王建兴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1年第1期62-71,共10页
为揭示关中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2005年、2010年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为主,统计年鉴数据和现有相关研究结果为辅,基于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并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研究... 为揭示关中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2005年、2010年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为主,统计年鉴数据和现有相关研究结果为辅,基于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并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2005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深度一直在提高,景观多样性呈现“上升—下降”趋势,景观优势度呈现出“下降—上升”趋势,斑块越来越不规则,景观破碎度指数呈现破碎化趋势。(2)200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值为0.4154,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压力、状态、响应对综合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0.27%、72.97%、6.76%;2010年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值为0.5846,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一般,压力、状态、响应对综合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3.56%、66.34%、20.10%;2020年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值为0.506,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一般,压力、状态、响应对综合值的贡献率分别为:0%、76.26%、23.74%。(3)从时间变化来看,关中汉唐帝陵区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值呈现出“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关中汉唐帝陵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汉唐帝陵区 土地利用覆被 生态服务 生态系统健康
下载PDF
两《唐书·高祖本纪》疑误考辨
10
作者 杨晓云 《图书情报研究》 2020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意义]通过对中华书局点校本两《唐书·高祖本纪》中的四处史料讹误之处进行考辨,企盼学者在利用两《唐书》时避免以讹传讹。[方法/过程]利用陈垣先生“校勘四法”中的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对两《唐书·高祖本纪》中的... [目的/意义]通过对中华书局点校本两《唐书·高祖本纪》中的四处史料讹误之处进行考辨,企盼学者在利用两《唐书》时避免以讹传讹。[方法/过程]利用陈垣先生“校勘四法”中的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对两《唐书·高祖本纪》中的讹误之处进行校勘。[结果/结论]第一,《旧唐书》中“太穆皇后”当作“穆皇后”,“太”字属衍文;第二,《新唐书》中“右骁卫将军”当作“右骁卫大将军”,脱“大”字;第三,《新唐书》中“赵恭仁”当作“杨恭仁”;第四,《新唐书》中“淮南道”当作“东南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唐书》 《高祖本纪》 考辨
下载PDF
唐帝陵石雕马的设计美学分析
11
作者 买中傲 殷伟群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1-64,共4页
唐代的石雕艺术在中国雕塑史中举足轻重,其造型和装饰风格均彰显了时代的美学精神,而帝陵石雕的特殊性更是为研究唐代的设计美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本文结合艺术考察,以陵前石雕马为载体,通过造型特点、装饰纹样等方面对唐代设... 唐代的石雕艺术在中国雕塑史中举足轻重,其造型和装饰风格均彰显了时代的美学精神,而帝陵石雕的特殊性更是为研究唐代的设计美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本文结合艺术考察,以陵前石雕马为载体,通过造型特点、装饰纹样等方面对唐代设计美学作进一步探究,进而了解唐代的美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帝陵 石雕马 造型 装饰纹样 设计美学
下载PDF
唐陵石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景濂 田有前 《西部考古》 2018年第1期119-156,共38页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全面考察了唐陵陵园的建筑遗迹及石刻分布情况,深入分析了各类石刻的含义和唐陵石人的服饰制度。根据唐陵石刻不同时期的特征,将其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关键词 唐陵 陵园建筑 石刻分布 石刻考释 服饰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