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绿绒蒿属近危物种分布新纪录——刺瓣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var.spinulifera)
1
作者 高刚 刘星雨 +2 位作者 陈绪言 黄玫 顾迎颖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2期25-29,58,共6页
刺瓣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var.spinulifera(L.H.Zhou)C.Y.Wu&H.Chuang)是一种极具观赏及药用价值的高山植物,1979年首次在中国青海玉树发现并报道,现今已被确立为近危物种(NT),极具保护价值。2023年8月首次在西藏自治区昌都... 刺瓣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var.spinulifera(L.H.Zhou)C.Y.Wu&H.Chuang)是一种极具观赏及药用价值的高山植物,1979年首次在中国青海玉树发现并报道,现今已被确立为近危物种(NT),极具保护价值。2023年8月首次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境内的高山草甸发现与总状绿绒蒿(M.racemo-sa var.racemosa Maxim.)具部分性状差异的物种,经鉴定,确定该物种为刺瓣绿绒蒿,为总状绿绒蒿的变种。该发现对西藏横断山区绿绒蒿属植物区系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东部 横断山 刺瓣绿绒蒿 近危物种 新记录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2种绿绒蒿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黄琴 牟皓 +4 位作者 贺丽 陈春桦 潘红丽 黄文军 王鑫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对比不同GA_(3)浓度、GA_(3)不同浸泡时间、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处理对全缘叶绿绒蒿和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寻找出最有利于这两种绿绒蒿种子萌发的方法。结果表明:(1)100 mg·L^(-1)GA_(3)处理最能促进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总... 对比不同GA_(3)浓度、GA_(3)不同浸泡时间、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处理对全缘叶绿绒蒿和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寻找出最有利于这两种绿绒蒿种子萌发的方法。结果表明:(1)100 mg·L^(-1)GA_(3)处理最能促进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总状绿绒蒿用300 mg·L^(-1) GA_(3)处理最优,其次为200 mg·L^(-1) GA_(3)处理。(2)而12 h处理和18 h处理为不同GA_(3)处理时间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中最优的两个处理;全缘叶绿绒蒿种子GA_(3)三个处理均优于对照。(3)25℃处理与25℃/15℃处理最能促进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25℃处理最能促进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4)12 h光照/12 h黑暗交替处理均最能促进全缘叶绿绒蒿种子和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叶绿绒蒿 总状绿绒蒿 种子萌发 GA3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红花绿绒蒿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娘格才让 索朗拉宗 +2 位作者 卓玛措毛 格拉措 才让南加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18-922,929,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红花绿绒蒿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Target和PubChem数据库获取红花绿绒蒿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纤维化相关疾病靶点,然后利用Venny2.1获...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红花绿绒蒿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Target和PubChem数据库获取红花绿绒蒿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肝纤维化相关疾病靶点,然后利用Venny2.1获取两者交集的共同靶点,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应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最后采用AutoDocktools(v1.5.6)将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取117个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与6423个疾病靶点,两者取交集后共获得251个交集靶点;GO与KEGG富集分析显示红花绿绒蒿有效成分可能参与AGE-RAGE、化学致癌-受体激活、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逆转肝纤维化;分子对接显示,红花绿绒蒿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SRC、HSP9OAA1、MAPK1和MAPK3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红花绿绒蒿可能作用于SRC、HSP9OAA1、MAPK1和MAPK3等关键靶点,通过AGE-RAGE、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化学致癌-受体激活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肝纤维化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解除的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红刚 赵文龙 +2 位作者 晋玲 高素芳 杜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97-3705,共9页
为了探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种子休眠解除对胚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响应,本研究对红花绿绒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观测不同层积处理下种子的胚形态、胚率、发芽率,测定种子营养物质及内源激素含量、呼吸途径关键酶... 为了探究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种子休眠解除对胚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响应,本研究对红花绿绒蒿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观测不同层积处理下种子的胚形态、胚率、发芽率,测定种子营养物质及内源激素含量、呼吸途径关键酶活性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层积后,红花绿绒蒿种胚完成形态后熟,发芽率显著提高(P<0.05);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活性显著降低(P<0.05),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H)活性显著升高(P<0.05);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含量无显著变化,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及ABA/GA 3,ABA/GA 1比值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低温层积能够解除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种子内营养物质积累,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途径活化,ABA,IAA含量及ABA/GA 3,ABA/GA 1比值下降是解除红花绿绒蒿种子休眠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种子休眠解除 营养物质 酶活性 激素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朝文 李兆光 +2 位作者 和寿星 解玮佳 和文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7,共3页
在5~3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总状绿绒蒿播种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均可萌发,在15~25℃的条件下,总状绿绒蒿种子的萌发效果比较好,其中20℃时的效果最佳。GA3可明显加快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的发芽势。
关键词 总状绿绒蒿 萌发 温度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总状绿绒蒿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盖 区智 屈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34-1838,共5页
试验以总状绿绒蒿半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5个温度梯度(0、5、15、20、30℃)处理下,幼苗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对不同温度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在20℃处理下,各指标均表现出最低值。5、15、20℃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30℃的... 试验以总状绿绒蒿半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5个温度梯度(0、5、15、20、30℃)处理下,幼苗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对不同温度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在20℃处理下,各指标均表现出最低值。5、15、20℃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30℃的高温处理和0℃的低温处理,叶绿素a含量显著减少,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显著增加,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说明总状绿绒蒿可以通过自身的积极响应来减轻低温和高温伤害;而且,30℃高温比低温对总状绿绒蒿的伤害更大,说明其具有较强的耐低温性,而不耐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状绿绒蒿 温度 胁迫 影响
下载PDF
总状绿绒蒿醇提物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DNA损伤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范妤 范建平 +2 位作者 李涛 马晓军 杜军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4-689,I0001,共7页
目的:探讨传统藏药总状绿绒蒿体外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30、60、90、120和150mg.L-1)总状绿绒蒿醇提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白血病K562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 目的:探讨传统藏药总状绿绒蒿体外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30、60、90、120和150mg.L-1)总状绿绒蒿醇提物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白血病K562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变化。结果:作用于K562细胞24、48和72h后,不同浓度总状绿绒蒿醇提物组K562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5),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随着总状绿绒蒿醇提物浓度增加,K562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不规则,轮廓模糊,细胞碎片增多。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60、90和120mg.L-1总状绿绒蒿醇提物组K562细核内DNA片段化、TailDN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细胞周期检测,60、90和120mg.L-1总状绿绒蒿醇提物作用于K562细胞24h后,G0/G1期、S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下降,G2/M期细胞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分别为(1.88±0.30)%、(5.46±0.57)%和(19.80±1.03)%,各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1.10±0.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状绿绒蒿醇提物组K562细胞周期发生了G2/M期阻滞。结论:总状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DNA损伤引发G2/M期阻滞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状绿绒蒿 K562细胞 增殖抑制 DNA损伤 细胞周期阻滞
下载PDF
藏医临床常用绿绒蒿药材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黄艳菲 冯协和 +4 位作者 王凯顺 李伯超 陈科力 黄必胜 刘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6,共9页
鉴别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采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比较,光镜(OM)法观察根、花葶、叶、花的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SEM)法观察花粉粒形态以及薄层层析法(TLC)对3种绿绒蒿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原植物和... 鉴别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采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比较,光镜(OM)法观察根、花葶、叶、花的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SEM)法观察花粉粒形态以及薄层层析法(TLC)对3种绿绒蒿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原植物和性状特征可根据花颜色不同或植株大小区分;2)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可根据根的木质化程度和叶的主脉维管束差异进行鉴别;3)粉末特征以花粉囊内壁细胞的特征最为明显;4)花粉粒表面特征: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的花粉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无萌发孔,全缘叶绿绒蒿花粉粒上的刺状突起较红花绿绒蒿钝,红花绿绒蒿花粉粒表面比全缘叶绿绒蒿平滑;川西绿绒蒿花粉粒类型为3孔沟,表面具刺状雕纹.得出3种绿绒蒿的原植物、性状、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花粉粒表面特征等区别明显,可为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叶绿绒蒿 红花绿绒蒿 川西绿绒蒿 花粉粒 显微鉴别
下载PDF
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木犀草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余成龙 宋良科 +2 位作者 吴蜀星 曹雨虹 李治昊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4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以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黄酮类化学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确定药材的主要指标性化学成分,为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确定红花绿绒蒿中的主要化学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进行指标性... 目的以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黄酮类化学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确定药材的主要指标性化学成分,为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确定红花绿绒蒿中的主要化学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进行指标性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以Chrompsuper 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甲醇-0.2%磷酸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0.6ml·min-1,检测波长为349nm,柱温为30℃。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木犀草素,木犀草素的回归方程为Y=183250X+48493(R2=0.9995),木犀草素在0.084μg^0.8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2%,RSD为1.01%。结论该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稳定、重复性良好,可作为红花绿绒蒿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之一,为进一步制定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木犀草素
下载PDF
阿尼玛卿山五种植物茎、叶结构适应性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永贵 周有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3-58,共6页
通过对生长在青海省阿尼玛卿山海拔3800—5100m的五种植物(毛盔马先蒿Pedicularis davidi franch,阴郁马先蒿Pedicularis yinyuensis Maxim,琴盔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Rudolph var.tubiformis(kloti) tsoong,柔软紫菀A.flccid... 通过对生长在青海省阿尼玛卿山海拔3800—5100m的五种植物(毛盔马先蒿Pedicularis davidi franch,阴郁马先蒿Pedicularis yinyuensis Maxim,琴盔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Rudolph var.tubiformis(kloti) tsoong,柔软紫菀A.flccidus.f.gracilis J.Q.Fu,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et.Thoms)茎、叶的解剖学研究表明:生长在这一地区植物的解剖学特征既不同于中生、旱生、湿生或沼生植物,又与它们有相似之处,形成了高山植物特有的解剖结构。五种植物的突出特点是:叶片上表皮单层,角质层厚度达2.5μm;叶肉栅栏组织较发达,通常由2层或2层以上的细胞组成,有的种(毛盔马先蒿pedicularis davidi franch)的栅栏组织细胞间有较大的细胞间隙;海绵组织较其它旱生植物疏松,细胞之间存在大量的裂隙,一般裂隙腔呈网状分布,相互连通。在横切面上观察,海绵组织的大部分细胞呈游离状分布;下表皮细胞单层,着生有腺毛,腺毛由2—3个细胞构成;气孔不下陷;茎中有发达的通气道和裂隙腔,裂隙腔呈放射状或网状分布,一般从髓部开始直至皮层,长可达417.3μm。这些特征是由于阿尼玛卿山地区严酷的生态条件(严寒、低气压、强辐射等)长期作用于植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尼玛卿山 毛炭马先蒿 阴郁马先蒿 琴盔马先蒿 多刺绿绒蒿 解剖学特征 结构适应性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达清璟 陈学林 +1 位作者 马文兵 张亥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5-840,共6页
以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水杨酸(SA)浸种处理,研究了S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质量和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30℃条件下,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影响,但在... 以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 Maxim.)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水杨酸(SA)浸种处理,研究了S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质量和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30℃条件下,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都有不同程度影响,但在15~25℃条件下,萌发效果比较显著(P<0.05),其中20℃萌发效果极为显著(P<0.01);0.1~1.0 mmol·L^(-1)SA浸种预处理明显促进了总状绿绒蒿种子的萌发,其萌发指数、发芽势、萌发率在0.1~0.7 mmol·L^(-1)SA范围内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0.7 mmol·L^(-1)SA处理效果极为显著(P<0.01);(3)SA浸种后总状绿绒蒿种子内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同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呈相似趋势,用0.7mmol·L^(-1)SA处理后,种子内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达到最高。通过SA浸种可以提高总状绿绒蒿种子的萌发率;并且SA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对其萌发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状绿绒蒿 种子 水杨酸 温度 萌发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不同氮素形态对总状绿绒蒿幼苗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贾维嘉 蒋伟 +1 位作者 刘建 屈燕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73,共8页
以盆栽半年的总状绿绒蒿幼苗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氮素处理对总状绿绒蒿幼苗表型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确定总状绿绒蒿施肥的最佳形态和浓度,提高其苗期成活率提供理论依据。采用4种氮素形态2种浓度,在20d、40d、60d之后分析了总状绿绒蒿... 以盆栽半年的总状绿绒蒿幼苗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氮素处理对总状绿绒蒿幼苗表型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确定总状绿绒蒿施肥的最佳形态和浓度,提高其苗期成活率提供理论依据。采用4种氮素形态2种浓度,在20d、40d、60d之后分析了总状绿绒蒿幼苗生长指标和光合参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P<0.05)促进总状绿绒蒿幼苗的生长,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降低胞间CO 2浓度(Ci)。NH 4^+-N对总状绿绒蒿幼苗的生长促进作用大于NO 3^--N,4种氮素形态效果比较:硝铵态氮>铵态氮>硝态氮>甘氨酸,最适合总状绿绒蒿幼苗生长的氮素形态和浓度是NO 3^--N/NH 4^+-N=10/10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状绿绒蒿 氮素形态 生长状况 光合作用
下载PDF
甘肃绿绒蒿属(罂粟科)一新变种—光果红花绿绒蒿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毛珍 廉永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9,共2页
发表了甘肃绿绒蒿属一新变种,即光果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Maxim.var.gla-braM.Z.Lu etY.Sh.Lian)。
关键词 绿绒蒿属 光果红花绿绒蒿 罂粟科 新变种 甘肃 中国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屈燕 区智 +4 位作者 夏樱 王盖 冷秋思 熊健 候祯丹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13,共6页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不同时间清水浸种、不同天数低温贮藏以及不同温度热水浸种进行前处理,检测各处理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贮藏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不同时间清水浸种、不同天数低温贮藏以及不同温度热水浸种进行前处理,检测各处理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贮藏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及缩短发芽启动时间和平均发芽时间(p<0.05),同时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增加,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达到最佳效果。清水浸种仅对发芽启动时间影响显著(p<0.05),可比对照种子提前3~4d萌发。而热水处理导致了大部分种子的死亡。这可能与总状绿绒蒿种皮较薄有关。2)GA3250mg/L和NAA 10mg/L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及缩短平均发芽时间(p<0.05),但对发芽启动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6-BA处理显著降低了其发芽势(p<0.05),说明6-BA可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低温贮藏、GA3和NAA处理、清水浸种均能在一定程度破除总状绿绒蒿种子休眠,但其中低温贮藏是最佳方式。这可能是低温贮藏满足了高海拔地区种子较长时间的寒冷需求,是高山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状绿绒蒿 前处理 种子萌发特性 低温贮藏 赤霉素
下载PDF
不同产地红花绿绒蒿种子品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红刚 久西加 +3 位作者 赵文龙 杜弢 王惠珍 晋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69,共3页
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为罂粟科(Papave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藏名阿柏几麻鲁,主产于四川西北部、西藏东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西南部海拔2800~4300 m的山坡草地[1]。具有镇痛止咳、固涩和抗菌的功效。红花绿绒蒿野... 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为罂粟科(Papaver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藏名阿柏几麻鲁,主产于四川西北部、西藏东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西南部海拔2800~4300 m的山坡草地[1]。具有镇痛止咳、固涩和抗菌的功效。红花绿绒蒿野生资源蕴藏量少[2-3],种子萌发率极低,种子休眠与萌发一直备受关注[4-5],但种子品质及调控种子萌发和休眠的内源激素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却未有系统报道,不利于红花绿绒蒿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产地 沙藏 种子品质 内源激素
下载PDF
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明珠 李清 +1 位作者 暨迪军 卢永昌 《种业导刊》 2019年第9期8-11,共4页
为检测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的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可使用60%乙醇提取红花绿绒蒿中的总黄酮,提取时间为1... 为检测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的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可使用60%乙醇提取红花绿绒蒿中的总黄酮,提取时间为1.5 h,料液比为1∶40,测得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1.06 mg/g。表明所建立的红花绿绒蒿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简便可行、重现性较好,可作为红花绿绒蒿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绿绒蒿 总黄酮 正交试验 含量测定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全缘叶绿绒蒿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迎香 王岩 +2 位作者 刘明珠 暨迪军 卢永昌 《种业导刊》 2021年第4期3-7,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全缘叶绿绒蒿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全缘叶绿绒蒿总黄酮的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25∶1(mL∶g)、提取时间1.5 h;正交试验法优化总生物碱的提取条件:超声功率120 ... 采用响应面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全缘叶绿绒蒿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全缘叶绿绒蒿总黄酮的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25∶1(mL∶g)、提取时间1.5 h;正交试验法优化总生物碱的提取条件:超声功率120 W、温度40℃、液料比30∶1(mL∶g)。建立的全缘叶绿绒蒿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全缘叶绿绒蒿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叶绿绒蒿 总黄酮 总生物碱 响应面法 正交试验法
下载PDF
红花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银 刘雁勇 +3 位作者 阿呷尔布 谢红军 熊海 叶本贵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研究红花绿绒蒿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红花绿绒蒿8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数据测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绿绒蒿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 目的研究红花绿绒蒿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制备色谱分离纯化红花绿绒蒿8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数据测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绿绒蒿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ptadecan-8-ol(Ⅰ)、二十三烷醇(Ⅱ)、tridecyl docosanoate(Ⅲ)、间羟基苯甲酸(Ⅳ)、β-谷甾醇(Ⅴ)、小麦黄素(Ⅵ)、大风子素(Ⅶ)、木犀草素(Ⅷ)、小檗碱(Ⅸ)、阿苞碱(Ⅹ)、血根碱(Ⅺ)、普托品碱(Ⅻ)、N-反式对羟基肉桂酰基-对羟基苯乙胺(ⅩⅢ)。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绿绒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科 绿绒蒿属 红花绿绒蒿 化学成分 反向制备色谱 结构鉴定 黄酮 生物碱
原文传递
总状绿绒蒿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毛林鲜 刘纯敏 +1 位作者 李斯濛 屈燕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6801-6809,共9页
本研究以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的种子、无菌苗的根及生长点为材料,以2,4-D、NAA、6-BA设置不同的激素配比,以建立其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结果显示,用0.1%升汞溶液为消毒剂,5.5 min为最佳的消毒时间,此时的种子发芽率为56.7%;... 本研究以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的种子、无菌苗的根及生长点为材料,以2,4-D、NAA、6-BA设置不同的激素配比,以建立其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结果显示,用0.1%升汞溶液为消毒剂,5.5 min为最佳的消毒时间,此时的种子发芽率为56.7%;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以种子为外植体诱导愈伤,MS+0.6 mg/L 2,4-D为最佳的培养基。以无菌苗的根为外植体诱导愈伤,进行暗培养,MS+1.0 mg/L 2,4-D+0.2 mg/L 6-BA为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以无菌苗的生长点为外植体诱导愈伤,并进行光培养,MS+2.0 mg/L NAA+1.0 mg/L 6-BA为最佳的诱导培养基;愈伤增殖培养:由种子诱导愈伤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6 mg/L 2,4-D。MS+1.0 mg/L 2,4-D+0.2 mg/L 6-BA是无菌苗的根诱导愈伤的最佳增殖培养基。MS和MS+2.0 mg/L NAA+1.0 mg/L 6-BA为生长点诱导愈伤的最佳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由种子、生长点诱导并增殖愈伤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本研究为总状绿绒蒿的快速繁殖和分子育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状绿绒蒿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原文传递
ITS和psbA-trnH序列鉴别绿绒蒿属藏药植物 被引量:16
20
作者 倪梁红 赵志礼 +2 位作者 孟千万 嘎务 米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1-545,共5页
目的应用核基因ITS和叶绿体psbA-trnH序列对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藏药进行鉴别。方法采集欧贝()3种基原植物罂粟科绿绒蒿属毛瓣绿绒蒿Meconopsis torquata、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才温... 目的应用核基因ITS和叶绿体psbA-trnH序列对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藏药进行鉴别。方法采集欧贝()3种基原植物罂粟科绿绒蒿属毛瓣绿绒蒿Meconopsis torquata、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才温()2种基原植物罂粟科绿绒蒿属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racemosa、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对植物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叶绿体psbA-trnH非编码区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 ITS序列分析显示,总状绿绒蒿与多刺绿绒蒿序列一致,其余任意两种间具有变异位点;psbA-trnH序列分析显示,任意两种间均有变异位点;两者结合可有效对所有5种植物进行区分鉴定。结论 ITS和psbA-trnH序列相结合可用于绿绒蒿属藏药欧贝和才温的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 PSBA-TRNH 藏药 绿绒蒿属 欧贝 才温 毛瓣绿绒蒿 红花绿绒蒿 全缘叶绿绒蒿 总状绿绒蒿 多刺绿绒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