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同音异形词意义识别中的抑制过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亚旭 王黎 舒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299,共9页
使用被试自定步速逐词阅读的移动窗口技术 ,考察了视觉呈现的均衡型和偏向型两类汉语同音异形词意义识别中的抑制过程。实验要求被试阅读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句子。重复条件下 ,句子第一个分句中的一个词与第三个分句中的一个词同音异形。... 使用被试自定步速逐词阅读的移动窗口技术 ,考察了视觉呈现的均衡型和偏向型两类汉语同音异形词意义识别中的抑制过程。实验要求被试阅读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句子。重复条件下 ,句子第一个分句中的一个词与第三个分句中的一个词同音异形。同不重复条件 (用控制词替换重复条件下第一个分句中的同音异形词 )相比 ,重复条件下 ,被试对第三个分句中均衡型同音异形词之后的第一个区段阅读时间要长 ,即出现重复性效应。这种效应在偏向型同音异形词中并未出现。这一结果支持VHMR模型的抑制控制模块假设。简单的抑制假设或衰退假设均无法解释上述结果。此外 ,上述重复性效应仅出现在阅读速度较快的被试身上。这说明正是对无关信息的高效能的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歧义 意义通达 抑制过程 话语理解 汉语
下载PDF
无语境条件下汉语词类歧义词的意义激活 被引量:14
2
作者 武宁宁 舒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5-311,共7页
以单字词为实验材料 ,采用启动命名任务 ,在孤立词条件下考察了汉语词类歧义词不同意义激活的时间进程特点。实验发现 ,歧义词的两种意义都能被激活 ,但主要意义激活得较早 ,次要意义激活速度较慢 ;当两种意义都激活之后 ,次要意义的激... 以单字词为实验材料 ,采用启动命名任务 ,在孤立词条件下考察了汉语词类歧义词不同意义激活的时间进程特点。实验发现 ,歧义词的两种意义都能被激活 ,但主要意义激活得较早 ,次要意义激活速度较慢 ;当两种意义都激活之后 ,次要意义的激活水平降低 ,而主要意义仍维持在一定激活水平。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类歧义词 意义激活 相对频率 时间进程 汉语
下载PDF
现代汉语句法、语义歧义成因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玲秀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94-98,共5页
 句法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层次和句法结构关系都不同产生的歧义、句法结构关系相同而层次不同产生的歧义、层次相同而句法结构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词类不同产生的歧义、词和短语同形产生的歧义;语义歧义产生的原因有:语义指向的多向性...  句法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层次和句法结构关系都不同产生的歧义、句法结构关系相同而层次不同产生的歧义、层次相同而句法结构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词类不同产生的歧义、词和短语同形产生的歧义;语义歧义产生的原因有:语义指向的多向性产生的歧义、某些词语义特征不同产生的歧义、两种语义格交叉产生的歧义、修饰关系或修饰范围不确定产生的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句法 语义 语法岐义
下载PDF
汉维词汇文化联想意义之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秀玲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4年第1期43-46,共4页
文章将汉维语词汇分为六类,对比文化联想意义,以期对新疆的双语教学、汉维语互译有所裨益。
关键词 汉维词汇 文化联想意义 对比
下载PDF
汉维词义模糊性对比概况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慧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6-60,共5页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而词义模糊性则是语言模糊性中最突出的方面。论文分别从语言中的模糊词和使词义产生模糊或使词义的模糊程度发生改变的手段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汉维语词义模糊性的对比,指出汉维词义模糊性是不完全对...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而词义模糊性则是语言模糊性中最突出的方面。论文分别从语言中的模糊词和使词义产生模糊或使词义的模糊程度发生改变的手段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汉维语词义模糊性的对比,指出汉维词义模糊性是不完全对应的,其手段表现形式也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维词义模糊性 对比 概况
下载PDF
对新流行词“话语权”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顾孟洁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8年第1期18-25,共8页
"话语权"一词近几年来在中文媒体上出现后被广泛沿用的过程中,在文辞表达上普遍存在着概念模糊、文理不通和逻辑混乱的现象。对此,作者通过分析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该词并不具有可被确切把握和让人们达成共识的真实涵义。进... "话语权"一词近几年来在中文媒体上出现后被广泛沿用的过程中,在文辞表达上普遍存在着概念模糊、文理不通和逻辑混乱的现象。对此,作者通过分析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该词并不具有可被确切把握和让人们达成共识的真实涵义。进一步从语言学和术语学的角度分别进行深入探索,其结果表明:"话语权"作为普通词语不符合组词规则;对于相关学科(如"传播学")来说,它也不能成为可以表达某个特定概念的名实相符的专业术语。文章最后还分析指出了该词近几年间之所以能成为"新流行词"的几方面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权 流行词 涵义 含混 名与实 术语学 原则与方法 筛选
下载PDF
汉维语味觉词语及其文化意义
7
作者 靳焱 彭凤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29-133,共5页
虽然汉维语味觉词语所传达的是不同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对味觉的感知,在翻译中不会有表达的困难,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相互对译,但由于味觉词语的意义丰富,引申性比较强,在不同语言中的引申意义和表达方式也不同,汉维语味觉词语所表达... 虽然汉维语味觉词语所传达的是不同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对味觉的感知,在翻译中不会有表达的困难,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相互对译,但由于味觉词语的意义丰富,引申性比较强,在不同语言中的引申意义和表达方式也不同,汉维语味觉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及其意义之间的交叉关系呈现出复杂状态。文章拟对汉维语10个味觉词语进行对比,着重展示味觉词语在汉维语中所表现出的抽象的引申词义差别和词义文化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维语 味觉词 文化 意义
下载PDF
英美新批评复义理论对朱自清诗学理论的影响——《复义七型》与《诗多义举例》之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卢玮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5-78,共4页
主要通过燕卜荪的《复义七型》中的复义理论及其诗歌分析方法和朱自清的《诗多义举例》中的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分析方法的比较和分析,用以说明新批评的复义理论对朱自清诗歌理论的影响以及他在运用该理论分析中国古典诗歌时所生发的一种... 主要通过燕卜荪的《复义七型》中的复义理论及其诗歌分析方法和朱自清的《诗多义举例》中的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分析方法的比较和分析,用以说明新批评的复义理论对朱自清诗歌理论的影响以及他在运用该理论分析中国古典诗歌时所生发的一种变异现象。还指出朱自清的这种适合中国特点的中西结合式的诗歌分析范式对于形成有中国自己特色的当代文学理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新批评 语境 复义 多义 诗歌分析 中国特色
下载PDF
维吾尔语-汉语量词短语的神经机器翻译 被引量:3
9
作者 阿依古丽·哈力克 卡哈尔江·阿比的热西提 +1 位作者 艾山·吾买尔 吐尔根·依布拉音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49-2653,共5页
针对语料不足引起的维吾尔语-汉语量词短语翻译性能不佳及歧义量词的翻译结果乱等问题,提出基于多编码器多解码器的维吾尔语-汉语量词短语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将汉语语料进行自动处理和筛选,收集包含量词的维吾尔语-汉语量词短语语料,使... 针对语料不足引起的维吾尔语-汉语量词短语翻译性能不佳及歧义量词的翻译结果乱等问题,提出基于多编码器多解码器的维吾尔语-汉语量词短语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将汉语语料进行自动处理和筛选,收集包含量词的维吾尔语-汉语量词短语语料,使用多编码器多解码器结构,搭建具有更强生成能力的多编码器多解码器维汉神经机器翻译模型。计算BLEU值得到了36.41,并通过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汉神经机器翻译 歧义量词 神经网络 多编码器 多解码器
下载PDF
汉语成语中数字模糊性的理解及其行文翻译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永忠 潘安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6-107,136,共3页
汉语成语中的数字所表达的数量概念具有模糊性。在数词构成的汉语成语的行文翻译时,既要考虑结构的形式,更要注重数字所蕴含的模糊表意功能,处理好“形”与“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汉语成语 数字模糊性 词典译义 行文翻译
下载PDF
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义位演变研究——以1949年解放后的汉语借词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晓玲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9-13,共5页
文章针对1949年解放后维吾尔语中出现的汉语借词,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这些借词的借用类型以及借词的义位演变状况,以此来反映汉族、维吾尔族两个民族在1949年解放后的交往状态和民族心理。
关键词 现代维吾尔语 汉语借词 词义演变 研究
下载PDF
布莱希特戏剧在中国的翻译和演出述略
12
作者 沈建翌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布莱希特戏剧在中国最早的译本出现于1939年,首演本很大可能是1941年鲁艺实验剧团在延安演出的《告密者》;80余年来,翻译和演出布莱希特的戏剧数量可观,布莱希特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舞台上“助产术”式的“间离效果”,使得他的作品具... 布莱希特戏剧在中国最早的译本出现于1939年,首演本很大可能是1941年鲁艺实验剧团在延安演出的《告密者》;80余年来,翻译和演出布莱希特的戏剧数量可观,布莱希特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舞台上“助产术”式的“间离效果”,使得他的作品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导致改编者蜂起,由此带来改编作品的多义性甚至反义性,值得我们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首译 首演 改编作品的开放性和多义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