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and Female Military Recruits
1
作者 Rachael Pulsone Christian Williams 《Health》 CAS 2022年第3期273-280,共8页
Upon entering the military recruits are challenged physically, this is exceptionally difficult for women as their anatomy predisposes them to more impact injuries than men. Female military recruits are placed at a hig... Upon entering the military recruits are challenged physically, this is exceptionally difficult for women as their anatomy predisposes them to more impact injuries than men. Female military recruits are placed at a higher risk for shin splints, a repetition injury known in the medical field as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MTSS). This review paper explores studies about MTSS, its prevalence, and expression in military recruits, particularly as its expression differs across gender. This paper will cover how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boot camp results in a higher prevalence of MTSS th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how increased occurrence of MTSS in female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specific physical attributes. This includes smaller tibial cross-sectional dimensions, greater than average hip range of motion, and differences in lower extremity mechanics during running and other repetitive physical activitie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boot camp coupled with these intrinsic factor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providing running education for women prior to arrival at boot camp and designing training regiments that account for these 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Military FEMALE tibia Running Shin Splints GENDER
下载PDF
Aetiology and mechanisms of injury in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被引量:8
2
作者 Melanie Franklyn Barry Oake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8期577-589,共13页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MTSS) is a debilitating overuse injury of the tibia sustained by individuals whoperform recurrent impact exercise such as athletes and military recruits. Characterised by diffuse tibial a...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MTSS) is a debilitating overuse injury of the tibia sustained by individuals whoperform recurrent impact exercise such as athletes and military recruits. Characterised by diffuse tibial anteromedial or posteromedial surface subcutaneous periostitis, in most cases it is also an injury involving underlying cortical bone microtrauma, although it is not clear if the soft tissue or cortical bone reaction occurs first. Nuclear bone scans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can both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MTSS, but the patient's history and clinical symptoms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imaging findings for a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as both imaging modalities have demonstrated positive findings in the absence of injury. However, MRI is rapidly becoming the preferred imaging modality for the diagnosis of bone stress injuries.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MTSS, as the developing periosteal oedema can be identified. Retrospective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MTSS patients have lower bone mineral density(BMD) at the injury site than exercising controls, and preliminary data indicates the BMD is lower in MTSS subjects than tibial stress fracture(TSF) subjects. The values of a number of tibial geometric parameters such as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section modulus are also lower in MTSS subjects than exercising controls, but not as low as the values in TSF subjects. Thus, the balance between BMD and cortical bone geometry may predict an individual's likelihood of developing MTSS. However,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how these factors alte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jury and to find the detailed structural cause, which is still unknow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has recently been used to examine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ibial stress injuries and offer a promising future tool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MTSS. Contemporary accurate diagnosis of either MTSS or a TSF includes a thorough clinical examination to identify signs of bone stress injury and to exclude other pathologies. This should be followed by an MRI study of the whole tibia. The cause of the injury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addressed in order tofacilitate healing and prevent future re-oc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tibia INJURY Shin SPLINTS Fatigue INJURY Strain gauge Cortical BONE geometry BONE mineral density Finite element model
下载PDF
LISS钢板外置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
3
作者 夏海波 梁伟 +6 位作者 蒋李青 杨华飞 尤珮 叶志君 王伟 兰俊 吴佳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0期1451-1453,1457,共4页
目的探讨LISS钢板外置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应用LISS钢板外置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软... 目的探讨LISS钢板外置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应用LISS钢板外置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22例患者,男12例,女10例;年龄16~76岁,平均(42.46±3.54)岁;其中GustiloⅢA型4例,ⅢB型16例,ⅢC型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 cm×5 cm~25 cm×13 cm。所有外伤患者入院后急诊行清创术,GustiloⅢA及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一期使用外置LISS钢板固定6例;Gustilo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一期简单行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二期外置LISS钢板固定16例,所有病例均二期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覆盖骨外露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对于皮瓣供区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术后随访时主要观察皮瓣成活、骨折愈合、患肢肌力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4±1.2)个月。本组22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其中有2例因转移皮瓣部分浅表坏死,经清创植皮后创面愈合;所有骨折均达临床愈合,其中1例出现慢性骨髓炎,经积极治疗后骨折愈合。2例踝关节背伸功能部分受限,未出现明显足跖屈功能障碍等现象。结论应用LISS钢板外置联合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外置钢板不仅能使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及坚强的固定,同时为转移皮瓣提供稳定的环境,减少其容积,提高皮瓣的成活率,有利于创面的修复,促进骨折愈合,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S钢板 钢板外置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 GUSTILO Ⅲ型胫骨中上段开放性骨折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胫骨结节远端高位截骨术中MPTA与WBLR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天送 田向东 +5 位作者 谭冶彤 薛志鹏 马晟 胡元一 李晓敏 尹岳桐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05-410,416,共7页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远端高位截骨术(distal tibial tuberosity high tibial osteotomy,DTT-HTO)中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MPTA)与下肢力线比率(weight-bearing line ratio,WBLR)的相关性,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远端高位截骨术(distal tibial tuberosity high tibial osteotomy,DTT-HTO)中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MPTA)与下肢力线比率(weight-bearing line ratio,WBLR)的相关性,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微创关节科行DTT-HTO治疗的26例(28膝)患者,其中男4例,女22例;左膝9个,右膝19个;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5.68±6.53)岁。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随访,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采用MPTA和WBLR评估手术前后下肢力学状态的变化;并计算手术前后MPTA和WBLR的改变值,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并计算手术前后HSS的改变值。本研究将WBLR设置在50%~70%的良好位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计算50%和70%WBLR对应的MPTA临界值。根据两个临界值将患者分为矫正不足组、矫正适当组和矫正过度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基线信息,术前、术后WBLR、MPTA、HSS和手术前后的改变值。用SPSS 25.0软件绘制术前、术后和手术前后改变值WBLR和MPTA的相关性分析散点图。结果术后WBLR、MPTA、HSS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术前、术后或手术前后改变值,MPTA均与WBLR相关,AUC均大于0.5。计算得出,50%和70%WBLR对应的MPTA的临界值分别为90.5°和93.5°,50%和70%WBLR对应的MPTA改变值的临界值分别为6.5°和9.5°。三组术前基线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MPTA、术后MPTA改变值、术后MPTA、术后WBLR、术后HSS和术后WBLR改变值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根据阳性结果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论MPTA对膝骨关节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作为一种简单省时的单关节测量方法,建议将MPTA应用于C型臂膝关节术中图像,并作为除下肢力线外HTO测量的参考值,以达到术中测量准确、方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结节远端高位截骨术 相关性分析 下肢力线比 胫骨近端内侧角
下载PDF
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在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假体定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孙科研 刘国庆 +1 位作者 许标 李亮宇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在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假体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在全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假体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确定胫骨假体放置角度,对照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胫骨结节中内侧线确定胫骨假体放置角度,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以及局部解剖结构。结果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1.584、1.186、1.182,P=0.120、0.241、0.243),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12、2.127、2.603,P=0.003、0.039、0.012);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胫骨结节至滑车中线距离明显短于对照组(t=2.595,P=0.013),髌骨倾斜角以及屈膝30°、60°、90°时髌股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3.382、2.774、2.357、2.795,P=0.001、0.008、0.023、0.007)。结论通过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进行胫骨假体定位更有利于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提高髌骨稳定性,避免髌骨倾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假体 胫骨平台截骨参考点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胫骨髁间棘 胫骨结节内侧缘
下载PDF
轴向旋转对胫骨近端内侧角测量的影响
6
作者 杜瑞勇 吴厦 +3 位作者 马琦 刘璞 景峰 蔡谞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通过在负重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双下肢不同轴向旋转角度(中立位、内旋30°位、外旋30°位)下的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探讨胫骨不同轴向旋转位置MPTA测量值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自2018年1月至2... 目的:通过在负重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双下肢不同轴向旋转角度(中立位、内旋30°位、外旋30°位)下的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探讨胫骨不同轴向旋转位置MPTA测量值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40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共计80侧,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9~73(59.6±12.7)岁。分别拍摄胫骨中立位、内旋30°位和外旋30°位双下肢负重全长X线片,测量其MPTA并对其结果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左下肢胫骨中立位、内旋30°位和外旋30°位MPTA分别为(86.08±2.48)°、(88.62±2.94)°和(83.47±3.10)°,右下肢MPTA分别为(86.87±1.97)°、(89.02±2.39)°和(83.80±2.77)°,同旋转角度组内MPTA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肢体组间M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旋30°位时,左、右下肢MPTA较胫骨中立位增加(2.54±1.74)°、(2.15±1.78)°;在外旋30°位时,左、右下肢MPTA较胫骨中立位减少(2.61±2.03)°、(3.07±1.75)°。结论:拍摄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时,若胫骨存在轴向内旋或者外旋,测得的MPTA会较中立位产生增大或者减少的变化,使临床工作中需要基于MPTA准确测量而进行的手术操作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但这种偏差导致的临床手术效果受影响的程度尚需验证。此外,受限于样本总量及测量分组数量,MPTA的偏差与胫骨轴向旋转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近端内侧角 MPTA 胫骨 轴向旋转
下载PDF
以内踝前血管为蒂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发惠 陈振光 +2 位作者 郑和平 谢昀 陶圣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为内踝前血管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观测内踝前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邻近吻合及胫骨远端内侧面的骨膜血管.结果:内踝前动脉起于胫前动脉或足背动脉,紧邻胫骨前... 目的:为内踝前血管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观测内踝前动脉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邻近吻合及胫骨远端内侧面的骨膜血管.结果:内踝前动脉起于胫前动脉或足背动脉,紧邻胫骨前肌腱内侧行向前内,在楔骨内缘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或跗内侧动脉后行支形成吻合.动脉沿途发出3~6支外径为0.3~1.0 mm的内踝骨膜支,分布内踝区骨膜,并与其它来源的胫骨远端内侧面骨膜动脉相吻合.结论: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顺行移位可修复胫骨远端骨不连,顺行或逆行移位可用于修复距骨颈骨折和距骨体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内踝前动脉 跗内侧动脉 胫骨远端 骨膜辩
下载PDF
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中砥 许庭珉 +2 位作者 党育 张殿英 付中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991-995,共5页
背景: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目的:回顾性分析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 背景: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科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目的:回顾性分析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应用关节镜探查联合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并成功随访39例(41膝),其中,男6例(6膝),女33例(35膝);年龄50~69岁,平均(61.9±4.5)岁。手术前后常规拍摄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和下肢全长X线片,记录手术前后股胫角(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改变,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膝关节Lysholm评分系统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随访22~36个月,平均(27.4±5.8)个月。关节镜下观察到35侧膝关节合并其他损伤,包括半月板撕裂(33膝)、关节软骨损伤(17膝)、软骨游离体(6膝)、前交叉韧带损伤(1膝)等。术后患者的膝内翻畸形均得到有效纠正。手术前后VAS评分、FTA、MPTA、Lysholm评分、HSS评分、关节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未观察到内固定失效的病例,未发现截骨处不愈合、伤口愈合不良或术后感染的情况。结论:关节镜探查联合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能够有效矫正患肢力线,缓解疼痛症状,并且能及时发现关节内合并其他结构损伤的情况,同时采用措施进行干预,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 胫骨 关节镜 内侧间室
下载PDF
制动对兔膝关节韧带力学特性和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毅 范振华 +1 位作者 屠丹云 陈惠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通过对兔膝关节制动前后股骨—内侧副韧带—胫骨复合装置抗张强度的测定,以及对外侧副韧带和韧带附着骨端的形态学观察,研究制动及制动后进行被动运。动对骨—韧带—骨复合装置抗张强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结果表明,制动可导致股... 本文通过对兔膝关节制动前后股骨—内侧副韧带—胫骨复合装置抗张强度的测定,以及对外侧副韧带和韧带附着骨端的形态学观察,研究制动及制动后进行被动运。动对骨—韧带—骨复合装置抗张强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结果表明,制动可导致股骨—内侧副韧带—胫骨复合装置的最大载荷、能量吸收明显下降。这种改变可能与韧带附着胫骨端破骨细胞增多,骨膜下骨吸收增加,导致韧带附着力减弱,以及韧带组织中胶原纤维束减少有关。去制动后,由于韧带附着胫骨端的形态结构恢复较慢,韧带—骨复合装置抗张强度的完全恢复需较长的时间。制动后的早期被动运动对韧带—骨复合装置抗张强度的恢复及韧带组织结构的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 运动损伤 韧带 力学 形态学
下载PDF
经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贵彬 翁阳华 +1 位作者 伊莉 杨宏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分析与探讨将锁定钢板经内侧入路小切口治疗胫骨骨折病患的疗效及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胫骨骨折病患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 目的分析与探讨将锁定钢板经内侧入路小切口治疗胫骨骨折病患的疗效及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胫骨骨折病患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经内侧入路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患者Lysholm评分、手术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回访优良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病患Lysholm(89.76±9.17)分、手术时间(106.13±23.21)min、并发症发生率4.08%、回访优良率95.92%、住院时间(19.25±6.23)d均优于对照组Lysholm(82.27±10.82)分、手术时间(120.47±10.18)min、并发症发生率26.53%、回访优良率69.39%、住院时间(23.76±5.44)d,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内侧入路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可以减少手术及住院时间,回访优良率较好,也可以促进膝关节恢复,减少并发症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满足患者期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小切口 内侧 胫骨 骨折
下载PDF
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钛板MIPPO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世学 彭军 +3 位作者 王宏波 王璞 赵有春 江振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钛板MIPPO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就诊的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钛板MIPPO技术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就诊的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X线愈合时间及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X线愈合时间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优良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钛板MIPP0技术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时,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锁定钛板MIPPO技术 内固定 胫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胫骨中、下交界段特殊型骨折的受伤机制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明立功 明新广 +1 位作者 明新忠 张全金 《中医正骨》 2002年第7期15-16,共2页
为分析总结胫骨中、下交界段特殊型骨折的受伤机制与治疗效果。结合受伤原因和 X线平片 ,将 116例胫骨中、下交界段特殊型骨折患者分为 ~ 型骨折。采用直视下复位螺钉或 /和钢丝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 ,经 4个月~ 5年随访 ,... 为分析总结胫骨中、下交界段特殊型骨折的受伤机制与治疗效果。结合受伤原因和 X线平片 ,将 116例胫骨中、下交界段特殊型骨折患者分为 ~ 型骨折。采用直视下复位螺钉或 /和钢丝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 ,经 4个月~ 5年随访 ,均获得骨性愈合。认为 :1胫骨中下交界段螺旋形、斜形骨折的发生多为间接暴力致小腿外旋、扭转 ,其骨折线方向大多为由外上至内下 ,而腓骨骨折线方向、骨折平面为多样化 ,也可出现不骨折 ;2采用直视下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具有简单可靠 ,骨折愈合快 ,并发症少 ,经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中下交界段骨折 治疗 有限内固定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PⅡAN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杜兴国 张勇智 +4 位作者 屈丽娜 周新立 孙强 强廷会 华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4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PⅡA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PⅡA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 d、1个月的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和1年的HS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3、6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WOMAC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胫骨近端内侧角及生理性外翻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IL-6、IL-17、IL-1和PⅡAN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症状,消除血清炎症因子,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关节 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炎性因子 胫骨近端内侧角 生理性外翻角
下载PDF
股胫关节面的形态与扣锁机制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7
14
作者 单云官 王连鹏 +3 位作者 张金波 吴杰 刘未 徐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0-652,655,共4页
目的:通过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探讨股胫关节扣锁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方法:93侧186根股骨与胫骨,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结果:①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62.0±2.8)mm,左右宽(23.9±1.7)mm,关节面周缘长(108.3±... 目的:通过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探讨股胫关节扣锁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方法:93侧186根股骨与胫骨,观测股胫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结果:①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62.0±2.8)mm,左右宽(23.9±1.7)mm,关节面周缘长(108.3±5.2)mm;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压迹呈三角形,长(15.1±3.6)mm,压迹朝前内方向角度为71.7°±6.7°。股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62.1±2.9)mm,左右宽(28.5±2.3)mm,关节面周缘长(111.7±4.5)mm;股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压迹呈一字形,压迹长(16.4±7.3)mm,压迹朝前外方角度为73.3°±7.5°。②胫骨内侧窝关节面前后方向深(3.3±0.7)mm,左右方向深(6.0±0.8)mm;胫骨内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45.3±2.7)mm,左右宽(30.7±1.8)mm;胫骨外侧髁关节面关节窝前后方向深(1.8±0.6)mm,左右方向深(5.1±0.9)mm;胫骨外侧髁关节面中部前后长(41.4±3.9)mm,左右宽(31.9±2.2)mm。结论:股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中部有内、外侧压迹,与胫骨近端内、外侧髁关节窝及半月板共同形成股胫关节的扣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内侧髁 股骨外侧髁 股骨内外侧压迹 胫骨内外侧髁关节窝
下载PDF
胫骨远端内侧钩微型钢板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祁义民 曾逸文 +5 位作者 赵磊 徐晨阳 梁斌 王强 杨蓊勃 隋吉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27-30,35,共5页
目的分析胫骨远端内侧钩状微型钢板在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胫骨远端内侧钩微型钢板治疗21例垂直型内踝骨折的患者,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 目的分析胫骨远端内侧钩状微型钢板在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胫骨远端内侧钩微型钢板治疗21例垂直型内踝骨折的患者,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踝穴间隙一致性、距骨-小腿角、距骨有无倾斜;根据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系统、踝关节活动度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 2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随访15.3个月。手术时间为40~125 min,平均63.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80 mL,平均83.6 m L。术后出现1例浅表皮肤感染,2例创伤性关节炎,未见内固定松动、螺钉退钉、钢板断裂等并发症。21例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个月(2.0~3.5个月)。术后1周复查X线,未见距骨倾斜不稳,踝穴间隙一致性恢复较好。术后1周距骨-小腿角(80.4±1.2)°较术前(73.5±4.8)°明显改善(=4.38,<0.05)。术后第1个月、3个月、1年时Kofoed踝关节评分、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0.05)。末次随访时根据Kofoed踝关节优良评分标准,优13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0.48%。结论胫骨远端内侧钩微型钢板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具有解剖复位骨折、有效支撑托举骨折块、防止垂直剪切力造成的骨折移位失效等优点,是治疗此类骨折较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 内侧钩微型钢板 垂直 旋后-内收型骨折
下载PDF
胫骨远端骨折3种不同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贾军锋 唐承杰 +1 位作者 乐劲涛 李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5188-5194,共7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胫骨远端髓内钉及锁定钢板的生物力学性能研究相对较少。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胫骨远端骨折3种固定方案在不同受力下内固定及骨头的受力情况。方法:使用数字化技术构建胫骨远端内外侧锁定钢板及胫骨远端髓内钉模...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于胫骨远端髓内钉及锁定钢板的生物力学性能研究相对较少。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胫骨远端骨折3种固定方案在不同受力下内固定及骨头的受力情况。方法:使用数字化技术构建胫骨远端内外侧锁定钢板及胫骨远端髓内钉模型,根据内固定原则设置模型组合,胫骨内侧钢板固定模型为模型1,胫骨外侧钢板固定模型为模型2,髓内钉固定模型为模型3,分别给予3个模型轴向力侧向力及扭转力的加载方式,模拟人体在不同受力情况下内固定及胫骨骨折模型的受力及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胫骨远端骨折不同的固定方式在给予不同方向的受力时,每个内固定的特性不一。(1)在给予轴向力时胫骨远端内侧钢板及骨折模型受力均匀,并且移位最小,稳定性最佳;而胫骨远端外侧钢板及胫骨髓内钉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但胫骨远端外侧内固定承担较多的力量;(2)给予侧向力时三者的内固定承担相似的力量,但胫骨髓内钉的骨折模型需承担较多的力量;但是胫骨远端外侧钢板的位移最大,稳定性差;(3)给予三者模型扭转力时,胫骨远端骨折内侧钢板的较其他内固定方式承担最大的力量,其胫骨远端外侧钢板固定承担最小的扭转力,而髓内钉固定方式中,胫骨本身分担较多的力量,并且位移最大,其稳定性最差;(4)结果证实,胫骨远端骨折内侧钢板固定较远端外侧钢板及髓内钉固定分散应力,内固定及胫骨受力较均匀,稳定性更好。该试验方案已经四川省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三维重建 有限元分析 模型 胫骨内侧锁定钢板 胫骨外侧锁定钢板、胫骨髓内钉 轴向力 侧向力 扭转力
下载PDF
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森荣 林勇 +2 位作者 叶前驱 李绪辉 罗伟斌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拟实施手术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各29例,A组采用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B组采用胫...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拟实施手术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各29例,A组采用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B组采用胫骨远端内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复位效果、术后踝关节功能及各项手术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是时间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解剖复位率79.31%、B组患者的解剖复位率51.72%,A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6.90%与B组患者的17.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Pilon骨折较胫骨远端内侧入路具有更好的手术复位效果,有利于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两种入路的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前内侧入路 PILON骨折 手术效果
下载PDF
胫骨内侧钢板固定治疗小腿骨折的疗效及影响
18
作者 杨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4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内侧钢板固定治疗小腿骨折对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小腿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胫骨内侧钢板固定治疗,对两组患... 目的探讨胫骨内侧钢板固定治疗小腿骨折对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小腿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胫骨内侧钢板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腿骨折应用胫骨骨折内侧钢板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钢板固定 小腿骨折 功能恢复 并发症发生率 常规钢板固定 疗效
下载PDF
骨软骨瘤对膝关节运动稳定性的影响临床观察
19
作者 玄锋学 刘彦群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03-204,共2页
[背景]观察胫骨近端内侧骨软骨瘤对膝关节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28例随访记录完整的胫骨近端骨软骨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有膝关节内侧疼痛症状,活动时疼痛加重,且膝关节功能受到影响.... [背景]观察胫骨近端内侧骨软骨瘤对膝关节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28例随访记录完整的胫骨近端骨软骨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有膝关节内侧疼痛症状,活动时疼痛加重,且膝关节功能受到影响.行骨软骨瘤切除术后,膝关节疼痛症状得到改善,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2周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全部病例均为良性肿瘤.[讨论]骨软骨瘤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及膝关节功能受限的原因可能与肿物生长改变膝关节内侧稳定结构的解剖位置从而影响膝关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瘤 膝关节 稳定性 胫骨近端
下载PDF
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用经皮钳夹复位下MIPPO内侧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和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晨 余丽娜 杨勇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30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钳夹复位下MIPPO内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骨代谢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钳夹复位下MIPPO内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骨代谢指标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钳夹复位下MIPPO内侧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手术结果、血栓发生率、瘀斑、疼痛与肿胀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DPD、OPG、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瘀斑评分、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心理健康、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心理健康、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钳夹复位下MIPPO内侧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骨代谢、肿胀、疼痛和瘀斑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钳夹 MIPPO 内侧锁定钢板 胫骨中下段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