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插穴苗数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2
1
作者 钱银飞 张洪程 +8 位作者 吴文革 陈烨 李杰 郭振华 张强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98-1707,共10页
以盐粳9号(小穗型)、淮稻9号(中穗型)和9优418(大穗型)为机插材料,研究了每穴栽插苗数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穴栽苗数的增加,3种穗型品种的穗数均呈增加趋势,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减小趋势,但变化程度... 以盐粳9号(小穗型)、淮稻9号(中穗型)和9优418(大穗型)为机插材料,研究了每穴栽插苗数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穴栽苗数的增加,3种穗型品种的穗数均呈增加趋势,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减小趋势,但变化程度不一。3种穗型品种的产量随穴栽苗数增加均呈先增后减二次曲线变化。小、中、大穗型品种最高产量对应的穴栽苗数分别为4、3、2苗。3种穗型品种稻米的品质性状受穴栽苗数影响的变异程度存在差异,但均表现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垩白度和垩白率上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率下降,蛋白质含量变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变长;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起始糊化温度等RVA特性值先增后减,而消减值先减后增。对产量与品质指标综合评价,以小穗型品种每穴栽插4苗、中穗型品种每穴3苗、大穗型品种每穴2苗,最利于相对实现高产与优质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粳稻 穴苗数 穗型 产量 品质 RVA谱
下载PDF
移栽密度组合对机插水稻淮稻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钱银飞 张洪程 +9 位作者 吴文革 张强 李杰 陈烨 郭振华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李德剑 周有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8,共8页
以迟熟中粳淮稻5号为材料进行机插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组合对机插水稻淮稻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密度能使单株生产力增强,提高单株成穗数和单株经济产量,穗型增大,穗长增加,穗粒数增多,粒重和结实率也增加,茎秆... 以迟熟中粳淮稻5号为材料进行机插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组合对机插水稻淮稻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密度能使单株生产力增强,提高单株成穗数和单株经济产量,穗型增大,穗长增加,穗粒数增多,粒重和结实率也增加,茎秆矮壮,抗倒伏能力增强,群体茎蘖消长较为缓和,成穗率升高。但也存在着茎蘖数量不足,群体LAI和生物产量积累较少,最后成穗数不足等特征。综合来看,机插水稻淮稻5号以移栽密度组合A3B3群个体矛盾协调最好,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水稻 穴数 本数 生长发育特点 产量形成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利 雷小龙 +3 位作者 王丽 邓飞 刘代银 任万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34-1444,共11页
为探讨杂交稻机械化播栽技术的穗粒数形成特点,以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种植方式和2个穴苗数水平对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精量穴直播和机插的每穗总枝梗分化数及现存数均高于常规手... 为探讨杂交稻机械化播栽技术的穗粒数形成特点,以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种植方式和2个穴苗数水平对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精量穴直播和机插的每穗总枝梗分化数及现存数均高于常规手插,每穗总颖花现存数显著低于常规手插。机械精量穴直播的一次枝梗、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显著高于常规手插,机插的一次枝梗、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则显著低于常规手插。机械精量穴直播和机插的二次枝梗分化数和退化数均显著高于常规手插,二次颖花分化数表现为机插>常规手插>机械精量穴直播,二次颖花现存数则是常规手插>机插>机械精量穴直播。不同种植方式之间,二次枝梗分化数和退化数差异主要集中在稻穗基部,不同一次枝梗部位的二次枝梗现存数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主要与稻穗基部二次枝梗严重退化有关。每穗一次颖花现存数从穗基部至顶部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一次枝梗部位的二次颖花现存数差异则与该部位分化二次颖花的能力有关。高穴苗数处理每穗枝梗和颖花分化数及现存数均显著低于低穴苗数处理。考虑种植方式和穴苗数二者的交互效应,机插和常规手插适宜配合低穴苗数,机械精量穴直播则以高穴苗数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直播 机插 穴苗数 枝梗 颖花
下载PDF
机械化播栽对杂交稻氮素积累分配及碳氮比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利 雷小龙 +2 位作者 黄光忠 刘代银 任万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1-844,共14页
【目的】氮素吸收与积累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步伐随之加快,机械化播栽使杂交籼稻的生长发育和各生育阶段所处环境发生了改变,但针对其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杂交籼稻F优... 【目的】氮素吸收与积累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步伐随之加快,机械化播栽使杂交籼稻的生长发育和各生育阶段所处环境发生了改变,但针对其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探讨机械化播栽条件下杂交稻的氮素积累、分配及碳氮比特点。【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播栽方式,共3个水平,分别为机械精量穴直播、机插和常规手插;副因素为穴苗数,设2个水平,分别为低穴苗数和高穴苗数。研究播栽方式和穴苗数对杂交稻氮素积累、分配及碳氮比的影响。【结果】机械化播栽对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及碳氮比产生了明显影响,与常规手插相比,机械精量穴直播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同时提高了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能力。机插植株含氮量在抽穗期显著高于手插,并能在拔节期保持较高的植株氮素积累量。不同播栽方式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量、氮素表观转运率以及氮素转运贡献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偏生力表现为常规手插>机插>机械精量穴直播,而穗部氮素增加量和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则为机械精量穴直播>常规手插>机插,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表现为机插>常规手插>机械精量穴直播。水稻植株全碳含量及植株碳氮比在各主要生育时期内均受播栽方式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机械化播栽方式配合低穴苗数能加强成熟期各器官碳氮比,配合高穴苗数处理能显著提高杂交稻抽穗期穗碳氮比,并且能够促进碳素在植株内的转化和分配。【结论】机械化播栽方式虽降低了拔节期植株全碳含量及植株碳氮比,但可显著提高水稻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提高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能力,有利于杂交稻氮素高效吸收利用和植株体内碳氮代谢的平衡,因而获得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直播 机插 穴苗数 氮素 碳氮比
下载PDF
超级稻精量条播与撒播育秧对秧苗素质及机插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3
5
作者 徐一成 朱德峰 +1 位作者 赵匀 陈惠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3,共5页
根据杂交稻的种植技术要求,降低播种量,培育壮秧,实现少本稀植,是发挥杂交稻机插秧增产潜力的关键。该文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比较精量条播和撒播育秧的机插秧秧苗素质及机插效果。结果表明:与撒播相比,条播种子分布比较均匀,秧... 根据杂交稻的种植技术要求,降低播种量,培育壮秧,实现少本稀植,是发挥杂交稻机插秧增产潜力的关键。该文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比较精量条播和撒播育秧的机插秧秧苗素质及机插效果。结果表明:与撒播相比,条播种子分布比较均匀,秧苗成毯效果好,且秧苗素质好。条播育秧能降低机插的漏秧率和伤秧率,并提高插秧的整齐度,每丛1~2株的比例提高。研究表明在稀播种量条件下,通过条播和调整秧爪取秧规格可有效降低漏秧率,提高机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播 机插秧 水稻 漏秧率
下载PDF
单本密植机插对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谢小兵 王玉梅 +9 位作者 黄敏 赵春容 陈佳娜 曹放波 单双吕 周雪峰 李志斌 范龙 高伟 邹应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4-931,共8页
为了研究单本密植机插和常规机插对杂交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辐射利用率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在湖南省浏阳市以杂交稻泰优390、五优308为材料和在广东省肇庆市以五优308为材料,进行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的秧苗素质比较以及单本密... 为了研究单本密植机插和常规机插对杂交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辐射利用率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在湖南省浏阳市以杂交稻泰优390、五优308为材料和在广东省肇庆市以五优308为材料,进行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的秧苗素质比较以及单本密植机插和常规机插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试验点印刷播种的叶龄、白根数、总根数、茎基宽、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均明显高于常规播种。单本密植机插的最高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显著低于常规机插,但单本密植机插的每穗粒数、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于常规机插,增产10.28%~13.96%,达到显著水平。从穗部性状来看,单本密植机插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长、着粒密度和单穗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机插。在生长前期,单本密植机插的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低于常规机插,而成熟期干物质量比常规机插高0.61%~9.45%,且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机插。此外,单本密植机插的截获辐射量和截获率低于常规机插,而辐射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机插。由此可见,杂交稻单本密植机插不仅可以降低用种量、提高秧苗素质,还能增加每穗粒数、总颖花数、千粒重及提高结实率、收获指数和辐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单本密植机插 干物质 辐射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密度和栽插苗数对水稻冠层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刘文祥 青先国 艾治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以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晚稻Y两优86为试验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种密度和3种栽插苗数的互作模式下水稻群体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早晚稻栽插苗数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要大于密度及两者互作的影响;冠层太阳光截获率早稻... 以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晚稻Y两优86为试验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种密度和3种栽插苗数的互作模式下水稻群体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早晚稻栽插苗数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要大于密度及两者互作的影响;冠层太阳光截获率早稻以D45B3最高,晚稻则以D22B2最高;早稻齐穗期和乳熟期群体冠层太阳光截获率随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晚稻则随密度和栽插本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在高温季节其冠层温度要低于其他处理,相对湿度则增加。早晚稻产量均随密度和栽插苗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密度或栽插苗数超过一定值后产量反而下降,早晚稻最高产量分别为9 681.19,10 512.70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稻在移栽密度33万穴/hm2的基础上配合3个栽插苗数,晚稻移栽密度为26万穴/hm2和1个栽插苗数能发挥高产潜力,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密度 栽插本数 冠层
下载PDF
西南弱光地区机插杂交籼稻“减穴稳苗”栽培的群体冠层质量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陶有凤 蒲石林 +4 位作者 周伟 邓飞 钟晓媛 秦琴 任万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969-4983,共15页
【目的】探明机插条件下减穴稳苗配置对杂交籼稻群体冠层质量的影响,为西南弱光稻区杂交籼稻机插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16—2017年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因素1,2年均为不同田间配置,设常规配置(30 cm×1... 【目的】探明机插条件下减穴稳苗配置对杂交籼稻群体冠层质量的影响,为西南弱光稻区杂交籼稻机插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16—2017年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因素1,2年均为不同田间配置,设常规配置(30 cm×12 cm)和减穴稳苗(30 cm×23 cm);因素2,2016年为不同株型水稻品种(F优498,中后期株叶型松散;宜香优2115,中后期株叶型上紧下披),2017年为不同基本苗(42×10^(4)/hm^(2)和63×10^(4)/hm^(2));研究了不同田间配置对机插杂交籼稻群体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微环境(冠层温度、湿度和透光率)的影响。【结果】(1)减穴稳苗齐穗期能维持与常规配置相当的单茎绿叶面积、粒叶比和上三叶比叶重,其中2017年倒二叶与倒三叶比叶重显著增大;齐穗期剑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较常规配置显著提高23.84%、23.53%和13.79%。(2)较常规配置,减穴稳苗显著增大各时期冠层幅度,提高冠层透光率,降低收敛指数,群体通透性更好;减穴稳苗处理提高了2016年F优498孕穗期和齐穗期的一次分蘖角度,而宜香优2115的一次分蘖角度2年均表现为减穴稳苗小于常规配置。(3)相关分析表明,孕穗期冠层日均温、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差与齐穗期剑叶和倒二叶比叶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齐穗期收敛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孕穗期冠层日均温和昼夜湿差还与齐穗期冠层幅度呈显著正相关;齐穗期冠层日均温和昼夜温差与分蘖盛期、拔节期及齐穗后20 d的一次分蘖角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日均相对湿度则相反。减穴稳苗有效地改善了植株冠层结构,从而显著提高孕穗期和齐穗期的冠层温度和昼夜温差,提高孕穗期、齐穗期和齐穗后20 d的昼夜湿差,并显著降低日均相对湿度。【结论】减穴稳苗田间配置优化了机插杂交稻的群体冠层结构和光分布,增大了群体内部昼夜温差和湿差,降低了相对湿度,提高了群体质量和光合速率,为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是西南弱光稻区进一步推进机插秧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田间配置 微环境 减穴稳苗
下载PDF
氮肥与穴苗数对机插优质稻南粳9108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军 王爱华 +3 位作者 方书亮 裘实 周冬冬 刘忠红 《中国稻米》 2020年第1期84-88,共5页
以优质粳稻南粳9108为机插材料,设置每hm^2施纯氮225 kg、270 kg和315 kg 3个施氮水平,3苗/穴和5苗/穴2个栽插密度,研究了施氮量和穴苗数对南粳9108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270 kg/hm^2处... 以优质粳稻南粳9108为机插材料,设置每hm^2施纯氮225 kg、270 kg和315 kg 3个施氮水平,3苗/穴和5苗/穴2个栽插密度,研究了施氮量和穴苗数对南粳9108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270 kg/hm^2处理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加工品质中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下降趋势,外观品质得到改善,但食味品质变劣,RVA谱特征值中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变小,而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随穴栽苗数增加,低氮处理实产增加,中、高氮处理呈降低趋势,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均变劣,食味值也降低,RVA谱特征值各指标呈上升趋势;施氮量270 kg/hm^2和3苗/穴的组合南粳9108实测产量最高,施氮量为225 kg/hm^2和5苗/穴的组合可实现稳产优质的目标。本文总结了机插稻南粳9108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关键,可为进一步扩大该品种的种植面积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粳稻 氮肥 穴苗数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机插常规早籼稻的适宜群体起点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春赞 林华 +1 位作者 赖联赛 赵佩欧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48-50,共3页
以常规早籼稻品种"嘉育253"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研究了单位面积穴数和每穴本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穴数、穴数与本数两者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每穴本数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单位... 以常规早籼稻品种"嘉育253"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研究了单位面积穴数和每穴本数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穴数、穴数与本数两者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每穴本数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机插早籼稻产量提高主要依靠单位面积有效穗的增加。综合试验结果看,温州地区常规早籼稻品种机插的群体起点以27万穴/hm2(30 cm×12 cm)、每穴5.4本、基本苗数137万/hm2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早稻 栽插穴数 栽插本数 基本苗数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老水田栽培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彦利 杨春刚 +3 位作者 孟令军 崔满成 孙向权 严永峰 《北方水稻》 CAS 2012年第4期19-22,共4页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钵体育苗每孔播3粒时比6粒和9粒分别增产3.1%和10%;每穴插秧苗数2~4株时产量最高,比1株和5株高11.1%和9.7%;插秧密小于30 cm×20 cm或大于30 cm×26.7 cm时,减产幅度都显著。所以水稻开发多年的盐碱地水稻田...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钵体育苗每孔播3粒时比6粒和9粒分别增产3.1%和10%;每穴插秧苗数2~4株时产量最高,比1株和5株高11.1%和9.7%;插秧密小于30 cm×20 cm或大于30 cm×26.7 cm时,减产幅度都显著。所以水稻开发多年的盐碱地水稻田应该改变密植、主穗增产的栽培方法,采取稀植、促进分蘖、大穗增产的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碱地 播种量 插秧苗数 插秧密度
下载PDF
机插苗数和分蘖施氮对华南双季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汤永坚 王朝欢 +5 位作者 林娇 程思忍 肖婷 莫钊文 潘圣刚 唐湘如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为了研究机插苗数和分蘖施氮对华南双季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杂交水稻组合超优1000和超级稻品种Y两优1173为研究材料,在基肥施用纯氮量180 kg/hm^2条件下,设置2个机插苗数(D1:每穴3苗;D2:每穴5苗)... 为了研究机插苗数和分蘖施氮对华南双季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杂交水稻组合超优1000和超级稻品种Y两优1173为研究材料,在基肥施用纯氮量180 kg/hm^2条件下,设置2个机插苗数(D1:每穴3苗;D2:每穴5苗)和2个分蘖肥施氮量处理(N1:纯氮0 kg/hm^2和N2:纯氮90 kg/hm^2),研究了机插苗数和分蘖肥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分蘖肥增施氮肥对超优1000产量影响不显著,但会显著降低Y两优1173产量。干物质积累特性与产量表现一致趋势。高基本苗处理下分蘖肥增施氮肥降低了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光合作用能力。D2N1处理具有较高有效穗数、净光合速率、齐穗-成熟期群体生长率,并最终获得最高产量,其中,超优1000早晚季产量分别为8.40,7.77 t/hm^2,Y两优1173早晚季产量分别为8.87,7.92 t/hm^2。因此,合理增加机插苗数并降低分蘖肥施氮量可以获得较高有效穗数和良好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特性,并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苗数 分蘖施氮 双季水稻 产量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移栽叶龄及穴基本苗适宜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秀建 张巫军 +4 位作者 姚雄 李经勇 唐永群 文明 肖人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3,共8页
为明确重庆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移栽叶龄及穴基本苗的适宜值,以优质水稻品种渝香203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及示范验证研究.2016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叶龄处理间,4.5叶龄机插水稻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5.5叶龄处理显著增加,其稻谷... 为明确重庆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移栽叶龄及穴基本苗的适宜值,以优质水稻品种渝香203为材料,开展了田间试验及示范验证研究.2016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叶龄处理间,4.5叶龄机插水稻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5.5叶龄处理显著增加,其稻谷平均产量为9.4 t/hm 2,极显著高于5.5叶龄处理.不同基本苗数处理间,干物质转运率随每穴基本苗数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以每穴2苗的处理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机插水稻产量与每穗粒数、结实率、颖花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生物产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单穗干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叶面积指数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各处理组合间,以4.5叶龄机插、每穴2苗的处理产量最高,为9.9 t/hm 2.2017年于永川区大安街道二郎坝村的示范验证结果表明:7.7 hm 2的渝香203油菜茬机插水稻示范片在4.5叶龄移栽、每穴2苗的技术条件下,平均产量为9.98 t/hm 2,最高产量达到10.6 t/hm 2.因此,稻油两熟地区机插水稻的高产途径为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主攻大穗,提高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适宜的移栽叶龄为4.5叶,穴基本苗为2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油两熟区 机插水稻 叶龄 基本苗 产量
下载PDF
杂交稻不同机插穴距及苗数配置对干物质生产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蒲石林 邓飞 +6 位作者 胡慧 钟晓媛 王丽 李武 李书先 廖爽 任万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30,共10页
为明确杂交稻机插不同穴距及苗数配置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2个不同株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基本苗42万苗/hm2,固定行距为30 cm,设置穴距为12、17、23 cm,每穴内苗数为1.5、2.1、2.9苗,比较分析田间配置对... 为明确杂交稻机插不同穴距及苗数配置对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2个不同株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基本苗42万苗/hm2,固定行距为30 cm,设置穴距为12、17、23 cm,每穴内苗数为1.5、2.1、2.9苗,比较分析田间配置对水稻分蘖、干物质生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穴茎蘖数和群体茎蘖数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各生育时期单穴茎蘖数均随穴距的增大而增加,宜香优2115的分蘖成穗率在低穴高苗配置下最高;在不同田间配置下水稻单穴叶面积和干物质量均随穴距的增大而增加,宜香优2115在低穴高苗配置下具有较大的单穴叶面积和单穴干物质量;3种田间配置下的群体茎蘖数、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基本苗一致,单位面积穴数减少并不会影响最终有效穗的数量进而影响产量,减穴不减苗,低穴高苗也可以取得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配置 穴距 穴苗数 机插 水稻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机插粳稻不同丛苗数对分蘖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15
作者 王启兰 于淮洲 +1 位作者 谢鹏飞 杨树彬 《中国稻米》 2014年第2期63-65,共3页
以淮稻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丛苗数对机插粳稻的分蘖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粳稻的分蘖节位、分蘖发生率、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随丛苗数增加而减少,分蘖成穗率随丛苗数增加则呈先高后低再增的趋势。
关键词 机插粳稻 丛苗数 产量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