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ntraoral scanning technology in occlusal reconstruction: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Chao Hou Hua-Zhang Zhu +4 位作者 Bai Xue Hong-Jie Song Ying-Bei Yang Xiao-Xue Wang Hui-Qiang Su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5期3522-3532,共11页
BACKGROUND Digital intraoral scanning,although developing rapidly,is rarely used in occlusal reconstruction.To compensate for the technical drawbacks of current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such as time consumpt... BACKGROUND Digital intraoral scanning,although developing rapidly,is rarely used in occlusal reconstruction.To compensate for the technical drawbacks of current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such as time consumption and high technical requirements,digital intraoral scanning can be used in clinics.This report aims to provide a way of selecting the most suitable maxillo-mandibular relationship(MMR)during recovery.CASE SUMMARY A 68-year-old man with severely worn posterior teeth underwent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with fixed prosthesis using digital intraoral scanning.A series of digital model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reatment were obtained,subsequently compared,and selected using digital intraoral scanning together with traditional measurements,such as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joint imaging,and clinical examination.Using digital intraoral scanning,the MMR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reatment was accurately recorded,which provided feasibility for deciding the best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treatment,made the treatment process easier,and improved patient satisfaction.CONCLUSION This case report highlights the clarity,recordability,repeatability,and selectivity of digital intraoral scanning to replicate and transfer the MMR during occlusal reconstruction,expanding new perspectives for its design,fabrication,and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clusal reconstruction Digital intraoral scanning maxillo-mandibular relationship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ase report
下载PDF
无牙颌颌位记录的临床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国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无牙颌颌位关系记录的目的是正确确定患者的正中关系位,以期在此位置上通过全口义齿重新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颌位关系记录内容包括垂直关系与水平关系2部分。对于垂直关系,临床上一般通过记录患者面下1/3垂直距离来确定。当患者下颌位... 无牙颌颌位关系记录的目的是正确确定患者的正中关系位,以期在此位置上通过全口义齿重新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颌位关系记录内容包括垂直关系与水平关系2部分。对于垂直关系,临床上一般通过记录患者面下1/3垂直距离来确定。当患者下颌位于息止颌位时,髁突位于关节窝中央略向前下,咀嚼肌处于均衡放松状态,临床上一般通过测量息止颌位垂直距离来确定正中关系位垂直距离。在临床上医师通常在记录垂直关系的同时进行水平颌位关系的记录。本文通过图文并茂方式详细描述了颌位关系记录的几种临床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颌位关系 记录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颌骨特征点还原法辅助跨中线颌骨缺损重建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子疌 朱向阳 +2 位作者 韩婧 刘剑楠 张陈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汉族人群颌骨关键特征点数据,计算并分析上、下颌骨间各特征点的内在联系,为跨中线颌骨缺损的个体化重建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1例华东地区正常成年人颌骨CT数据(Dicom格式),其中男43例、女68例,平均年龄24.3岁。应用...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汉族人群颌骨关键特征点数据,计算并分析上、下颌骨间各特征点的内在联系,为跨中线颌骨缺损的个体化重建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1例华东地区正常成年人颌骨CT数据(Dicom格式),其中男43例、女68例,平均年龄24.3岁。应用手术规划系统(Proplan CMF 3.0)进行上、下颌骨分割,同时标记并收集16个颌骨特征点空间坐标(上颌骨9个、下颌骨7个)。借助MATLAB数学软件,对颌骨特征点坐标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研究特征点坐标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男女颌骨外形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性别差异。结果:不同性别的颌骨特征点的线性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b1ab2(男性136.06°,女性132.18°,P<0.05)外,角度变量间无显著性别差异。基于矢量相似度匹配模型完成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并将该算法用于1例下颌骨跨中线缺损患者的术前设计。结论:机器学习的颌骨特征点还原法可在复杂颌骨重建过程中提供精确的个体化方案,解决跨中线大范围颌骨缺损病例重建仅凭经验、无参照可依的临床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重建 解剖标志点 机器学习 术前规划
下载PDF
颌骨畸形行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硬组织变化疗效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武红霞 唐友盛 +2 位作者 沈国芳 张桦 房兵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通过正颌外科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SSOS)对严重颌骨畸形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硬组织变化进行评价。方法 术后3个月的头颅侧位定位片的头影测量值和术前正畸后头颅侧位定位片模拟手术后所得预测值进行18项硬组织测量指标的统计... 目的 通过正颌外科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SSOS)对严重颌骨畸形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硬组织变化进行评价。方法 术后3个月的头颅侧位定位片的头影测量值和术前正畸后头颅侧位定位片模拟手术后所得预测值进行18项硬组织测量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测量值和术前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存在绝对值差异。分析引起差异的因素:术前头影测量和模型外科的差异;术中多因素影响达不到模型外科要求而导致差异;术后骨块细微回复而导致差异。结论 术前精确的头影测量和模型外科,术中严格按照模型外科的数据准确操作,术后骨块稳定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畸形 正颌-正畸 硬组织 治疗
下载PDF
3种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丽媛 刘冠邑 +1 位作者 赵凌 高旭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409,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3种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在选磨前及选磨后正中咬合时,上颌全口义齿近中移位的变化、前牙区覆的变化及患者舒适度差异,探寻确定无牙颌水平颌位关系的最佳方法。方法在适宜垂直距离条件下,对12例口颌系统基本正常... 目的通过观察3种方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在选磨前及选磨后正中咬合时,上颌全口义齿近中移位的变化、前牙区覆的变化及患者舒适度差异,探寻确定无牙颌水平颌位关系的最佳方法。方法在适宜垂直距离条件下,对12例口颌系统基本正常的无牙颌患者同时制作由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前1 mm以及直接咬合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3副全口义齿(分别记作义齿A、B和C),记录每副全口义齿义齿选磨前及选磨后正中咬合时上颌全口义齿近中移位量、前牙区的覆以及患者的舒适度,通过SPSS 17.0软件包对全口义齿近中移位量、前牙区的覆变化量以及患者的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磨前,义齿A的近中移位量最大,明显大于义齿B和义齿C(P<0.05),选磨后,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磨前后义齿A的覆变化量明显大于义齿B和义齿C(P<0.05)。选磨前,义齿A的舒适度最低(P<0.05),义齿B与C舒适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磨后,义齿A、B、C之间舒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解剖式牙排列的三维全口义齿中,哥特式弓轨迹顶点前1 mm以及直接咬合法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是更符合临床的修复做法,哥特式弓轨迹顶点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全口义齿需要配合调磨,都能达到临床的修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上下颌水平颌位关系记录 选磨 移位 舒适度 准确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