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恩·麦克尤恩历史小说《黑犬》的新历史观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慧勇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新历史主义主张"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在承认历史的主观性,拒斥"宏大叙事"的同时,也认可了历史和文学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上的相通性,让文学特别是历史小说获得了阐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应有空间。伊恩&... 新历史主义主张"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在承认历史的主观性,拒斥"宏大叙事"的同时,也认可了历史和文学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上的相通性,让文学特别是历史小说获得了阐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应有空间。伊恩·麦克尤恩小说《黑犬》蕴含了丰富的新历史主义思想。小说通过不可靠叙述、视角转换与碎片化等手段客观地展现了主人公琼和伯纳德对遭遇黑犬和其他共同经历和见证的一些个人事件的不同记忆,说明历史和过去的不确定性和多维度性,以及它对"当下"个人的厚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历史小说 不可靠叙述 伊恩·麦克尤恩 《黑犬》
下载PDF
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的反讽叙事 被引量:1
2
作者 蔡玉侠 赵英俊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1-83,共3页
麦克尤恩在小说《赎罪》中结合使用了情景反讽和浪漫主义反讽两种反讽叙事策略。围绕罪与赎的问题,这些反讽前后呼应,在事物的对立中颠覆读者的旧有思维模式,让读者在震惊之余,对文本之外的人性、战争和世界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 麦克尤恩 《赎罪》 反讽 救赎
下载PDF
男权欲望支配下“他者”的创伤——《只爱陌生人》中的创伤叙事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先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8-62,共5页
当代英国"国民作家"麦克尤恩的小说《只爱陌生人》是一个男权统治下受压迫的"他者"创伤的真实记录。小说中的主人公罗伯特是一位典型的男权主义者,极力捍卫和颂扬男权制社会,对妻子进行性虐待,使家庭成为一个完全... 当代英国"国民作家"麦克尤恩的小说《只爱陌生人》是一个男权统治下受压迫的"他者"创伤的真实记录。小说中的主人公罗伯特是一位典型的男权主义者,极力捍卫和颂扬男权制社会,对妻子进行性虐待,使家庭成为一个完全由男性主导的领域。更可怕的是,在男权思想的膨胀、乖张驱使下,罗伯特把变态欲望的魔爪伸向来威尼斯度假的科林,把他视为异己的"他者"予以加害。通过对"他者"卡罗琳和科林的创伤叙述,小说展示了男性统治的社会观念发展到极致后引发的恶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尤恩 《只爱陌生人》 欲望的他者 创伤叙事
下载PDF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人物的自我异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第12期170-171,共2页
麦克尤恩在小说中刻画了许多自我异化的人物形象。这些人沉溺于艺术世界、孩童时代或性幻想,封闭于自我世界,从而导致精神世界的畸变,最终很难获得真正的慰藉。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自我异化 畸变
下载PDF
抽象体系中的信任:《星期六》中的医患关系分析
5
作者 吴兰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39-147,160,共10页
在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星期六》中,身为神经外科专家的贝罗安和患有"亨廷顿舞蹈症"的社会青年巴克斯特有过三次交集。在第一次见面中,贝罗安利用了巴克斯特对抽象体系的信任,成功地从冲突现场脱身;在第二次见面中,当... 在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星期六》中,身为神经外科专家的贝罗安和患有"亨廷顿舞蹈症"的社会青年巴克斯特有过三次交集。在第一次见面中,贝罗安利用了巴克斯特对抽象体系的信任,成功地从冲突现场脱身;在第二次见面中,当贝罗安的体系代理人身份不再起作用时,女儿黛西朗诵的经典名诗《多佛海滩》唤起了巴克斯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他恢复了对贝罗安的信任。在第三次见面中,受到触动的贝罗安用自己的行动显示出对这种信任关系的珍视,把职业化的操作变成了对病人的真正关爱。星期六这一天发生的医患冲突改变了贝罗安对自身职业的认知,而贝罗安的故事也为处理医患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星期六》 抽象体系 信任 医患关系
下载PDF
麦克尤恩成名短篇主题的诠释与澄明
6
作者 张平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5-8 23,共5页
麦克尤恩三个短篇小说文本分别为《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蝴蝶》和《夏日里的最后一天》。第一篇揭示了青春期的情欲和浪漫,它却不会长久,给将要走向社会打拼的少年带来焦虑和惆怅,这是成长和成熟的必经阶段;第二篇刻画和再现人... 麦克尤恩三个短篇小说文本分别为《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蝴蝶》和《夏日里的最后一天》。第一篇揭示了青春期的情欲和浪漫,它却不会长久,给将要走向社会打拼的少年带来焦虑和惆怅,这是成长和成熟的必经阶段;第二篇刻画和再现人物的生理和心理的转变,从而引起读者对人性的反思;第三篇从少年眼里透视成年人的生活周遭和精神世界,揭示人际关系表面上的和睦以及心理上的疏离。通过悬置文论,贴近文本,旨在对小说进行精解细读,同时对麦氏的题材之选﹑叙事技巧﹑洗练笔法进行简要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安·麦克尤恩 短篇小说 文学创作
下载PDF
麦克尤恩《水泥花园》中的异化研究
7
作者 李娜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7-79,共3页
《水泥花园》作为麦克尤恩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其小说创作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许多研究者分别从寓言、伦理和创作主题等角度对其研究。本文试图从异化视角出发,探析这部小说中人与人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以期更好地理解麦克尤恩通过小说... 《水泥花园》作为麦克尤恩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其小说创作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许多研究者分别从寓言、伦理和创作主题等角度对其研究。本文试图从异化视角出发,探析这部小说中人与人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以期更好地理解麦克尤恩通过小说探讨的人类生存和精神危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尤恩 《水泥花园》 异化
下载PDF
从《黑犬》看麦克尤恩的家庭伦理观
8
作者 张松存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5年第11X期38-42,共5页
家庭伦理一直是麦克尤恩长篇小说关注的焦点之一。麦克尤恩经过前期作品对背叛、冷漠、谎言、乱伦、病态等黑暗的探索之后,其《黑犬》终于转变为充满人文关怀的大气之作。麦克尤恩以"黑犬"为故事的主线,触及二战、冷战、家庭... 家庭伦理一直是麦克尤恩长篇小说关注的焦点之一。麦克尤恩经过前期作品对背叛、冷漠、谎言、乱伦、病态等黑暗的探索之后,其《黑犬》终于转变为充满人文关怀的大气之作。麦克尤恩以"黑犬"为故事的主线,触及二战、冷战、家庭暴力等主题,讲述了不同的婚姻和家庭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麦克尤恩的家庭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犬》 麦克尤恩 婚姻 家庭伦理
下载PDF
科学选择与伦理选择的冲突:麦克尤恩《像我这样的机器》中的人工智能与脑文本 被引量:18
9
作者 尚必武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74,共14页
麦克尤恩在其新作《像我这样的机器》中,以人工智能为噱头,极尽人物叙述之能事,生动刻绘了机器人介入人类生活所引发的冲突与矛盾,适逢其时地提出了"机器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人... 麦克尤恩在其新作《像我这样的机器》中,以人工智能为噱头,极尽人物叙述之能事,生动刻绘了机器人介入人类生活所引发的冲突与矛盾,适逢其时地提出了"机器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人工智能是否可以超越或替代人脑?"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本文基于机器人亚当与女主人公米兰达"偷吃禁果"和亚当之死两个叙事片段之文学伦理学分析,试图对上述问题加以回应。文章认为,人是自然选择和伦理选择的产物,机器人是科学选择的产物。亚当只有存储相关信息和指令的电子文本,不具有人类特有的生物性脑文本,缺乏区别善恶观念的伦理意识;人工智能在本质上属于电子文本,无法替代承载伦理意识的脑文本,由此导致它难以应对人类世界的伦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以亚当为代表的机器人与以查理和米兰达为代表的人类之间的矛盾隐喻了科学选择和伦理选择的冲突,而亚当的毁灭则揭示了机器人之于人类道德生活介入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尤恩 《像我这样的机器》 文学伦理学批评 脑文本 电子文本
原文传递
“变形”的多重阐释:论麦克尤恩《蟑螂》的“脱欧”叙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丽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5-161,共7页
《蟑螂》是当代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第一部"脱欧"讽刺小说。"变形"构成了贯穿全书的隐喻性概念,既是展现《蟑螂》"脱欧"主题的修辞策略,也是指涉民族共同体"团结"的反讽表达。麦克尤恩通过叙述... 《蟑螂》是当代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第一部"脱欧"讽刺小说。"变形"构成了贯穿全书的隐喻性概念,既是展现《蟑螂》"脱欧"主题的修辞策略,也是指涉民族共同体"团结"的反讽表达。麦克尤恩通过叙述者的具身化"脱欧"叙事,描绘出个体在脱欧事件中怪诞、恐怖的情感体验,同时揭示官方的"脱欧"叙事和伪合法性建构。作家将"脱欧"事件中媒体角色和普通民众的情感反应并置杂糅,构建出"脱欧"叙事的伦理维度:对民族主义者呼吁的社会团结问题提出质疑。麦克尤恩藉此隐含地传达自己在深度分化社会中的团结立场与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蟑螂》 “脱欧” 变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