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FOR TERRESTRIAL PROCESSES IN ALPINE MEADOW
1
作者 姚德良 张强 +2 位作者 李家春 谢正桐 沈振西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4年第5期488-498,共11页
The water-heat transfer process between land and atmosphere in Haibei alpine meadow area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observed.A multi-layer coupling model for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was presented with special attenti... The water-heat transfer process between land and atmosphere in Haibei alpine meadow area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observed.A multi-layer coupling model for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was presented with special attention paid to the moisture transfer in leaf stomata under unsaturated condition.A profound investigation on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turbulent transfer inside the veget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with a revised formula of water absorption for root system.The present model facilitates the study of vertically distributed physical variables in detail.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transfer process of Kinesia humility meadow in the area of Haibei Alpine Meadow Ecosystem Station,CAS.The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ob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meadow land-atmosphere coupling model turbulence transfer numerical simulation field obervation
下载PDF
The background feature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harnessing pattern for the spread of saline land in the Songnen Plain
2
作者 ZHANG BaiChangchu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AS, Changchun 130021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8年第2期92-96,共5页
The Songnen Plain lying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Northeast China Plain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170 000 km2. There are vast patches of saline land, which are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enlargement. The spread of saline ... The Songnen Plain lying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Northeast China Plain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170 000 km2. There are vast patches of saline land, which are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enlargement. The spread of saline land has already caused the worsening of ecoenvironment and hindere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The paper analyses background factor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caused the spread of saline land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of Landsat TM imag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lakes the fault lake is the background factor of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causes the spread of saline land under arid conditions. Its lakebeach meadows could not recover from the excessive utilization in farming and stockraising. The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spread of saline land serve as biological steps or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to protect the lakebeach meadows of the fault lakes from being artificial excessively uti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ead of saline land background factors natural environment fault lake lakebeach meadow.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惰性碳的影响
3
作者 左超 罗彩云 +3 位作者 赵亮 赵新全 常小峰 潘思辰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96-105,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地土壤惰性碳的影响,对于客观认识草地在减少大气CO_(2)排放中的作用,制定草地碳增汇策略,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3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地(冬季...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地土壤惰性碳的影响,对于客观认识草地在减少大气CO_(2)排放中的作用,制定草地碳增汇策略,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3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地(冬季自由放牧—冬牧、围封禁牧—禁牧、开垦播种燕麦—燕麦),采用梅花形5点采样法采集野外样品,结合室内酸水解等分析方法,对0~30 cm土层的土壤总有机碳和惰性碳进行分层研究。【结果】1)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冬牧最高(95.15 g/kg),禁牧次之(70.56 g/kg),开垦播种燕麦最小(54.44 g/kg)。冬牧土壤惰性碳含量比禁牧高27.77%,冬牧比燕麦高32.54%。2)与冬牧相比,禁牧16年土壤0~10 cm土层有机碳下降了25.84%,开垦30年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下降了42.79%。禁牧16年土壤0~30 cm土层有机碳下降了10.89%,开垦30年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下降了9.48%。0~30 cm土层惰性碳平均含量冬牧比禁牧高22.67%,冬牧比燕麦高3.60%;与开垦相比,禁牧使惰性碳降低了19.78%。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碳库组成存在显著相关,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引起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碳库组成变化的重要原因。【结论】禁牧后土壤惰性碳含量降低的幅度大于开垦,冬牧有利于土壤惰性碳的积累;健康草地禁牧之后降低了土壤惰性碳的含量,减弱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影响土壤有机碳和惰性碳含量。因此,通过改善放牧管理,可以维持或进一步增加有机碳存储以及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健康草地禁牧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惰性碳
下载PDF
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土壤CO_2的释放量 被引量:63
4
作者 曹广民 李英年 +1 位作者 张金霞 赵新全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19,共6页
分析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格局下土壤CO2 的释放量大小表明 ,在植物生长季的 5~ 9月 ,土壤CO2 释放量大小排序为 :金露梅灌丛草甸 ( 1 871 4 0 g/m2 ) >矮嵩草草甸 ( 1 769 63g/m2 ) >退化金露梅灌丛草甸 ( 1 4 95 60 g/m2 ) &... 分析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格局下土壤CO2 的释放量大小表明 ,在植物生长季的 5~ 9月 ,土壤CO2 释放量大小排序为 :金露梅灌丛草甸 ( 1 871 4 0 g/m2 ) >矮嵩草草甸 ( 1 769 63g/m2 ) >退化金露梅灌丛草甸 ( 1 4 95 60 g/m2 ) >退化矮嵩草草甸 ( 1 1 91 2 6g/m2 ) ;而在植物非生长季的 1 0月到翌年 4月 ,其土壤CO2 释放量大小与植物生长季略有差异 ,表现出矮嵩草草甸 ( 661 4 6g/m2 ) >金露梅灌丛草甸 ( 5 5 0 90 g/m2 ) >退化矮嵩草草甸( 5 0 2 5 0 g/m2 ) >退化金露梅灌丛草甸 ( 384 5 0 g/m2 )的特点 ;全年内表现为矮嵩草草甸 ( 2 4 31 0 9g/m2 ) >金露梅灌丛草甸 ( 2 4 2 2 30g/m2 ) >退化金露梅灌丛草甸 ( 1 880 1 0g/m2 ) >退化矮嵩草草甸 ( 1 694 0 6g/m2 ) .高寒草甸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土壤CO2 释放数量的差异及季节变化 ,不仅与各利用格局的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有关 ,而且与气象条件 (特别是温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高寒草甸 土地利用格局 CO2释放量
下载PDF
长江黄河源区覆被变化下降水的产流产沙效应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元寿 王根绪 +2 位作者 王一博 王军德 贾晓红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623,共8页
在长江和黄河源区的左冒西孔曲和纳通河、垮热洼尔玛河流域的不同植被覆盖下建立了天然径流观测场,利用观测天然降水和人工模拟降水,初步研究了江河源区不同植被覆盖下降水的产流产沙效应。结果表明,长江黄河源区的3个小流域内,在... 在长江和黄河源区的左冒西孔曲和纳通河、垮热洼尔玛河流域的不同植被覆盖下建立了天然径流观测场,利用观测天然降水和人工模拟降水,初步研究了江河源区不同植被覆盖下降水的产流产沙效应。结果表明,长江黄河源区的3个小流域内,在典型高寒草甸草地30°坡面上,退化较为严重的30%覆盖度以下的场地内,地表径流产出量明显大于覆盖度较好的95%、92%和68%场地,同时产沙量显著高于这3个场地,其平均单次降水形成的泥沙量是这三种盖度的2.4倍,由此造成地表侵蚀量平均为这3种盖度的3.10倍。通过对几次典型的降水形态的分析,在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甸草地的坡面上,不但降水量影响着产流产沙量,降水形态也影响着产流产沙量,降雨仍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降水形态,在降水量相同的条件下,降雪可比降雨和雨加雪增加产流量2.1.3.5倍,可比降雨减少泥沙侵蚀45.4%.80.3%。人工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覆盖度为5%和30%的强度退化草地,次降水量在3.5mm时,就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径流和产沙效应,当次降雨量达到7mm,降雨持续时间15min,5m^2场地内就会形成1400mL以上的径流量;在地表土壤含水量(FDR测0—5cm平均含水量为36.7%)较高的情况下,次降雨量达4min,降雨强度超过0.4mm/min,在5m^2场地内历时5min就能形成1060mL的地表径流,每100mL径流中含泥沙高达1.6g。这一试验结果在长江黄河源区3个不同的河源小流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被覆盖 产流 产沙 长江黄河源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对不同土地利用格局的响应 被引量:39
6
作者 张法伟 李英年 +1 位作者 汪诗平 赵新全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3期323-326,334,共5页
草地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强烈影响着其土壤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垂直分布。对青藏高原东北隅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封育植被、放牧利用和人工种植)下不同深度(0-10cm、10-20cm和20-40cm)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对比研究表明:封... 草地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强烈影响着其土壤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垂直分布。对青藏高原东北隅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封育植被、放牧利用和人工种植)下不同深度(0-10cm、10-20cm和20-40cm)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对比研究表明:封育植被下土壤营养元素在表层和深层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土壤深度表现出一定的负线性相关(R2>0.40,P<0.05)。放牧利用和人工种植对营养元素在不同土壤层次的分布无显著影响(P均值>0.05),前者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土壤深度略呈负线性,后者则无此关系。放牧利用和人工种植较显著地(P均值<0.05)降低了土壤表层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但增加了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对土壤深层的影响较小。人工种植对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效果略大于放牧利用,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含量 土壤全磷含量
下载PDF
关帝山亚高山灌丛草甸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席跃翔 张金屯 李军玲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15-20,共6页
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DCA排序方法,对关帝山灌丛草甸群落进行了多元分析,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该地区亚高山植被可分为灌丛群落、草甸群落2大类,包括8个群落类型,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分析结果一致,... 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DCA排序方法,对关帝山灌丛草甸群落进行了多元分析,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该地区亚高山植被可分为灌丛群落、草甸群落2大类,包括8个群落类型,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分析结果一致,并可知决定亚高山植物群落类型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海拔高度和地形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灌丛草甸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关帝山
下载PDF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陆地生物圈模式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姚德良 沈卫明 +2 位作者 张强 周兴民 沈振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4,共6页
改进了适合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陆地生物圈模式 ,分析了模式中温度变化与水分运动分层的物理原因 ,说明了气候状况对地表面能量交换的影响 ,给出了净辐射和蒸散量新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有限差分计算中具有二阶精度的Euler隐式格式 ,介... 改进了适合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陆地生物圈模式 ,分析了模式中温度变化与水分运动分层的物理原因 ,说明了气候状况对地表面能量交换的影响 ,给出了净辐射和蒸散量新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有限差分计算中具有二阶精度的Euler隐式格式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站的气候概况和野外观测情况。最后利用本模式对高寒草甸生态站地区的土壤—植被—大气间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高寒草甸 水热交换 陆地生物圈模式 数植模拟 温度 水分 土壤
下载PDF
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6
9
作者 王文颖 王启基 王刚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2-366,共5页
针对我国青藏高原草地大面积退化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地退化对土壤碳氮含最的影响,检验了不同人工重建措施(3个人工种植... 针对我国青藏高原草地大面积退化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地退化对土壤碳氮含最的影响,检验了不同人工重建措施(3个人工种植处理:混播、松耙单播、翻耕单播和1个自然恢复处理)对土壤碳含量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如下:原生植被封育处理每平方米土壤平均碳、氮含量分别为7.47kg和0.647kg,而重度退化地碳、氮含量分别为3.67和0.448kg·m^-2.可以推算,由于土地退化而造成的土壤(0-20cm层)碳氮丢失量分别为3.80kg·m^-2和0.199kg·m^-2,即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导致0~20cm土壤层中50.87%的有机碳和30.75%的氮流失,可以看出高寒草甸土壤退化后流失的碳比氮多;混播处理、松耙单播处理、翻耕单播处理和自然恢复处理土壤单位面积有机碳含量分别是原牛植被土壤有机碳的70.5%,69.0%,49.0%和80%,单位面积氮含量分别是原生植被土壤全氮的86.9%,88.7%,71.1%和91.7%。但是,与重度退化地相比,除翻耕单播处理外,其它恢复重建措施均能部分恢复系统的碳氮含量,因此,将重度退化地进行自然恢复或松耙混播重建多年生植被可以作为系统固定碳(碳汇)的一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土地退化 恢复重建 土壤碳氮含量
下载PDF
植物群落生物量和有机碳对高寒草甸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月梅 曹广民 徐仁海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8,共5页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选择高寒矮嵩草草甸及其开垦后形成的农田和一年生人工草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生物量和植物-土壤系统固定的有机碳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相比较...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选择高寒矮嵩草草甸及其开垦后形成的农田和一年生人工草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生物量和植物-土壤系统固定的有机碳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方式相比较,地上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人工草地〉农田〉高寒草甸(P〈0.01),分别为11.83、9.78和4.36 t/hm^2;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地下生物量剖面分布均呈倒金字塔形,0~40 cm地下生物量为高寒草甸〉人工草地〉农田(P〈0.01),分别为15.74、5.61和1.24 t/hm^2。随着高寒草甸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植物群落碳素固定量也随之减小,其序列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寒草甸〉人工草地〉农田(P〈0.05),其值分别为7.63、6.81和4.51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土地利用 生物量 碳素固定量
下载PDF
科尔沁草甸草地放牧和割草条件下土壤种子库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蒋德明 李荣平 +1 位作者 刘志民 阎巧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60-1864,共5页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草甸草地在放牧、割草两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种子库的大小、组成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自由放牧下 ,土壤种子库密度为 6 15 8± 16 4 7粒·m-2 ,在割草利用下 ,土壤种子库密度为 8312± 2 5 4 ...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草甸草地在放牧、割草两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种子库的大小、组成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自由放牧下 ,土壤种子库密度为 6 15 8± 16 4 7粒·m-2 ,在割草利用下 ,土壤种子库密度为 8312± 2 5 4 0粒·m-2 .放牧干扰下 ,种子库组成以矮小、短命的一年生植物为主 ,其中一二年生植物占 81 6 6 % ,占比例最大的前 4种植物分别为虎尾草 (38 5 5 % )、灰绿藜 (15 4 2 % )、毛马唐 (14 95 % )和狗尾草 (9 83% ) ,多年生植物种子密度仅为 112 9± 30 2粒·m-2 ;割草干扰下 ,一二年生植物占6 8 0 8% ,其中狗尾草占 5 2 7% ;而割草地多年生植物种子密度为 2 6 5 3± 811粒·m-2 放牧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植物相关不显著 ;割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地上植物多度显著相关 (r=0 76 ,P <0 0 1) .放牧地种子库的Shannon Wiener指数、丰富度指数分别为 2 96和 2 98,明显小于割草地的 3 10和 5 0 9,表明自由放牧更易使物种多样性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草甸 放牧 割草 种子库
下载PDF
农垦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_2、CH_4、N_2O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明峰 董云社 +1 位作者 齐玉春 耿元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960-1965,共6页
2001年6~9月,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甸草原及其开垦后的农田(春小麦)和休耕地的CO2、CH4和N2O的通量进行了野外实地观测。结果显示,草甸草原开垦为耕地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2、CH4和N2O源汇状况影响显著。从CO2排放量的... 2001年6~9月,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甸草原及其开垦后的农田(春小麦)和休耕地的CO2、CH4和N2O的通量进行了野外实地观测。结果显示,草甸草原开垦为耕地对温带草地生态系统CO2、CH4和N2O源汇状况影响显著。从CO2排放量的平均值来看, 农田(545.8 mg穖-2穐-1)>草甸(301.9 mg穖-2穐-1)>休耕地(74.4 mg穖-2穐-1),其中草甸开垦为农田使CO2的排放增加了81%;在春小麦的生长期内,麦田的CO2排放量是草甸草原的2倍多,小麦死亡和收割后CO2排放锐减,可见农垦明显促进了CO2的排放。另外干旱使得草甸草原、农田和休耕地的CO2排放量表现出减少趋势。草甸开垦为农田后CH4吸收特征表现明显,但干旱减弱了其吸收趋势。就N2O而言,草地开垦后春小麦的种植总体上并未增加N2O的排放,只是改变了其排放特征;除小麦苗期外,N2O的排放都高于草甸草原;极端干旱还导致土壤对大气N2O的吸收。另外,农田的CH4吸收与N2O排放之间还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农田 春小麦 草地生态系统 温带 开垦 干旱 CO2排放量 CH4 通量
下载PDF
甘南亚高山草甸弃耕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变化模式及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晓谕 张仁懿 +3 位作者 李新娥 袁建立 储诚进 王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共8页
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甘南亚高山草甸退耕时间为5,9,14,19,30年以及顶极群落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亚高山草甸弃耕地演替过程中物... 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甘南亚高山草甸退耕时间为5,9,14,19,30年以及顶极群落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亚高山草甸弃耕地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弃耕地演替过程中,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植物物种多样性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2)在演替的前期生产力迅速提高,在第19年时达到最高的183.77 g/m2,之后,生产力基本保持稳定;3)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在顶极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4)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物种-多度分布模式由生态位优先占领型逐渐转变为对数-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草甸 弃耕地演替 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关系 物种-多度分布模式
下载PDF
草甸草原撂荒地演替过程中植被多样性指数变化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永强 焦树英 +1 位作者 赵萌莉 韩国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6-120,共5页
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国有农牧场不同年限草原撂荒地(2年、4年、10年、23年和天然草CK)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年限撂荒地植被多样性变化特征,分析并探讨撂荒年限和演替进程的关系及不同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科学评估退耕还草的进程以... 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国有农牧场不同年限草原撂荒地(2年、4年、10年、23年和天然草CK)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不同年限撂荒地植被多样性变化特征,分析并探讨撂荒年限和演替进程的关系及不同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科学评估退耕还草的进程以及制定合理植被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撂荒年限的样地群落结构和外貌特征显著不同,多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撂荒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撂荒23年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达到1.81,显著高于其他撂荒年限样地(P<0.05),Simpson多样性指数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但其他多样性指数并未体现随撂荒年限增加而线性增加的规律;β多样性指数随撂荒年限的增大而减小,撂荒时间越长,与天然草地相似性系数越高,撂荒23年样地与天然草地相似性系数达到51.88;撂荒年限的增加使草甸草原撂荒地群落结构趋于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撂荒 演替年限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草甸土与泥炭土氧化CH_4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长科 吕宪国 +1 位作者 蔡祖聪 罗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4-588,共5页
若尔盖高原草甸土氧化大气CH4的速率为-0.092~0.125 ng.g-1.h-1,氧化速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深度超过25cm的土层没有氧化大气CH4的潜力;而高原泥炭土CH4排放速率为0.236~1.088 ng.g-1.h-1,排放速率亚表层土(10~25 cm)最大.两... 若尔盖高原草甸土氧化大气CH4的速率为-0.092~0.125 ng.g-1.h-1,氧化速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深度超过25cm的土层没有氧化大气CH4的潜力;而高原泥炭土CH4排放速率为0.236~1.088 ng.g-1.h-1,排放速率亚表层土(10~25 cm)最大.两种土壤均能氧化高浓度CH4,泥炭土氧化大气浓度CH4的速率是草甸土的15~22倍.两种土壤不同层次氧化高浓度CH4的潜力都没有显著差异.降水减少或人为排水导致的泥炭地水位下降,将加强若尔盖高原土壤氧化CH4从而减少CH4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氧化 草甸土 泥炭地 若尔盖高原
下载PDF
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种间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徐松鹤 尚占环 +1 位作者 马玉寿 龙瑞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2-1227,共6页
应用方差检验和2×2列联表方法,对青藏高原黄河源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明显影响到其植物群落物种间的联结性和关联程度;随着草地退化程... 应用方差检验和2×2列联表方法,对青藏高原黄河源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明显影响到其植物群落物种间的联结性和关联程度;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群落中主要优势物种的总体种间联结性由显著负相关过渡到无关联,具有相同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的物种则由互生转为竞争的关系;以毒杂草为优势的重度退化高寒草地黑土滩"植物群落的物种间关系随机性较大,物种构成不稳定,它属于一种不稳定的次生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退化草地 黑土滩 种间联结
下载PDF
不同耕法下秸秆还田对土壤WSOC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玉梅 王根林 +5 位作者 李承阳 刘峥宇 孟祥海 王伟 邵广忠 胡颖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2-1237,共6页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水溶性碳(WSOC)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连续免耕、浅翻、深翻与免耕秸秆覆盖、秸秆浅翻及深翻还田方式下,旱地草甸土WSOC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荧光特征。结果表明:0~50 cm土层, 3种耕法与相应秸秆还田方式土壤WSO...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土壤水溶性碳(WSOC)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连续免耕、浅翻、深翻与免耕秸秆覆盖、秸秆浅翻及深翻还田方式下,旱地草甸土WSOC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荧光特征。结果表明:0~50 cm土层, 3种耕法与相应秸秆还田方式土壤WSOC均解析出2类3个荧光组分,即类腐殖质组分C1(240/400 nm)和C2(245, 400/465 nm)及类蛋白质组分C3(220, 275/325 nm);无论浅翻还是深翻, 0~20 cm表土层C1>C2>C3, 20~30 cm土层C3组分的变化与C1, C2组分呈负相关,秸秆还田增加了30~50 cm土层C3组分的含量;荧光指数分析表明,土壤WSOC组成为非生物源与生物源的混合物, 10~20 cm土层异源特征明显,免耕与免耕秸秆覆盖20~50 cm土层自生源特征较强;秸秆深翻还田40~50 cm土层腐殖质的产生和积累趋势增强, C2/C1比值高于秸秆浅翻还田和秸秆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草甸土 秸秆还田 耕法 WSOC
下载PDF
草地雀麦坡地水土保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蒙仲举 孙铁军 +2 位作者 高永 王江 武菊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89,共4页
为研究草地雀麦的水土保持作用,在延庆县选择25°坡地建立了相应的径流试验小区,并对土壤侵蚀量、土壤水分、土壤紧实度以及根系地下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种植草地雀麦能显著减小荒坡地水土流失。土壤侵蚀量随植被覆... 为研究草地雀麦的水土保持作用,在延庆县选择25°坡地建立了相应的径流试验小区,并对土壤侵蚀量、土壤水分、土壤紧实度以及根系地下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种植草地雀麦能显著减小荒坡地水土流失。土壤侵蚀量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当植被覆盖度为90%时,年径流量和侵蚀模数仅为14 233.19 m3/km2和57.82 t/(km2.a),保水固土能力分别可达67.8%和98.31%。种植草地雀麦后,浅层(0—30 cm)土壤的紧实度显著增加,10 cm土层深度处是对照地的1.72倍,雨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趋势平缓,保水效果显著;草地雀麦根系的98.1%集中分布于0—30 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雀麦 坡地 水土保持
下载PDF
高寒草甸地区陆面过程耦合模式与辐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德良 范平 +1 位作者 沈振西 白玉湖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本文论述了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意义与现状.在原有研究工作基础上,针对中国科学院高寒草甸站地区陆气水热传输过程,提出了一个多层陆面过程耦合模式,藤别给出了导水率的计算模型和修正后的根系吸水模式,对植物内部湍流交换的物理过程...  本文论述了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意义与现状.在原有研究工作基础上,针对中国科学院高寒草甸站地区陆气水热传输过程,提出了一个多层陆面过程耦合模式,藤别给出了导水率的计算模型和修正后的根系吸水模式,对植物内部湍流交换的物理过程作了深入研究.本文还介绍了当地的气候概况和野外观测情况,利用本模式对中国科学院高寒草甸站地区陆气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该模式成功地模拟了陆气相互作用过程,可为当地合理利用水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植被在陆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本文又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陆气耦合模型 数值模拟 敏感性试验 野外观测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围封沙质草甸土壤种子库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赵丽娅 李锋瑞 +1 位作者 张华 王先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5-49,共5页
科尔沁沙地沙质草甸围封 5年后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种类有 38种 ,其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2 4种 ,多年生草本植物 9种 ,灌木 5种。土壤种子库密度为 (1385 5± 16 5 1)粒·m-2 ,其中 ,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所占的比例最大为 96 5 8... 科尔沁沙地沙质草甸围封 5年后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种类有 38种 ,其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2 4种 ,多年生草本植物 9种 ,灌木 5种。土壤种子库密度为 (1385 5± 16 5 1)粒·m-2 ,其中 ,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所占的比例最大为 96 5 8% ,前 5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黄蒿、灰绿藜、猪毛菜、狗尾草和画眉草占总数的 87 2 0 % ,而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类种子库密度分别占0 94 %和 2 4 8%。若以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统计 ,单子叶植物种子数占 13 13%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数占 86 87% ,其中豆科植物仅占 2 83%。土壤种子库中所有植物种的密度与其相对应的地面植物种的密度呈显著非完全相关性 ,其关系可用三次曲线来表示。从种子库组成分析 ,已围封 5年的沙质草甸植被仍处在黄蒿 -杂类草混合植被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围封沙质草甸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