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cerebrovascular reserve impairment using the breath-holding index in patients with leukoaraiosis 被引量:5
1
作者 Ying Bian Jin-Chun Wang +6 位作者 Feng Sun Zi-Yi Sun Yu-Jiao Lin Yang Liu Bin Zhao Li Liu Xiao-Guang Lu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412-1418,共7页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leukoaraiosis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cerebrovascular reserve function. However, the definitive hemodynamic changes that occur in leukoaraiosis are not clear, and there are many...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leukoaraiosis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cerebrovascular reserve function. However, the definitive hemodynamic changes that occur in leukoaraiosis are not clear, and there are many controversi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hemodynamic changes in symptomatic leukoaraiosis using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nd the breath-holding test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 from northern China. A total of 203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ischemic stroke or clinical chronic progressive ischemic symptom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97 males and 106 females, with an age range of 43-93 years. The severity of leukoaraiosis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Fazekas grading scale, an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ly. Grade 0 was no leukoaraiosis, and grades I, II, and III were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leukoaraiosis, respectively, with 44, 79, 44, and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nd the breath-holding test were performed. The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of the bi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y was measured and the breath-holding index was calculated. The breath holding index was correlated with leukoaraiosis severit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Patients with a low breath holding index presented poor performance in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 and executive function tests. That is, the lower the breath holding index, the lower the scores for the MoCA and the higher for the trail-making test Parts A and B.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reath-holding index is a useful parame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 cerebrovascular reserve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leukoaraiosis. In addition, the breath-holding index can reflect cognitive dysfunction, providing a new insight in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leukoaraiosis. This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Ethics Committee of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hina (approval No. 20160301) and registered in the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registration number: ChiCTR1800014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cerebral small vascular disease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cerebral hemodynamics cerebral hypoperfusio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y breath-holding test breath-holding index cognitive func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Close Correlations Between Carotid Arterial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Body Mass Index,and Temperature in Normal Individuals
2
作者 Xiang Zhu Wei Gao +2 位作者 Yong Chi Zhi‑Yong Wang Jun‑Jie Shao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69-474,共6页
Objective:Assessing carotid and radial pulses is an essential sphygmology metho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t is believed in TCM and by doctors that pulse force is markedly link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sta... Objective:Assessing carotid and radial pulses is an essential sphygmology metho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t is believed in TCM and by doctors that pulse force is markedly link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of a human,including body mass index(BMI)and temperature.However,comprehensive analysis elucidating these potential correlations remains undetermined.Therefore,this investigation aim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of pulse strength with human metabolism.Materials and Methods:The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MBFV)of the carotid artery and pulse force of 122 healthy adults includ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were assessed using ultrasound and manual palpation.Their thermal texture map was also acquired.Results:No substantial vari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carotid arterial MBFV among normal individuals(P>0.05)regardless of body side and gender.However,young individuals had higher blood velocity than middle-aged individuals(P<0.05).Furthermore,it was identified that MBFV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BMI and torso temperature;however,it was positively linked with hand temperature.Conclusions:This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carotid arterial MBFV could indicate the physical state of humans,including BMI and temperature,and therefore,is valuable for elucidating the effect of TCM on yin–yang.The data validated some TCM beliefs and suppor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hygmology in 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mass index carotid artery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sphygmology tempera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及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石先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HA)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采用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及前列地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5月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SHA后CV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HA)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采用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及前列地尔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5月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SHA后CV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亚低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VS发生情况、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CVS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血流速度均慢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尼莫地平及前列地尔治疗SHA后CVS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CVS发生情况,改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局部亚低温 尼莫地平 前列地尔 大脑动脉血流速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TASL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小雷 单春辉 +3 位作者 赵明娟 张晖 暴云锋 陈英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技术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AACIS)药物治疗预后因素的影响性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确诊AACIS... 目的探讨基于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技术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AACIS)药物治疗预后因素的影响性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确诊AACIS患者136例并根据其治疗后90 d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70例)与预后不良(66例)两组。记录责任血管狭窄度、疗前选择性脑血流量(territorial cerebral blood flow,TCBF)、疗后TCBF_(10 d)、相对选择性脑血流量(relative CBF,rTCBF)以及病灶体积,同时收集患者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卒中分型、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风险因素信息,将上述指标纳入统计模型。对两组间的计量资料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统计其单因素差异性,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联合logisitic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结果进行诊断效能评判。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年龄(Z=16.022)、基线NIHSS评分(Z=148.400)、卒中分型(Z=49.640)、责任血管狭窄度(Z=27.193)、TCBF_(疗前)(Z=693.000)、rTCBF(Z=18.874)及病灶体积(Z=-10.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联合分析中,年龄(OR=0.108)、基线NIHSS评分(OR=0.615)、卒中分型中的穿支动脉疾病(OR=90.154)、TCBF_(疗前)(OR=4.611)及病灶体积(OR=0.138)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5者联合对预后预测的判定方法切实有效(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62,具有较高价值。责任血管灌注的改变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药物保守治疗方法下,患者90 d预后更易受到年龄、基线NIHSS评分、卒中种类、CBF_(疗前)及病灶体积的影响,并不依赖于责任血管的灌注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药物治疗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黄剑波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8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A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A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和CC趋化因子配体4(CCL4)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s、Vd、Vm等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XCL1、CCL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以及降低CXCL1和CCL4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依达拉奉 老年 急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郭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脑血流速度[脑前动脉(ACA)、椎基底动脉(BA)]、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75.0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GRP、CK-MB及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A、BA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眩晕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学指标水平,加快脑血流速度,促进眩晕症状消失,效果优于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倍他司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基底动脉 血清学 脑血流速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花振翔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治疗,研...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银杏叶提取物 倍他司汀 炎性因子 脑动脉 血流速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平均动脉压对重型脑外伤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延皎 李超 +2 位作者 刘志鹏 张竞睿 范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8期85-89,共5页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平均动脉压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9月于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采用不同扫描方法分为平扫组、灌注组及联...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平均动脉压在重型颅脑损伤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9月于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采用不同扫描方法分为平扫组、灌注组及联合组。平扫组复查时采用常规CT平扫,灌注组采用CT灌注扫描,联合组选用CT颅脑灌注联合平均动脉压的方法。分别对三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评分)进行比较;对灌注组及联合组治疗后1、3个月的CT灌注参数情况进行对比;比较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绘制ROC曲线,评价联合组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GCS评分均有上升,治疗后1个月后联合组评分最高(P<0.05),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均低于灌注组、联合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较灌注组长,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CBF、CBV、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诊断灵敏度高于平扫组和灌注组(P<0.05)。结论CT灌注成像联合平均动脉压相较于其他单一检查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高,值得于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 颅脑外伤 平扫 平均动脉压 GCS评分 脑血流流量 脑血流容量 平均通过时间
下载PDF
Effect of thinking on intracranial blood flow velocities 被引量:2
9
作者 田发发 欧阳珊 杨期东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91-92,111,共3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inking on intracranial blood flow velocities.Methods Transcranial Doppler(TCD)was used to measure the blood flow velocities of the cerebral arteries,when 10 normal persons were a...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inking on intracranial blood flow velocities.Methods Transcranial Doppler(TCD)was used to measure the blood flow velocities of the cerebral arteries,when 10 normal persons were at rest and during thinking.Results The mean flow velocities(MFVs)of the cerebral arteries during think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t rest,especially in the MCA and ACA.The MFVs were raised from between 10.3% to 14.3%.Conclusions Thinking can increase the blood flow velocities of cerebral arteries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nking ·transcranial Doppler · cerebral artery · mean flow velocity
原文传递
介入手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效果探讨
10
作者 冯陆 韩凯 赵峻波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7期951-952,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5.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介入手术治疗可更明显降低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其神经功能,且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手术 脑供血动脉狭窄 动脉血流速度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小锋 逯青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9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加早期机械取栓,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施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血流速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高于对照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69.39%(P<0.05)。结论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联合早期机械取栓可有效改善AIS患者脑部血流状态及神经因子水平,提高血管再通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血管内溶栓 早期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动脉 血流速度 神经因子
下载PDF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阳阳 吴相培 姜朋娟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均予以静脉溶栓、吸氧、...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均予以静脉溶栓、吸氧、降血脂、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神经激素[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脑动脉血流速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血清AngⅡ、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确切,可提高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清AngⅡ、BNP水平,效果优于单用依达拉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 依达拉奉 神经激素 脑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应用时机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影响
13
作者 孟彩霞 高雁华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7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应用时机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分配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2例)、术前... 目的探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应用时机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分配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2例)、术前阻滞组(32例)和术后阻滞组(32例)。三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全身麻醉,其中对照组不实施SGB,术前阻滞组在麻醉诱导前实施SGB,术后阻滞组在术后即时实施SGB。比较三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β-内啡肽水平(β-EP)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MCA平均血流速度、NSE和β-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前阻滞组患者的MCA平均血流速度、NSE和β-EP改善优于对照组和术后阻滞组(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患者术前、术后行SGB均有助于预后恢复,而术前阻滞较术后阻滞效果更明显,为术前行SGB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Β-内啡肽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陆军 罗鸿凤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8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04例AIS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04例AIS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脑动脉[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血清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铁调素25(Hepc25)]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IL-6、PRDX1、Hepc25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CA、MCA、PCA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NIHSS评分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动脉 血流速度 细胞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头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夹瘀证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hs-CRP和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15
作者 张利 杨彩虹 《四川中医》 2023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头风汤对偏头痛(肝阳上亢夹瘀证)患者的临床效果、血清hs-CRP表达和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偏头痛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头风汤配方颗粒,每次一袋,每日三次,餐后冲服,对照... 目的:观察头风汤对偏头痛(肝阳上亢夹瘀证)患者的临床效果、血清hs-CRP表达和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偏头痛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头风汤配方颗粒,每次一袋,每日三次,餐后冲服,对照组予以萘普生片0.2g,每日两次,饭后服用,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血清hs-CRP表达和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效果明显,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头风汤能够明显改善偏头痛(肝阳上亢夹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患者的血清hs-CRP,能够改善脑的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风汤 偏头痛 血清HS-CRP 脑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张洪淞 刘擎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0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血管介入溶栓治疗,... 目的:观察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血管介入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即刻mTICI血流分级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与椎动脉内径与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TIC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血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脑血管血流状态,扩大血流灌注区域,其效果优于单纯血管介入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脑梗死 脑动脉内径 血流速度
下载PDF
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栋华 曹友林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9期1181-1182,共2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和介入组各40例。开颅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介入组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流灌注、氧化应激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和介入组各40例。开颅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介入组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容积(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及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术后1周,介入组MTT、MDA及NIHSS评分均低于开颅组,CBF、CBV、SOD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术治疗相比,介入栓塞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缓解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术 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 脑血流灌注 氧化应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中药药氧干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王青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8期137-139,共3页
目的: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应用中药药氧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 目的: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应用中药药氧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药氧干预。比较两组眩晕程度及预后指标。结果:观察组无眩晕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干预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右椎动脉Vm、椎-基底动脉Vm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眩晕障碍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中药药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眩晕程度,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氧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阻力指数
下载PDF
低频rTMS配合言语训练对脑出血伴运动性失语患者神经功能、语言功能及大脑前动脉Vm的影响
19
作者 杨秀芝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3期62-64,80,共4页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配合言语训练对脑出血伴运动性失语患者神经功能、语言功能及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伴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配合言语训练对脑出血伴运动性失语患者神经功能、语言功能及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伴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0)采用言语训练,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rTMS配合言语训练,两组均干预12周。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语言功能、大脑前动脉Vm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5.11±1.16)分,低于对照组的(8.35±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听理解、复述、说、朗读、阅读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大脑前动脉Vm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配合言语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出血伴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神经功能、语言功能,可调节大脑前动脉Vm,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伴运动性失语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言语训练 神经功能 语言功能 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下载PDF
风池穴联合背俞穴针刺对颈性眩晕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及眩晕症状的影响
20
作者 李先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5期5-7,11,共4页
目的探讨风池穴联合背俞穴针刺在颈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风池穴... 目的探讨风池穴联合背俞穴针刺在颈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风池穴联合背俞穴针刺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38.41±3.35)cm/s、(40.65±3.87)cm/s、(48.41±4.15)cm/s,均快于对照组的(34.18±3.24)cm/s、(35.69±3.65)cm/s、(43.69±4.05)cm/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为(24.15±2.89)分,高于对照组的(19.74±2.23)分,眩晕障碍量表评分为(12.42±1.37)分,低于对照组的(15.28±1.4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池穴联合背俞穴针刺可提高颈性眩晕治疗效果,恢复脑动脉血流速度,减轻眩晕症状,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针刺治疗 脑动脉血流速度 眩晕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