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苜蓿复合体(Medicago sativa complex)叶片形态特征及数量分类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崔大方 羊海军 +2 位作者 赵业彬 李庆艳 陈考科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9,共9页
运用比较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方法,使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紫花苜蓿复合体(Medicago sativa complex)6个分类群的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以15个叶片表征形态性状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法(UPGMA)和主成分分... 运用比较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方法,使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紫花苜蓿复合体(Medicago sativa complex)6个分类群的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以15个叶片表征形态性状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法(UPGMA)和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6个分类群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各分类群叶片的上、下表皮多为不规则形细胞;垂周壁呈深浅不一的波状;气孔器为不规则型,具有蜡质气孔盖,气孔密度有一定差异。6个分类群的叶片均为薄纸质型,厚度130~170μm,表皮细胞切面近圆形或近长方形;栅栏组织细胞1~2层,厚度41~68μm,细胞排列紧密;海绵组织厚度32~75μm,细胞排列疏松;不同分类群叶片的组织疏松度和组织紧缩度有一定的差异,大花苜蓿(M.trautvetterii Sumnev.)叶片的组织疏松度最高,紫花苜蓿叶片的组织紧缩度最高。UPGMA结果显示:在结合线1.53处可将6个分类群划分为2支,其中,黄花苜蓿(M.falcataL.)独立为一支,其余5个分类群聚成另一支;在结合线1.18处,第2支又被分成2个亚支,其中一个亚支包含紫花苜蓿和天山苜蓿(M.tianschanica Vassilcz.),另一个亚支则包含西锡金苜蓿(M.schischkinii Sumnev.)、座垫苜蓿(M.rivularis Vassilcz.)和大花苜蓿。PCA结果表明:对紫花苜蓿复合体而言,叶片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轴性分化特征、组织疏松度和气孔密度等特征具有较好的分类价值;基于主成分分析的Q分布图与聚类分析结果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根据本研究结果及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国产的紫花苜蓿复合体应包含3个分类群,即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及多变苜蓿(M.varia Martyn)。此外,西锡金苜蓿、座垫苜蓿、天山苜蓿和大花苜蓿等杂交后代分类群的性状分化不稳定,应属于多变苜蓿的同种异名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复合体 叶片形态特征 解剖结构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数量分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和通奶草根土复合体的力学特性
2
作者 海龙 谭世林 徐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4,共8页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率、根系面积比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通奶草(Euphorbia hypericifolia)根系固土效果影响及根土间作用机理,为矿山生态修复中植物种类的选取,土壤含水率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矿...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率、根系面积比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通奶草(Euphorbia hypericifolia)根系固土效果影响及根土间作用机理,为矿山生态修复中植物种类的选取,土壤含水率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矿边坡野生紫花苜蓿、通奶草为研究对象。开展植物根系拉伸试验,确定根系抗拉特性。开展根土复合体剪切试验,确定2种植物根系最适宜含水率。在最优含水率基础上开展根土复合体剪切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固土效率根系面积比。[结果](1)2种植物根系抗拉力随根径呈幂函数增加,抗拉强度随根径呈幂函数减小。(2)素土和2种根土复合体黏聚力随含水率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内摩擦角随含水率增加呈减小趋势;(3)紫花苜蓿根系、通奶草根系在含水率分别为25%和21%时,固土效果最佳。(4)在最优含水率下,紫花苜蓿、通奶草根系面积比分别为0.04%和0.08%时,固土效果最佳。[结论]通奶草根系的形态学效应和力学效应使其成为较紫花苜蓿根系具有更佳固土效果的优势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试验 含水率 根土复合体 根系面积比 通奶草 紫色苜蓿
下载PDF
混合盐碱对紫花苜蓿苗期根系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3
3
作者 张晓磊 刘晓静 +2 位作者 齐敏兴 刘艳楠 蒯佳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0-346,共7页
为研究紫花苜蓿根系对混合盐碱胁迫的响应,探索紫花苜蓿对混合盐碱的适应特点,为紫花苜蓿在盐碱地的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甘农三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及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按... 为研究紫花苜蓿根系对混合盐碱胁迫的响应,探索紫花苜蓿对混合盐碱的适应特点,为紫花苜蓿在盐碱地的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甘农三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及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成为A(NaCl∶Na2SO4=1∶1)、B(NaCl∶NaHCO3=1∶1)、C(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1)、D(Na2SO4∶Na2CO3=1∶1)、E(NaHCO3∶Na2CO3=1∶1)5种混合盐,分别以25 mmol.L 1、50 mmol.L 1、100 mmol.L 1、150 mmol.L 14种盐浓度,模拟出20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混合盐碱条件对紫花苜蓿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了根系总长度、根系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尖数等指标,以了解紫花苜蓿根系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盐浓度为影响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主要因素。混合盐碱对根尖数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对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混合盐浓度的升高,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A、B处理的根长分别在盐浓度为25 mmol.L 1和50 mmol.L 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0 mmol.L 1)增加50.7%和37.9%,而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盐浓度达到150 mmol.L 1时,A、B、C、D、E的根系总长度分别比对照减少26.6%、37.7%、51.6%、37.0%和55.7%,差异显著。A、C、D组处理下仅在25 mmol.L 1时,根表面积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21.1%、43.4%和12.7%;在浓度为150 mmol.L 1时,E处理下根表面积显著减小,比对照减少49.6%。表明低浓度混合盐碱对紫花苜蓿根系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胁迫下抑制根系的生长;在高盐浓度下随着碱性盐比例的增加,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混合盐碱胁迫 根系长度 根表面积 根尖数
下载PDF
中国新疆紫花苜蓿复合体3个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飞飞 崔大方 +2 位作者 羊海军 邓超宏 李庆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0-198,共9页
利用15对SSR引物和10个ISSR引物对紫花苜蓿复合体3个种黄花苜蓿、多变苜蓿及紫花苜蓿共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SR标记下,10个居群中多变苜蓿VG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信息指数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 利用15对SSR引物和10个ISSR引物对紫花苜蓿复合体3个种黄花苜蓿、多变苜蓿及紫花苜蓿共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SR标记下,10个居群中多变苜蓿VG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信息指数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ISSR标记下,黄花苜蓿FH居群以上3个指数均最高;黄花苜蓿居群FH在2种分子标记下都存在特有位点。说明在10个居群中多变苜蓿居群VG与黄花苜蓿居群FH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值得进一步保护。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分子标记下3个种可以被有效区分,结合它们在新疆境内的分布,本研究支持仍将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多变苜蓿划分为3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复合体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林草复合系统的生态学及经济学效益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红柳 岳征文 卢欣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7,共4页
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啤特果树Pyrusussurignsis-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啤特果树-小麦Triticumaestivum两种复合系统的生态学效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和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的土壤客重分别为1.39和1.45g... 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啤特果树Pyrusussurignsis-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啤特果树-小麦Triticumaestivum两种复合系统的生态学效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和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的土壤客重分别为1.39和1.45g/cm^3。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中非毛管孔隙度(4.72%)和总孔隙度(58.96%)均大于啤特果树一小麦复合系统中非毛管孔隙度(4.15%)和总孔隙度(50.80%),说明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较种植小麦更有利于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的不同土壤层土壤含水量均大于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的土壤含水量,说明林下紫花苜蓿比小麦的保水蓄水能力强;紫花苜蓿和小麦的茎叶持水率分别为37.3%和25.8%,说明林下紫花苜蓿更能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轻水土流失;紫花苜蓿}E小麦更能有效地缓解地面温度的激增和激减;种植紫花苜蓿比种粮食作物多收入8900~8850元/hm^2。因此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较种植小麦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农林业 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 生态学效应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苜蓿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多成 孟有儒 +1 位作者 李文明 李万苍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8-81,共4页
从甘肃张掖、酒泉2市采集苜蓿Medicago sativa根腐病样品15份,按照柯赫证病律对其进行病原物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株以镰孢霉Fusarium spp.占优势,经致病性测定和接种试验证明,腐皮镰孢霉F.solani致病性最强,接种后... 从甘肃张掖、酒泉2市采集苜蓿Medicago sativa根腐病样品15份,按照柯赫证病律对其进行病原物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株以镰孢霉Fusarium spp.占优势,经致病性测定和接种试验证明,腐皮镰孢霉F.solani致病性最强,接种后病株率达60%以上;其次是尖孢镰孢霉F.oxysporum和串珠镰孢霉F.moniliforme,致病性弱,发病株率为16.7%~23.3%;腐皮镰孢霉与尖孢镰孢霉或串珠镰霉混合接种,发病率均高于单独接种的发病率,而病株上获得的其他分离物均无致病性.研究证明苜蓿根腐病是以腐皮镰孢霉为主要病原,并与尖孢镰孢霉和串珠镰孢霉复合侵染导致的一种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腐病 复合侵染
下载PDF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蚜虫抗性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16
7
作者 武德功 贺春贵 +2 位作者 吴廷娟 唐守嵘 贾彪 《草原与草坪》 CAS 2007年第4期54-57,共4页
通过对11个紫花苜蓿品种(系)对以苜蓿斑蚜为主的复合蚜虫种群的田间和室内抗性鉴定研究,田间结果表明:德宝、甘农3号、德福、阿尔冈金、中苜1号、三得利、WL232、X0010属于高抗;室内结果显示:甘农3号、X0010、金黄后、猎人河、中苜1号... 通过对11个紫花苜蓿品种(系)对以苜蓿斑蚜为主的复合蚜虫种群的田间和室内抗性鉴定研究,田间结果表明:德宝、甘农3号、德福、阿尔冈金、中苜1号、三得利、WL232、X0010属于高抗;室内结果显示:甘农3号、X0010、金黄后、猎人河、中苜1号、陇东、阿尔冈金、德福属于高抗。综合分析表明,苜蓿抗蚜性的性状为数量遗传性状;不同的苜蓿品种对蚜虫的抗性在苗期与成株期有很大的差异;国外育成的抗蚜品种在兰州市的抗性级别基本与国外测定的抗性级别相同或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苜蓿蚜复合种群 抗性
下载PDF
紫花苜蓿复合体的形态变异式样及分类学研究(英文)
8
作者 羊海军 崔大方 +1 位作者 李飞飞 方颖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紫花苜蓿复合体(Medicago sativa complex)是极为重要的牧草资源,其成员间具有明显的形态渐渡特征。为摸清其种质资源状况并明确其分类学问题,通过查阅馆藏腊叶标本和野外居群采样,观测了39个形态性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 紫花苜蓿复合体(Medicago sativa complex)是极为重要的牧草资源,其成员间具有明显的形态渐渡特征。为摸清其种质资源状况并明确其分类学问题,通过查阅馆藏腊叶标本和野外居群采样,观测了39个形态性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运算。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复合体的花器官有形成"大花类型"和"小花类型"的趋势,但花的大小尚不能作为独立的分类依据;荚果的变异相对稳定,可以作为比较可靠的分类依据;而营养器官的形态相似度极高,分类价值相当有限。同时,认为我国境内的紫花苜蓿复合体应包括4个种和3个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复合体 形态变异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生物复合种衣剂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陈丽华 高秋雨 +2 位作者 张家恒 吴毅歆 何月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1-236,共6页
为探索2%戊唑醇生物复合种衣剂提高牧草发芽率和生长量的可行性,对‘超音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Supersonic’)、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ens)、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特高’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为探索2%戊唑醇生物复合种衣剂提高牧草发芽率和生长量的可行性,对‘超音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Supersonic’)、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ens)、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特高’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Tetragold’)进行包衣。结果表明,上述牧草分别按1∶40,1∶60,1∶70,1∶90包衣促进萌发效果最好,且无霉变现象。前3种牧草与对照相比,苗长分别增加15.86%,10.26%,18.08%;地上部分鲜重分别增加15.66%,42.49%,97.26%。因此该种衣剂可按适宜包衣剂量对这4种种子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复合种衣剂 发芽率 促进生长 紫花苜蓿 光叶紫花苕 白三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