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何小华 陈兰英 +7 位作者 王淑芹 胡敏 纪灵芝 李馨 叶雪英 黄雪霞 何惠娟 黄晓玲 《护理学报》 2014年第1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下阴道分娩对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将临产后确诊脐带绕颈并签订阴道试产同意书的200例产妇,按进入产房分娩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奇数者为观察组,偶数者为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第二产...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下阴道分娩对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将临产后确诊脐带绕颈并签订阴道试产同意书的200例产妇,按进入产房分娩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奇数者为观察组,偶数者为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第二产程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配合产床角度调节进行分娩,即宫缩时产妇双足蹬在放大腿的脚架前部,使髋部屈曲双大腿充分压向腹部屏气用力,宫缩间歇调高产床尾部15°~30°成头低臀高位休息,反复进行至第二产程结束;对照组第二产程沿用传统的仰卧截石位屏气用力。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较短,胎监异常率、脐动脉血气异常率较低,自然分娩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分娩,能明显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改善脐带绕颈胎儿供血供氧,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绕颈 第二产程 mcrobert体位 产床角度
下载PDF
改良McRobert体位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分娩对产妇生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待产的脐带绕颈临产妇1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用常规的仰卧截石体位...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分娩对产妇生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待产的脐带绕颈临产妇1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用常规的仰卧截石体位进行生产,观察组在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进行分娩,即当产妇宫口开大于10cm后,宫缩时产妇双足抬起尽量趋于腹部,双手抱头,使髋部屈曲并屏气用力,宫缩间歇成头低臀高位休息,反复进行至第二产程结束。产后比较两组新生儿情况、产妇分娩方式情况及产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正常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与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进行分娩,能明显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加快分娩速度,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同时可改善胎儿供血供氧不足,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绕颈 第二产程 mcrobert体位 护理
下载PDF
McRobert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技术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绪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94-96,共3页
目的研究McRobert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技术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收的产妇1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仰卧膀胱截石位下会阴保护法进行助产,观察组产妇采用McRobert体位联合无保... 目的研究McRobert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技术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收的产妇1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仰卧膀胱截石位下会阴保护法进行助产,观察组产妇采用McRobert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技术进行助产,对比2组产妇产后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8 h会阴疼痛程度,产后1个月会阴疼痛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McRobert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技术,能够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会阴裂伤程度,降低产后会阴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obert体位 无保护会阴技术 自然分娩
下载PDF
改良McRobert体位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丰贵香 唐仕肖 李妙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4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临产孕妇中,采样抽取122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仰卧截石位...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临产孕妇中,采样抽取122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仰卧截石位,而观察组采用改良McRobert体位,比较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试验组自然分娩比对照组高,试验组胎监异常、脐动脉血气异常、新生儿窒息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能够有效改缩短第二产程,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改善胎儿出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绕颈 产妇 第二产程 改良mcrobert体位
下载PDF
改良McRobert体位在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莫彩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9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McRobert体位在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脐带绕颈产妇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仰卧膀胱截石位分娩,试验组采用改良McRobert体位分娩,即配合产床角度进行分娩。比较... 目的:探讨改良McRobert体位在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脐带绕颈产妇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仰卧膀胱截石位分娩,试验组采用改良McRobert体位分娩,即配合产床角度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分娩时间、分娩结局。结果:试验组产妇的第二产程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分娩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带绕颈产妇第二产程应用改良McRobert体位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产妇及其家属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绕颈 第二产程 改良mcrobert体位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时镇痛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婷 葛龙 +1 位作者 崔一阳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检索时...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8月,纳入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摆放体位和椎管内麻醉时实施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Stata 17.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患者1773例。累计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显示,降低摆放体位时VAS疼痛评分PENG阻滞(94.4%)效果最佳,其次是FIB联合IVA(83.8%)和FIB(71.1%);降低椎管内麻醉时VAS疼痛评分PENG阻滞(98.2%)效果最佳,其次是FIB(71.1%)和FNB(55.6%);缩短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PENG阻滞(84.1%)效果最佳,其次是FNB(70.7%)和FIB(68.5%);升高体位摆放质量评分PENG阻滞(99.1%)效果最佳,其次是FIB(73.1%)和FNB(52.9%)。结论神经阻滞或神经阻滞联合IVA可降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体位摆放和椎管内麻醉时VAS疼痛评分、缩短麻醉操作时间和升高体位摆放质量评分。PENG阻滞对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摆放体位和椎管内麻醉时实施镇痛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体位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多体位智能轮椅床椅转换装置的运动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爽 李建永 +2 位作者 李作家 罗春阳 孙永强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7,79,共6页
介绍了多体位智能轮椅的坐、躺、立、蹲、行5种姿态的转换功能,对床椅转换装置进行简化处理,建立背板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计算,得到背板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时间的运动曲线。利用ADAMS对优化后的装置模型进行运动学分... 介绍了多体位智能轮椅的坐、躺、立、蹲、行5种姿态的转换功能,对床椅转换装置进行简化处理,建立背板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计算,得到背板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时间的运动曲线。利用ADAMS对优化后的装置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改进后床椅转换装置的运动曲线。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运动学性能,在床椅转换过程中背板的最大角加速度达到了16°/s^(2),小于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角加速度50°/s^(2)。改进后,床椅平稳转换的时间有所延长,转换过程耗时7.5 s,在0.7~6.9 s内,背板运动趋于加速度接近0的平稳运动,表明推杆速度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人 体位变换 模块化设计 床椅转换 运动学分析
下载PDF
新生儿科护士早产儿体位支持行为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
8
作者 蒙景雯 李变 +2 位作者 于书慧 葛侯睿 杜雪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编制新生儿科护士早产儿体位支持行为评估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以健康行为改变的多理论模型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形成新生儿科护士早产儿体位支持行为评估量表初稿,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对量表初稿条目进行修订,通过专家函询、预... 目的:编制新生儿科护士早产儿体位支持行为评估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以健康行为改变的多理论模型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形成新生儿科护士早产儿体位支持行为评估量表初稿,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对量表初稿条目进行修订,通过专家函询、预调查形成新生儿科护士早产儿体位支持行为评估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3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和新生儿科病房临床护士进行测评,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新生儿科护士早产儿体位支持行为评估量表包括4个维度(体位支持的意义、体位支持的自我努力与社会支持、体位支持的物理环境支持、体位支持的信心),共25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4个维度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143%。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41。量表总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2,折半信度为0.765,重测信度为0.862。结论:新生儿科护士早产儿体位支持行为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护士的早产儿支持行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体位支持 多理论模型 德尔菲法 信度 效度 护理
下载PDF
肺超声指导下的体位管理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惜华 麦晓蔚 +3 位作者 李惠怡 李琳 孟琼 梁振宇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索肺超声指导下的体位管理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2周且诊断为VAP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超声指导下的体位管理组(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管理组(对照组)... 目的探索肺超声指导下的体位管理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2周且诊断为VAP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超声指导下的体位管理组(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管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肺超声征象、实施方案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肺超声评分、呼吸机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背部超声评分均较胸前或侧胸评分高,干预7 d后,观察组的胸前、侧胸及背部超声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背部超声评分较胸前及侧胸评分高且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干预3、7 d的总超声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干预7 d后的总超声评分较干预前(首次)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第7天的氧合指数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呼吸机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超声可作为监测手段指导的新生儿VAP的体位管理,有助于缩短新生儿VAP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超声 体位管理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新生儿呼吸机辅助通气
下载PDF
CT-MRI同体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龙 杨振 +2 位作者 张鑫 刘晓斌 缪星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探讨同体位MRI图像(MRIsim)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5岁;全部为单发病变;均已行全切或不全... 目的探讨同体位MRI图像(MRIsim)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5岁;全部为单发病变;均已行全切或不全切手术,全部经病理组织诊断证实;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Ⅲ级6例,Ⅳ级14例。将每例患者的同体位MRIsim、常规MRI影像(MRIconv)分别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运用Dice相似指数(DSC)和豪斯多夫距离(HD)算法来评价配准的精确度。在CT与MRIsim融合图像(Fusion-CT MRIsim)、CT与MRIconv融合图像(Fusion-CT MRIconv)上分别勾画危及器官(OAR)及靶区[大体肿瘤靶区(GTV)、临床肿瘤靶区(CTV)]。评估两种融合图像(即Fusion-CT MRIsim组和Fusion-CT MRIconv组)OAR勾画体积、GTV、CTV及剂量学差异。结果融合精确度评估:除全脑外,Fusion-CT MRIsim组其余OAR DSC均高于Fusion-CT MRIconv组(P<0.05);Fusion-CT MRIsim组OAR HD小于Fusion-CT MRIconv组(P<0.05)。OAR勾画体积比较:Fusion-CT MRIsim组OAR勾画体积与Fusion-CT MRIcon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Fusion-CT MRIsim组GTV、CTV小于Fusion-CT MRIconv组[(118.2±8.0)cm^(3)vs(125.3±8.1)cm^(3)、(234.3±12.8)cm^(3)vs(256.0±13.4)c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0)。剂量学比较:Fusion-CT MRIsim组D_(max)-PTV、D_(mean)-PTV与Fusion-CT MRIconv组[(6432.9±23.0)cGy vs(6430.4±25.2)cGy、(6159.0±13.7)cGy vs(6166.2±17.3)cG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同体位融合图像配准精确度高,可降低全脑平均剂量(D_(mean))及缩小GTV及CTV,是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精确放射治疗值得广泛应用的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同体位融合 高级别胶质瘤 放射治疗靶区 靶区勾画
下载PDF
手术沙滩椅体位摆置标准作业程序的建立及应用
11
作者 赵洁 吴彦 +5 位作者 成伟男 肖鹏飞 许惠春 张强 纪阴心 陈振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6期188-192,共5页
目的研究手术沙滩椅体位(beach chair position,BCP)摆置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的建立及应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0—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以对等原... 目的研究手术沙滩椅体位(beach chair position,BCP)摆置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的建立及应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0—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以对等原则选取2021年1—3月收治的1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手术体位摆置;观察组按BCP摆置SOP实施摆置。比较2组摆置时间、团队协作熟悉度及医生满意度,并就对手术BCP摆置SOP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体位摆置时间为(471.81±52.41)s,短于对照组的(719.13±66.94)s(P<0.05);观察组手术医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团队协作熟悉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队成员对手术BCP摆置SOP评价认可度均较高。结论手术BCP摆置SOP的建立及应用使手术体位护理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沙滩椅体位 手术体位 肩关节镜手术 标准作业程序 体位管理 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体位性低血压与脑小血管病综合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李悦 李曼 +3 位作者 左龙 杨磊 秦伟 胡文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8-514,共7页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有无及其类型与CSVD综合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期间的CSVD住院患者460例,根据有无OH及不同OH亚型...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有无及其类型与CSVD综合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期间的CSVD住院患者460例,根据有无OH及不同OH亚型将所有受试者分为无OH组、早期OH(early OH,EOH)组及延迟/持续OH(delayed/prolonged OH,DPOH)组。采用0~4分的五分制评分方法评估CSVD综合评分。分别分析不同OH分组与腔隙、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评分、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basal ganglia-perivascular spaces,BG-PVS)及CSVD综合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者中EOH和DPOH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7.17%。各组间存在腔隙的比例、BG-PVS等级及CSVD综合评分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及卧位舒张压后,DPOH是腔隙(OR=2.421,95%CI:1.372~4.271,P=0.002)、严重BG-PVS(OR=1.714,95%CI:1.074~2.740,P=0.024)及更高CSVD综合评分(OR=1.791,95%CI:1.140~2.818,P=0.01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CSVD患者中,DPOH较EOH更多见,且是CSVD综合评分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低血压 脑小血管病综合评分 腔隙 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
下载PDF
胸部肿瘤快速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精度分析
13
作者 马晓春 蔡宏懿 《甘肃医药》 2024年第8期728-730,734,共4页
目的:分析胸部肿瘤快速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精度,为胸部肿瘤患者体位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间收治的60例胸部肿瘤患者,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胸... 目的:分析胸部肿瘤快速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精度,为胸部肿瘤患者体位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间收治的60例胸部肿瘤患者,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胸膜包大臂根部固定的30例患者纳为观察组,正常胸部体膜固定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行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扫描,通过与定位CT参考等中心刚性配准得到各分次内治疗的六维方向(X,Y,Z,Rtn,Pitch,Roll)的床值,记录并分析两组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大小。结果:观察组人体左右X方向误差为(0.01±0.68)mm,头脚Y方向(0.01±0.64)mm,上下Z方向(0.06±0.23)mm,床转角Rtn、俯仰Pitch、侧旋Roll三个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16±1.01)度、(0.02±0.80)度、(0.36±1.23)度。对照组误差分别为(-0.08±0.50)mm、(-0.14±0.55)mm、(-0.05±0.25)mm、(-0.23±0.84)度、(0.25±0.74)度、(0.34±0.92)度。观察组六个方向摆位误差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胸膜包大臂根部的体位固定方式可以减小胸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潜在提高放疗的精度,从而降低靶区外的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放疗 体位固定 摆位误差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用于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前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
14
作者 黄瑞鑫 李春然 +4 位作者 许晓敏 杨铎 林耿彬 江燕 张隆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用于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前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股骨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观...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用于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前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股骨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前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125 mg/kg,对照组则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在注药后15 min摆放侧卧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艾司氯胺酮注射后10 min、摆体位时、麻醉后的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时间、患者的麻醉满意度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头痛、低血压、谵妄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摆体位时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摆体位时、麻醉后Ramsay镇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麻醉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能够明显减轻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麻醉前摆放体位时的疼痛程度,缩短麻醉操作时间,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且不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醉剂量 艾司氯胺酮 预处理 股骨骨折 摆放体位 镇痛
下载PDF
骨盆摇摆联合阶段性体位干预对高龄初产妇产程状况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15
作者 陈南 张丹 +3 位作者 邹丹 程明 张志强 梁国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对高龄初产妇应用骨盆摇摆联合阶段性体位干预的价值及对产程状况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龄初产妇94例,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施行阶段性体位干预,试验组施行骨盆摇摆... 目的探讨对高龄初产妇应用骨盆摇摆联合阶段性体位干预的价值及对产程状况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龄初产妇94例,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施行阶段性体位干预,试验组施行骨盆摇摆联合阶段性体位干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状况、炎症因子和产后康复状况等。结果试验组剖宫产率4.26%低于对照组17.02%(P<0.05),各个产程和总产程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5 min,两组各项炎症因子指标均升高,但试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泌乳开始用时短于对照组,产后3 h出血量和宫缩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龄初产妇的护理中,骨盆摇摆联合阶段性体位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缩短产程,改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剖宫产率,并促进泌乳开始用时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体位干预 高龄初产妇 产程状况 骨盆摇摆
下载PDF
体位管理与姿势控制应用于吞咽障碍及肺部感染防治中的研究现状
16
作者 杨纯生 李金霞 常保燕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9期935-937,共3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可进一步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体位管理、姿势控制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而良好的体位管理与姿势控制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可进一步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体位管理、姿势控制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而良好的体位管理与姿势控制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从而有助于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吞咽障碍与肺部感染、体位管理、姿势控制的相关研究现状,以期通过姿势控制与体位管理来提升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咽部状态,从而显著减轻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管理 姿势控制 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
下载PDF
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对初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17
作者 彭玉芳 王晓娥 +2 位作者 刘亚丹 张静 江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104-210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对初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组,其中采用常规分娩模式产妇为常规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产妇为联合组,...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对初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组,其中采用常规分娩模式产妇为常规组,采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分娩产妇为联合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联合组阴道分娩率(91.7%)高于常规组(75.0%),第1产程(356.4±69.0 min)、第2产程(34.5±10.8 min)、第3产程(6.1±1.1 min)时间均短于常规组(442.2±82.6 min、46.1±14.5 min、9.6±1.5 min),分娩时疼痛等级≤2级占比(90.0%)高于常规组(68.3%),分娩控制感评分(178.41±19.68分)高于常规组(121.88±16.54分),产后出血量(208.4±30.0 ml)及分娩时并发症(11.7%)发生率低于常规组(292.5±37.3ml、31.7%)(均P<0.05)。结论:应用中医穴位按摩联合自由体位能够减少初产妇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轻分娩疼痛,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分娩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阴道分娩 中医穴位按摩 自由体位 产程 产后出血量 分娩控制感评分 分娩疼痛
下载PDF
自由体位联合延迟屏气用力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18
作者 王静 邱婷 +2 位作者 韩晴 郑琪 苏士利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延迟屏气用力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孕妇153例,分娩过程选择自由体位联合延迟屏气用力产妇79例(观察组),分娩过程予以屏气用力指导产妇74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初产妇5...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延迟屏气用力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孕妇153例,分娩过程选择自由体位联合延迟屏气用力产妇79例(观察组),分娩过程予以屏气用力指导产妇74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初产妇52例、经产妇27例,对照组初产妇40例、经产妇34例。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结果所有产妇经阴分娩,无中转剖宫产,无产后出血,无新生儿窒息。两组初产妇年龄、孕周、孕次、流产次数、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加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初产妇比较,观察组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延长,新生儿体质量高,住院时间增加(P均<0.05);而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会阴裂伤和会阴侧切情况,第一、三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以及产后尿潴留例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经产妇年龄、孕周、孕次、流产次数、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加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经产妇比较,观察组经产妇第一、二产程总时间延长(P均<0.05);而两组经产妇分娩方式、会阴裂伤情况、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和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产后尿潴留例数以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论初产妇还是经产妇,自由体位联合延迟屏气用力均会延长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的产程时间,但不会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延迟屏气用力 自由体位 硬膜外分娩镇痛
下载PDF
调整体位角度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的影响
19
作者 张美莉 林玉梅 颜惠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4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角度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情况,为规避VLBWI吸入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VLBWI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予以不同喂养体位护理方案。试验组40例,近...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角度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情况,为规避VLBWI吸入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VLBWI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予以不同喂养体位护理方案。试验组40例,近似坐位(90°)喂养,喂养后近似坐位30 min+头高足低60°30 min+头高足低30°保持。对照1组40例,头高足低60°喂养,喂养后头高足低60°30 min+头高足低30°保持。对照2组40例,头高足低30°喂养,喂养后头高足低30°保持。喂养期间,统计3组溢乳/呕吐与呼吸暂停的发生例次,计算3组呼吸暂停与气管内呛咳的发生率,评价胃食管反流情况。统计3组胃残留、减量喂养与停喂的发生例次,评价胃排空情况。结果试验组溢乳/呕吐发生例次少于对照1组,溢乳/呕吐与呼吸暂停发生例次少于对照2组,呼吸暂停和气管内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2组(P<0.05)。试验组胃残留、减量喂养与停喂发生例次少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照1组胃残留、减量喂养与停喂发生例次少于对照2组(P<0.05)。结论采用近似坐位喂养VLBWI,喂养后保持近似坐位30 min,再调至头高足低位60°保持30 min,最后降至头高足低30°并保持的体位护理方案,可以加快VLBWI胃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体位角度护理 胃食管反流 胃排空
下载PDF
自由体位分娩与仰卧位分娩对会阴裂伤与新生儿窒息的对照分析
20
作者 郝丽萍 李改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对比自由体位分娩和仰卧位分娩对产妇会阴裂伤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单胎头位适合阴道分娩的产妇通过电脑随机编码法分成两组,观察组120例实施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120例采取仰卧位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及新... 目的:对比自由体位分娩和仰卧位分娩对产妇会阴裂伤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单胎头位适合阴道分娩的产妇通过电脑随机编码法分成两组,观察组120例实施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120例采取仰卧位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程度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未裂伤率(80.00%)高,Ⅰ度裂伤率(18.33%)、新生儿窒息率(0.83%)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减少产妇会阴裂伤发生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体位 仰卧位 会阴裂伤 新生儿窒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