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PD和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EFL、FEV_1及IC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秦慧 李燕芹 +4 位作者 赵旭霁 查琼芳 刘斌 邹静 陈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6-918,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mi...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min分别检测常规肺功能,并应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EFL。结果33例COPD患者吸药前坐卧位均存在EFL,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仅1例坐位时EFL消失,其余32例坐卧位均仍存在EFL;13例哮喘患者吸药前坐位和(或)卧位均存在EFL,吸药后10例坐卧位EFL均消失,3例坐位EFL消失而卧位存在。26名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显示了IC明显的增加(△IC>15%)。结论对于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较FEV1、EFL的变化更加敏感;而哮喘患者EFL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哮喘 呼气负压技术 呼气流速受限 1 s用力呼气容积 深吸气量
下载PDF
深吸气量及多因素分级系统指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贵 陈培 杨恂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深吸气量(IC)及多因素分级系统(BODE)指数的影响,探讨IC与BODE指数对稳定期COPD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将64例Ⅱ级以上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深吸气量(IC)及多因素分级系统(BODE)指数的影响,探讨IC与BODE指数对稳定期COPD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将64例Ⅱ级以上稳定期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长期家庭氧疗,观察组在家庭氧疗治疗基础上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IC、呼吸困难修正评分(MMRC)、6 min步行距离(6MWD)和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FEV1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IC和BODE指数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BODE指数与MMRC、6MWD存在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IC和BODE指数可以作为评价稳定期COPD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呼吸困难症状和运动耐力评价方面明显优于FE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呼吸功能试验 深吸气量 BODE指数
下载PDF
最大吸气流量和用力深吸气量的测定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欣荣 罗炎杰 +3 位作者 陈文彬 袁玉如 何太灵 曾继军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79-81,共3页
探讨了由用力深吸气量-时间曲线(FIC-t曲线)测定最大吸气流量(V(imax))与用力深吸气量(FIC)的方法,并对35例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和8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进行了V(imax)与FIC的测定,同... 探讨了由用力深吸气量-时间曲线(FIC-t曲线)测定最大吸气流量(V(imax))与用力深吸气量(FIC)的方法,并对35例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和8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进行了V(imax)与FIC的测定,同时用改良Black法由功能残气(FRC)位测定最大吸气口腔压(MIP)。结果表明:V(imax)、FIC无论在正常组或COPD组均与MIP显著相关,二者于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旦随着COPD病情加重而降低。因此,作者认为V(imax)、FIC可作为评价吸气肌力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最大吸气流量 深吸气量 吸气肌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