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马衔山区陆面过程与降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乾 毛玉琴 李宝梓 《干旱气象》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定西的麦田微气象观测,定西、兰州的辐射观测和马衔山区34个气象、水文和雨量站的气候资料,结合NOAA-16卫星的AVHRR资料以及反演的地表植被盖度和反射率,并用SEBAL算法推导出夏季地表净辐射、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密度的区域分布... 采用定西的麦田微气象观测,定西、兰州的辐射观测和马衔山区34个气象、水文和雨量站的气候资料,结合NOAA-16卫星的AVHRR资料以及反演的地表植被盖度和反射率,并用SEBAL算法推导出夏季地表净辐射、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密度的区域分布特征,并分析陆面过程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区降水的空间分布与夏季植被盖度对应最好,相关系数高达0.722,其次是土壤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65和0.615。这表明森林通过降低地表反射率和表面温度,不仅增加地表净辐射,而且减少其用于感热和土壤热通量的消耗。由于林区地表水分多,从而将接收较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用于蒸散,增加边界层中的水汽。故林区降水远大于植被稀疏的半干旱黄土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马衔山区 陆面过程 降水
下载PDF
光能的二维分异对马(口缷)山青杄林结构和群落类型的影响
2
作者 刘安全 王刚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9-24,共6页
以R=K+W作为计测二维分异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W值影响群落的乔木层种类,(K+W)值影响林下的种类组成和配置状况。据W值大小和群落的特征,将青杄林分为五个群类型;(K+W)值对选择造林树种和抚育间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光能 二维分异 青杆 结构 群落类型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隅马衔山断裂带及周缘白垩纪——新生代沉积和构造变形历史 被引量:5
3
作者 贺赤诚 张岳桥 +3 位作者 李建 李海龙 孙东霞 熊金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3-587,I0010-I0028,共44页
马衔山断裂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陇中盆地的腹地,分隔了北部的兰州盆地和南部临夏盆地,该断裂带的变形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白垩纪—新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马衔山断裂带的运动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地层序列,建立了三阶段的变形... 马衔山断裂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陇中盆地的腹地,分隔了北部的兰州盆地和南部临夏盆地,该断裂带的变形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白垩纪—新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马衔山断裂带的运动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地层序列,建立了三阶段的变形历史。第一阶段近WNW–ESE向伸展作用控制了马衔山断陷盆地的伸展断陷和早白垩世河湖相沉积,在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早期(~80–60Ma)在NNW–SSE向挤压作用下,断裂发生右旋走滑活动,盆地挤压反转。该阶段的断层活动和盆地发育的板块动力主要来自亚洲大陆南部和东部陆缘新特提斯洋—古太平洋俯冲汇聚。第二阶段表征为古近纪(~60–23Ma)构造挤压与走滑拉分盆地的发育,晚古新世—晚始新世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宁盆地、兰州盆地、马衔山东南段等区域,在马衔山地区这期挤压应力方向为NNE向,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响应。第三阶段为中新世(~23Ma–)时期。早期(~23–13Ma)马衔山北缘断裂以正断层活动为主,控制了断裂带东南段中新世红黏土沉积,引张应力方向为NNW–SSE。中新世晚期(~13Ma起)以来,构造应力体制转变为ENE–WSW挤压,其造成马衔山地区周缘山系的快速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衔山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北隅 白垩纪-新生代 断层运动学 古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浅基岩埋深条件下多年冻土的瞬变电磁法探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贵前 谢昌卫 +4 位作者 王武 杜二计 刘文惠 张钰鑫 倪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7-1077,共11页
瞬变电磁法(TEM)在青藏高原、东北等地区的多年冻土调查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局限于松散沉积层较厚情形,在基岩埋深较浅条件下探测多年冻土基本处于空白。兰州马衔山多年冻土具有分布范围小、温度高、基岩埋深浅的特点,是应用TEM... 瞬变电磁法(TEM)在青藏高原、东北等地区的多年冻土调查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局限于松散沉积层较厚情形,在基岩埋深较浅条件下探测多年冻土基本处于空白。兰州马衔山多年冻土具有分布范围小、温度高、基岩埋深浅的特点,是应用TEM探测浅基岩埋藏条件下多年冻土分布的理想地区。以马衔山多年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季节冻土为对照研究了瞬变电磁响应特征,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地层露头、钻孔岩心、地温监测数据等信息,论证并探讨了TEM应用于浅基岩埋深时对多年冻土的探测效果。结果表明:马衔山多年冻土分布受构造断裂形成的低阻带控制,下部为负温岩层,实际分布面积为0.11 km2;TEM应用于浅基岩埋深的多年冻土勘探时更多的对地下岩层做出响应,可结合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信息,利用多年冻土的特点和电阻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多年冻土的分布范围;当基岩埋深特别浅时可以与探地雷达、钻孔等其他手段联合反演,从而准确地识别多年冻土与下伏基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 多年冻土 探测 马衔山 瞬变电磁法
下载PDF
马啣山秧歌的文化形态、社会功能和传承发展
5
作者 张书勇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0-16,F0002,共8页
古朴而独特的马啣山秧歌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它是当地群众祈愿祈福的民俗活动,是当地的传统礼仪、民间舞蹈表演、民间小曲和传统戏曲等文化形态的集合体,发挥了乡风教化和传播生产生活知识,村庄友好交往,构建和谐... 古朴而独特的马啣山秧歌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它是当地群众祈愿祈福的民俗活动,是当地的传统礼仪、民间舞蹈表演、民间小曲和传统戏曲等文化形态的集合体,发挥了乡风教化和传播生产生活知识,村庄友好交往,构建和谐社会,以及锻炼和培养自我管理的乡土人才的作用。马啣山秧歌的传承发展亟需与乡村振兴结合在一起,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啣山秧歌 文化形态 社会功能 传承发展
下载PDF
兴隆山山系地表主干流水化学特征及影响机制
6
作者 王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第31期43-47,53,共6页
地表水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主要水资源的来源,通过前期的调查和了解,兴隆山地区共有兴隆山和马啣山2条主要的地表水系。随着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于该地区地表水系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在自然作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该地区的地... 地表水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主要水资源的来源,通过前期的调查和了解,兴隆山地区共有兴隆山和马啣山2条主要的地表水系。随着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于该地区地表水系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在自然作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该地区的地表水系的化学特征或许会发生一些改变。该文以兴隆山与马啣山地表主干流为例,开展地表主干流影响机制研究,从而得出地表流水的化学特征及影响机制,提出科学的水资源治理方案。运用水文地球化学及统计学方法,对马啣山山系及兴隆山山系地下水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得出马啣山地区的地表水的总溶解固体量小于200 mg/L,属于淡水,总硬度为5.154度,属软水,平均pH为7.6,属弱碱性水,主要阳离子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a^(2+)>Mg^(2+)>Na^(+)>K^(+),根据Gibbs图判断马啣山地表主干流属于蒸发-结晶型;兴隆山地区的地表水的总溶解固体量稍大于200 mg/L,属淡水,总硬度为8.101,属硬水,平均pH为7.4,属弱碱性水,主要阳离子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a^(2+)>Mg^(2+)>Na^(+)>K^(+),根据Gibbs图判断马啣山地表主干流属于蒸发-结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主干流 马啣山 兴隆山 离子含量 形成机制 水源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