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 effects of mechanical embolus removal and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on neural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1
作者 Guo-Wei Wang Ya-Fei Wang +5 位作者 Long-Wei Huo Bo Ma Zheng Cui Xuan-Yu Zhang Jiang-Feng Li Hu-Lin Zhe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8年第16期30-33,共4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mechanical embolus removal and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on neural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ethods: Patients with acute...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t effects of mechanical embolus removal and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on neural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ethods: Patients with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Yulin between September 2013 and October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nd the differences in reperfusion therapies in history data were referred to divide them into study group A and study group B who underwent mechanical embolus removal and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respectively. The levels of neurocyte damage markers, apoptosis markers and stress markers in serum 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 of Wnt pathway molecules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rmined before treatment and 24 h after treatment.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 serum NSE, S100B, VILIP1, sFas, sFasL, ET-1 and MDA levels as well as peripheral blood GSK3β, LC3-II and Beclin1 expression intensity of both groups were decreasing whereas serum BDNF, NTF, sLivin and SOD levels as well as peripheral bloodβ-catenin and mTOR expression intensity were increasing, and serum NSE, S100B, VILIP1, sFas, sFasL, ET-1 and MDA levels as well as peripheral blood GSK3β, LC3-II and Beclin1 expression intensity of study group A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study group B whereas serum BDNF, NTF, sLivin and SOD levels as well as peripheral bloodβ-catenin and mTOR expression intensit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study group B.Conclusion: Mechanical embolus removal for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can be more effective than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to reduce the nerve function damage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echanical EMBOLUS REMOVAL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Oxidative stress Apoptosis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取栓术患者自护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谢敬 唐雨晴 马争飞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2073-2076,2080,共5页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脑梗取栓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机械取栓术的8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脑梗取栓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机械取栓术的8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ESCA)、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SEQ),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SSEQ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取栓术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的自我效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取栓 问题导向 康复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机械抽栓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徐蒙 林宇 王鑫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71-57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机械抽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ADVT)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大庆龙南医院ADVT患者78例,将患者分为置管溶栓组和联合溶栓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机械抽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ADVT)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大庆龙南医院ADVT患者78例,将患者分为置管溶栓组和联合溶栓组,其中置管溶栓组行单纯置管溶栓,联合溶栓组行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机械抽栓治疗。分别采用Villalta量表和静脉登记指数(vein registration index,VRI)评估血栓后综合征和血栓清除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栓后综合征得分、血栓清除率、患肢消肿率、D-二聚体(D-Dimer,DD),并比较两组治疗期尿激酶用量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8例患者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42~59岁,平均(50.9±8.6)岁。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栓综合征得分、VRI和DD降低,且联合溶栓组低于置管溶栓组;治疗后联合溶栓组的血栓清除率、患肢消小腿、大腿消肿率高于置管溶栓组;治疗期联合溶栓组尿激酶用量低于置管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机械抽栓可有效清除ADVT患者血栓、促进患肢消肿并预防血栓后综合征,改善血液凝结状态,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 AngioJet机械抽栓 溶栓
下载PDF
单纯机械取栓术与动脉内复合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比 被引量:16
4
作者 姜长春 李月春 +4 位作者 王宝军 张天佑 李霞 潘晓华 杨俊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461-465,共5页
目的比较单纯机械取栓术与动脉溶栓复合(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机械碎栓)其他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其中17例采用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式(简称复... 目的比较单纯机械取栓术与动脉溶栓复合(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机械碎栓)其他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其中17例采用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式(简称复合治疗组),对19例采用单纯机械取栓术(简称机械取栓组)。采用心肌梗死溶栓分级标准(TIMI)判断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血管再通患者比率分别为76.5%(13/17)、100%,P=0.025;残余狭窄率≤30%者,分别为11.8%(2/17)和47.4%(9/19),P=0.021;治疗后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改善者分别为17.6%(3/17)和52.6%(10/19),P=0.029。②治疗时,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栓子脱落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5.3%(1/19),P=0.935;穿支血管闭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9%(1/17)和0,P=0.284。治疗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8%(2/17)和10.5%(2/19),P=0.906;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治疗后急性血管再闭塞的情况;病死率分别为11.8%和10.5%,P=0.906。③治疗后3个月随访mRS≤1分者,复合治疗组和机械取栓组分别为52.9%(9/17)和89.5%(17/19),P=0.015。结论单纯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法比较,安全性接近;但由于单纯机械取栓术的血管再通率高,短期效果可能要略好于动脉溶栓联合机械方法,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机械碎栓 机械取栓
下载PDF
机械取栓在急性血栓性脑卒中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鲁海涛 李明华 赵俊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601-604,共4页
急性血栓性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治疗方法主要有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和机械取栓。近年来,对于不适合静脉溶栓或静脉溶栓失败的患者,机械取栓由于其所取得的较好的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其有关方面予以综述。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血管造影
下载PDF
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立恒 江桂华 +2 位作者 肖承江 陈延 方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451,共7页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8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其中58例病人在发病后3~5 h行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24例病人行S...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8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其中58例病人在发病后3~5 h行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24例病人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两组病人均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其血流动力学评估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分级。当前向血流达TICIⅡ-Ⅲ级时表示血管再通成功,TICI 0-Ⅰ级表示血管再通失败。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我们分别统计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天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47例,再通失败11例,血管再通率81.0%,继发性脑出血2例(3.45%),再通后血栓脱落导致继发性脑栓塞2例(3.45%),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取栓组血管再通成功20例,再通失败4例,血管再通率83.3%,继发性脑栓塞1例,无颅内出血并发症,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肯定,而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率不低于取栓组,相比之下,碎栓技术更容易推广应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碎栓 支架取栓 动脉内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脑动脉闭塞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闭塞 被引量:14
7
作者 何俊 夏鹰 +1 位作者 陈焕雄 颜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8期466-468,共3页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46例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病人,均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结果 46例患者取栓手术均取得成功,总再通率91.3%(42/46);取...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46例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病人,均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结果 46例患者取栓手术均取得成功,总再通率91.3%(42/46);取栓次数为1-4次;取栓时间平均为23 min;术后死亡2例。出院后随访1-3个月,失访1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31例,1分10例,2分1例,4分1例,6分2例。结论 动脉内机械取栓能大大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最大程度的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减轻脑组织损伤,是治疗急颅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Slitaire AB支架 疗效
下载PDF
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8
作者 崔涛 孙廷强 +2 位作者 张超勇 范奎 赵曙光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510-1516,共7页
目的:探讨选用机械取栓给予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治疗时对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8月到2019年12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60例AIS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资料将预... 目的:探讨选用机械取栓给予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治疗时对预后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8月到2019年12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60例AIS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资料将预后不良25例患者作为不良组,将预后良好35例患者作为良好组,回顾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不良组入院至再通时间长于良好组,术前NIHSS评分高于良好组,术前ASPECT评分低于良好组,取栓次数多于良好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大于良好组,降钙素原水平高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至再通时间、术前NIHSS及ASPECT评分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至再通时间及术前NIHSS、ASPECT评分和术后90 d mRS评分、取栓次数均是影响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急性缺血 脑卒中 机械取栓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越存 刘琦 李红利 《安徽医学》 2014年第9期1267-1269,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对照组则实施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牛津残障量表(O... 目的比较分析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对照组则实施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牛津残障量表(OHS)预后及独立生活能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及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结果治疗后30 d,观察组症状表现为轻度甚至无症状的比例为70.0%,高于对照组的22.0%(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开始,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梗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及泌尿系出血患者,对照组共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泌尿系出血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Fogarty导管取栓与经皮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章波 任飞 +3 位作者 蓝永荣 李春平 雷云宏 韩涛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6期78-79,116,共3页
目的比较Fogarty导管取栓与经皮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科室收治的4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23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B组20例... 目的比较Fogarty导管取栓与经皮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科室收治的4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23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B组20例采用经皮药物机械碎栓(Pharmaco Mechanical Thrombolysis,PM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动脉损伤的发生率、远端动脉的栓塞率及围术期死亡率、下肢动脉血管I期通畅率及保肢率。结果两组技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动脉损伤发生率(30.43%)明显高于B组(5.00%)(χ~2=4.57,P=0.03)。Fogarty导管取栓与PMT治疗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患者,在动脉血管的I期通畅率(χ~2=0.10,P=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与PMT,两种治疗方案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FOGARTY导管取栓 经皮药物机械碎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下载PDF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常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7期19-21,共3页
目的对比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3-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42例,采用机械取栓治疗38例。通过Barthel评分判定治疗效率,采用心肌梗... 目的对比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3-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42例,采用机械取栓治疗38例。通过Barthel评分判定治疗效率,采用心肌梗死溶栓分级标准(TIMI)判定血管再通率,对比2组有效率、血管再通率以及近期与远期预后效果。结果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组与机械取栓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6%、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率为71.4%,100%;残余狭窄率≤30%者分别为45.2%、15.7%(P<0.05);急性血管再闭塞率分别47.6%、0(P<0.05);病死率分别为11.9%、0。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有效率相近,但机械取栓组近期及远期预后情况远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组。采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后期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下载PDF
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毛铁 吴春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机械介入取栓术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对其血清相关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机械介入取栓术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对其血清相关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rt-PA组与联合组,各55例。rt-PA组采用单一rt-PA溶栓治疗,联合组在rt-PA组基础上实施机械介入取栓术。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24、72 h神经功能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 d血清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6、24、72 h,联合组mR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rt-P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联合组CRP、IL-6、NSE、Lp-PLA2水平均低于rt-PA组,PON-1水平高于rt-P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t-PA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机械介入取栓术取栓,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体内炎症反应和保护血管功能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介入取栓术 RT-PA溶栓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慧蓉 刘秀梅 吴远聪 《浙江医学教育》 2018年第3期34-36,45,共4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术前做好各项准备,术中加强配合,术后积极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21例,颈内动脉闭...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术前做好各项准备,术中加强配合,术后积极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21例,颈内动脉闭塞5例,基底动脉闭塞4例,取栓后27例得到再通或部分再通,30例患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8.6±4.1)分,术后24hNIHSS评分(10.3±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完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监护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神经功能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支架机械取栓 护理配合及观察
下载PDF
影响急性脑梗死行机械取栓术后入住ICU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翠 郭伟 +2 位作者 王黎 胡伟 陶小根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机械取栓术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行颅内大血管机械取栓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疾病转归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机械取栓术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行颅内大血管机械取栓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疾病转归将患者分为好转组(74例)和变差组(45例,包括死亡病例)。收集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后入住ICU 24 h内相关实验室指标、发病到入院时间、机械取栓手术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是否脑出血及是否转外科手术治疗、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住ICU后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行机械取栓术后入住ICU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取栓术后入住ICU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变差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房颤)的比例及术后出现脑出血比例和行脑外科手术比例均较好转组明显升高〔高血压:66.7%(30/45)比20.3%(15/74),糖尿病:51.1%(23/45)比24.3%(18/74),房颤:55.6%(25/45)比16.2%(12/74),出现脑出血比例:42.2%(19/45)比0%(0/74),行脑外科手术比例:26.7%(12/45)比1.4%(1/74),均P<0.05〕,变差组机械取栓手术持续时间(h:3.22±1.42比2.58±1.03,P=0.000)、发病到入院的时间(h:8.65±3.26比5.67±2.46,P=0.000)、ICU住院时间〔d:4.0(2.0,7.5)比2.5(2.0,4.5),P=0.01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d:5.360±5.149比2.310±1.704,P=0.000)均较好转组明显延长,APACHEⅡ评分(分:29.930±5.947比20.510±5.516,P=0.000)、入院时NIHSS评分(分:17.160±3.292比14.830±4.222,P=0.001)均较好转组明显升高。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在相互校正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后,入院时NIHSS评分、转入ICU后24 h内APACHEⅡ评分及发病到入院时间均是影响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机械取栓术后入住ICU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750(0.565~0.996)、0.608(0.454~0.814)和0.446(0.248~0.80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发病到入院时间均对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机械取栓术后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1、0.952、0.787,95%CI分别为0.833~0.948,0.906~0.998,0.706~0.868,均P<0.05;其中NIHSS评分的预测价值最佳,当最佳截断值为16分时,其敏感度为91.1%,特异度为95.9%。结论入院时的NIHSS评分、转入ICU后24 h内APACHEⅡ评分、发病到入院时间对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机械取栓术后入住ICU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其中NIHSS评分的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取栓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下载PDF
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凯凯 曹文锋 +3 位作者 项正兵 刘世民 饶伟 吴凌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时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9-10收住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行机械取栓或桥接治疗的患者55例,其中25例为桥接治疗,30例为单纯...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时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9-10收住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行机械取栓或桥接治疗的患者55例,其中25例为桥接治疗,30例为单纯机械取栓治疗。通过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有效再灌注率、中位取栓次数、治疗有效率、并发症、院内死亡及功能结局(改良mRS评分),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机械取栓组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P=0.012)和起病至入院的时间较长(P<0.001)外,其余基线资料与桥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的再灌注率、治疗有效率、良好功能结局均明显上升(P<0.05),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2组在中位取栓次数、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院内死亡和出院后90 d的全因死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支架取栓为基础的血管内治疗可为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因错过静脉溶栓时间窗或有其他静脉溶栓禁忌患者,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具有和桥接治疗相似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桥接治疗 血管内治疗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取栓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亚超 冯广森 +1 位作者 许立国 余海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4期2518-2521,共4页
目的分析腹股沟以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腹股沟以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取栓治疗的88位患者(93例患肢)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流分级Ⅰ级19例(20... 目的分析腹股沟以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腹股沟以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介入取栓治疗的88位患者(93例患肢)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流分级Ⅰ级19例(20.4%),Ⅱa级59例(63.4%),Ⅱb级15例(16.1%)。37例(39.8%)闭塞部位开始于膝关节以下,56例(60.2%)开始于膝关节以上。患者接受导管抽吸取栓,如果未能恢复理想血流,则额外接受机械血栓切除装置治疗。原则上优先选择顺行通路,如果闭塞段血管距离穿刺点过近(<10 cm),则通过对侧股动脉入路。结果93例患肢中85例(91.4%)取得技术上的成功。90例(96.8%)通过常规导管抽吸取栓。33例(35.5%)通过机械血栓切除装置取栓。88例(94.5%)患肢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9例(9.6%)患肢出现远端异位栓塞,此为主要并发症;5例(5.3%)被不同程度截肢;1位患者在早期随访中死亡。结论介入取栓术是治疗腹股沟以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介入取栓 机械血栓切除
下载PDF
A hybrid technique: intra-arterial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following the recanaliza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n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被引量:6
17
作者 ZHU Jie-chang DAI Xiang-chen FAN Hai-lun FENG Zhou ZHANG Yi-wei LUO Yu-d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381-1383,共3页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is a deadly process withoverall mortality rate of 40%. Acute thrombosis of an atherosclerotic lesion with previous partial occlusion isone of the common causes.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ofsu...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is a deadly process withoverall mortality rate of 40%. Acute thrombosis of an atherosclerotic lesion with previous partial occlusion isone of the common causes.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of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thrombosis is higher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in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mesenteric ischemia THROMBOSIS embolectomy ANGIOPLASTY intra-arterial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原文传递
Treatment of the acute thromboembolic event during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被引量:13
18
作者 Bing Zhou Yang He +5 位作者 Jun Cheng XiaoDong Lu MingZhao Zhang Bo Li RongQing Qin ZhongMing Gao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2020年第4期208-212,共5页
Objective: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of acute thromboembolic event(TE)during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Between April 2013 and April 2019,158 patients with 167 intracrani... Objective: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of acute thromboembolic event(TE)during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Between April 2013 and April 2019,158 patients with 167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in our hospital,in which 9 cases of acute TEs occurred during the embolization procedures.The clinical data,radiological findings and treatments of the 9 patient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 TEs occurred at the aneurysmal neck in 3 patients,at distal part of the parent artery in 3,in the stent in 2,and at the proximal part of the parent artery in 1.Intra-arterial(IA)infusion of tirofiban were performed in 6 patients,mechanical thromboectomy(MT)with a stent in 2 patients,and combined use of the two methods in 1 patients.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score,7 patients had recanalization of 2b/3a,1 patients had recanalization of 1,and 1 patients had recanalization of 0.At discharge,the mRS score was 0 in 3 patients,1 in 3 patients,and 2,3,4 in 1 patient each.6 months after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the mRS score was 0 in 5 patients,1 in 2 patients,and 3 in 1 patient.Conclusions:IA tirofiban and MT are effective remedies for the acute TE during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reasonable selection of which ma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URYSM EMBOLIZATION mechanical thromboectomy MT Thromboembolic event TE intra-arterial IA
下载PDF
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 with multimodality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2
19
作者 Amorn Jongsathapongpan Anuchit Raumthanthong Sombat Muengtaweepongs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4年第3期78-85,共8页
Stroke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adults. However,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re limited.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v rtPA) within 4... Stroke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adults. However,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re limited.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v rtPA) within 4.5 h after onset has been approved as a standar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However, due to time constraints, less than one perc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in Thailand are able to obtain iv rtPA. Although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not yet been approved as standard treatment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it is the one of the potentially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s. There are several reliable methods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rarely been done in Thailand. We report seven patients with 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 acute large vessel stroke from a single stroke center in Thailand. Patient screening and selection with multimodal imaging protocol and multimodality methods of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re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ENDOVASCULAR therapy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行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换立 高超 +2 位作者 朱海伟 冯佳良 刘炜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37-541,共5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行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16例ACI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SPSS 19.0软件对病人实施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最终将行阿替普酶静...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行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16例ACI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SPSS 19.0软件对病人实施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最终将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n=47)及在其基础上实施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组,n=48)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疗效、即刻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阿替普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联合组即刻血管再通率、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44/48)、93.75%(45/48),明显较溶栓组的72.34%(34/47)、76.60%(36/47)高(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及血清丙二醛水平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均明显较溶栓组低(均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清SOD水平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联合组均明显较溶栓组高(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发病部位位于大脑半球的病人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最大峰值流速(Vs)、血管阻力指数(RI)及位于脑干、小脑的病人的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改善情况均明显较溶栓组优(P<0.05);联合组阿替普酶用量明显较溶栓组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溶栓组低(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GOS分级情况明显较溶栓组优(P<0.05)。结论 对ACI病人实施机械支架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明显改善氧化应激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利于病人获得理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栓子清除术 支架 机械取栓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