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st wall osteochondroma resection with biologic acellular bovine dermal mesh reconstruction in pediatric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1
作者 Abdullah Alshehr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7期4123-4132,共10页
BACKGROUND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 is a rare genet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the growth of multiple osteochondromas affecting primarily long bones.Chest wall lesions may represent a challenge,particularly in p... BACKGROUND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 is a rare genet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the growth of multiple osteochondromas affecting primarily long bones.Chest wall lesions may represent a challenge,particularly in pediatric patients.Pain is a common manifestation.However,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can result from direct involvement of adjacent structures.Surgical resection with appropriate reconstruction is often required.CASE SUMMARY A 5-year-old male who was diagnosed with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 presented with significant pain from a large growing chest wall exostosis lesion.After appropriate preoperative investigations,he underwent surgical resection with reconstruction of his chest wall using a biologic bovine dermal matrix mesh.CONCLUSION Resection of chest wall lesions in children represents a challenge.Preoperative planning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is ess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 Chest wall neoplasm Chest wall reconstruction Biologic mesh PEDIATRIC Case report
下载PDF
大鼠肝癌组织中DLC1、ASC、p16和DLK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肝癌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密密 杨春 +1 位作者 欧超 郑海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组织中DLC1、ASC、p16和DLK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5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实验组(35只)和空白对照组(20只),用AFB1诱发大鼠肝癌并建立大鼠实验动物肝癌...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组织中DLC1、ASC、p16和DLK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5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实验组(35只)和空白对照组(20只),用AFB1诱发大鼠肝癌并建立大鼠实验动物肝癌模型。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技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大鼠肝癌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DLC1、ASC、p16和DLK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分析4个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结果在实验第52周可见大鼠肝脏发生典型的肝癌病理学改变,实验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制作成功。MS-PCR技术检测显示在大鼠肝癌组织中DLC1、ASC、p16和DLK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分别为83.3%、93.3%、86.7%和10.0%,在大鼠正常肝脏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4.3%、35.7%、21.4%和85.7%,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显示4种基因甲基化均为阳性。结论大鼠肝癌组织中DLC1、ASC、p16基因启动子区高度甲基化,DLK1基因启动子呈低甲基化水平,提示DLC1、ASC、p16和DLK1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与大鼠肝癌发生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DLC1 Asc P16 DLK1 基因 甲基化
下载PDF
New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SC6 in pancreatic cancer 被引量:1
3
作者 Min-Pei Liu Xiao-Zhong Guo Jian-Hua Xu Di Wang Hong-Yu Li Zhong-Min Cui Jia-Jun Zhao Li-Nan R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8期7671-7675,共5页
AIM: To exa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a new antigen SC6 (SC6-Ag) recognized by monoclonal antibody (MAb)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and other malignant or benign diseases and to understand whether SC6-Ag has any... AIM: To exa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a new antigen SC6 (SC6-Ag) recognized by monoclonal antibody (MAb)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and other malignant or benign diseases and to understand whether SC6-Ag has any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distinguishing pancreatic cancer from oth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METHODS: Six hundred and ninety-five serum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115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154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cancer and 95patients with non-digestive cancer were used and classified in this study. Serum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140 patients with benign digestive disease and 89 patients with non-benign digestive disease served as controls. Ascites was tapped from 16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19 hepatic cancer patients, 16 colonic cancer patients, 10 gastric cancer and 6 severe necrotic pancreatitis patients. The samples were quantitated by solid-phase radioimmunoassay. The cut-off values (CV)of 41, 80, and 118 U/mL were used.RESULTS: The average intra- and interassay CV detected by immunoradiometric assay of SC6-Ag was 5.4% and 8.7%,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73.0% and 90.9% respectively. The levels in most malignant and benign cases were within the normal upper limit. Among the 16 pancreatic cancer cases, the concentration of SC6-Ag in ascites was over the normal range in 93.8% pati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SC6-Ag.Decreased expression of SC6-Ag in sera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umor differenti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SC6-Ag was higher in patients before surgery than after surgery. The specificity of SC6-Ag and CA19-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ultrasound and computer tomography (CT) in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Higher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indicated in 92.3% SC6-Ag and 88.5% CA19-9, but lower in 73.8% ultrasound and 76.2% CT.CONCLUSION: The combined test of SC6-Ag and CA19-9 ma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rate of primary cancer. The detection of SC6-Ag is valuable in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 antigen sc6 Pancreatic neoplasm Immunoradiometric assay
下载PDF
基于SC/Tetra重叠网格法的交叉旋转模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罗莲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2年第4期69-71,共3页
为解决流体力学计算中部分区域作复杂相对运动以及固体空间接触等问题,介绍重叠网格法的计算原理,基于SC/Tetra软件,利用八叉树方法对含有2块各自绕轴旋转的板的交叉旋转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计算得到其流场的矢量流速分布,结果表明由于网... 为解决流体力学计算中部分区域作复杂相对运动以及固体空间接触等问题,介绍重叠网格法的计算原理,基于SC/Tetra软件,利用八叉树方法对含有2块各自绕轴旋转的板的交叉旋转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计算得到其流场的矢量流速分布,结果表明由于网格过渡得很好,旋转区域的形状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小,旋转区域与周围区域的变量能得到很好的过渡.SC/Tetra软件具有完善的重叠网格计算功能,能有效解决相对运动问题,且操作简单、计算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旋转模型 相对运动 重叠网格法 sc/Tetra
下载PDF
大肠癌肝转移(附66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曾跃红 田海清 刘柏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1年5月~1997年12月收治的66例大肠癌并肝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期间我院收治大肠癌325例,并同时性肝转移者66例,发生率203%。16... 目的探讨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1年5月~1997年12月收治的66例大肠癌并肝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期间我院收治大肠癌325例,并同时性肝转移者66例,发生率203%。16例行肝切除,50例行微波固化。切除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37%,625%;固化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0%,22%。结论虽然微波固化的效果比肝切除差,但对不能切除的肝转移性肝癌微波固化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肝切除 微波疗法 肝转移瘤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力泳 陈赞 +2 位作者 陈永杰 吴浩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88-994,共7页
目的分析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共39例患者,分别采取单纯后正中入路手术(33例)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6例),其中30例于肿瘤切除同期行脊柱内固定术(C3~7侧块螺钉植入、其余椎体节段行椎... 目的分析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共39例患者,分别采取单纯后正中入路手术(33例)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6例),其中30例于肿瘤切除同期行脊柱内固定术(C3~7侧块螺钉植入、其余椎体节段行椎弓根螺钉植入)。结果所有患者均达肿瘤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18.67个月。术后疼痛明显改善29例,平均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的7.51±1.05降至术后24 h的3.17±1.17(P<0.05);术后新发或感觉障碍区域扩大者12例、无明显变化者3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感觉评分由术前的218.67±2.80降至术后24 h的213.33±2.16(P<0.05),术后6个月时改善至216.78±1.47(P<0.05);肢体运动功能改善18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运动评分由术前的92.33±1.63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95.05±1.41(P<0.05)。术后无一例肿瘤复发或继发脊柱畸形。结论大多数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均可通过显微手术Ⅰ期完全切除。术前因骨质破坏或术中充分显露肿瘤而行椎间孔切开者,需于术中同时行植骨融合内固定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管 内固定术(非mesh词)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门静脉插管区域性化疗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欧阳永忠 左朝晖 +4 位作者 莫胜川 汤明 周征宇 周德善 李炳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1期30-31,35,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经门静脉灌注化疗药物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严格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设计,对50例Dukes A、B和C期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予以门静脉插管5氟尿嘧啶化疗,并以同期50例Dukes A、B和C期行单纯...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经门静脉灌注化疗药物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严格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设计,对50例Dukes A、B和C期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予以门静脉插管5氟尿嘧啶化疗,并以同期50例Dukes A、B和C期行单纯大肠癌根治术患者作对照。观察两组术后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肝转移率34.0%(17/50),1、3、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61%、82.21%、73.89%和25.16%;对照组术后肝转移率72.0%(36/50),1、3、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28%、79.91%、52.16%和13.11%,两组5年和10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两组Dukes A和B期,术后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大肠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的同时予以门静脉化疗可有效降低肝转移发生率,延长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继发性 结肠直肠肿瘤/治疗 门静脉 插管法
下载PDF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金铎 姜镕 +5 位作者 王金环 王斌 马春华 孙立伟 吕远 侯国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37-1043,共7页
高级别胶质瘤是一种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术后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迄今为止,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替莫唑胺仍是其一线治疗药物,随着临床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 高级别胶质瘤是一种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术后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迄今为止,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替莫唑胺仍是其一线治疗药物,随着临床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已出现多种替莫唑胺给药方式和联合治疗方案,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使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有更大的生存获益。本文拟就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进展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复发 局部 替莫唑胺(非mesh词) 综述
下载PDF
胸骨肿瘤切除后用钛网重建胸壁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薛亮 姜明 +6 位作者 袁云锋 钱成 王群 范虹 刘愉 葛棣 徐松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胸骨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与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2005年11月至2014年5月根治性切除并以钛网重建胸壁缺损的胸骨肿瘤患者共12例,对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 目的探讨胸骨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与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2005年11月至2014年5月根治性切除并以钛网重建胸壁缺损的胸骨肿瘤患者共12例,对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能扪及胸骨肿块,其中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胸痛症状。切除胸骨肿瘤后均采用钛网修补行一期胸壁重建。术后并发纵隔血肿1例、急性左心衰1例、肺不张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诊断:软骨肉瘤5例,软骨瘤1例,浆细胞瘤2例,横纹肌肉瘤1例,低度恶性间叶源性肿瘤1例,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1例,PNET/Askin瘤1例。随访至2014年5月,其中2例已死亡,均为软骨肉瘤患者,术后分别生存5个月和24个月。结论胸骨肿瘤以恶性为主,及时充分的手术切除及钛网一期胸壁重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肿瘤 钛网 重建胸壁
下载PDF
颅内转移瘤的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立根 郭艳 +6 位作者 章翔 宋少军 夏结来 范风云 石梅 魏丽春 张永琴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3期2183-2187,共5页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1 0 a来对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结果 ,治疗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切除 ,单纯放射治疗 ,单纯 X-刀治疗和 X-刀治疗加放射治疗的方法 .结果 将所得到的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 目的 探讨脑转移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1 0 a来对脑转移瘤患者的治疗结果 ,治疗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切除 ,单纯放射治疗 ,单纯 X-刀治疗和 X-刀治疗加放射治疗的方法 .结果 将所得到的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结果表明 , X-刀治疗加放射治疗可以使脑转移瘤患者得到的最佳生存率 .结论 X-刀治疗加放射治疗是治疗脑转移瘤最佳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颅内转移瘤 神经外科 X-刀 放射疗法
下载PDF
椎管内肿瘤与脊柱稳定性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赞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86-987,共2页
脊柱与脊髓密不可分,在治疗各种脊柱疾病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对脊髓和神经根的保护,在治疗累及脊髓和神经根的肿瘤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对脊柱骨性结构的保护。以往神经外科医师由于缺乏脊柱生物力学相关理论知识[1 2],在切除椎管内肿瘤时不... 脊柱与脊髓密不可分,在治疗各种脊柱疾病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对脊髓和神经根的保护,在治疗累及脊髓和神经根的肿瘤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对脊柱骨性结构的保护。以往神经外科医师由于缺乏脊柱生物力学相关理论知识[1 2],在切除椎管内肿瘤时不注意保护脊柱的骨性结构,又由于缺乏脊柱内固定融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管 内固定术(非mesh词) 综述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89)Sr联合^(99)Tc-MDP治疗肿瘤多发性骨转移灶的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光清 曹培国 +3 位作者 刘建新 邱娟 向谷良 戴中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8期1232-1233,1236,共3页
【目的】观察89SrCl2(二氯化89锶)联合99Tc-MDP(云克)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各种肿瘤伴骨转移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即使用放射性核素89SrCl2联合云克治疗和B组即单独使用89SrCl2治疗,并追踪观察疗效。【结果... 【目的】观察89SrCl2(二氯化89锶)联合99Tc-MDP(云克)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各种肿瘤伴骨转移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即使用放射性核素89SrCl2联合云克治疗和B组即单独使用89SrCl2治疗,并追踪观察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为95.83%(23/24);B组有效率75.00%(18/24),A组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骨髓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89SrCl2联合“云克”治疗比单独应用89SrCl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效果好8。9SrCl2联合“云克”有相互协同作用,无明显副作用。个别病人血象降低明显,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肿瘤/促发性 骨肿瘤/放射疗法 锶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应用
下载PDF
微波消融、TACE与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 被引量:5
13
作者 艾冬梅 乔秀真 +3 位作者 俞宏伟 张卜瑗 杜海峰 杨晓慧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1258-1260,共3页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介入栓塞化疗(TACE)序贯方案与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8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全身化疗+微波消融+TACE序贯治疗)与对照组(全身化疗),比较两组近...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介入栓塞化疗(TACE)序贯方案与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8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观察组(全身化疗+微波消融+TACE序贯治疗)与对照组(全身化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预后及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近期客观有效率为66.67%(28/42),高于对照组的42.10%(16/38),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首次治疗后CD^3+、CD4^+阳性率、CD4^+/CD8^+比值均显著大于,CD86+显著小于同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观察组中位存活时间26.00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3.60个月(P〈0.05)。【结论】在全身化疗基础上,行微波消融+TACE治疗能显著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有效率,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方法 微波/治疗应用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肝肿瘤/药物疗法 肝肿瘤/继发性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下载PDF
自展式网管状镍钛合金支架治疗晚期直肠癌并梗阻 被引量:4
14
作者 尚培中 李桂梅 +3 位作者 张鹏 周凤桐 张振海 刘绪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 探讨自展式网管状镍钛合金支架治疗晚期直肠癌并梗阻的疗效。方法 对12例直肠癌伴急慢性梗阻患者施行支架置入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成功置入 ,有效地恢复了排便 ,其中 2例支架脱落后再次置入。现已死... 目的 探讨自展式网管状镍钛合金支架治疗晚期直肠癌并梗阻的疗效。方法 对12例直肠癌伴急慢性梗阻患者施行支架置入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成功置入 ,有效地恢复了排便 ,其中 2例支架脱落后再次置入。现已死亡 5例 ,生存期 5 6~ 72 0d。另 5例已存活 6~ 15个月 ,未再发肠梗阻。另 2例支架置入失败。结论 网管状支架能有效地对晚期直肠癌以及具有高危手术因素的患者进行永久性姑息性治疗 ,可避免结肠造口。配合化疗和免疫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治疗 网管状镍钛 仪器 设备 直肠癌
下载PDF
p53与HPV16、18型感染在肺鳞癌中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克 陈丽 刘珍莲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HPV与p5 3基因突变在肺鳞癌发病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肺癌组织标本的p5 3基因序列 5~ 8外显子突变分析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多聚酶链反应EB染色法 (PCR SSCP EB) ,HPV1 6、1 8型DNA相关序列的检测应用PCR法。结果  40例... 目的 探讨HPV与p5 3基因突变在肺鳞癌发病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肺癌组织标本的p5 3基因序列 5~ 8外显子突变分析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多聚酶链反应EB染色法 (PCR SSCP EB) ,HPV1 6、1 8型DNA相关序列的检测应用PCR法。结果  40例肺鳞癌组织标本p5 3基因突变率为 67.5 % ,其中外显子 5~ 8突变率分别为 1 7.5 %、1 2 .5 %、1 7.5 %、2 0 %。肺鳞癌组织中HPV1 6、1 8DNA相关序列的检出率为 42 .5 %。p5 3基因突变与HPVDNA序列的检出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p5 3基因突变与HPV感染在肺鳞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鳞状细胞癌 病因学 乳头瘤病毒 P53 相关研究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卫 晏怡果 王文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617-1619,共3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应用前路全椎体切除、钛网植骨或钛网骨水泥椎体重建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24例。[结果]术后随访9—3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应用前路全椎体切除、钛网植骨或钛网骨水泥椎体重建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24例。[结果]术后随访9—3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除,9例不完全截瘫患者平均恢复1.8级(Frankel分级),2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恢复,4例远处重要脏器转移死亡,所有随访达6—9个月的病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1例术后1年复发。[结论]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脊柱肿瘤 钛网 植骨 骨水泥 内固定 重建
下载PDF
抗癌药物对体外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艾军 何兰欣 +2 位作者 梁索源 任金荣 段建萍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 8种抗癌药物对体外胃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不同剂量的抗癌药物与胃癌细胞株BGC 82 3孵育不同时间后 ,用MTT法测定其细胞增长抑制率。结果 8种抗癌药物对细胞抑制率顺序 :顺铂(diamminedichloroplatinum ,DDP) ,足叶乙... 目的探讨 8种抗癌药物对体外胃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不同剂量的抗癌药物与胃癌细胞株BGC 82 3孵育不同时间后 ,用MTT法测定其细胞增长抑制率。结果 8种抗癌药物对细胞抑制率顺序 :顺铂(diamminedichloroplatinum ,DDP) ,足叶乙甙 (etoposide,VP 16 ) ,5 氟脲嘧啶 (5 fluorouracilum ,5 Fu) ,长春新碱(vincristin ,VCR) ,阿霉素 (adriamycin ,ADM) ,丝裂霉素 (mitomycin ,MMC) ,阿糖胞苷 (arabinosylcytosine ,Ara c) ;对氨甲喋呤 (methotrexate,MTX)不敏感。其抑制率有随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增高的趋势。结论 8种抗癌药物除MTX外 ,对BGC 82 3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存在一定差异 ;从本实验条件看 ,以中等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体外胃癌细胞生长 抑制作用 胃肿瘤 药物筛选试验
下载PDF
靶向Her2基因SiRNA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程志祥 周颖 +4 位作者 朱园园 肖敏 高宗侠 祝怀平 凌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通过siRNA沉默Her2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靶向Her2的siRNA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到SKOV-3中,经过嘌呤霉素筛选得到稳定抑制Her2基因表达的SK-OV-3细胞株,通过RT-PCR方法检测各组SKOV-... 目的通过siRNA沉默Her2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靶向Her2的siRNA通过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到SKOV-3中,经过嘌呤霉素筛选得到稳定抑制Her2基因表达的SK-OV-3细胞株,通过RT-PCR方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Her2基因的表达。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检测DDP对各组SKOV-3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应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细胞凋亡试剂盒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DDP作用后各组SKOV-3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建立了稳定抑制Her2基因表达的细胞株,SKOV3/siRNA-1组和SKOV3/siRNA-2组细胞Her2基因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53.8%和38.4%,而空载体组为92.3%。在DDP作用下SKOV3/siRNA-1和SKOV3/siRNA-2的细胞存活率在4 d时分别为67.7%±4.4%和66.4%±3.3%,与未转染对照组81.7%±1.3%和空载体组81.3%±1.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FCM分析显示SK-OV3/siRNA-1和SKOV3/siRNA-2细胞的DDP诱导凋亡率分别为38.6%±1.1%和42.8%±1.4%,明显高于未转染组9.1%±0.8%和空载体组8.8%±0.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靶向Her2基因的siRNA可以增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对DDP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ERBB-2 RNA 小分子干扰 顺铂 卵巢肿瘤
下载PDF
转移性骨肿瘤中COX-2,VEGF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聂富祥 陈根元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46-848,共3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骨肿瘤组织中环氧化酶-2蛋白(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值(MVD)三者的相关性,以明确对转移性骨肿瘤实施临床干预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转移性骨肿瘤手术标本COX-2,VEGF蛋白及... 目的:探讨转移性骨肿瘤组织中环氧化酶-2蛋白(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值(MVD)三者的相关性,以明确对转移性骨肿瘤实施临床干预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转移性骨肿瘤手术标本COX-2,VEGF蛋白及CD34的表达,根据CD34染色结果应用OLYMPUS-VANOX多功能显微镜,采用DMCⅡ型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计数MVD值,并同时取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标本作为对照,探讨COX-2和VEGF在转移性骨肿瘤的表达情况,以及转移性骨肿瘤组织中MVD值.结果:COX-2及VEGF在转移性骨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和81%,MVD在转移性骨肿瘤组和原发性骨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良性骨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移性骨肿瘤组中表达率虽高于原发性骨肿瘤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MVD与骨肿瘤的发生与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COX-2,VEGF在骨肿瘤转移、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VD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值 骨肿瘤/继发性
下载PDF
T-PSA,F-PSA联合骨扫描对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剑英 林英 +1 位作者 谭政良 雷萌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9期1677-1679,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前列腺癌患者,70例良性疾病患者全部进行血清PSA,FPSA检测,并同时对80例临床确诊... 【目的】分析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前列腺癌患者,70例良性疾病患者全部进行血清PSA,FPSA检测,并同时对80例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另选择60例健康男性检测血清PSA,FPSA结果作为对照组。并计算FPSA/PsA比值。【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组患者血清PSA,FPSA结果显著高于良性疾病患者及正常健康男性(P〈0.01)。【结论]PSA,FPSA检测联合骨显像对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诊断 骨肿瘤/继发性 前列腺特异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